馬斯克的新創公司 Neuralink 在 8 月 29 號,進行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會,個人認為這次的發表會非常有趣,很值得與各位分享!
【Neuralink 簡介】
Neuralink 這間公司目前致力於開發一種可以植入人腦的晶片,他們希望可以藉由這個晶片來治療一些與腦部有關的疾病,例如:失憶症、失聰、失明、憂鬱症、癱瘓、癲癇、上癮症…等等,若是真能實現的話,那真是人類的一大福音。
他們認為我們所有的感官知覺,像是視覺、聽覺、觸覺、痛覺,全都是一些電子訊號,當這些電子訊號透過神經傳至大腦時,我們就會感知到各式各樣的感受和情緒;相對的,一旦阻斷這些訊號與大腦之間的連結,我們便會失去那些感受和情緒。
簡單來說,這次 LINK v09 這款晶片就是大腦與外界之間輸入和輸出訊號的橋樑,透過橋樑輸入和輸出訊號的功能來解決腦部與脊椎病變帶來的不便。
-
我們回到這次的發表會上,這裡簡單跟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看點:
【微創手術機器人】
(一) 這次公開展示了一台全自動微創手術機器人,這台手術機器人可以以全自動的方式完成「在人腦上安裝、移除、更換晶片」的手術。
(二) 馬斯克表示整個手術會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而且執行完手術的當天你就可以離開醫院了。
(三) 不需要全身麻醉就可以完成手術。
【LINK v09 晶片】
(一) 公佈了最新一代的侵入式腦晶片Link v09,尺寸大約一個硬幣的大小。
在晶片末端有許多極細的絲線,這些絲線是用來連結晶片與腦神經的電極。展示中的影片顯示,在連結腦神經時因為電極很細小,所以可以避開血管,如此一來,幾乎不會造成內出血的情況,感覺比想像中的更安全!
(二) 具有無線充電的功能,距離最遠可達10公尺。
(三) 可以隨時監控你的健康數據,例如:血壓、體溫、突發心臟病...等等。
(四) 在未來如果你想要的話,還可以直接在腦中撥放音樂。
【三隻小豬】
(一) 三隻小豬中第一隻沒有植入晶片,第二隻在植入晶片後又將晶片取出,第三隻小豬目前已植入晶片兩個月,目前三隻小豬看起來都活潑健康。
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們安裝晶片後後悔了不想用了,或是想要升級成最新款的晶片,都是可以自由卸下跟更換的,不會影響到你的健康。
(二) 因為豬的鼻子很靈敏,所以當小豬用鼻子探索環境時,腦中會產生許多電波,而這些電波就可以轉換成訊號傳進晶片裡,進而輸出到螢幕上讓我們看到。
【有趣的一些 Q&A】
(一) 未來可以透過這個設備下載記憶或是上傳記憶嗎?
ANS:可以。
(二) 未來可以直接在腦中召喚特斯拉嗎?
ANS:絕對可以。(這招用起來就很有鋼鐵人的感覺。)
-
當然啦!這種接上裝置來控制人腦的模式,還有很多倫理道德的考量需要討論,對人類會產生什麼威脅也有待商確。
不過同時我也想像了一下,像 Neuralink 這樣的公司未來如果真的上市了,在市場上會擁有什麼樣的優勢?
1. 因為是全自動手術機器人,可以降低醫生的人事成本。
2. 許多腦部和脊椎的病變是永久且不可逆的,這就等於多數的客戶都會為 Neuralink 帶來長期的現金流。
3. 植入的晶片就像 iPhone 一樣會不斷的更新,會不斷地更換。
4. 假如產品真的有效,客戶的留存率一定很高。
5. 詢問醫生朋友後得知,現今在心臟、腦部、脊椎方面的醫療費都非常昂貴,若未來 Neuralink 的產品真能降至馬斯克所說的價格,預計市占率會非常高。
其實某些點跟 ISRG 有點相似,如果真能實現,感覺會是下一個市場上追捧的新星。
-
除了抑制憂鬱、疼痛、修復癱瘓這類醫療用途以外,這項技術發展到極致,應用範圍或許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像是既然記憶可以下載跟上傳,那所有的知識是不是也能直接打包上傳到大腦裡,這樣以後就不用上學了!想會什麼技能,就去下載檔案就好了!
或是未來人類可以直接用意識來進行溝通。
說到這裡,又想到老高影片裡常討論的問題,這個世界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
你們覺得哩?我們是不是活在虛擬世界裡?
-
所有照片接取自 Neuralink youtube 影片:
https://rayskyinvest.org.in/馬斯克人腦晶片
腦神經會自動修復 嗎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手睡的比你久?~~~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新書前哨站〉。今天我要推薦的書,是剛上市不到一個禮拜,備受紐約時報、丹尼爾.品克等大家讚譽。這本書運用科學研究,追蹤了眾多高手作息,統計了一流的人每天做了什麼,讓他們可以每天維持巔峰表現,又避免倦怠。是靠意志力?還是天賦異稟呢?🤔
抱歉!都不是!
本書我提取了五個重點為你分析,帶你窺探一流的人巔峰「秘訣」💡
↠↠↠
一、 拼命不會讓你更成功。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駑馬十駕」。大意是雖然你天資不如人,只要你願意付出比高手多十倍的努力,你也可以和高手得到相同的成就。
這似乎蠻符合求學過程的經驗。錯的題目不會再寫第二遍,第二遍不會寫第三遍。書念不完就熬夜….,成績的確有進步,但跟真正的高手相比,成績還是差一大截。而且,你看人家精神奕奕,不但書念得好,還可以代表學校參加其他體育競賽,不像你,上課昏昏欲睡…。💤
問題出在哪呢?
美國馬拉松紀錄保持人卡斯特,分享了她如何在42歲,還能以兩小時半的高速度跑完馬拉松,不輸給小她一、二十歲的年輕人。
卡斯特認為苦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苦練後的「休息」。卡斯特每晚睡足10-12小時,對飲食嚴謹講究、每周按摩及做伸展運動。她在不鍛鍊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她鍛鍊時展現驚人的表現。💪
運動學家推導了一個公式:
壓力 + 休息 = 成長
這個公式更可以擴大應用在「創意人士」。正向心理學奇克森.米爾博士採訪數百位不同領域天才,發現這些創意奇才平常不是專注在密集的活動中,就是完全處在放鬆狀態。🙆
米爾博士將這個流程總結為三階段:
1. 沉浸:以持續不斷的深度專注力,全心投入工作
2. 沉潛:休息和恢復時間,完全不想工作
3. 頓悟:靈光乍現的時刻,新創意及思維成長的時候
你或許會驚訝的發現:大腦跟肌肉一樣,運作是如此相似。👀
↠↠↠
二、 系統二的學習 + 心流
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博士指出:人的思維分兩種。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自動思考,由本能與直覺驅動,預設的思維模式。
系統二:深思熟慮的分析,處理費神的思考活動
當我們學習有難度的新知,如果我們放棄(擺爛),大腦會交給系統一處理,我們不會進步;反之,如果我們積極面對,則大腦會使用系統二,神經元間的電流沿著軸突傳遞,髓磷脂累積,神經連結強化,時間一長,我們以前覺得棘手的問題,久了習慣了、熟練了,我們學會了新技能。✅
那什麼樣的難度適合我們學習呢?心理學家認為:「勉強可完成的挑戰」,是最適合的難度,是個好壓力。(請見附圖)
我們聽過高手喜歡談「心流」,有時候我寫作的時候會忘記時間,進入忘我的境界,回過神,一篇文章已經酣暢淋漓的完成。📝
而我自己回想:我進入心流的過程,通常是在撰寫一個我熟悉的主題,加上一些我今天剛學到不熟的新知,我要融會貫通寫入文章,這個「勉強可完成的挑戰,成為我創作的靈感泉源。🗣
萬老師的精英日課曾分享:最適合的學習難度是15.87%。也就是:學習的內容大部分是我會的,只有多一點點的部分超出我能力範圍。超出一點舒適區的難度,正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區。也恰好印證了本書作者的論述。
↠↠↠
三、 高效表現的訣竅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公司、學校,厲害的前輩指導你做事情時,要求你「一心多用」。一心多用同時才能處理好很多事情,你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要做到什麼時候?
看起來很有道理吧,但真相是:一心一用,才能真正高效!👍
腦神經學家請受試者做了腦電波檢測,發現一心多用的人,無法「高品質」同時完成兩件以上的事情;反之,一心一用按部就般地做,成果是一心多用的兩倍!
這個原因是:大腦在切換不同的任務時,需要耗掉額外的腦力,表面上每次切換的時間有限,但長期下來消耗的時間很多!另外,習慣一心多用的人,長期記憶會變差、辨識能力也會退化!📉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1. 設定每件任務的目的跟具體目標
2. 自問:我要學到什麼?完成什麼?
3. 全神貫注
4.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心一用)
上面四步驟執行時,高手會將每次50-90分鐘的密集工作間,安排7-20分鐘的休息,輪流切換,讓人有喘息(放空)機會,可以維持巔峰表現所需的體力、心力跟熱情。🔥
↠↠↠
四、 睡飽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們聽過一些神話: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睡在工廠,每周工作120小時,也聽過拿破崙每天睡不到5小時,照樣精力充沛!我們有個錯覺:睡覺讓我們錯過太多事情了,我們應該少睡一點,死了以後要睡多久都可以(誤。🤣
事實上,不睡覺,可能害我們錯過更多。
哈佛睡眠專家羅伯.史帝葛德博士做了一項研究:他邀請三組參與者實驗,讓他們每天玩7小時的俄羅斯方塊電玩,連續玩3天。第一組玩過俄羅斯方塊,第二組沒玩過,第三組成員有健忘症。
實驗的三晚,研究人員每晚好幾次叫醒參與者夢見什麼?參與者大多回答俄羅斯方塊,包含健忘症患者。第二天,健忘者患者不記得實驗的事情,但依然記得夢到形狀和圖案掉下來的畫面。💭
這個實驗證明了:大腦在睡眠期間處理清醒時所收集的經驗和資訊,並決定哪些東西值得存在記憶體、以及存在哪個大腦位置。
睡眠的效益發生在睡眠後期。「快速眼動期」(REM)只佔睡眠中20%-25%。睡眠周期越長,REM越高,睡眠的邊際報酬率最高,是在每天睡7-9小時效果最大。
遺憾的是,多數人睡不到這個時數。美國人平均睡6.8小時(台灣應該更少?) 😮
睡眠的好處如下:學習記憶、培養創造力、控制情緒、身體修復重建。
長時間睡眠的良效我們看到了,那午休的打盹,會有幫助嗎?
答案是:小睡30分鐘內,非常有幫助。😉😉😉
NASA研究表示:科學家讓太空人小睡25分鐘,判斷力提高了35%,警覺性提高了16%。而在地球上的實驗,打盹15-20分鐘的人,一整天的反應力、表現,都勝過喝了一大杯星巴克咖啡沒午睡的人。☕
你還敢不重視睡眠嗎?
↠↠↠
五、 設計最佳情境
很多專業歌手表演前,並不是在後台練習唱歌,相反的,他們可能會做些看似無意義的動作:伏地挺身、原地跑、閉眼睛聽歌。🎧
他們創造了最佳情境,讓自己輕鬆的進入「心流」的冥想狀態,大腦心馳神往,全身能量蓄滿,便可在舞台上大展拳腳、昂首高歌啦!
正面情緒,不但給予我們抗壓力,更能幫助我們做決策、發揮創意。🌟
以我自己為例,撰寫文章的過程,如果我卡住了,我會出門走走,跑去我最喜歡的書店某個角落,翻閱不同的書籍,讓我重回閱讀的快樂。等到一陣子感覺稍微疲乏了,走回去的路上,我便會回憶剛才閱讀讓我有記憶的東西,嘗試放在新文章。
有時候,我會直接離開書房寫作,跑去我喜歡的咖啡店,在走道靠右的桌子,感受變化的趣味。
但請注意,我的變化是「有限且舒服的」。我去特定的書店、某咖啡店特定的位子尋求靈感,我讓這些變化「標準化」,讓我的靈感可以習慣的產出,而不是任性的去陌生場合,重新適應,找尋靈感。💬
↠↠↠
六、 總結,化繁為簡,捨才有得。
很多人說:我們現在是「窮忙時代」,工作時數高,物價房價高,唯獨薪水比父母少。因此,我們只得加倍努力,下班再打工,放假去兼差,名片拿出來,恨不得斜槓越多越好,表現自己是個有為青年。
追逐高效率的時代,我們心態積極向上,這很好。但你有先問過自己:你的身體吃的消嗎?你有用正確的方法努力嗎?💦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你學以致用。
你不用去模仿每個高手的方法,因為大家都不一樣。但是,你可以從高手的親身經驗分享中,佐證科學的數據,發現自己的問題,改善你的習慣。
「有選擇的做事,累了就好好休息。」
沒有好的身體,再好的成就都是枉然。🙅
↠↠↠
好,今天的分享也到尾聲了。
文末附上本書購買連結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765
我是威爾遜,感謝你的閱讀,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共同前行。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