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來彰化走步道,照片人物是我家阿爸與7100長青步道終點🦶
「長青自行車道」起點在「田中森林公園」對面,只限行人與腳踏車入內,每隔100公尺,地上都有標示距離牌,讓人了解走了多少。
✔️舒服好走路段:從田中起點到社頭清水岩這一段大約3公里多,沿路都有樹蔭,涼爽舒服。全程沒有階梯,只有像是產業道路的路面,偶爾有坡度起伏,相當好走,很適合年紀較大的長輩運動。(腳力好的還可以走一峰走五峰接中央嶺步道通到八卦山)
✔️不斷爬坡路段:清水岩再往北800公尺後,右轉則是接續的「七千一長青步道」,一樣只限腳踏車與行人專用,而且沿途都有樹蔭。步道入口地上標示為4500公尺。這一段就是一路上坡,爬到八卦山上接縣道139乙;終點的地上距離標示是7100公尺。
✔️花費時間(跟老人家一起走):從清水岩停車場爬到7100終點再原路回去,來回大約兩小時多,步行距離將近7公里。
P.S.個人覺得7100步道比藤山步道累一點點,但沒有旁邊的攤販,也不會遇到汽機車,更沒有可怕的卡拉OK聲,哈哈哈,所以覺得這一段更舒服。
-
下山時,遇到一群8個大人加小孩的組合,很喘地攔住我,問說最上面是什麼?有涼亭嗎?重點是:「到最上面還要多久?」
我告訴他們可以看地上的數字牌,最上面是7100,就能估算一下路程。然而我們停的位置附近都沒有,而我偏偏是不喜歡爬山時跟別人說快到了快到了的謊言的人XDD
於是我老實說:「呃,你們現在還走不到一半......」
看著他們崩潰地呻吟著,我只能笑笑說加油。後來我繼續往下走看到了5300。
嗯,其實,他們才走了1/3,我剛剛的回答不算太殘酷唄,哈哈。
腳踏車算行人嗎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月主題:#平台城市主義▌#platformurbanism
#共享經濟下的公共生活空間
圖:陳蘭燕;文:punkelephant
科技越來越進步,有越來越多的生活大小事,低頭點個手機就可以解決。當我們把眼神從手機銀幕移到生活的四週,有發現什麼變化嗎?
街道上越來越多 #網路送餐的機車、送網購的箱型車。受歡迎的雞排店,店門口的人行道,長時間佔滿了等著取貨的機車,買個雞排要等越來越久,總是有送餐的單子插隊,就算只是經過也要繞到馬路上,對許多行動不便的人造成困擾。但連馬路上又常常有臨停送 #網購的箱型車,不只是行人,單車族跟機車族也很困擾。
越來越多人用 #網路平台點餐,很多內用的餐廳都收起來了,只剩提供外帶的小店面,街上多了許多招租店面的廣告,原本熱鬧的餐廳街,晚上變得比以前暗,安靜下來的街道顯得有點寂寞。公園裡。人行道上跟公園裡,除了等取餐的機車,還有散落各地斷頭斷腳的電動滑板車跟腳踏車,那些本來都是刷app就可以騎的,但被弄壞了,就被孤單留在人行道上,沒有人來修理。
公園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安靜一些,原本四處坐著聊天下棋、看顧孩子們玩樂的社區居民,漸漸都 #滑起手機,不再跟彼此說話。最奇怪的是,社區本來住著許多看起來像大學生的年輕人,早上背著包包在早餐店門口排隊買三明治,晚上三三兩兩結群成隊在水餃店、便當店買晚餐,也都消失了。反而是多了一些拉著行李箱,低著頭看手機找路的外國人,看起來是要住在民宅裡 #airbnb的觀光客。原本做學生生意的小店,有的收起來了,改成藥妝店跟特產店,看起來是要做觀光客的生意,還沒租出去的空店面,就暫時擺著夾娃娃機,常常經過看到一些外國人在裡面試手氣。租書店跟租dvd的店也消失很久了,想必是大家都改看 #串流影音平台 的關係吧!
圖片上的四種顏色的點點匡起來的生活圖像,有出現在你的生活裡嗎?你可以猜出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分類嗎?你知道這些看起來沒什麼關係的社區變化,其實都默默跟你每天滑的手機有著表面不明顯,卻密不可分的關係嗎?你還有發現什麼呢?歡迎你在留言或貼照片分享給我們。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3/17/16576/
腳踏車算行人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過日podcast Ep.50|中博橋拆除恐陷黑暗期? 才怪!】
(順便在最下面解釋一下有些人在比的拆橋時間)
到今天下午為止,中博橋拆除工程進度已達96%,有望提早一天就將工程全部完成。這一集我們就來講講中博的身世,和拆橋期間城市交通的觀察。
這集中,你可能知道一些高雄小常識:
★1980年代末之前,博愛路只到後驛,凹子底以北就沒了。
★所以中博的交通量,一向是小於民族,跟中華差不多。
★這也是中博一直到1987年才需要貫通的原因。
★1987年通車的地下道,存在15年;2003年通車的臨時橋,卻存在18年。
★鐵路地下化動工時,原本有中博地下道復活的規劃,位在車站地下三樓。
★但因施工安全性、通風設計等問題,改為平面環抱道路。
★高雄帝冠式舊車站,是台灣唯一搬走又搬回的車站,相隔19年。
★1941年車站施工和2002年車站搬遷的承包商都是日本清水組(和其後代分公司)
★2002年車站搬遷和2021年車站搬回的監督主官都是林欽榮
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前,曾有市議員質詢,拆中博橋時會造成「#交通黑暗期」;中博沒貫通改為環抱道路,也會造成「交通大打結」。這和許多人膝蓋反射的想法一致,如果如果哪處要縮小路寬,減少停車格,那一定會是交通災難,一定會讓城市癱瘓!反之,要解決塞車,就把路做得更大條就可以了。如果沒地方停,就蓋更多停車場就可以了。
然而,#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在中博拆橋的期間,高雄的交通並沒有癱瘓。替代道路平均車流增加20~60%,總計大約70%車流分散到周邊替代道路。另外,高雄車站捷運運量大增30%,等於一日增加約14000人搭乘捷運。雖然少了一條幹道,但整體道路服務水準大致不變。
我們之前就提過幾個案例:
#封路讓交通更順暢?
同樣是依賴汽車的加州洛杉磯,有一條全美最塞的高速公路:州際公路405號。加州人戲稱,叫做405公路,是因為雖然已經有10線道,平均時速還是只有4-5英里。
為了解決長期壅塞的問題,2011年的時候洛杉磯市政府決定修繕拓寬道路,但中間需要封路一週。消息一出,大家怕得要死,認為洛杉磯的「交通末日」要來了,那週所有市民都會塞死在路上,城市機能癱瘓陷入黑暗期。急診室招回工作人員,準備迎接因交通混亂造成的大量車禍傷患。
但當2011年7月15日末日降臨時,卻什麼也沒有發生。交通居然更順暢,空氣污染改善25%,急診的車禍患者下降......不過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路就蓋好了,一開通以後,駕駛人很高興,但過沒多久實際一算,通勤者在405公路上行駛所需的的時間平均居然還增加一分鐘。
#把路拆了可以改善交通?
1990年代,貫穿首爾市中心的清溪快速道路,是首爾交通量最大,天天都塞車的一條快速路,車多到橋體都被壓到出現裂縫,不得不限制大車通行。
面對老朽的橋體,一般來說用路人應該會希望趕快修繕改建更大更寬的道路吧。但是居然有市長候選人提出政見:我要把路拆了,沒有路走就不會塞車。
這位市長叫做李明博。而快速路在2003年拆除改建後的的結果,就是首爾少了一條四線快速道路,多了一條清溪川。
每天16萬輛的車輛並沒有灌到其他道路,造成首爾市中心「永遠的交通黑暗期」,反而讓車潮減少交通更順暢!
★學習香榭麗舍大道的美麗島大道
謝長廷市長任內,曾以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作為美麗島大道的願景。然而十多年過去,巴黎在近日宣布,將要啟動一項大改造,將香榭麗舍大道的核心段,變成一座大花園。計畫中,將大幅縮減車站、擴增行人徒步區、增加腳踏車道、增加植栽、興建兒童遊戲場和節慶時的攤販攤位,把這條世界最有名的道路還給行人。之前學香榭麗舍不徹底的高雄,能否在世界各大城紛紛限縮車輛空間的同時,更積極的「#還路於民」,讓我們的城市更適合步行生活呢?
詳細內容請聽本集Podcast:
#ApplePodcast|https://reurl.cc/kdxD2L
#Spotify|https://reurl.cc/L3yRgL
#GooglePodcast|https://reurl.cc/qd7Q2y
#SoundOn|https://reurl.cc/z83xk6
#Firstory|https://reurl.cc/62orRO
#KKBOX|https://reurl.cc/4ygKkj
#附註:
中博橋拆的比忠孝橋引道還久,是高雄比較遜嗎?
★兩者都是林欽榮指揮,林副市長自己表示拆中博較困難。
#交管問題:
★忠孝橋是拆除引道,主橋面仍可通行。中博是直接失去高雄南北三幹道中的一條。
★忠孝橋引道拆除時間是春節,交通量只有平常1/3,高雄並無此特性,必須面對尖峰時間挑戰。
★忠孝橋引道拆除封閉區域,不影響北車進出,但中博會。
★忠孝橋周邊以政府機構與商辦大樓為主,中博尚有較多數量的民宅。
#工程問題:
★忠孝橋引道是RC結構,而中博橋結構是SC,橋面是RC。忠孝橋是先用鏈鋸及盤鋸進行單元切割橋面版及墩柱,再吊離至暫置場進行破碎,而中博是先在原地打除RC橋面後,才吊離鋼骨。
★其實中博在兩天內就敲完橋面,開始吊鋼骨,真正麻煩的是後續的道路重鋪與銜接站西路等平面工程。
★忠孝橋引道拆除計畫八天,提前兩天完成。中博橋計畫九天,其實目前也接近完成(提前約一天)。忠孝橋引道拆除後仍有後續工程,包含平面道路路基路面改善、永久及暫時性路型、人行道拓寬、引道橋梁拓寬及照明交通附屬設施等作業。而這部分的工程在中博拆除有些是一起做完。
★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有些建設性的提議上,而不是酸高雄,會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