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性陰道炎,抗生素不是唯一解】
門診不少女性朋友受到反覆陰道發炎的問題困擾。
常見的情況像是有異常的分泌物(持續量多、帶顏色、氣味重)、以及搔癢不適的感覺。
年輕女性最常見的反覆性陰道炎,有兩類致病原:念珠菌(黴菌)感染、其他細菌感染。
大家來門診最常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都吃好幾次抗生素療程了,還是反覆發作?」
又或者有女性朋友會問「醫師我是不是身體濕氣太重,才會一直發炎?」
▎反覆陰道發炎來自於菌相失衡?
這時候需要先跟大家衛教一個基本觀念,那就是「陰道環境是一個多菌種平衡的生態環境」。
陰道環境中,菌種之間的生長勢力平衡,就不會造成發炎反應。
然而,一但發生某些有害菌種大量生長,或是益生菌種的數量下降,就可能失去平衡,最終導致陰道發炎現象。
在健康的陰道生態裡,最常見的細菌應該是「乳酸桿菌」。
在乳酸桿菌的作用下,可以把陰道環境維持在酸性狀態(PH 4.5以下),因此達到制衡抑制其他細菌、黴菌生長過度的情況。
但是陰道的環境並不是隨時都非常適合乳酸桿菌生存,以至於當遇到「某些情況」,便會造成乳酸桿菌量下降、增加發炎感染的機會。
因此,如果只是服用抗生素,把不好的菌種殺光(錯誤使用也可能一併殺到好的益生菌),卻沒有解決菌叢生態失衡的問題,那麼發炎感染便會一直找上門!
▎什麼情況會改變陰道菌叢環境?
下面幾個是常見可能會影響陰道菌叢生態的情況:
1. 月經週期中的不同時間點
2. 荷爾蒙相關藥物影響
3. 飲食不良改變腸道菌叢間接影響
4. 作息失調壓力過大影響免疫系統
5. 性生活相關情況、陰道沖洗清潔
上面提到的這些情形,都有可能間接或是直接的影響改變陰道環境、酸鹼值、分泌物成分,以至於適合生長的菌叢種類受到改變。
如果長時間的受到影響,讓不好的菌種數量增加,便會發生感染發炎問題。
▎反覆陰道發炎是因為濕氣太重?
有些人可能曾在門診詢問其他中醫師,
為什麼自己總是婦科反覆感染,被告知「因為濕氣太重」這樣的回答。
會有這樣的答案,其實是因為中藥方裡有一帖組方經常會使用在慢性陰道發炎問題-「完帶湯」
完帶湯,是來自於「傅青主女科」,
其中治療條文中提到帶下病形成的原因:
「脾氣之虛、肝氣之鬱,濕氣之侵、熱氣之逼」。
我們可以知道,古人認為慢性陰道炎的問題,可能與腸胃消化功能失調(脾氣之虛)、情緒壓力導致免疫失調(肝氣之鬱)、腸道陰道菌叢變化(濕氣之侵)、發生感染發炎現象(熱氣之逼)皆有相關性。
同時在看看方中的藥物,可以發現使用了許多「調整消化機能」的健脾利濕藥材。
該書中,治療其他帶下問題(各種陰道感染),所使用的藥物大多也是以「調理消化」為出發點,再視發炎嚴重程度佐加上其他不同類型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中藥材。
以此得知,如果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切入解讀中醫用藥,可以發現「調整消化機能、重整腸道環境、間接改善陰道菌叢」,是中醫治療陰道炎的其中一條思路,也與現代醫學的研究有許多接近之處。
另外中醫治療陰道炎,也同樣可以從「調經」著手進行,因為女性荷爾蒙的變化也會造成陰道菌叢生態的改變。
亦或者患者如果有睡眠失調、免疫機能低下等問題,治療切入的方式也會不同。
因此慢性陰道炎、反覆帶下問題,也並不完全是「濕氣太重」所引起,還是需要視個人情況做討論。
#已經快要沒圖發了
#疫情爆發前的最後一次出遊
#端午連假不要跟別人群聚喔
#線上群聚沒關係
#線下交流再等等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歐瀚文 醫師 Ouya Ou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完整揭露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臨床療癒專書 ──醫師、營養師的臨床案例醫療實證── 錯誤的飲食習慣,最...
腸道菌叢失調治療 在 邱佩玲 Peilin Chi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相不相信我從三月中就開始執行修補腸道的減敏飲食 (Elimination Diet) ? 那是我自去年秋天開始學習的「整合營養」( Integrative Nutrition) 課程體驗之一,也希望能藉此解決這一年多來消化不良的問題。
三年半前腎上腺舊疾復發,導致包括口腔蜂窩組織炎等一連串身心併發症時,曾吃了一個多月、連續三回合的抗生素,之後就斷斷續續有脹氣打嗝等不消化問題,加上一年半前腎上腺又栽了一回,無可避免地影響消化功能,即使我幾乎天天吃發酵食物,偶爾吞益生菌,也無法根治。三月初開始,學校連續四週教授腸道健康課程。一如以往教每一個飲食型態時,學校都會鼓勵學生透過親身體驗來學習,我於是有了邊學習邊治療的動力。哪知這一頭栽下去,其實是幾個月、甚至可能半年的時間!
我本來就不愛吃甜食, 也謝絕精製加工品多年了。但減敏飲食的前一至三個月 (看個人狀況)必需移除常見七大過敏源,包括麩質、奶製品(這兩類我不吃一段時間了)、玉米、花生製品 (這兩類久久吃一次,沒差)、蛋、黃豆、和茄科蔬果(番茄甜椒辣椒枸杞子等),以及蝦貝類、煙燻肉品、香腸,和一些易引發脹氣的蔬果如蒜頭、洋蔥、蘋果、酪梨、白花椰、發酵酸菜、乾豆類等…確實有些挑戰性!
很多不該吃的東西本來就沒吃, 加上平日吃的算多元, 我並不覺得被剝奪了吃的機會或擔心營養不良,但不能用平常吃煮的一些食材,例如早餐的蛋、每煮必用的蒜頭、明星配菜如洋蔥和番茄、咱們中國胃少不了的醬油,還有我每天吃的發酵酸菜… 心情不免有時沮喪,吃煮間也少了許多樂趣。還好反正有疫情,外食、社交都不宜,少了許多麻煩;而且家人幾乎全程配合吃食,更是不可思議的助緣,令人感動。
如今熬過最艱難的減敏期,雖還有兩個月才算完成修補腸道的療程,這幾週來已開始一樣一樣、緩慢地回加原本避吃的食物。昨晚這很家常的豆腐,是四個月來吃的第一個黃豆製品,頗有倒吃甘蔗的甜美。
我的心得是,能夠吃想吃、愛吃的食物,而且腸胃能消受,真的是天大的福氣和享受。可惜現代生活對腸胃道的挑戰太多 (身心壓力、 不當飲食、濫用西藥、環境毒素、媽媽剖腹產等…),大至潰瘍腸躁腸漏,小至胃酸逆流、脹氣打嗝,絕大部份人都有消化問題;就算沒有明顯的消化症狀 (例如腦茫、關節痛或體內發炎指數高) ,汗牛充棟的研究證實,消化問題是絕大部份慢性病的通關要塞 (gateway),也是自體免疫和關節疾病的必要成因。西方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腸道是人體城堡裡的女王,女王不爽,整個王國都會被摧毀」, 可見腸道健全的重要性。短期的減敏飲食有它的成效 (第一個月尤其明顯),但若不去控管問題的源頭,菌叢很容易又失衡,消化問題很容易再犯,原來無害的食物又會因腸漏而變成敏感源。
我這幾個月半實驗半治療的經驗,讓我深刻了解減敏飲食的立論根基和挑戰 (主要是心理方面),也第一手體驗它帶來的好處和療效,能為以後幫助他人經歷相同療程時,更有同理心地提供過來人的經驗和轉換,也為年底畢業拿「整合營養健康教練」諮商證照,以調整飲食(教做菜是免不了的)和生活形態來助人預防、改善慢性病,增添一個很有效的工具。
你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執行過減敏飲食嗎? 其實不只運用在食物敏感或消化道問題,任何免疫失調症狀 (例如花粉熱)或自體免疫疾病 (例如橋本氏症、風溼性關節炎、多重硬化症、紅斑性狼瘡、休葛蘭氏症等),都能從減敏飲食得到明顯的改善;以治療 病根為主的美國功能醫學界因此用它用的很普遍,我很好奇它在台灣和其它國家的普及率。
腸道菌叢失調治療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注脂肪肝的人士要 我這篇在<東周刊>的專欄😉
別以為脂肪肝只會發生在常飲酒和肥胖的人身上,一項於去年9月刊於學術期刊《細胞代謝》中的研究發現,腸道菌叢失調,也有機會引起脂肪肝;若不及早處理,更有可能演變成纖維肝及肝硬化!😱預防勝於治療,健腸保肝,要從飲食著手。
腸道菌叢失調治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歐瀚文 醫師 Ouya Ou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完整揭露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臨床療癒專書
──醫師、營養師的臨床案例醫療實證──
錯誤的飲食習慣,最終將導致免疫系統失衡
腸道,是萬病之源!
貧血、憂鬱、胃腸疾病、紅斑性狼瘡、荷爾蒙失調、甲狀腺炎、纖維肌痛症等……這些貌不相關的種種症狀,其實一切都是源於──小腸菌叢失衡在作祟!
大腸可以做大腸鏡,小腸卻是一個神祕難解的地方?
SIBO(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並不會傳染,卻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病!
「到底什麼是SIBO?」當腸道中「非致病菌菌叢」過度增生,就會刺激體內分泌解連蛋白(Zonulin),進而解開緊密結合的腸細胞,而造成腸漏(Leaky Gut),並衍生出一連串的致病危機,種種貌不相關的種種症狀,一切源頭都指向──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從飲食自體營養療方,簡單的7日腸道修護食譜,讓人達到長期的腸道健康維護,恢復全身的健康狀態,進而改善自體免疫系統!
➤SIBO自我快篩檢測,看看自己的「關鍵腸指數」:
□ 腸胃道總是不舒服,一緊張就容易拉肚子?
□ 腹瀉/水樣便與便秘//硬便交替出現?
□ 經常發生胃食道逆流?
□ 儘管胃口很好,但是增重困難?
□ 經常莫名感到焦慮、沮喪,且睡眠品質不佳?
□ 臉上有不名的紅斑、痤瘡?
□ 早上起床總是肌肉僵硬,必須躺在床上十幾分鐘身體才能緩慢移動?
小心!「腸指數」過高者,可能就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問題。
➤隱「腸」風暴──首推4R腸道修復計畫
4R腸道修復計畫,遠離貧血、大腸激躁症、僵直性脊椎炎和情緒失調症狀
自體免疫疾病形成的原因有三:腸胃道、荷爾蒙和環境毒素。依照醫囑確實執行4R腸道修復計畫,改善SIBO的腸胃道問題,避免環境與荷爾蒙毒素,從根本上遠離免疫系統失序的威脅,才是「腸」保健康之道!
➤從「腸」計議──七日營養食譜,根治SIBO零死角!
「餵養人體、餓死細菌」(Feed the person, starve the bacteria.),由裡到外擺脫疾病威脅!
本書提供七日腸道修護食譜,針對不同飲食習慣,區分兩階段的控制方法,並舉出飲食範例,可以藉此延伸出一至三個月的飲食菜單。不論是作為主要治療或是輔助治療、預後修復,都可以自行延伸應用。
作者簡介:歐瀚文 醫師
◎學歷
美國西方州立大學功能醫學碩士
美國馬里蘭大學整合醫學博士
◎經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
美國功能醫學協會認證醫師
美國抗衰老醫學協會認證醫師
瀚仕診所團隊醫師
◎現任
IFECTW功能醫學教育中心講師
瀚仕診所醫師
◎理念
找出疾病的根源,治療病因而非症狀,從整合以及系統性的角度,為將來的醫療系統提供不同的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