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的,就能變瘦嗎?
透過想像能變瘦,可能是有根據的!
研究發現,將心態的轉變化成動力,將有助強化減重效果。
我知道,少吃多動是違反人性的。不管是靠運動或控制飲食,減脂真的好辛苦,要是靠想的就能瘦,那有多好?只能說這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還真的有科學家用這個概念下去做了一篇研究, 於2019 年發表在《精神科尖端(Frontiers inPsychiatry)》期刊上。
▶️認為吃的是低卡飲食,就能減重?
來自保加利亞的學者招募了14 位肥胖的成年人,分為兩組。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量,推算出每日熱量需求,並且將數值告訴每位參加者。
控制組被告知要剛好吃到每日熱量需求,這樣體重就能保持穩定。但是實驗組的每日所需熱量,被研究者刻意高報了700 大卡,假設原本一天需要2500 大卡的人,會被告知他需要3200 大卡才能維持體重。
為科學撒的謊,不知道可不可以算是善意的謊言?
簡單來說,兩組人吃的都是熱量均衡的飲食,但只有控制組知道實情。實驗組還以為自己吃的是低熱量減重飲食,只要堅持下去,八週就能瘦六公斤。除了飲食控制之外,兩組受試者同時接受一週三次的重量訓練指導。
過了八週之後,他們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呢?
從兩組人經過8週同樣飲食及運動後身體變化的圖表可以看出,兩組人都瘦了,但實驗組比控制組多減去了七公斤體重,多減去了2% 的體脂肪。請記住,不同組別的受試者都吃到每日所需熱量,差別僅在於一組以為這樣吃會瘦,一組以為這樣吃不會瘦。
心裡的預期竟然化為現實,這真是太神奇了🤩
▶️對改善的期待越高,減重效果可能越好
醫學上心理影響生理的例子並不少見,例如廣為人知的安慰劑效應:只要受試者相信自己接受的是有效治療,即使假的藥丸、亂扎的針灸、甚至假的手術都會有效。曾有科學文獻指出,藥物30% 的療效都是來自安慰劑效應。
而上述研究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安慰劑效應能加強減重成效。或者更精確的說,原來讓人正常吃飯也能瘦。
雖說心靈的力量很強大,但這不代表以後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安慰劑效應能幫助減重,是因為參加者認定自己要變瘦了,所以有意無意之間,做了很多有助於減重的事。
舉例來說:
● 我是一個將要變瘦的人,所以我不會吃桌上的甜食。
● 我是一個將要變瘦的人,所以我走樓梯不搭電梯。
● 我快要變瘦了,所以我晚上不喝啤酒,在健身房練得更勤奮。
英文裡的“Self-fulfilling prophecy”(譯:自我應驗的預言),就是在說這個現象:一個人心裡認定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往往就真的會發生。或是我們常聽到的「吸引力法則」、「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都是在描述心理如何影響現實世界。
我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籍,談到人有「先畫靶再射箭」的特性──會先在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再照著這個形象去行動、替自己的行為找理由。
例如:
● 因為我是一個勤勞的人,所以我每天六點起床跑步。
● 因為我是某某政黨的支持人,所以他們就算推西瓜出來,我也還是支持。
● 因為我屬於某個群體,所以我要像其他群體成員一樣,穿這類衣服、聽那些音樂、閱聽特定媒體。
因此,這篇研究並不是在於證明吃得多也能瘦,而是告訴我們,人心才是減重成功的關鍵。
👨⚕️Dr.史考特1分鐘小叮嚀:減脂仰賴行為的改變,行為則需要自我身份認同來維持。
強化自我意念,對減肥也會有正面增強效果!
---------
以上文字摘錄自《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
作者: 史考特(王思恒) 一分鐘健身教室
了解更多 👉🏻 https://bit.ly/3pfEZmj
#哇賽心理學 和 三采文化Suncolor 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
請在貼文下方分享你增肌減脂的小撇步,或是「 #我要科學增肌減脂」,我們將在6/10抽出幸運獲書者,並在限動中公告喔。
自我應驗的預言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目標卻很少做到…
目標這樣定,成功機率大大提升
在我接觸到的許多病患和公司員工當中,有早期階段就升遷的人、也有實現自我願望的人,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擁有自信—而且是毫無根據卻強大的自信。
為什麼就算沒什麼特別的根據,這些人仍然擁有強大的自信心?
如果擁有自信,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提高專注力和思考力,也能提升動機,進而形成良好的循環。當進一步達成目標,便會產生幸福感與成就感,這種愉快的感覺會讓我們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 增加成功經驗的訣竅
那麼,接下來說明該怎麼做才能夠在沒有根據的狀況下也能擁有自信。提示就是「過去的成功經驗」。
每個人都有過成功經驗,現在想不起來的人,可能只是忘記而已。如果只是忘記倒也還好,也有一些人是深受過去的失敗經驗所影響。
我建議這類型的人務必從現在開始,從小事累積自己的成功經驗。有三項重點:
①自己設定目標。
②設定現在的自己能夠達成的目標。
③將那個目標告訴他人。
在實踐這三件事的同時,能逐漸增加成功經驗。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情況是「雖然不會遲到但是習慣賴床,早上搭通勤電車的時間不固定」。透過稍微用心或是改變意識,讓自己每天都能夠固定搭乘同一班電車,這也是很好的成功經驗。
至於告知目標的對象,可以是家人、朋友或同事等等,不管對象是誰都無所謂。然而告知的方式,相較於電子郵件或臉書,我會建議以口頭告知。
關於剛才的例子,接著就來看看更加具體的內容。
首先,每天搭乘同一班電車通勤,也就是說每天幾乎都在相同的時間進公司。目標是「這個月我要每天固定搭乘同一班電車」,並將這個目標告訴家人與同事。
向家人宣布的內容是「接下來這一個月,每天早上搭乘七點二十分的電車」;告訴同事的內容則是「接下來這一個月,每天早上八點二十分到公司」。然後就認真採取行動,實踐自己的宣言。
藉由說出自己的目標,周遭的人也會支持你,因此大幅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等到成功達成目標之後,你可以將期間從一個月延長到兩個月,或是挑戰自己認為能夠達成的新目標。
因為已經擁有自己可以達成目標的自信心,所以既能保持從容,又能保有高昂的鬥志。就算失敗也完全沒必要感到沮喪,請以積極的心態向下修正目標。同時也不要忘記六十分及格的精神。
到目前為止,沒有自信、什麼事也做不到的你,卻能夠自己設定目標、挑戰目標,這件事本身就值得稱讚,請為自己喝采。
如果有人因為你挑戰這件事,或者因為失敗而嘲笑你,那麼他並不是你應該往來互動的人,今後也沒必要與他打交道。請正向思考這件事。
■ 實現理想中的自己
接下來介紹其他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即使是沒有根據的事情,也要用力想像自己理想中的模樣,並讓自己與這個形象相吻合。這樣的說法恐怕過於抽象,難以想像,所以我想舉個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比如,根據血型來診斷性格。
A型的人就是這種個性,如果血型是B型,應該很容易跟他交朋友,儘管沒有醫學根據,但是我想你肯定也曾看過類似的內容。
接下來就來看看如何巧妙運用這個與血型有關的世俗說法吧。
假設你因為自己很快就陷入焦躁而煩惱,然後你的血型是O型。
「O型的人是典型的急性子,非常具有行動力」,在腦海裡想像這些世俗說法中常聽到的人物形象,再將自己套入這個形象之中。
就像暗示一樣,當你感到焦躁不安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啊!會感到焦躁是因為我是O型的關係,應該很快就會冷靜下來吧。」
即使沒有根據,也要讓自己慢慢貼近那個模樣。這就是應用心理學中所說的「自我應驗預言」。
所謂的自我應驗預言,雖然看起來不容易理解,但是這個詞彙包含以下兩種涵義:
○採取行動之前,心想或許會失敗,就容易失敗。
○採取行動之前,心想應該會成功,就容易成功。
這就表示你的心情很容易直接影響到你的行動。也就是說,就算沒有任何根據,你也能夠以自身情況塑造出理想中的人物,並且讓自己符合那個形象。
不是沒來由的單憑感覺,最好是塑造較為具體的形象。此外,即使沒有根據,若有某種關聯性或理由,也會讓自己比較容易接近那個形象。
只不過,就算實踐前面所介紹的兩個方法,你也不可能從明天開始就立刻和其他人一樣有自信。但是,只要一步一腳印的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改變。
在這段期間當然也會有覺得挫折的時候,但是那絕對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你能夠再站起來繼續努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留站起來的體力和勇氣。
首先,放鬆心情,以六十分及格的心情開始吧。
POINT
想要建立自信心,就要朝向「理想的自己」靠近。
摘錄自《#剛剛好的不努力》
作者:井上智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重視累積小的成功經驗,這能增加自我肯定與自信。尤其要注意的是,記得設定目標的時候,要設定自己有機會達成的目標,不用用設定目標這個方式,反過來挫折自己。
有人就是為了符合自己無意識的想像,透過設定過高的目標,來證明自己真的很不好。這並不是奇怪的事,有些類似自我設障這樣的心理歷程。
至於要不要告訴別人,我是覺得還好。但要常常告訴自己,提醒自己「我要的是什麼?」這很重要。
祝願您,能體會小改變價值大的道理!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剛剛好的不努力》
別讓「壓力」大過你的實力!建立「評價軸」找回自我價值,不再當「厭世喪班族」
https://bit.ly/2VzYGHl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https://www.facebook.com/babelinside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自我應驗的預言例子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行動和創意幫助弱勢 (4之4)****
Poor Economics 窮人的經濟學 (有中文版)
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夫妻檔,用紮實的科學研究方法,進入世界最貧窮人的世界,分析他們的經濟學,從中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脈絡,也讓前一個二十年的主要辯論取得一個平衡 (Jeffrey Sachs 主張外來經濟救援 vs. William Easterly 主張讓該國自然找出路,外國經濟援助幫倒忙的觀察),也因不要過度期望大型轉變 (所以中文版的書名還是沒有太精準傳達這個精神啊),而能採取更務實的關鍵小改變,積少成多。
"Careful thinking and rigorous evaluation s can help us design systems to keep 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in check. We wre not "Lowering our ambitions": Incremental progres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snall changes, we believe, can sometimes end in a quiet revolution" (仔細的思考和嚴謹的檢視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出能抗衡貪污與效率低落等問題。我們不是要降低願景,我們相信循序漸進的進展有時候可以形成一場安靜的革命”)
這本書很有意思,只是讀的時候滿花腦力的。幾個重要的觀點:
- 別想一勞永逸地打擊貧窮,必須有無數小變化積累
- 有時候方法中一個關鍵的小調整就有巨大的影響,這也是微型科學實驗可以幫上忙的
- 不同階段貧窮有不同經濟型態 ,窮人與富人無異都是基於最佳投資報酬考量,但條件大大不同,窮人有時更需精打細算或是不得不創業
最後作者們分析貧窮者的景況,以及這些景況可能解套的方式:
1. The poor often lack critic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and believe things that are not true (貧窮人常常缺少某些關鍵資訊,或是對一些錯誤觀念深信不疑)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對於預防針或是安全性行為的資訊不足,當然不是每個觀念宣導都有用,但掌握一個關鍵,善用創意和社群裡的關鍵人物(不見得是明顯的領袖),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之前另一本泰國保險套大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2. The poor bear responsibility for too many aspects of thier lives (貧窮人常常要負擔生活中更多“對的”決定)
我們的生活中,自來水有加氯,預防針和教育是不用做什麼就自然會出現的,或是很多東西距離遙遠,他們很難取捨該賺今天的餐費還是處理某事。這是那些快閃醫療或是疫苗站實驗的原因,有時稍微讓取得門檻降低就大有幫助。
3. Some markets are missing for the poor (窮人所需要的“商品”不存在)
以存錢和借錢來說,一般銀行小額存錢可能光是手續費就不足了 (負利息)。之前微型貸款或是類似的金融工具就是因應而生,幫助了許多人。只是小本生意還是不太容易做大,這只是其中一環的幫助。作者們還是讚揚這些做法,只是提醒人們別有太高的期待 (免得失落中又否認了它一定的效果)
4. Sometimes poor countries are so due to some avoidable flaw in the detailed design of policy(有些國家貧窮,是因為政策落實的細節中,有些可以避免的錯誤)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某些醫療或是教育政策,用意良善但如果不清楚“地面”實際情況,容易成為不能落實的政策。這就需要不厭其煩的追問精神,深入了解的田野調查,才能找出這些關鍵點。但令人振奮的是,有時就是那麼一個關鍵的調整,就可以顯著提升成效。
5.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people are able or unable to do all too often ends up turning into self fulfilling prophecies. (對於人們能與不能的期望,常常變成自我應驗的預言)
有些時候貧窮的孩子待不住學校,當然也造成了貧窮的惡性循環。作者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學校如果被提早放棄,也比較容易自我放棄了,有時甚至不是第一線老師不願意好好教。作者們的研究發現,降低某些不必要門檻或是評量效果的方式,會讓第一線工作者用貧窮人自身從小的成果開始,激發再持續投入的意願。而成功也可以是一種自我應驗的預言。
中文版與相關文章,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poor-economics-%e7%aa%ae%e4%ba%ba%e…/
#窮人的經濟學 #諾貝爾經濟學獎 #創意 #打擊貧窮 #科學方法 #微型實驗
自我應驗的預言例子 在 小心你的自證預言 你經常說的那些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Dean Graziosi 是知名的演說家和教練,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百萬富翁成功習慣》 Speaker: Dean Graziosi #智慧麵包 #自證 預言 # 自我應驗 ... ... <看更多>
自我應驗的預言例子 在 心理學名詞小教室03 :自我應驗預言. 信念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的一年,以自驗預言做為開端,想分享給大家「信念」的重要,對自己及他人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讓我們在2022的一開始,爲自己建立ㄧ個正向的預言吧! . #自我應驗預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