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生與黃帝都不姓黃,老子都不老子啦!】
或
【黃安難題與炎黃子孫:兼論中國信史前的中華民族神話誤導與姓氏來源】
.
一、中國歷史幾千年?
小時候被灌輸的黨國教育,總是說中國歷史五千年,從愛國歌曲到開國神話總是不斷地強調五千年五千年,作為中華好兒女的我總是為祖國五千年歷史感到驕傲。
後來小時候有兩套啟蒙書籍進來了,糟糕了,中華無菌室被小日本地下啟蒙刊物給偷渡了:一個是《七龍珠》(還沒有出現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外星人與超能力,還是本格派中國武術格鬥漫畫的時候)、一個是《七笑拳》(如果你聽過你應該跟我一樣是轉個頭脖子很容易就扭到了的年紀了,沒錯,就是辣個完全沒有在管版權的年代,《亂馬1/2》就這樣給翻成七笑拳)。
這兩部漫畫都是以中國為主題,而且兩部漫畫都提到了「中國四千年歷史的古拳法」,後來《聖鬥士星矢》的紫龍一樣是繼承四千年古拳法的廬山昇龍霸,看到這裡身為中華好兒女的我就不能不做聲了。你們日本人也欺人太甚了!八年抗戰跟南京大屠殺蔣委員長都已經寬大為懷以德報怨了,沒想到咱們中國人五千年的歷史你們硬是要吃我們豆腐硬生生減掉一千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總之一路到了高中時期,遇到了一位很厲害的歷史老師,成功高中的姜公韜老師(幾年前聽說老師一向身體不好,多年前已仙逝,令人扼腕不已),在他妙語如珠的歷史課程中,我才終於知道以前被洗腦的中國史有多少問題。
姜老師課程中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點,就是中國史(或華夏地域史)的信史,是從具體確定編年的一個事件開始:公元前841年的周召共和,起因是周厲王(諡號是厲就知道這個人有問題)在國人(國人具體地說就是居於城中之人,勉強比喻可以算是有公民權的人)暴動之後逃離鎬京,國內大政由周定王與召穆公共同主持,因非王政、故曰共和。
姜老師很明白地告訴我們,在周召共和以前,史家無法具體確認編年的歷史事件,不管是三皇五帝、堯舜禹湯,都只能算是傳說,或是野史,必須要有相當充分的史料證據互相辨明,否則都不能算信史。
換句話說,所謂的中國史(或華夏地域史)以最嚴格的定義來算,就是2020+841=2861年,也就是將近三千年,日本人稱呼中國史有四千年,已經算是相當給面子。
不過前面也提到,雖然有許多歷史並未能具體確認編年,但是藉由多項史料的交叉辨認與交互證成,我們還是可以確認這樣的歷史可信度很高,只是在最嚴格的定義下,我們會抱持一定程度的懷疑。
舉例來說,武王東征、直抵朝歌,擊潰「大邑商」的部落共主局面;周公二次東征,擊敗管叔蔡叔與商人領袖武庚的聯軍,而後藉由封建制度徹底瓦解大邑商在河南以東的控制勢力,讓周人的勢力首度跨越陝豫邊界,有效控制整個黃淮平原,成為西周的立國基礎,這些事情是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我們有很大的信心水準可以確定是信史的部分。
另外,二十世紀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以及中研院學者董作賓花費了一生的研究精力完成的《殷曆譜》,以及其他的考古證據,將殷商的歷代帝王系譜整理完成,並且精細到能夠追出每位帝王的在位時間(主要是藉由卜辭中的干支紀年),並與司馬遷史記的殷商帝系吻合(在沒有甲骨文考古證據的年代,司馬遷如何得以完成殷曆帝系譜也是個耐人尋味的謎),從而確認了殷商,或是「大邑商」,這個由東方進入中原系統(有一說是殷商來自東北草原,經由河北山東進入中原),曾經有效統領中原諸部落,成為部落共主大約五百多年,並透過高科技(鑄造青銅器與卜筮技術),使他們可以與祖靈保持寬頻通信,在資訊戰上取得優勢,永遠搶先敵人一步維持競爭優勢,並且透過商業貿易賺進大筆資源的政治實權共同體,是具體存在的事實。
但在殷商以前,比如說歷來史書皆載明之夏(我不用朝的原因等會兒解釋),除了二里頭文化之外,相關的考古證據便非常稀少,更遑論一般史書中大禹以前的諸多領導者,其真實性都必須細細考究。
所以,從周召共和往前推,假設補完西周的歷史,再加上將近五百多年的殷商史,用一個寬鬆的標準來估算中原地區「諸夏」的歷史,真的很寬鬆也只能算到將近四千年,在那之前的大致上都只能視為傳說。畢竟日本的中國史學家是非常嚴謹認真的,而且他們也沒有甚麼民族大義的愚蠢考量,而能做出相對公允的評判標準,四千年是相當尊敬的說法了。
.
二、信史以前的時代:傳說的推理與還原––禪讓制
換句話說,在殷商之前,一直回推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原大地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那些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中開始發展農耕技術、而後部落組織壯大,開始有了文化、有了階級分化,而後成為農耕武裝團體,並且開始部落征伐、部落聯盟以及聯盟間的巨大會戰,這些就只能從極其稀少的文字史書線索當中去推理還原當時的可能歷程。
舉例來說,堯舜禹的禪讓制度,回推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情境,應該是在中原地區(具體地說應該只有山西南部與河南省中北部、頂多加上河北省南部或山東西部這樣一個小範圍)的諸多部落中,各部落族長從彼此中挑選出一個共主,是為部落共主制。
早期由「堯」這個部落族長取得聯盟首領的地位,後來,堯的年齡漸長,威望與統治能力逐漸衰弱;於是,一個年輕的族長「舜」就暗中開始吸納同年齡的其他部落領袖,等到時機成熟,就跳出來挑戰堯的領導地位,年老的堯為了活命,只好讓出部落共主領袖的位置,政權就這樣順利完成轉移。
但這只是一個較為文明的版本,非常有可能的是,在堯統治的末年,以「舜」為首的部落聯盟,與繼續擁戴共主「堯」的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展開一場大會戰,結果由舜集團勝出,部落聯盟共主因而轉換。但是經由後世(多半是東周)的大夫史家(多半是孔子)為了強調恢復封建秩序,所以把政權轉移過程美化為禪讓制。
在傳說中,堯禪讓舜、舜禪讓禹,而禹終止了禪讓,把領導者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於是部落共主改為世襲制。但說不定也有可能,堯、舜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特定部落領導集團的代稱,他們可能並不一定是父傳子的世襲制,但是在堯部落當共主的年代,傳來傳去一定都是這個集團的人,直到政權被舜集團取代。所以攤開禪讓制度這個神話一般美好的理想政治情境,我們可以對部落共主制的年代有比較具體合理的想像。
.
三、夏商周的部落統治集團權力移轉
接著我們來聊聊,為什麼不要把夏商周視為「朝代」。
夏商周這三個政治存在,與其說是朝代,不如應該視為「特定地域的部落聯盟統治集團」。夏的勢力範圍,大致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與河南省西部;商的勢力範圍,從安徽省北部淮河流域一直到中後期政治實體的重心在河南省中部;周的勢力範圍,在周公二次東征前,一直都在陝西省的渭水盆地一帶。
為什麼不視為朝代?原因是夏商周三個統治集團沒有一個曾經確實地支配整個中原。即便是藉由封建制度而統治範圍大大擴增的有周一代,也只能說控制範圍大抵抵達黃淮平原的邊緣,甚至還沒進入華中,遑論華南。
直到秦朝實施中央郡縣制,我們才可以勉強地寬鬆定義所謂概念中的中原諸夏地域,被一個中央集權帝國藉由人口、地籍、兵員、稅收的統計與掌握,大致上具有「統一管理」的系統性思維。
但實際上是秦朝太短無法有效落實,漢代又採封國郡縣雙軌並行制,整個魏晉南北朝更遑論甚麼大一統,唐代安史之亂之後就藩鎮割據天子出不了京畿,接著是遼金元大對峙分裂......。仔細想想,中國歷史的兩千多年中,所謂「國家機器確實掌握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並納入系統性生產」的時刻,加起來真的不到五六百年。
其次,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朝代是革命產生的,有你無我。但夏商周三個實體,有很長時間是並存的。
換句話說,在夏人的統治集團還在掌握中原地區實權時,商人可能正從東方崛起,一開始他們分布在安徽北部的淮河流域,與夏的統治集團並存,雙方可能有商業貿易交流往來,直到後來商開始壯大,並且以各項優勢(技術、財力、軍力)逐漸取代夏的共主地位,雙方可能經過聯盟大會戰,夏人敗北,逐漸退出河南省的中原區域,回到山西省南部的範圍。
商與周也是並存的,周文王的「文王」乃是追封的諡號,是周公在封武王的諡號之後,追贈自己的父親為文王,即便父親從未稱王。周文王在世的身分是「西伯」,是統領中原地區的共主大邑商贈給西方部落領袖聯盟族長的一個象徵性地位,也就是「我敬你是個人物」、但潛台詞就是「我會防著你」。因為西伯勢力巨大,影響到商的統治地位,所以紂王才會忌憚他的實力,將西伯囚於羑里。
所以從堯舜禹的禪讓制,還有夏商周的部落聯盟共主權力轉移,我們可以大致拼湊出一個中原諸夏的權力轉移過程,從這個法則來去解讀熱情奔放、創意無限的史前創世神話,建立一個有所本的歷史事件還原推理。
.
四、涿鹿之戰:兩種糧食作物生產文化的部落聯盟大會戰
堯舜禹湯各朝,追自己系譜的時候,都要說到自己跟過去的三皇五帝有關連,要嘛連結到少昊、要嘛連結到顓頊,都是為了要連結自己是炎黃子孫。
為什麼要強調是炎黃子孫,主要是為了統治中原的正統姓。我們從小就聽過在在上古傳說中,炎帝與黃帝的聯軍在「涿鹿之戰」中大敗蚩尤的軍隊(小時候漢聲出版的《中國童話》還把九天玄女以及指南車這些傳說全部加進來好不精彩,構成我童年時期的七彩幻夢),黃帝斬殺蚩尤,而蚩尤的部落潰散,部分降於炎黃聯軍,部分則退出中原。
這個精采的神話故事要還原成比較符合現實的歷史推理,一樣先把怪力亂神的部分都先拿掉。黃帝與炎帝,可以理解成是兩支不同的部落聯盟,而且從史家的推論,非常可能都是由西方(可能是河西縱谷地區或是隴西高原地區)進入中原的。
進入中原後,黃帝集團控有山西南部至河南北部的區域,炎帝集團則偏東南,控有河南南部一直到山東西部,隨著部落活動範圍的重疊與衝突,兩支部落聯盟因此發生過「阪泉之戰」,黃帝集團打敗炎帝集團,其中集團聯盟中的炎帝系統降於黃帝、夸父集團逃往東方、刑天集團則繼續反抗。後來炎帝部落在東方的勢力範圍與在中原東方及南方活動的九黎部落產生衝突,遭到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驅逐,而有了這場炎黃部落聯軍大敗九黎聯軍的跨部落集團大會戰。
假如這些記載屬實,那麼涿鹿之戰可以視為是來自西北方的部落聯盟與來自東南方的部落聯盟的一次決定性戰役。我大膽地假想西北方部落聯盟的立國基礎來自旱作,種的是高粱、玉米與大麥、小麥;東南方聯盟的部落則活躍於北緯三十度以南的濕潤地帶,種的是稻作與小米。這場可能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到五千多年前的大會戰,很可能間接引發黃土高原北方旱作民族的大規模南侵與東侵,而位於中原南方的稻作民族則被迫放棄家園南遷,從山東南部、安徽北部、湖北省等地繼續遷到湖南、閩浙、嶺南與四川廣西等地。
這樣的大擴遷,也一直與千年以來往復的東亞層級式大擴遷循環有關。這個層級循環依序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人南遷,原本的百越人與南方民族只好南遷東南亞,而更早的住民南島語系則是從五千年前就從中國大陸南方開始了跨越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大擴遷,東達復活節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但至於黃帝與炎帝到底是不是美索不達米亞來的?我覺得太跳躍了,容我保持質疑。
.
五、從氏到姓:封建制度與中國人「姓」的由來
史書記載中,舜姓媯(念作規)、禹姓姒(沒錯,褒姒的姒,念作似)、殷商諸帝姓子、周朝列王姓姬。除了殷商其他人的姓都是女字邊,表示當時為了釐清血源,姓都是由「你媽媽是誰?」來確認的,因為常常「父不詳」,所以問爸爸是誰沒甚麼用。這是為什麼禹的世襲制如此重要,那個時代(假設鯀、禹、啟這祖孫三代皆有其人),父系社會的組織架構開始壓過了尊崇母系社會的部落,而父系社會部落則明顯在武力上、組織架構上、部落總體產能上勝過了母系社會的部落架構。
我們現在概念中的姓,絕大多數來源於周代的封建制度。封建是周公給一個姬姓宗族人,比如說你是昭王的弟弟好了,我命令你帶著姬姓的族人,還有一批其他非姬姓的宗族,比如說跟姬姓友好的姜姓宗族,還有一批是你原本封地上的殷商舊貴族,你們這些人都不同姓,但是你們現在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叫做「陳」,你們以後都是陳國人,陳就是你們的「氏」。
而在東周以後,隨著國與國的兼併、各國人的跨國交通大大增加,於是「氏」取代了「姓」成為「新的姓」,從現在開始,我們雖然會四散各地,但我們都是世世代代的陳國人,我們都姓陳。
這是中原諸姓的由來,我們可以確定,管、蔡、陳、宋、齊、韓、衛等等大約都是封建時期以來就存在的姓(也就是原本的氏)。
.
六、華夏開放系統與北方游牧民族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了一件事,中原華夏系統看似封閉,但其實北方門戶一直大開。從前面提到,黃帝與炎帝從西方來,進入中原後壓制了南方民族然後成為黃淮平原新主人,這樣的歷史在中國不斷不斷地發生。
漠北草原,我們把它想像成一個機場裡面的人行輸送帶,從長白山的山腳,一直向西到匈牙利大平原為止,所有的遊牧民族在此間行動自由、來來去去,只要今天你的騎兵有經過訓練,武器系統不至於太爛,基本上整個歐亞大陸你是愛去哪就去哪,想打誰就打誰,一個得來速的概念。
中原這個系統,東方南方有大海、西方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唯獨北方防禦近似真空。自古以來,侵略者皆是由北方來。兩千多年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韃靼、瓦喇,最後還來了俄羅斯人。這些外來民族的侵略,中原系統有效檔下的極少;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內亞一有新情勢,中國馬上換主人。
換句話說,在這兩千多年來的過程中,北方遊牧民族大舉南下,成為中原新主人,然後慢慢漢化,取中國姓、學中國字,然後統治者的子弟全都被中原人感染了貪腐逸樂的習氣,徹底成為中國人。然後下一批精壯的遊牧民族又從草原誕生,然後再徹底經歷成為中國人的歷程,成為永劫循環。
舉例來說,整個魏晉南北朝到唐末,就是鮮卑統治集團長達六百年的漢化史;大遼、大金、大元、大清,各自花一百年到三百年不等的時間。在這段一兩千年的時間裡,北方遊牧民族變成了姓李、姓楊、姓王、姓趙、姓高、姓馬都不意外,反之只剩下極少數的宇文、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紐祜祿,殘存一些過往祖先馳騁在蒼穹下、馬背上得天下的記憶。
.
七、華夏邊緣
除了北方民族的融入以外,中原帝國一次次向南方侵略的歷程,都是將南方各民族強制漢化的過程。從西周的東夷、東周的楚人、吳越、三國的巴蜀、秦漢的交趾,還有唐宋的大理、南詔、明清的琉球;這些語系、信仰,甚至遺傳特徵本來就不是漢人的民族,除了某些退居湘桂黔山區,維持傳統信仰與部落組織的少數民族,絕大多數還是被漢化了。他們一樣可能姓吳、可能姓張、可能姓錢、可能姓鍾,他們都不是原本西周分封諸姬姓家族時賜予國號而為姓的漢人,但在兩千年後,他們半自願、非自願地,成為了廣義的漢人。
北方遊牧民族也好、南方少數民族也好,雖然不是漢人,好歹也是黃種人,但在唐代,有大量的西域人到長安生活、做買賣,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來自西亞的景教傳教士、來自波斯的祆教傳教士,來自印度的佛教徒,甚至是來做生意的猶太人,他們都在時代變遷中得到了漢姓,原本深邃的輪廓在幾代的混種之後逐漸與黃種人無異。
元代的市泊司亦是如此,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月港,集合了阿拉伯人、猶太人、印度人、波斯人,他們都是為了在這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討生活;有人一生存不到錢回家,有人因為時局變動無奈留在中土。就這樣,一代代的混血淘洗,他們都被動成為了中國人。
.
八、大海賊時代
時間一晃眼來到了十七世紀,縱橫台灣海峽的大海賊鄭芝龍降服於大清國,嫡子鄭成功與之恩斷義絕,他收攏了效忠於鄭家可以有效控制的艦隊,將指揮基地從廈門轉移到了海峽對岸的大園。
那個詭譎多變的海上大博弈當中,有為了明朝海禁假扮成倭寇的泉州人、有父祖在關原之戰選錯了邊、不見容於新興的江戶幕府,只好脫藩成為浪人,在薩摩與琉球的沿海做起海賊勾當的日本人,有海上勢力全面衰退只剩下傳教士活躍的葡萄牙人、有努力維持日不落封號的西班牙人,還有十七世紀新近崛起橫掃全世界的荷蘭人。
一條海峽,萬千帆影,人人都豪氣萬千、人人都身不由已。江湖不再是江湖,成了浩瀚翻湧的黑水溝。
打退了荷蘭人,在大園灣倉皇落腳的東寧王朝,從台江內海向內陸輻射的固定範圍內,設置了多個兵營,取明代衛所兵制精神,平時開墾、戰時充兵。這些男丁皆無女眷,因此開始與原居於台島上的平埔族通婚。及至施琅攻台,大清國領台,一只禁海令仍然令唐山人只准男丁來台工作,不准舉家遷徙。嚴重的男女不均衡,使得平埔族大量女性在漢人半欺半騙的情況下強制漢化,化身中國好媳婦,冠上了夫姓、告別了祖靈,從此三從四德。
.
九、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這些在半自願與非自願的過程中接受漢化的平埔族女性,不管變成姓陳、姓林、姓廖、姓蔡、姓施、姓王、姓許、姓吳、姓江、姓劉、姓謝......,她們的族裔的歷史被漢文化與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姓一舉抹去了。
她的族人曾經沿著山麓拓荒、在某條溪邊的豐饒平原成立他們族人世世代代居住的社,簡單地務農、有時獵殺水鹿,剝了鹿皮滑著小舟去海濱地帶與外來者交易的歷史,她的爸爸用粗壯的手臂收割小米,拉開弓箭抵禦外來的高山族,她的媽媽熟練地織布,在夏天燠熱的晚上唱歌哄著年幼的她睡覺,這些記憶都在她嫁入了一個漢族家庭中逐漸抹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開墾、找水源、耕作、為全家人縫縫補補、清明祭祖、過年拜拜、端午、中秋......,她對這塊土地的互動、她的時間感、她對著大自然祈禱、對話的對象也改變了。她從祖靈的後裔,變成了媽祖的女兒、觀音菩薩的女兒、三山國王的信女。
幾個世代之後,她所繁衍的後裔,都對自己是漢人這件事深信不疑。
而她的祖先,原是前面提到南島民族五千年前大遷徙時,不知因為何種原因沒有隨族人揚帆遠去,而是繼續留下大遷徙起始跳板的島嶼民族。
.
十、代稱結論:中文使用者、中文姓氏者、中華民族與中國人之間複雜理不斷的關係
一個故事莫名其妙講了好久,其實重點只有一個,中華民族本是一個矛盾、虛幻的想像體,以同姓來攀親帶故更像是聊星座血型,相當有趣好破題但很難找到科學證據。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等人為了革命肇建新中國,開始以中華民族這樣一個統合性想像體概念來指稱一個政治實體中其實存在各異的億萬個體,俾使帝國的疆域與統治實權不因為帝國的崩解而四散流失盡入列強之手,方便在政權轉換過程中持續過渡這些統治正當性。但這個虛無飄渺的概念通常是經過幾個殘酷的提問就會被打到面目全非的,比如說在大蒙古治下怎麼布達佩斯不是我大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文的使用更是一個奇特的孤例,現今埃及人無法解讀古埃及文,伊拉克人基本上沒人會使用楔形文字,唯有中文這樣一個奇特的書寫系統,它的「以型辨意」的基本原則迥異於世界上所有其他文字的拼音原則。
中國文字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拚寫語言,就只是為了紀錄世間萬物的「象」,因此解讀權力也被嚴格把持在少數卜筮祭司階級與王公貴族手裡;中國文字可以讀,還可以跟日常語言聲韻結合是《詩經》以後的事。
所以,即便在兩千年後,一個識字的國中生可以完全理解明清小說,也能大致透過註釋讀懂《論語》、《孟子》、《詩經》的內容,即便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孔孟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講的語言,現在幾乎沒有人聽得懂。
這個奇特的習慣讓所有讀得懂中文,說著各種漢語方言的廣意上的華人們,至今還是可以想像自己是一支古老民族的後裔,標榜自己是「炎黃子孫」,即便他們有更大的可能性是「蚩尤子孫」、「東夷子孫」、「百越子孫」甚至「南島子孫」。
在二十一世紀的認同政治中,中國人的認同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尷尬的境地。尤其是發源自中國的瘟疫爆發以來,自我認同是中國人這件事,從來沒有如此地丟臉、千夫所指,以及變成全世界人人喊打的街頭鼠輩境遇中。
認同是一種選擇,而語言與文化是建構認同的最主要趨力,超越了膚色、基因等等自然遺傳條件。中國人、華人、漢人,這些字詞所涵蓋的複雜的語源、語境與區辨的方法,其精細與複雜的程度,相較於本島媚共者強制將中文使用者及中文姓氏者一律打為中國人的粗暴邏輯,實乃雲泥之別也。
但這何嘗不是一個好機會,試想下次有人指著你大罵:「你敢說你不是中國人你就不要講中文!去給我姓日本姓!」的時候,你能夠辯才無礙地舉例分別出中文使用者、中文姓氏者、中華民族與中國人的差別嗎?
讀書與思辨真的好重要,不是嗎?
--
圖片:《漢聲中國童話——二月的故事》,〈二月一日 黃帝大戰蚩尤〉,圖畫局部。漢聲出版社。
自我統合阿摩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電子報107期-主題論壇>
//安寧病房裡的懷舊音樂美食趴-敘事與懷舊治療在安寧病房裡的運用
文/王映之 時任馬偕紀念醫院 安寧/心理腫瘤諮商心理師
提到回憶,會讓你想到什麼?很多時候回憶就像一部時光機,總能在霎那間帶領我們 穿越時空,喚起許多曾經走過的點點滴滴。回憶不但能反映出一個人過去生命,也可以透過 有計畫地回憶,讓很多被忽略及忘記了的故事,在以談話為基調的心理諮商歷程中,從被 單薄且充斥著問題的生命主題,在談話中被豐厚、並且故事裡形成新的生命主題,找到人 生價值與意義(黃素菲,2018)。安寧心理師也常常運用病人的生命回憶當作心理工作的素 材,成為伴行者,陪伴人們在生命終點前回望,尋找屬於自己的亮點,同時,安寧心理師 也成為見證者,見證平凡生命裡是如何成為自己生命的勇者,在命運的跌宕裡勇於迎戰。
農曆年後,安寧病房裡來了一位”飄撇耶”(英俊瀟灑的)阿伯,阿伯從來不以病人之姿現 身,每次見他,他都是穿著自己帥氣的修身的喇叭西裝褲搭配紅黑色條紋襯衫,搭配著招 牌笑容,跟每個到訪的人道早問好,陪在他旁邊的太太,跟阿伯那真是速配,一樣熱情、 好客又健談,每次進到阿伯的病房,就像到他們家作客一樣,打開話匣子自然就聊了起 來。然而,阿伯的病情仍悄悄起了變化。大半夜的譫妄發作,脫序的行徑忙翻了夜班的護 理人員,晨起清醒時,對昨晚「失序脫軌」的自己相當的感到羞愧,因為那個失常的自 己,把平時 「堅忍自持」的自己的臉丟光了。於是,我與安寧病房關懷師一同來到探視失 魂落魄的阿伯。
我們為了了解他過往的生命經驗如何形塑他的自我形象,我們從眼前的困難談到當年的艱難,我們才知道,現在看似瀟灑的阿伯,年輕時是苦過來的,意志力和自尊心極高的阿伯,不願接受家人的救濟,靠著夫妻胼手胝足打拼經營一家成衣工廠,一點一滴累積才有現在的成果。在後來的會談,透過了澄清與外化,他漸漸懂得了譫妄的脫序是因為疾病
中不可控,但絲毫未動搖的,是他心靈巨人的內在本質,於是能漸漸能接納當前的自己。
然而,除了談話中的心理療效,我們還能為這樣的生命做點什麼嗎?
所有在安寧病房工作的專業人員都是生命工作者,這樣的熱誠推動著我們常常思考如何為
病人開創生命更多新的可能;於是,在這個工作氛圍下的臨終陪伴方式是豐富多元而且充
滿生命力的。
阿伯在那次會談裡,生動的憶起了當年成衣廠工作中的小確幸。台灣經濟起飛的那幾 年,成衣廠生意挺好,打板製衣後漂撇阿伯會騎著他的『野狼 125』趕著到處去送貨。帥 氣的摩托車是辛勤工作的獎賞,能騎著野狼送貨,是自食其力打拼的足跡,再累也是甘之 如飴阿!說到這裡,阿伯的眼睛透露著我們從來沒見過的光彩,那是透過回憶穿越到年輕時 意氣風發的臉龐。
”飄撇阿伯”在會談回憶中感受到生命價值與意義使我們有了一個的新的發想,希望 把個人的心理工作效益擴大,以懷舊治療的模式擴展到病房其他的長輩病人和家屬。藉著 回顧過去對一個人有種要意義有影響力的事件的心智過程,幫助老人達到 Erickson 心理社 會發展理論八階段所希望達到「自我統合」的目標的一種措施這即是懷舊治療(陳淑華, 2012)。在歐美,懷舊治療被普遍應用於老人,其對促進老人心情,增加老人自尊心及自信 心,減輕精神沮喪,提高生活滿意度,及減低壓力及焦慮有相當療效。
於是我們決定辦一個「懷舊音樂美食趴」,在懷舊 Party 裡,我們以台灣 30 到 40 年代的 大稻埕市集作為時空佈景,用懷舊老歌帶領在場的大家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還有工作人 員迅速成軍的「黑貓歌舞團」上演一段大稻埕時裝歌舞劇,更增加了懷舊活動的臨場感。 不僅如此,我們準備了台灣地道傳統小吃,有燒肉粽、有草仔粿、芋頭粿、檸檬愛玉,讓 長輩們用味覺體驗回味舊時光的好味道。搓湯圓仔活動則是這次活動把大家串連在一塊的 高潮,現場的工作夥伴、病人及家屬一同樂在其中。有個好久沒有由口進食的病人這麼告訴我們,他說:「好久~沒吃到湯圓,雖然我不能吃多,但是香甜軟 Q 的湯圓在嘴裡咀嚼的滋味,好幸福啊!」
活動當天,還有許許多多幸 福的小故事和快樂滿足的笑容。
如果說,敘事治療能讓人從過去經驗中重新找到意義、懷舊治療則能讓人在當前經驗裡體 驗幸福。在安寧病房集結大家的力量完成終點前的生命工作,便是為了讓所有來到我們當 中的生命,活得既有意義還能感覺幸福,這就是我們在工作中最大的滿足與快樂了!
參考資料
陳淑華(2012)。懷舊療法之介紹。馬偕護理雜誌, 6(1),7 – 16。
黃素菲(2018)。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台北市:心靈工坊。
原文刊載出處: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電子報107期
發刊日期:民國108年4月 25日
自我統合阿摩 在 小明XiaoM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FGO二部四章考察
(無劇透)
總算打完四章了,感動到沒話說。
但是唯一一點比較可惜的是,對於摩訶婆羅多的解釋只有在阿周那的回想中簡單帶過而已。
所以我決定來整理幾個摩訶婆羅多裡「讓阿周那如此痛苦」的重要角色。
他們和FGO四章劇情沒有直接關係,只有被提到名字。
但我相信如果先了解他們發生了什麼事,一定能在玩FGO四章的時候有更深的感觸。如果能幫助到喜歡阿周那的同好就太好了。
(我看完摩訶婆羅多是三年前的事了,只打出幾個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是按照印度影集的內容打)
➖➖➖➖➖➖➖➖➖➖➖➖➖➖➖
🔷摩訶婆羅多概要:
持國百子 vs 般度五子的王位繼承戰爭,舞台在名為象城的國家
持國陣營:
難敵、迦爾納、馬嘶(本次FGO新角) 等
般度陣營:
堅戰、怖軍、阿周那、無種、偕天、黑天(奎師那) 等
➖➖➖➖➖➖➖➖➖➖➖➖➖➖➖
🔷導致阿周那如此痛苦的幾個角色:
⭐『毗濕摩』:
象城最重要的宰相。般度五子爺爺輩的人物。
恆河女神的兒子,武力高超。
其實擁有正統的王位繼承權卻自願放棄,並且發誓一生輔佐象城國王,即使國王是像難敵這樣的昏君。
毗濕摩相當疼愛般度五子。在難敵不斷迫害般度五子的期間他經常設法幫助他們。
即使如此,被誓言所束縛的毗濕摩還是不得不站在正統的王位繼承人-難敵那邊。
於是在俱盧大戰中,般度五子不得已親手殺了他們最敬愛的大伯父毗濕摩。
般度五子各個流著淚,跪倒在瀕死的毗濕摩面前。
但毗濕摩不但沒有怪罪他們,反而是笑者感謝他們讓自己從詛咒般的誓言中獲得解脫。
➖➖
⭐『德羅納』:
教導般度五子和持國百子武藝的老師。馬嘶的爸爸。
相當疼愛弓藝高超又好學的阿周那,甚至教導阿周那一些連自己的兒子都沒有教過的技藝。
這點讓馬嘶感到非常不爽,也是為什麼馬嘶會對難敵死心塌地、拼命協助他取得王位的理由之一。
其實德羅納也早就發現難敵是個卑鄙又惡劣的昏君,但卻無法拋棄兒子去投靠班度五子。
這個不孝子馬嘶為了留住父親的戰力,甚至跟老爸說:「如果你跑去幫般度五子我就自殺ㄛ 」,逼得德羅納不得已和自己心愛的徒弟阿周那等人戰鬥。
而般度五子也被迫看著自己敬愛的恩師被己方戰友殺死。
➖➖
⭐『激昂』:
阿周那和妙賢公主的兒子。
這大概是讓阿周那最心痛的一個了!!!
某天,阿周那與黑天要去處理一些事情,因此需要暫時離開扎營地。
離開前,他吩咐激昂要好好保護媽媽和兄弟們。
激昂:「嗯!我一定不會辜負父親的期望的!我要成為一個讓你引以為傲的勇士!」
於是阿周那就放心地離去了。
當時戰爭已經進行到一半,般度五子已經殺了許多持國百子的兄弟。一心想為兄弟們報仇的難敵,決定要趁阿周那和黑天不在的時候殺害他最寶貝的兒子激昂。
而且是「虐殺」。
於是難敵帶著迦爾納、馬嘶、犍陀羅王等人,殘忍地凌虐僅是一名少年的激昂。他們故意不攻擊他的要害、不讓他死。
善良的迦爾納當然看不下去,更何況這時迦爾納已經知道阿周那是自己的弟弟,因此眼前的激昂正是自己的姪子!
迦爾納:「夠了吧!他只是一名少年啊!趕緊讓他死得痛快一點吧!」
難敵:「摯友啊,你難道忘了般度五子是怎麼殺害我的兄弟們的嗎?我要讓他的兒子體驗我兄弟受過的一切痛苦!」
就這樣,片體鱗傷的激昂只能不斷被被打倒、又努力站起來,只為了不損害父親的威光。
最後,迦爾納實在看不下去了,這是他唯一一次違抗難敵的命令。
他走向激昂,抱起他,舉起劍刺穿激昂的心臟。
同時一邊流著淚、一邊在他耳邊說:
「你父親一定會以你為傲的。」
➖➖
⭐『瓶首』:
般度五子中二哥怖軍的兒子,阿周那的姪子。
怖軍和羅剎公主生下的兒子,因此擁有一半的羅剎血統,非常強大。
這裡要先說一下,迦爾納的黃金盔甲被阿周那的爸爸因陀羅騙走,換來強大的武器雷神杵(就是FGO靈三時的超大槍),但條件是這個武器只能使用一次。
迦爾納準備拿它來對付阿周那。
般度五子的軍師-黑天知道了這件事,為了守住阿周那的命,他決定找一個足夠強大的替死鬼來逼迦爾納用掉唯一一次的雷神杵。
這個替死鬼就是瓶首。
黑天提議讓羅剎王瓶首出兵,於是被逼到絕境的迦爾納不得已只好用雷神杵殺了瓶首,一切都如同黑天計畫的那樣。
聰明的阿周那發現事有蹊蹺,畢竟在那個時間點突然提議要讓羅剎出兵實在太奇怪了。
逼問黑天之後才得知,那一槍原本居然是要打在自己身上的,現在卻犧牲了姪子。
自己的命真的值得這一切嗎?
看者自己心愛的哥哥怖軍抱著瓶首的屍體痛哭,阿周那的痛苦卻沒有人能訴說。
➖➖
⭐『迦爾納』:
這個應該就不用贅述了qq
阿周那在殺了迦爾那之後才知道他是自己親哥(而且自己還是靠作弊才贏的)。
甚至有好幾次迦爾納明明有機會殺掉般度五子中最小的兩個弟弟,但卻故意放水。
因為迦爾納曾答應母親:
「我只殺阿周那。若我不幸戰死,你的兒子們可以以手足而不是敵人的身份,為我舉行葬禮。」
➖➖
面對這些痛苦,阿周那還有心情打這場戰嗎??
當然沒有!因此迷惘的他在開戰前轉身問黑天,自己為什麼要打這場無意義的仗?
這時黑天給他的一段答案,正是印度教最有名的宗教哲學經典《薄伽梵歌》
不過這個太複雜了這邊就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請教google大神
➖➖➖➖➖➖➖➖➖➖➖➖➖➖➖
(以下開始有FGO四章爆雷)
(以下開始有FGO四章爆雷)
(以下開始有FGO四章爆雷)
➖
在FGO四章的阿周那為什麼會成為統合神性、又為什麼會如此積極地剷除世上所有邪惡呢?
剛開始我以為他想剷除的是像難敵這樣的邪惡,畢竟戰爭的開端就是來自難敵對王位的貪念。
然而在四章的最後,阿周那的獨白卻說到:
「在那個戰場上讓最多人流血、最應該被稱做邪惡的人,就是自己。」
因此他認為自己必須扛起這個淨化世界的責任。(心疼...😭)
在俱盧大戰中,阿周那殺了許多敵人甚至心愛的親人、也看著許多心愛的人被殺。但是毗濕奴神的化身黑天卻對他說:「這一切都是為了正法」。
我個人覺得,FGO的阿周那會衍生出黑人格,或許是他的一種自我防衛吧!
一個善良的心靈是無法負荷這些殘忍的事的。
FGO四章的最後,迦爾納分別從馬嘶和羅摩那邊拿到濕婆神和毗濕奴的能力,成功戰勝阿周那,這段真的讓我很感動。
摩訶婆羅多中的阿周那一直覺得自己不是靠實力戰勝迦爾納的。濕婆神、火神、黑天等都曾將力量借給阿周那,因此受眾神喜愛的他才被稱為「天授的英雄」。
反之迦爾納則是ㄧ出生就被迫面對各種難關,被持斧羅摩詛咒、被因陀羅欺騙等,甚至在最後的大戰中,也是因為車輪不幸陷入泥沼才被阿周那殺死的。這點其實一直讓阿周那覺得不平衡。
這一次能在FGO裡看到迦爾納同樣借助眾神的力量,堂堂正正地打敗阿周那,讓彼此都不再留下遺憾,可說是最完美的結局了。
謝謝FGO,也謝謝願意看到這邊的你。
祝大家都能順利帶新角色回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