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來到《Zedfest》的世界!在這裡玩家們將面臨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實境節目!玩家們將能選擇單人、或者是最多四人的模式進行遊玩,在危機四伏的地圖上,面對接踵而來的生化怪物「Zed」;這群擁有自我意識的生物,將成為玩家們通過節目最大的絆腳石。 遊戲中一共有五種職業、以及多達40種以上的武器裝備可供...
「自由意識攝影棚」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CrazyMama 窺機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勾破七八 GP78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勾破七八 GP78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自由意識攝影製作公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Do Leiden University Student Know about Formosa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高雄一天3起墜樓!鼓山1女陳屍空地目擊者以為「東西」掉落 的評價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了讓我看他十八歲的模樣,他拿出手機翻著相簿。我告訴他,網上目前還找得到一張他留著頭髮的照片,是和家人一起拍的,在一篇教會的報導裡。「我記得應該只有一張對不對?」他問我,一副早知道的樣子。看來他是那種會上網搜尋自己名字的人。
⠀
照片裡,十八歲的他留長髮、穿破褲,身上披掛鉚釘配件。揹著樂器,但看不清是不是吉他。或許是鍵盤,也可能是他自小學了快十年的小提琴?
⠀
去年 12 月 22 日,冬至,台北 Legacy 一場集結了六組歌手的演出「扯!!!! 己亥冬至紅藍大對抗」正要開始。前一晚,黃宣與海豚刑警、LINION、ØZI 等其他表演者到詹記吃火鍋,吃到一半在 IG 開直播。鏡頭移到黃宣,他立刻舉起原本搭著 ØZI 肩膀的手,拿起鍋裡的湯勺湊到鏡頭前,像電視購物主持人一樣煞有介事介紹起湯頭和貢丸來。「我告訴你們,我以前在電視台工作過⋯⋯」湯水蒸騰中,他開始搖起身體,跳起不知什麼舞來。伴隨 ØZI 的大笑,黃宣戲劇化地端起碗,喝了一口湯,陶醉⋯⋯從頭到尾沒人 CUE 他,他自己在鏡頭裡飄了一分半鐘。
⠀
但在家裡,黃宣的瘋還比不上會拉鋸琴的爸爸。
⠀
「我爸爸是我們全家最活潑最有活力的人,他才是真正的表演者。我記得從小到大,不管家族聚會還是什麼大家聚集的場合,我爸就是動不動自己演起來欸,」他模仿起自己的父親:「『來,給大家看一個東西⋯⋯咦,這是什麼,怎麼會有鋸子,很危險捏 —— 好,大家點歌?』」
⠀
黃爸爸開放點歌的範圍是〈月亮代表我的心〉一類的老流行歌。據黃宣說,爸爸鋸琴拉得很好,而且沒什麼人會這項樂器,他常常試著說服爸爸出一張鋸琴演奏專輯,會紅。至於爸爸到底為什麼會鋸琴,他說他也不知道。
⠀
黃宣一家與音樂更明確的關係脈絡,是身為福音歌手的母親。他說,比起爸爸,媽媽更像一個專業的音樂人,不喜歡眾人起鬨要她唱歌。但一旦確定要唱了、登上舞台,就會放進全部。
⠀
「我的個性就剛好中和他們兩個。」黃宣說。
⠀
⠀
⠀
頭不能動,很不方便
⠀
黃宣音樂之路的戲劇性,每每再聽依然魔幻:中學時代就被簽進成龍的經紀公司,大學進北藝戲劇系,但是為了解決合約問題,休學、入伍、退伍,最後進了東森購物台。但他已經無法明確記憶自己究竟曾何時開始就在舞台上了。「幼稚園的時候有個同學,螢火蟲班的,他在畢業音樂會上演奏小提琴。因為我家以前只有出現過吉他和鋼琴(還有鋸琴),我就被它吸引了。覺得演奏小提琴滿帥的。」那時黃宣六歲,剛要上小學。
⠀
為了帥而學琴,但他沒有帥了就算。國中時參加全國音樂比賽,鋼琴三重奏裡拉小提琴,拿全國特優第一名;五重奏,擔綱第一小提琴,依舊特優第一。金華國中弦樂團,他當了兩年小提琴首席。即便高中以後不再鑽研,去年與范曉萱合作的〈獨上C樓〉,前奏的小提琴其實也是他自己拉的。
⠀
為什麼高中不學了?他回答得認真,但這認真的答案卻有點好笑:「因為我發現邊拉琴邊唱歌有點卡。就是,要是你唱歌的時候頭不太能動,看起來好像不是說很好看?脖子這邊要夾著⋯⋯」
⠀
為了能更自在地在舞台上唱歌,他放下小提琴,重新拾起了吉他和鋼琴。
⠀
⠀
什麼時候開始「演出」的?比較清晰的記憶,是他第一場自發性的音樂發表會,在國三升高一的那個暑假,辦在父親公司九樓的某個空間,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就邀請同學啊,朋友啊,聽眾三十幾個吧。」當時他已經寫了不少歌,包含寫給當時女友的情歌,演出了十首或十一首的 set,自唱自彈吉他、鋼琴。
⠀
再來,是讀附中的時候。附中自由,黃宣有陣子天天帶吉他到學校,一下課就湊到同學身邊唱來唱去。後來班導索性禁止他帶吉他進教室。
⠀
「老師就覺得說,我好像把學校當表演的地方了,太胡來了。明明別班都可以帶,我揬膦(tu lan,常寫作「賭爛」)了一陣子。不過很奇怪,雖然高中時有些老師很討厭我,但也有些老師很喜歡我。」他說。
⠀
也是這個時期,一位馬來西亞的音樂人 Jaydon Joo 因為工作來台,借住黃宣家,送給黃宣人生第一張編曲程式光碟。
⠀
⠀
「他大我九歲,可能也覺得這個弟弟很奇妙吧?我跟他也不是說很熟,他也只是來我們家借住兩個禮拜而已。但他當時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貝斯手、編曲人,或許可以說是我編曲的啟蒙老師?就是因為那張光碟,我才會在高中就接觸數位編曲這件事,用電腦記錄自己的音樂。」
⠀
2018 年,黃宣以自己的綽號「YELLOW」的名義,不僅包辦所有詞曲與編曲,也邀來一班優秀樂手,發行第一張 EP《都市病》,奔放的爵士、放克元素,戲劇性極強的唱腔,橫空出世。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也正是黃宣在編曲上的偏執。「我不希望無聊,不求立刻找出答案,而是試著跟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同成長,就像一個旅程,所以我會不斷去探索。」
⠀
「我會把樂器錄下來的樂句做 reverse、掛效果,讓它聽起來不像真實樂器;可是我又喜歡從聲響設計的角度去模仿各種聲音。嘗試用不同方式解構錄音素材並重新排列組合⋯⋯這些都是在後面編曲過程中創造的。我混完音才會找樂手來聽,他們就會說:怎麼跟我錄音的時候想的完全不一樣?」
⠀
「我就會說,跟我想的也完全不一樣。」
⠀
⠀
⠀
你真的想要別人幫你倒酒嗎?
⠀
永無止盡的編曲是樂趣,也是痛苦,因為知道自己有太多選擇。新專輯裡,只有〈.MERCY Rule〉是同步錄音做基底,其他首歌多是黃宣關在房裡的魔術 。大概第一張單曲給人的印象真的太過華麗奇詭,至今仍有人不相信影集《想見你》裡的插曲〈一天〉是黃宣寫的唱的。乖乖地刷吉他、唱情歌,不太像會自稱光頭摩登大聖 a.k.a. 東南亞巨石強森的他會做的事。
⠀
「以我的角度來說就是很單純,寫歌、製作是我的專業,假如我可以為服務的對象創造出適合他的受眾的作品,大家彼此都開心,這樣不是很好?不然人家找你幹嘛?〈一天〉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作品,它也代表我其中一個面向,但它不是那種自我實現取向的作品,所以我當然不會過度渲染自己風格⋯⋯」
⠀
⠀
進購物台之前,他是真的有點不知道要幹嘛,晃蕩了一陣。當兵前後,雖然也有以化名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但大學休學又解約之後,一切都不確定。「為什麼去購物台上班?就跟為什麼唸戲劇系一樣。我覺得如果我的人生只有音樂的話我太無聊了。我覺得人生就跟我的創作理念一樣,重點在於『體驗』,沒有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既然這麼愛表演,說不定戲劇也可以?既然這麼愛表演,電視台說不定不錯?」
⠀
音樂上不要無聊,人生也不要。但那拒絕無聊的豪氣裡,卻也不那麽單純是瀟灑:
⠀
「我沒有想唸音樂的原因,是我已經很愛音樂了。我不想要把音樂當成一個我要必須得理性面對的東西,我怕我會跟它產生距離,」
⠀
自我隔離,是因為太愛。或許旁人也都看得出來,進東森之後,黃宣認識多年的資深音樂製作人李漢群,他口中的「漢群哥」把他拉回了音樂世界。黃宣擔任他的製作助理,接《中國好聲音》的歌手製作案,從魏然開始到陳冰、再到馬吟吟。那時是 2014 年,黃宣以幕後製作的身份進了音樂圈,沒有什麼人知道他是誰。
⠀
如今能侃侃而談「專業、服務」,三年前他的低潮卻也緣生於此。幫別人編曲或製作,讓他感到疲乏,但並非因為「幫別人」的緣故,而是他意識到自己正在面對已經沒有那麼喜歡音樂這件事。
⠀
他想起剛學小提琴的時候,如果不練琴,母親是會打他的。黃媽媽拿著衣架子,在動手前告訴黃宣:「你要永遠提醒自己,你是真的愛一件事情你才去做,而不是因為你做得到所以才去做。」
⠀
黃宣試著比喻當年的低潮:「今天你有某種身份地位,你可以走去某一個 VIP 包廂,讓別人為你倒酒。有人為你倒酒這件事很好啊,你就會覺得自己也想要做到這件事情,可是,你是真的喜歡有人為你倒酒嗎?你不覺得那很智障嗎?」
⠀
只是為了顯示自己能做得到嗎?他卻步了。他辭掉工作,去了一趟日本,借住在高中同學家。距離收到那封改變人生的文化部補助通知信,還有一個月。
⠀
⠀
⠀
收到信的那天,我跑出去吃拉麵
⠀
2020年,眾聲期待下,YELLOW 終於發行首張專輯《浮世擊》,收錄前兩張 EP《都市病》、《馬戲團》,加上概念上的第三篇章《DDT》的四首新歌。其實,黃宣打從一開始便沒有要以專輯為導向作為發行動機,也認為這三個篇章是彼此相扣的同一宇宙觀。
⠀
回想 2018 年,當初發行首張 EP《都市病》前的人生歷程,聽起來確實有些被動。收到補助通知的那瞬間,黃宣的第一反應是假裝沒看到那封信,也沒聯繫李漢群,出門走在日本街道上,吃了一碗拉麵。
⠀
在日本的一個月,大部份時間都在閒晃。朋友白天要上班,留他一個人在家,他自己出門搭電車到橫濱以南,在海岸亂走,再回住處。完全沒有做音樂、他刻意讓自己半點音樂的事都不碰,只是一直聽音樂,「我還是喜歡聽音樂,就算對做音樂有點懷疑」。
⠀
⠀
自小,母親和姊姊在車上播自己灌錄的卡帶(mixtape),聽黑人靈歌、西洋歌曲,也聽許多華語流行;《少林足球》上映那陣子,黃宣特別喜歡劉德華唱的片尾曲〈踢出個未來〉,也灌進卡帶裡。一直到長大,黃宣的歌單裡依然雅俗通吃,他喜歡 Prince,也聽紅遍街巷的 John Mayer。
⠀
當時距離首張 EP 結案期限只剩下不到兩個月。這對黃宣而言不是壞事,他給自己每首歌大約五天的編曲期,「否則會沒完沒了,我會一直編下去」。對他而言,創作自己的音樂是探索的過程,常常是作品帶著他發現,不少事情是開始著手之前沒有想到的,例如〈獨上C樓〉和〈不開燈俱樂部〉歌詞中的角色可以視為不同時空的同一投影,在 C 樓中交錯的一對戀人,即是俱樂部裡的王老先生和白老太太,〈Rose Wayne〉寫好了才發現是王先生的前傳。
⠀
「沒有準備好的一天。」黃宣說,「如果告訴自己『還沒準備好我就不發了』,那麼作品永遠不會完成。我認為真正的專業是可以在有限的時間下面發揮出創意的最大值。」
⠀
⠀
漢群哥畢竟還是發現了通知信。黃宣發現,自己也待不住日本了。「人是沒有準備好的一天的」,那封通知信,讓他明確意識到這一點,破除了他的惶惑。
⠀
抱持著還沒有答案的心,他約了正好當時也在日本的余佳倫(阿涼)。阿涼後來成為黃宣的共同製作人。兩人立刻決定回台灣以後要訂的錄音室、錄音日程。《都市病》的三首歌完成,前後還不到五週。有趣的是,其實這些作品早在 2014 年就曾以化名「飛知和午次郎」短暫發表於網路上。
⠀
「我告訴自己,我要用創作去探索這整個過程。我是沒有答案的。這一點,對我的聽眾而言也是一樣的。從《都市病》一直到《浮世擊》,這個作品本身就是一張船票,它沒有什麼大道理或必然的意義,知不知道前因後果不影響你去充份體驗這個旅程,最重要的是聽眾可以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投射。」
⠀
⠀
⠀
我要提供的是想像
⠀
後來的事都耀眼:〈不開燈俱樂部〉入圍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並獲得最佳單曲製作人獎,今年〈獨上C樓〉又入圍最佳單曲製作人。黃宣說音樂路上他確實幸運順暢,所有的關卡都發生在內心。他的敵人似乎是他自己。
⠀
他做音樂的方式引來不少疑問,那些問題他卻都能信口解答:
⠀
⠀
編曲變動器樂這麼多,樂手會有包袱嗎?「不會,他們也很驚喜,我們對這件事有默契。」
⠀
錄音室版本的作品奇詭聲響用得很多,現場會怎麼處理?「我們把現場演出當成另一件事,當然有它的限制,但沒人說演出要和錄音室版本一樣。」
⠀
在專輯裡為什麼更換了單曲發行時的曲序?「當初覺得第一張一定要是《都市病》,風格比較強烈,但《馬戲團》是故事的前傳,在專輯就把順序調回來。你有沒有發現,專輯從任何一個三首歌章節開始聽,都可以自成輪迴?」
⠀
創作歌詞上如何磨練技術?「我會比較在意文字上的韻律,咬合酷不酷,接下來才是去製造歌詞後面隱含的意義、它夠不夠有暗示性和神祕感。你知道,就很像偵探小說裡面的犯人,會剪報紙和雜誌上的字貼成一封信,那種叫做什麼啊?」
⠀
恐嚇信。「對,我覺得我的文字的思考邏輯比較是這樣,很神祕,但是畫面非常鮮明。」
⠀
⠀
這幾年,他失眠,但從未影響到演出,自己也嚇到。有次超過 24 小時沒睡,接著到新竹演出,他照樣能量充滿。「我很喜歡在舞台上,去聽我和團員之間的『呼吸』,大家沒有在彈奏音樂的瞬間。所有人都對在同一個點上的時候,你會聽到別人停頓的時刻,那並不只是休止符,而是在等待下一個一起下音樂的,那個決定的瞬間。你沒有辦法透過樂器、透過言語去溝通這件事。樂手之間有沒有在同一個狀態上、夠不夠信任對方,這些都不是技術上的問題。」
⠀
「技術都是表象,但是你要透過聽感刺激帶給大家的是想像。」
⠀
在沒有答案的、想像的路途上,放盡能量,不要無聊。有能量耗盡的時候嗎?
⠀
「有。但我不會說那是耗盡。我每一天當中都有非常非常低潮的時候、做音樂很痛苦的時候。但是我會接受這件事情,我沒有覺得這件事情不好。你看心電圖,它是這樣上上下下對不對?這才是活著。永遠維持某個狀態的意思,就是死了。」
⠀
他說,他的矛盾永遠會存在,勇者之所以叫勇者,不是因為他戰勝了恐懼,而是因為他接受了恐懼與懷疑一直都會在,卻還願意繼續往前走。
⠀
⠀
他收到過一則訊息,是某位外國聽眾聽完專輯後的畫作。畫裡頭有一座雲霄飛車軌道,他的頭被畫成雲霄飛車本人,後面連接著一串看不出是蟲或是什麼的怪物;他的頭上面就長出好幾條蛇,有如梅杜莎,但這列黃宣列車卻奔向前方一顆溫煦的太陽。
⠀
「用音樂和大家做到某種共鳴,這件事情是難以言喻的奇妙。」這是他登台的原因,是他能量的來源,也是他對自己的認同。「也許別人了解我比我自己了解我更深,就是因為我對我自己永遠抱持一個未知,所以我才可以繼續探索。」
⠀
似乎是看開了一切。問他有沒有對目前的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讓人意外的,他說有。
⠀
「就後腦勺吧。」
⠀
「為什麼?」
⠀
「因為它太圓了,讓我沒辦法平躺。」
⠀
攝影棚裡笑成一片。他則浮誇地,搔了搔自己的光頭。
⠀
⠀
⠀
⠀
⠀
⠀
專訪 YELLOW 黃宣:
永遠維持某個狀態的意思,就是死了
https://bit.ly/379fM5n
⠀
視覺統籌、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化妝_ Yenting Yang
化妝助理_ 羅翎
材料協力_ 陳艾德
攝影助理_ 郝御翔
棚_ LÄTT Studio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CrazyMama 窺機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razyFriend強哥
#台灣街拍教父強哥說街拍
台灣街拍教父型男強哥上課囉👨🏫
【臉の街拍】
上週已經跟大家簡單介紹自己了,今天我們來聊些什麼好呢?
好喔!今天我們就先以認識“街拍攝影師”這個角色的輪廓來下手好了,到底街拍攝影(STREET SNAP)跟一般的商業攝影有何不同,還有要成為街拍攝影師需要具備的要素有哪些呢?
Q1:街拍攝影和STREET SNAP
A1:一般你在搜尋入口網站打上街拍兩字,在台灣會出現的大多都是拍街景的攝影作品,這也造成了一種認知上的斷層,年輕一輩講的街拍就是STREET SNAP,而老一輩的則會認為是拍街景的攝影創作類別,而我們正在努力讓大家更理解STREET SNAP到底是什麼。
Q2:街拍攝影師和商業攝影師的差異
A2:
第一個差異在拍攝的對象:通常一般商業攝影師的工作,不太能決定拍攝的對象,拍攝對象是由客戶決定的,而拍攝的對象通常來自於模特兒經紀公司,或是知名藝人等,如果該攝影師所配合的大多都是國際時尚媒體品牌相關的單元,那拍攝的對象大多都是“非常上相”的角色,無論是在身材、比例、外表、整體狀態上,都不是路上隨處可見的,再加上有彩妝師、造型師的加持,這樣的模式下來,我們可以從各大雜誌看見體現出來的結果。
第二個差異在拍攝的人力:街拍攝影師大多以輕便簡單的陣容出勤,因為既使我們沒有商業配合我們也必須冒著風雨取材,所以工作人員少,可攜帶的設備有限,也沒有彩妝造型師加持,我們利用現有的簡單裝備與陣容,提升機動性與效率來工作。
第三個差異在工作環境:街拍團隊分為兩個工作狀態,第一種是以機動性為前提的外拍取材工作,全部都在外取材,街頭巷弄只要有人煙的地方就是我們工作的地方,所以我們必須在快速的情況下反應,該怎麼取景,光線的變化與應對,加上面對的人都不一樣,拍攝上的溝通也是一門技術,都是為了最後的完成結果,而商業攝影師因為業務的需求,沒生命的有生命的都必須要拍,自備一個攝影棚是必要的,再加上棚拍外拍的器材準備,需要有點經費才能開始,但很大的差異在於,前面說過的,被拍攝者與拍攝者的關係並沒有太多著墨,因為重點只有照片的呈現,其他的資訊與攝影師沒有關聯。
差異無關好壞,而是關於選擇踏入的人,需要去理解的,哪種模式更適合自己,是商業攝影師?還是街拍攝影師呢?
Q3:拍攝的對象是巨星還是素人?
A3:我曾經有在路上拍過名人,不過當下我並不知道,有的可能是當時還未出道,有的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涉世未深(笑),不過我拍攝的感覺是“好上相”,這種人物自帶氣場的狀況對於我們街拍攝影師來說,並不常見,但這對於我們接拍的目的是有好有壞的,一個人穿衣服,如果個人氣場太強大,最後大家不會太在意衣服是什麼,全部都往臉上看去了,這對於街拍攝影本身的需求就不大一樣,街拍攝影師喜歡華麗的羽毛與有氣場的穿搭者並存,有氣場並不是說帥哥美女,而是自身散發出的一種特質,一種氣質,但拍到名人可以爆升點閱率,這就是好處了,但點閱率跟目標你選哪個呢?
Q4:誤解街拍取材很簡單,只要在戶外人站在中間就可以了嘛~
A4:現在人人都有手機,喜歡記錄自己的穿搭,拍攝一個站在路中間的照片,他們稱之為:街拍照,這是片面的解讀,也因為科技的發達而形成一種誤解,“街拍取材”的整個環節在於多元的穿搭與美感提升的紀錄取材,必要構成此行為需要從街頭探查開始,一路的取材下來,經過訪談與後製而成,在這些過程中,包含了選人、選景、色彩運用與傳遞推廣等要素,一般的人站在路中間自己拍攝刊載的行為,我們會認為那僅屬於自己的穿搭紀錄而已,跟拍全身半身站在街上這些內容並無直接關聯,街拍之所以會讓人站在整張照片的中間,為的是讓人可以看清整體穿搭與比例,所以街拍與一般紀錄的差異,就在於光線的要求、取景構圖與詳細的訪談與紀錄上了,只要沒有前述幾點元素,就不是街拍,而是拍照紀錄。
Q5:街拍很簡單,商業攝影才真難。
A5:這也是因為上一題所延伸出的問題,因為科技讓人們更加方便,社群的發達程度讓大家都可以發聲,所以大家都可以替自己拍攝並且推廣了,久而久之大家自然覺得,這東西很簡單嘛~如果這個問題丟給我,不講街拍,我們講各種行為,我認為,可難,也可以很簡單,如果你只是隨興地去做,沒有壓力,沒有要求,有點味道了就可以,那就簡單了,但如果你真的仔細去鑽研每一種技術,你有設定目標,拍出與你看到的某張照片同樣情感的時候,你會發覺,那非常的困難,首先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對美的態度,這個態度不是感覺,而是一種你認為構成美感的要素,把這些要素排列出來,每個盡可能地去接近或是達到,這樣,你才可能拍出與手機隨手拍的不一樣,前面也提到,商業攝影有龐大的工作團隊,每個環節都照顧得周到,但街拍可不行,或許有人會問,那街拍就用一樣的方式不就好了,問題在於,你沒有經費,人力也自然不足,一天少則拍攝五人多則數十人的取材拍攝工作,這樣的工程完全無法乘載,然後每個人都是0死角的巨星名模?不可能,除了不可能外,這樣也喪失了街拍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街拍資訊是給一般讀者看的,我常說,無論是巨星名模或是素人都是有缺點的,只是多少的問題,模特兒之所以可以成為模特兒原因就在於他們缺點比較少,死角也少,但這對於一般看街拍的素人而言,有幫助嗎?穿搭最大的目的就是追求美的極致,追求美的極致最重要的就是修飾缺點,這是大多人需要理解的,穿搭不只是跟隨流行,最重要的是修飾缺點。基於種種比較,哪個比較難?哪個比較簡單?對我來說,都難,都不簡單。
Q6:我喜歡穿搭也喜歡攝影,我該走街拍攝影師這條路嗎?
A6:喜歡是一回事,能不能支撐下去又是另一回事了,首先你必須考慮到現實,如果你沒有支撐,你很可能會浪費時間在這個東西上面,街拍要拍得好要達到目的,需要花費的時間跟精力很多,再加上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有相機,一般客戶喜歡貪小便宜,能接到的商業案子真的不多,如果重視享受,觀念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人,我覺得還是找份相對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去做比較好,之前還聽說有些人因為想認識妹妹而做這個工作,這種心態可真的對我們是一大傷害了,我自己是盡量的與受訪者保持距離,我討厭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有人與人是非的干擾,我覺得單純,可以讓街拍取材的工作更順利的完成,不帶有任何的個人情感,雖然街拍攝影師所需要的硬體設備並不像商業攝影師來的那麼龐大,但到處奔走取材與大量沒有錢也要拍的資訊量也真的會壓死人,對於有認知工作一小時就要拿多少錢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個坑,別跳比較好。
有支撐,對穿搭有愛,有整體的作業架構觀念,喜歡走路逛街看人看風景的,不愛搞男女關係者,會比較適合此工作,有人可能會問,美感跟藝術的基礎難道不用嗎?需要啊~但那是可以通過工作來訓練與培養的,但對工作的態度與個性,無法。
或許有人會覺得,做個放蕩糜爛的攝影師也行啊~嗯~或許吧~但因為接觸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怕放蕩不拘最後變成人人喊打,這樣害人害己也是不太好吧~(笑)工作歸工作,以保持專業的心態與聚焦在研究上,私人生活必須分開。
Q7:很多人說美感是種感覺,我覺得這句話絕大部分是錯的。
A7:從畫畫跟街拍攝影讓我體認到,美真的是種感覺嗎?我相信有,但那是極小部分的自由放任,在大多可受控的狀態下的自然化學效應,怎麼說呢?就像是習慣,成熟之後就會變成個人風格,而習慣是什麼,就是你做事的步驟,這個習慣不可能是最初的習慣,必須要經過長期的淬鍊與修正所得到,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見一些公式,就像是1+1=2那樣的絕對,然後再向外延伸,變成一種體系,一種屬於自己的工作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中,我們可以準確的營造美感與個人風格,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有些人希望更快能看見,所以會去找老師上課,這是個好方法,不需要自己慢慢摸索,而剩下的那一丁點畫面效果上的自由與放任,我認為就像是規律中帶有一點點的“耍浪漫”了吧~
講到這裡,大家對街拍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嗎?街拍並不是在說照片的類型,街拍也不是一種拍攝技法,也之所以街拍已經變成一種行為,一種文化,就是在表明,街拍所代表的並不是一張照片,而是一個行為意識,一種要闡述多元穿搭想法的方式,從訪問到取材到後製到最後推廣出來,這才是真正的“街拍”!
今天說了很多,無意中無邊無際地說了些稍稍深入的東西了,太恐怖寫下去就陷入了,趕快回過神來,今天這樣的資料量已足夠,對於STREET SNAP有興趣的人,相信會有顯著在觀念上的幫助,沒興趣的呢~也沒關係,增廣見聞,多點了解也是好事吧~今天就到這裡了~我們下週見囉~
相關連結:👉 https://reurl.cc/d0qRQk
#每周四強勢登場
#跟著強哥追潮流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來到《Zedfest》的世界!在這裡玩家們將面臨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實境節目!玩家們將能選擇單人、或者是最多四人的模式進行遊玩,在危機四伏的地圖上,面對接踵而來的生化怪物「Zed」;這群擁有自我意識的生物,將成為玩家們通過節目最大的絆腳石。
遊戲中一共有五種職業、以及多達40種以上的武器裝備可供挑戰者自由搭配。玩家們甚至可以製造出大型絞肉機、雷射光線等高科技障礙物來限制「Zed」們的突進,而這些溢出的血液在整個遊戲的過程中,將持續存在不會消失,轉化成積分後還能上傳到網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共同競爭。
遊戲今日已於Steam平台正式上架,有興趣的玩家們,現在就能上去買下來體驗看看囉。
(C)Diagrammet AB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勾破七八 GP78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旅行訂閱我們
勾破七八Filter Story粉絲專頁➔ https://ppt.cc/fzXD7x
_
觀光崛起中的小漁村-愛妮島
愛尼島因為近幾年機場剛蓋好
來這邊又再更加方便許多
以往來到這需要搭飛機至公主港
再拉車好幾個小時才能抵達
其實愛尼島並不是一座島
是有6.70座小島所組成的區域
是英文El Nido翻譯而來
小島環保意識很棒
已禁用塑膠吸管
也不太會有馬尼拉那邊的治安問題
人民很樸實
在地觀光客多半為歐美人居多
晚上也有許多海邊的酒吧
或是可以在沙灘上散散步看星星
聽聽微微的海浪拍打在細沙上的微浪聲
但可能因為近年才快速發展中
訊號不是太好
我個人認為陸地上的美景勝過水底下
畢竟這麼多小島 又擁有豐富的地形與美景
我們的行程規劃是5天
但實際玩的時間為3天
因為交通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頭尾兩天都在交通往返
如果有想前來的台灣朋友
怕當地不熟又有溝通問題的話
歡迎找我們的在地導遊 愛妮島野孩子
遊程資訊找 女子的海 Ms.Ocean
想學自由潛水找 張逸先 Afa_Zhang
#菲律賓 #愛妮島 #水中攝影 #科七
📽
唯有經歷故事,才有說故事的能力
我們用影像與GOPRO(勾破)
紀錄我們生活的片刻!
每個人都有一本故事書,而我們都是彼此故事書裡
不可或缺的那一塊獨一無二的樂高主角。
服務項目:
生活、旅遊景點拍攝
MV拍攝
各類活動、婚禮紀錄
空拍攝影
網路廣告拍攝
微電影拍攝
影像後期製作
工作邀約:
范姜 Line ID :c2222c2002
Email : filterstorygopro@gmail.com
勾破七八:https://www.facebook.com/FilterStoryGopro/
時刻影像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time9921story/
#時刻影像工作室 #實驗攝影棚 #勾破三明治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勾破七八 GP78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旅行訂閱我們
勾破七八Filter Story粉絲專頁➔ https://ppt.cc/fzXD7x
_
FREEDIVING IN EL NIDO
-
感謝女子的海讓我們有機會一起來愛妮島玩,一個環保意識非常完整的地方,雖然原始但這也才是大自然應該要有的樣子,用自由潛水看遍這世界不一樣的美麗,謝謝這一切的美好。 By 張逸先
-
最騷自由潛水教練and舞者 張逸先 Afa_Zhang
自由潛水旅行活動 女子的海 Ms.Ocean
愛妮島最強導遊 愛妮島野孩子
攝影 勾破七八 Filter Story 科七 張克謙
#菲律賓 #愛妮島 #舞蹈 #水中攝影
📽
唯有經歷故事,才有說故事的能力
我們用影像與GOPRO(勾破)
紀錄我們生活的片刻!
每個人都有一本故事書,而我們都是彼此故事書裡
不可或缺的那一塊獨一無二的樂高主角。
服務項目:
生活、旅遊景點拍攝
MV拍攝
各類活動、婚禮紀錄
空拍攝影
網路廣告拍攝
微電影拍攝
影像後期製作
工作邀約:
范姜 Line ID :c2222c2002
Email : filterstorygopro@gmail.com
勾破七八:https://www.facebook.com/FilterStoryGopro/
時刻影像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time9921story/
#時刻影像工作室 #實驗攝影棚 #勾破三明治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Do Leiden University Student Know about Formosa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震災故事淚撒 攝影棚. 國興衛視•482K views ... 所有的 自由 ,在台灣都能擁有ft. 哈恩(前巴拿馬駐中國外交官)|公視主題 ... 「痛恨台灣」給他 自由意識. ... <看更多>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高雄一天3起墜樓!鼓山1女陳屍空地目擊者以為「東西」掉落 的推薦與評價
很大的聲響,發現重愛路上一棟住商混合大樓2樓遮雨棚上,一名女子從6樓墜下,緊急報警處理。警消到場後,架梯上樓救援,發現女子仍有意識,不過身體多 ... ... <看更多>
自由意識攝影棚 在 自由意識攝影製作公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粉絲專頁 · 攝影師 · 新北市泰山區中港西路166號1F · +886 2 8531 5300 · [email protected] · futurevision.com.tw · 目前非營業時間 · 查看更多有關自由意識攝影製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