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多少錢三分天註定,五分靠運氣,兩分靠努力】
你說:「為何一輩子都要賺錢,過的如此的痛苦?」
我說:「去期待天上掉下錢,不如選擇合適舒服的生活。」
-
我曾霸氣在離職原因上寫「去環遊世界」,實際上卻很懷疑這個決定是否過衝動,畢竟當時年紀不小,戶頭裡的存款仍然不足,倘若一年只花個三十萬,兩年之後馬上清空見底,最後還不是要回到職場做牛做馬。
-
人人嘴上都說沒錢,但卻也都吃得飽,過了五年自由撰稿人的生活,直到疫情開始不能去旅行後,才發現自己很適合自由撰稿人這份職業。我能獨處,也能接稿,還能拍照,而且賴在家裡,臉皮很厚。
-
金錢關係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刻,慾望也無止盡,唯有清楚自己的目標,才能決定自己收入夠不夠用,而不是只能羨慕有錢人生活。
-
此文選自《生活中,留下合適舒服的人》5-6章節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4yEqzV
-
6/26 (六) FB直播 _ 沒上班怎麼養活自己
來聽聽雪兒在新書第五章節《職場中的事,再差,下班後就關掉距離》裡敘述關於裸職後面對現實的難處。(贈:#璞草園 潔手露+草香茶組合 10組
自由撰稿人收入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福音】新型媒體平台Substack崛起
麥肯齊(Hamish McKenzie)成立初創企業Substack,這間公司打造幫助作者發佈電子報(newsletter)的工具,通過從作者向訂閱用戶收取的費用中抽取10%花紅來獲利。這間公司於2017年成立,但在過去一年發展速度加快,付費訂閱用戶超過50萬人,頂級作者每年的收入超過100萬美元。
隨著Vox聯合創辦人伊格萊西亞斯(Matthew Yglesias)和科技作家紐頓(Casey Newton)等大牌記者放棄他們原本的工作,開始在Substack撰寫電子報,這間小公司已經成為風險投資者對媒體界未來幻想的現實佐證。在這個幻想中,創作者能自行開發自己的小型產業,利用新興的技術平台擺脫他們要依賴不景氣的公司以獲得收入的狀況。
Substack的其他聯合創辦人、行政總裁貝斯特(Chris Best)和技術總監塞西(Jairaj Sethi)負責營運和工程工作。但科技記者和自由撰稿人出身的麥肯齊通常代表著公眾形象,他作為自由職業者的經歷塑造了這間公司的願景:為那些獨自在困境中 辛苦工作、催促編輯分發任務或寄出被拖欠的薪金的人提供服務。「我想為獨立創作者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說。
麥肯齊對作者的吸引力來自他能夠理解他們所受的痛苦。他曾為科技網站PandoDaily報道Tesla和馬斯克(Elon Musk)的新聞,2014年1月,馬斯克聘請他擔任Tesla的「撰稿總監」。麥肯齊在一年後離職,開始撰寫關於電動汽車業的手稿,他在三藩市一間狹小、只能通過梯子進出的一房公寓裡工作。隨著出版日期臨近,法律方面的擔憂促使麥肯齊重新調整了這個項目,亦令其發佈時間嚴重推遲。「身為作家,這是一段孤獨封閉、充滿曲折的經歷,」麥肯齊說,「撰寫棘手的主題時,我感覺自己面臨著法律風險。」這個令人筋疲力盡的過程促成了Substack一項非技術服務:為作者提供法律辯護基金。
隨著該公司挖掘從事其他行業的作者,並選擇在網站主頁上展示哪些作者,Substack似乎正在向成為獨立的出版平台穩步邁進。麥肯齊不認同這種說法。「我們不會委託作者撰寫社論,不會讓他們為Substack這個品牌寫稿,也不會編輯內容或聘用作者,」他說,「我們只是在幫助他們開展寫作業務。」
#作家 #電子報 #Substack #Vox #PandoDaily #初創企業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15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自由撰稿人收入 在 上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夕陽視角】新聞業的絕望時刻 需全球新聞馬歇爾計畫
更多視角看這裡 https://goo.gl/w5NtCT
居家隔離——比方說在危機期間——可以導致媒體消費增加近六成。而且,事實上,在2020年,美國的媒體消費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而新聞節目則構成了上述增長的主要部分。
儘管需求激增,但2020年許多地方媒體仍然不得不面臨收入的萎縮。就像自由撰稿人艾哈邁德在去年春天所警告的那樣,損失嚴重到一場「媒體滅絕事件」可能即將發生。雖然他所指的是發展中世界,但即使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媒體所面臨的風險也同樣嚴重。
👉 快加入上報telegram!https://t.me/upmedia_news
▍每天一篇,把世界送到你手上 ▍→https://goo.gl/NPbaKB
#大家論壇 #MasterForum #ProjectSyndicate
#新聞業 #絕望時刻 #媒體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