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真模考第二彈]
一、甲於臺北市經營舒壓會館,惟甲所僱用之按摩女乙在甲完全不知情(無故意過失)的情況下私下與男客進行性交易,並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查獲。臺北市政府都發局以甲之建物作為性交易服務場所之業務使用認甲違反都市計畫法第35條、臺北市都市計畫施行自治條例第10條之1及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第22條等規定,遂依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前段規定,以A處分裁處甲6萬元罰鍰及勒令甲停止建物使用,惟甲仍繼續營業,臺北市政府都發局在連續處以怠金無效後,遂將該建物斷水斷電。試問:
(一)A處分之合法性為何?(16分)
(二)甲欲申請復水復電遭臺北市政府都發局拒絕,在聲明異議後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試問:法院應如何審理?(9分)
【參考法條】
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規定;「都市計畫範圍內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或從事建造、採取土石、變更地形,違反本法或內政部、直轄市、縣(市)(局)政府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當地地方政府或鄉、鎮、縣轄市公所得處其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不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者,得按次處罰,並停止供水、供電、封閉、強制拆除或採取其他恢復原狀之措施,其費用由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或管理人負擔。」
二、甲為外籍移工,於106年10月14日晚間飲用啤酒2罐共660CC後,仍騎乘電動自行車上路,因騎車搖晃不穩為警攔查,經實施酒精濃度呼氣測試,達每公升0.65毫克而觸犯公共危險罪。勞動部以甲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公共危險罪,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於106年11月30日刑事簡易判決處刑,處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1,000元折算1日,並宣告緩刑2年,應向公庫支付7萬元,業已確定等情,依就業服務法第73條第6款及第74條第1項規定,於107年1月11日以A處分廢止甲之聘僱許可,不得再於我國境內工作,並於說明欄載明被上訴人之刑如已執行完畢或經緩刑,應由雇主於文到後14日內辦理手續使其出國,甲不服,提起行政訴訟,主張其雖有違規情節惟應非屬重大,勞動部則以是否情節重大,應屬行政機關之裁量範圍為由,主張行政法院應尊重行政機關之裁量權,試問:勞動部之主張有無理由?(25分)
【參考法條】
就業服務法第73條第6款
雇主聘僱之外國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廢止其聘僱許可:六、違反其他中華民國法令,情節重大。
就業服務法第74條第1項
聘僱許可期間屆滿或經依前條規定廢止聘僱許可之外國人,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應即令其出國,不得再於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實務判決改編
#題目較高普考仍稍難
#解題方向兩天後放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 過去十年,臺北市政府核發給建商的容積,市價是654億元,但換到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公告地價僅250億,我相信,真正到這些公保地主手中的錢,一定遠小於這個數字。 這中間遠超過四百億元的價差跑到那裡去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是誰搬走人民的乳酪?真相是,...
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京華城 2019 vs 2020
上圖由張哲生於2019年11月30日15:51 在臺北市市民大道(近東寧路口)拍攝,這天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可以看到大樓外牆上的海報寫著「即日起-11/30 Bye Bye SALE 封館出清 全面2折起」。
下圖由張哲生於2020年6月10日在同地拍攝,兩圖對照下,可以看到拆除中的京華城大約還有四分之三待拆。(張哲生 攝)
在2001年11月23日風光開幕的京華城購物中心,是臺灣第一個24小時營業的百貨公司,令人感慨的是,它竟於剛滿18歲之際,於2019年11月30日黯然地走入歷史。
京華城所在之地原本是唐榮鐵工廠,1987年由威京集團購得,占地2.66公頃(約為8,000坪)。
1990年,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通過,該地由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限制做醫療衛生機構、百貨公司、國際觀光旅館或文化休閒設施等使用,容積率為392%。
京華城之興建於1998年3月8日動土、2000年6月2日上樑、2001年9月完工。
原訂2001年10月22日開幕,卻因同年9月襲台的納莉颱風帶來豪雨造成臺北大淹水;9月17日,大量的雨水湧進了京華城的地下室,淹滿地下七層樓的水量多達40萬噸,導致京華城無法如期開幕;在全力搶修下,京華城的開幕日僅僅延後一個月,趕在同年11月23日正式開幕。
京華城坐落在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38號,北臨八德路四段、東臨東寧街、南臨市民大道,地處臺北市的黃金地段,以「商業中之高科技產業」為經營訴求,展開現代新穎之經營風格。因此在開幕時,京華城自認會是一個每年能夠吸引3600萬人潮的國際級都心型觀光休閒購物中心。
京華城耀眼醒目的建築設計構想,源自中國傳說裡的「雙龍抱珠」,其中的大型球體建築之直徑達58公尺、基礎深達85公尺(地下7層),為國內首創最深建築基礎結構。
另外,京華城之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四根巨柱載重,創下目前世界最大球形商場建築結構體的紀錄。
2017年,一直有容積率爭議的京華城傳出解套消息,釋出了當時的最大型商用不動產標售案;同年底,臺北市政府都發局提出都市計畫修正版本,同意京華城容積率放寬到560%。
2018年2月底,京華城臨時股東會決議通過處分資產提案,並且授權董事長處理。當時市場咸認,臺北市政府通過京華城容積回復560%之後,令京華城的賣相變佳,其不動產市值至少增加百億元。
2018年3月27日《工商時報》報導,佔地面積達4,986坪的京華城求售,並委託戴德梁行首開國際標;據市場估計,京華城不動產價值上看新臺幣300至350億元,有機會創下臺灣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不動產標售紀錄。
臺北市政府把通盤檢討松山區都市計畫一事列為2018年度時程,因此市場預期,京華城若能爭取到鬆綁六大用途,將可進一步開發為高級住宅,其開發價值更可上看600億元。
一旦京華城有機會都更重建,未來開發為辦公大樓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近年的住宅市場雖從高峰下來,但辦公和商業不動產市場仍繼續往上走,若以當時臺北東區辦公大樓每坪月租上看3,000到3,700元而言,京華城將會引起金融壽險公司的興趣。
市場人士預期,由於京華城已連年虧損,若能順利處分獲利出場,對於多年來都沒享受到轉投資京華城貢獻獲利的11家大小股東來說,將是一大加分的退場機制。
京華城基地面積為4986.71坪,堪稱史上底價最高的標售案,首次標售底價高達380億元,2018年12月開標,卻因無人投標,以流標收場。
2019年2月,京華城標售案捲土重來,不過更改了標售規則,採「未知底價」的方式投標,即事先不公布業主出價,而是由業主在開標前一周,將標售底價以信封密封後交予戴德梁行保管,直到正式開標時,先開啟信封公布標售底價後,再開啟投資人已投遞之投標封。
2019年3月29日,京華城標售案第二度開標,但因「未有有效標單」投標,再度以流標收場。
2019年6月27日,京華城進行第三次標售,底價載於標單不揭露,但因無有效表單而三度流標。
2019年9月25日,京華城第四度標售,底價打9折落在342億;最後由威京集團旗下的中石化透過鼎越開發以372億1萬元標下。中石化表示,主要看好臺北市A辦供不應求,未來將打造四棟頂級商辦,目前傾向出售,但也不排除出租。
2019年9月25日晚間,京華城副總經理阮信囊證實,京華城將於11月30日正式熄燈,結束18年的營運;約有120位員工依勞基法進行資遣,百貨公司裡的200多家專櫃會通知廠商結束營業相關事項,至於禮券部分,電子禮券等同現金,會退還給消費者,而商品券則有使用期限,將擬訂後續退還事宜,盡快對外公告。
2019年11月30日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京華城的創辦人沈慶京近日受訪時表示,京華城是他「理想的幻滅」,經營18年來,若連折舊算進去,總共賠掉130億元,光是現金就賠超過60億元。
沈慶京不諱言指出,京華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場環境設計欠佳,包括垂直電梯數量不夠、樓層的透明度和穿透性不足,以及停車場空間規劃欠佳造成尋車不易。但即使發現了缺點,想要改善,卻因為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只能打消念頭,結果導致連年虧損,於是,後續的增資全都是為了繳納利息給銀行。
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預計於2020年拆除京華城後申請建照動工,並將在2023年完工,屆時可望成為臺北新地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6月10日,臺北市市民大道與東寧路口,拆除中的京華城,球體部分約剩下四分之三。(張哲生 攝)
在2001年11月23日風光開幕的京華城購物中心,是臺灣第一個24小時營業的百貨公司,令人感慨的是,它竟於剛滿18歲之際,於2019年11月30日黯然地走入歷史。
京華城所在之地原本是唐榮鐵工廠,1987年由威京集團購得,占地2.66公頃(約為8,000坪)。
1990年,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通過,該地由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限制做醫療衛生機構、百貨公司、國際觀光旅館或文化休閒設施等使用,容積率為392%。
京華城之興建於1998年3月8日動土、2000年6月2日上樑、2001年9月完工。
原訂2001年10月22日開幕,卻因同年9月襲台的納莉颱風帶來豪雨造成臺北大淹水;9月17日,大量的雨水湧進了京華城的地下室,淹滿地下七層樓的水量多達40萬噸,導致京華城無法如期開幕;在全力搶修下,京華城的開幕日僅僅延後一個月,趕在同年11月23日正式開幕。
京華城坐落在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38號,北臨八德路四段、東臨東寧街、南臨市民大道,地處臺北市的黃金地段,以「商業中之高科技產業」為經營訴求,展開現代新穎之經營風格。因此在開幕時,京華城自認會是一個每年能夠吸引3600萬人潮的國際級都心型觀光休閒購物中心。
京華城耀眼醒目的建築設計構想,源自中國傳說裡的「雙龍抱珠」,其中的大型球體建築之直徑達58公尺、基礎深達85公尺(地下7層),為國內首創最深建築基礎結構。
另外,京華城之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四根巨柱載重,創下目前世界最大球形商場建築結構體的紀錄。
2017年,一直有容積率爭議的京華城傳出解套消息,釋出了當時的最大型商用不動產標售案;同年底,臺北市政府都發局提出都市計畫修正版本,同意京華城容積率放寬到560%。
2018年2月底,京華城臨時股東會決議通過處分資產提案,並且授權董事長處理。當時市場咸認,臺北市政府通過京華城容積回復560%之後,令京華城的賣相變佳,其不動產市值至少增加百億元。
2018年3月27日《工商時報》報導,佔地面積達4,986坪的京華城求售,並委託戴德梁行首開國際標;據市場估計,京華城不動產價值上看新臺幣300至350億元,有機會創下臺灣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不動產標售紀錄。
臺北市政府把通盤檢討松山區都市計畫一事列為2018年度時程,因此市場預期,京華城若能爭取到鬆綁六大用途,將可進一步開發為高級住宅,其開發價值更可上看600億元。
一旦京華城有機會都更重建,未來開發為辦公大樓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近年的住宅市場雖從高峰下來,但辦公和商業不動產市場仍繼續往上走,若以當時臺北東區辦公大樓每坪月租上看3,000到3,700元而言,京華城將會引起金融壽險公司的興趣。
市場人士預期,由於京華城已連年虧損,若能順利處分獲利出場,對於多年來都沒享受到轉投資京華城貢獻獲利的11家大小股東來說,將是一大加分的退場機制。
京華城基地面積為4986.71坪,堪稱史上底價最高的標售案,首次標售底價高達380億元,2018年12月開標,卻因無人投標,以流標收場。
2019年2月,京華城標售案捲土重來,不過更改了標售規則,採「未知底價」的方式投標,即事先不公布業主出價,而是由業主在開標前一周,將標售底價以信封密封後交予戴德梁行保管,直到正式開標時,先開啟信封公布標售底價後,再開啟投資人已投遞之投標封。
2019年3月29日,京華城標售案第二度開標,但因「未有有效標單」投標,再度以流標收場。
2019年6月27日,京華城進行第三次標售,底價載於標單不揭露,但因無有效表單而三度流標。
2019年9月25日,京華城第四度標售,底價打9折落在342億;最後由威京集團旗下的中石化透過鼎越開發以372億1萬元標下。中石化表示,主要看好臺北市A辦供不應求,未來將打造四棟頂級商辦,目前傾向出售,但也不排除出租。
2019年9月25日晚間,京華城副總經理阮信囊證實,京華城將於11月30日正式熄燈,結束18年的營運;約有120位員工依勞基法進行資遣,百貨公司裡的200多家專櫃會通知廠商結束營業相關事項,至於禮券部分,電子禮券等同現金,會退還給消費者,而商品券則有使用期限,將擬訂後續退還事宜,盡快對外公告。
2019年11月30日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京華城的創辦人沈慶京近日受訪時表示,京華城是他「理想的幻滅」,經營18年來,若連折舊算進去,總共賠掉130億元,光是現金就賠超過60億元。
沈慶京不諱言指出,京華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場環境設計欠佳,包括垂直電梯數量不夠、樓層的透明度和穿透性不足,以及停車場空間規劃欠佳造成尋車不易。但即使發現了缺點,想要改善,卻因為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只能打消念頭,結果導致連年虧損,於是,後續的增資全都是為了繳納利息給銀行。
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預計於2020年拆除京華城後申請建照動工,並將在2023年完工,屆時可望成為臺北新地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
過去十年,臺北市政府核發給建商的容積,市價是654億元,但換到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公告地價僅250億,我相信,真正到這些公保地主手中的錢,一定遠小於這個數字。
這中間遠超過四百億元的價差跑到那裡去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是誰搬走人民的乳酪?真相是,中央政府在民國93年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容積移轉」公式,讓財團有機可趁,例如萬華區一坪的道路用地,可以換內湖八坪的樓地板面積,既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也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超過四百多億的價差,就這樣流到「有辦法」的人手中了。
因爲沒有管理,導致容積與公保地的失衡,內湖就是個最經典的例子。內湖的道路壅塞不是交通問題,而是都市計畫失敗。
過去十年,政府在內湖核發了5.83公頃的容積,卻只換回0.13公頃的道路用地(公保地)。容積越多、代表住的人也越多,但道路面積卻沒有跟著增加,交通當然會打結。
其實這樣的容積移轉,從頭到尾都是騙局,因為根本無法解決公保地徵收的問題,反倒讓財團有機可趁。即使我們採用原先100%代金制的計畫,也要花一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徵收全部的公保地。
在議會通過維持50%捐地、50%代金制現狀的情況下,臺北市政府會用行政手段來控管核發容積,避免都市計畫失衡,並將收取的50%代金,全數用於標購公保地,優先保障公保地主權益。
數十年不曾面對的問題,我們也要面對。臺北市政府將會主動拜會內政部、立法院討論容積移轉的解決方案,並要求中央儘速修正公式,從源頭封住法律漏洞,而不是讓各縣市政府自己傷腦筋。
找出真相後,我們會努力,讓人民的乳酪不再被掠奪。
#誰搬走了人民的乳酪
影片提供: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