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景點再發現--
【風光不再,甜蜜永存--帝國製糖台中營業所】(上)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台中文青新景點
台中市區原本最有名的風景應該是台中公園的日月池和湖心亭,但是最近在不遠處有一個「湧泉公園」生態池,池中有一幢日治昭和年間的「折衷式樣建築」。大樹、水池、老建築,共同構成一個文青新景點,而這幢建築,更是台灣中部日治時期糖業發展的故事館…
從清朝文廟到日治糖廠
很多人都忘了,台中曾是台灣獨立行省後,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所選中的省城之地。只是建城(光緒15年8月動工)不滿三年,省會又遷往臺北。出身神岡筱雲山莊的呂墩禮當年路過臺中,寫下了〈大墩新建府城〉一詩。
詩末有謂「大成殿畔事春耕」,大成殿即孔子廟,當時的省城文廟位於府城的小東門內,也就是日後帝國製糖株式會社第一工場與第二工場的所在地。
帝國製糖第一、第二工場
台灣糖業早在日本領台之前,所謂的「五大家族」,還有在地方上經營得當的家族事業,就已具備大小不一的規模。但是隨著日本治台,總督府訂定各項法律,以及政治勢力的操作,都黯然退出。
根據〈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概況〉(昭和十四年三月出版)一書,日治明治四十年(西元1910年),安部幸兵衛、山下秀實等人發起了創立帝國製糖株式會社,在6月經總督府認可。一開始合併臺中(位在烏日溪心壩,林烈堂所有)、協和(林瑞騰所有)、松崗製糖廠等三間改良糖廍,在臺中州台中市高砂町陸續成立第一與第二製糖工場,並陸續擴展營業規模,總計有五個製糖所六座製糖工場,並且在東京與大阪皆設有出張所。到了日治昭和16年,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併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成為轄下的臺中製糖所。
(....未完待續)
#婦女專欄
#走讀台灣
#文青景點再發現
#帝國製糖台中營業所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哥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主公 #法主聖君 #法主公廟 張法主公神威顯赫於天下,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當日適逢張法主公聖誕千秋,前往外型奇特的大稻埕法主公廟, 特以此片恭賀。 臺北法主公廟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344巷2號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che_wen_/ 我的FB:h...
「臺北 文廟」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哥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秋惠文庫Formosa Vintage Museum - 約1898台北城內武廟遠望 ... 的評價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台北城南門及城內文武廟圖.文廟舊址為現北一女校舍 ...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臺北 文廟 在 《雲南茶文化》臨滄鳳慶文廟以茶為主題 - YouTube 的評價
臺北 文廟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北行天宮 1977 vs 2019
上圖由英國攝影家 Doris Shipway (1918-2014) 於1977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台灣旅遊期間,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行天宮的對面往北拍攝,畫面左邊近松江路。當時適逢台灣光復節,因此路邊插著許多國旗。
下圖由張哲生於2019年3月12日在同地拍攝。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主祀關聖帝君(關公)。行天宮是北台灣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歷史最悠久的行天宮是北投分宮,次之是三峽分宮(行修宮),目前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松江路口的本宮落成於1968年元月,為行天三宮裡最晚成立者(舊的台北本宮成立於1956年,位置在民權東路與林森北路口)。
行天宮是大台北地區關帝廟的代表,廟門設計上與文廟臺北市孔廟相同,大門均沒有門神,用欞星門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即36天罡與72地煞。
1943年,郭得進(空真子師父)及師兄弟,於台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一處民宅三樓設立「行天堂」,恭奉關聖帝君。當年,黃欉(玄空師父)得三兄黃新火引介,遂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
1945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居住於臺北縣樹林的基隆煤礦業主黃欉(玄空師父)為地方請命,遂得關聖帝君聖允,於辦公室闢一靜室,創設「行修堂」。不久,疫情趨緩,遠近信眾無不叩恩感謝。
1949年,因「行天堂」場地不是很理想,黃欉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公廟。不久,該鸞堂即吸引不少香客前往參訪,並形成多達250戶住家的違章建築。
1956年,黃欉著手於北投(平埔族嗄嘮別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台北的行天宮落成後,由黃欉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行天三宮」,其中新建於台北市的行天宮稱為本宮,其餘兩間則為行天宮分宮。
1960年代初期,黃欉原本已有將齋教鸞堂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不過,該片佔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被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台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經交涉後,台北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原地主黃欉以九台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在取得位於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黃欉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元月順利完成台北本宮之建造。
臺北 文廟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臺北市忠孝西路與中華路口的「北門廣場」啟用之際,我特地剪輯製作了這段長達80分鐘,回顧北門(承恩門)近半世紀以來歷史影像的紀錄片,邀請各位慢慢觀賞,也希望大家將影片分享給更多朋友知道。(播放時,別忘了按畫面右下角的 HD 喲!)
1965 行車於臺北車站前與北門周圍
1967.4.8 北門平交道取締違規
1968 北門圓環一帶
1971.3.9 忠孝西路的交通問題
1975.9.27 北門一帶的交通問題
1976 臺北車站、北門圓環、中華商場、西門圓環
1978.7.9 北門圓環高架橋興建中
1978.9.7 北門圓環高架橋竣工
1979.2.25 改善忠孝西路交通之措施
1983.2.23 文建會臺北市一級古蹟勘定小組勘查北門
1988.5.21 臺北郵局遭到縱火 北門平交道柵欄被毀
1993.12.5 臺北捷運南港線施工 挖到臺北城基石遺構
1993.12.6 捷運工程挖出的古城牆將遷移展示
1994.5.20 捷運南港線之北門下方工程
2000.10.22 昔日北門駐軍之塗鴉
2016.2 北門高架橋之最後巡禮
2016.2.7~2.13 拆除北門高架橋
2016.2.19 擺脫高架橋桎梏的北門
2017.7.25 北門廣場完工前夕
《關於北門》
清末,隨著北臺灣茶葉生產和貿易興起,清政府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間興建臺北城,其正門「承恩門」在1884年竣工,由於此城門位在臺北城的北側,而俗稱北門。當時在大稻埕上岸的商旅,大都從北門進入臺北城。
清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之際,從基隆進軍北臺灣的法軍,在進軍至暖暖一帶即被清軍擊退。為抵禦外敵而於1884年趕工完成的臺北城,幸運地在此戰裡免受戰火試煉。不過在11年後(1895年)發生的臺民抗日乙未戰爭中,臺北城卻也沒發揮原本應有的防禦功能,便被侵臺日軍「兵不血刃」地輕易入城。
1895年6月7日,由辜顯榮為前導的日本侵臺軍到達臺北城北門之外,城內老婦人陳法與家眷冒著城內動亂之險,登上北城城牆,放下竹梯打開城門,日軍於是輕易進了臺北城。同月17日,日軍舉行「始政式」,象徵日本正式統治臺灣。
日軍進入臺北城後,日本殖民政府對於原來設計中帶有防備日本性質的臺北城之存在價值,初始也曾有過不同議論;後來在1897年成立的「臺北市區計畫委員會」裡,開始研議拆除臺北城之城牆。之後,在1899年公告的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之中,臺灣總督府以街地整理與貫通道路為由,將臺北城的部份城牆連同城內原有清朝時代的建築物,如文廟、武廟等,一同予以拆除。
1900年,臺灣歷史上的首次正式實施的都市計劃當中,臺灣總督府的「臺北城內市區計畫」所進行的市區改正,不但將臺北城的所有護城河填平,並將城垣至護城壕間的空地規劃為公園,更以增闢九個城門為由,開始小規模拆除妨礙道路貫通的城牆,而西門(寶成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遭到拆除。
真正開始大規模地拆除臺北城的城牆,是在1901年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之際,該計畫的重點乃是加快原本已在進行中的拆除城牆工事;於該計畫中,臺北城的所有城門本應該全數拆除,不過因為拆除西門後的民間反彈壓力,致使臺灣總督府改變原計畫,留下了尚未拆除的北門(承恩門)、東門(景福門)、南門(麗正門),以及小南門(重熙門)。
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門之外,臺灣總督府幾乎已將臺北城的所有城牆拆光,而拆除城牆時所卸下的石材則大多運往東門附近,用以建造臺北刑務所(今日之臺北監獄遺跡)與兵營區(後來曾成為陸軍總部之所在,然後該地改建為中正紀念堂)。
北門、東門與南門這三座城門原本是中國南方閩式建築的紅瓦城樓,然而,臺北市政府於1966年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北方式綠琉璃瓦頂亭閣式建築,原貌盡失。北門原本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已經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高架道路,並且將通過北門所在位置,因此預定直接拆除北門(1976年高架道路開工後,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讓高架道路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所以北門便逃過了此劫,成為世界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城門。
1983年12月28日,臺北城僅存的四座城門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名稱為「臺北府城之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
《關於北門圓環高架橋》
圍繞著臺北北門(承恩門)興建的北門圓環高架道路(亦稱北門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或是簡稱北門橋),於1976年2月10日動工興建、1978年9月16日竣工(10月10日通車),其建造目的乃為了方便車輛跨越鐵路以改善交通狀況。而在1982年5月1日忠孝橋通車之後,這座高架橋因銜接忠孝橋臺北端,所以也被臺北市政府稱作忠孝橋引橋(引道)。
在臺北市區的鐵路地下化之後,北門高架橋已不再被需要,加上為了重塑北門及忠孝西路景觀之需要,臺北市政府遂於2008年開始評估北門高架橋之拆除,最終在2013年決定於2016春節期間進行拆除工程。於是,北門高架橋拆除工程自2016年2月7日凌晨動工,並於6天後(2月13日上午8點)完工通車。
1966年,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中國大陸北方宮殿式建築,導致原貌盡失。原本北門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政府已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跨越鐵路的高架橋(並連結忠孝橋通往三重),而高架橋將會通過北門所在位置,因此決定不改建北門,而是直接拆除它。
1976年,跨越鐵路的北門圓環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開工,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將高架橋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車輛可可從忠孝西路往西(重慶北路口)、忠孝西路往東(西寧南路口)與塔城街往南等三處上橋,並可從忠孝西路往東(重慶南路口)、忠孝西路往西(西寧北路口)、延平北路往北,與延平南路往南等四處下橋。
1976年3月,時任臺北市長張豐緒指示工務局,應考慮北門高架道路竣工後,連接忠孝橋的可能性,可以使西寧南北路、環河南路一帶立體交叉,已改進該地區的交通秩序。當時公佈的北門高架道路工程內容如下:
主橋沿著忠孝西路,自重慶南路口以西起坡,興建四車道跨越北門圓環後,下至西寧北路口,另從該高架橋北側於北門城樓附近接一座八公尺寬匝道,沿延平北路跨越鐵路後,下至鄭州路附近。在塔城街口附近沿北門公園西側並建二車道之上坡引橋,漸轉向忠孝西路,便與延平北路之北向下坡道,形成南北交通之單向行車系統,工程預算包括北平路在內約為三億三千餘萬元,第一期工程以高架道路為主,從1976年2月8日開始打築鋼管樁基礎,並預計在1977年底以前完成。(不過後來實際的完工日期為1978年9月16日)
北門圓環高架道路的開工日期為1976年2月10日,完工日期為1978年9月16日,其效益為「跨越鐵道,便利忠孝西路東西方向及延平北路、中華路南北方向交通」。當時北門一帶的工程,除了這座跨越鐵路的高架道路外,還有其他配合為忠孝橋通車所興建的道路(北平路)、人行地下道(博愛路至延平南路至中華路、通過忠孝西路地下、公園路北平路口)、人行陸橋(中華路東側跨越鐵道至洛陽街口)與停車場(公路東站前廣場)等多項公共設施。
1978年9月16日,北門圓環高架道路正式完工,主橋長530公尺、寬15公尺,接著再進行與忠孝橋銜接之引道橋工程。引道橋由忠孝橋主橋銜接北門圓環高架道路之西寧北路口,中間引道橋寬8公尺,由忠孝橋至西寧南北路口後,岔成寬5.5公尺之兩單線道高架橋,與原北門高架道路橋面銜接,長220.5公尺。兩側自橋台上下主橋引道,引橋至西寧南北路口,均為長162公尺,寬10.5公尺之兩線道。至於引道橋跨越環河南路高架橋時,增高為4.3公尺。
連接三重地區與臺北市的忠孝橋由國際知名的橋樑結構工程師林同棪(音炎)設計,外型呈上T(橋樑)下Y(橋墩),主橋長1,145公尺,寬31.5公尺,往返各有3個快車道、1個機車道、1個人行道。1978年,由臺北市政府開始動工興建臺北市端的626公尺路段。1979年,由臺灣省公路局開始動工興建臺北縣三重市端的519公尺路段。1982年5月1日,忠孝橋全線完工通車。
忠孝橋之上構為每跨11支的預力混凝土T型樑,下構在牆式墩柱兩端向四角斜伸出四支柱子呈Y型,末端串以短樑構成框架,延長跨距以減少落墩數。忠孝橋的上構為T型梁,下構為Y型柱,設計師林同棪巧妙地將自己名字的英文縮寫 T. Y. 融入設計之中。
在北門圓環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完工後的十幾年間,北門被高架橋主線和延平南路匝道緊密包夾,且橋身逐漸擠壓到北門,所幸整體原貌終未受太大破壞。
1989年,華山至萬華間的鐵路地下化之後,當初為了讓車輛能迅速跨越鐵路而建的匝道之使用率便大幅下降。因此,首先,延平北路的下行匝道在1993年進行拆除。
再來,延平南路的下行匝道則於1995年於8月26日進行拆除,此舉解除了北門被延平南路匝道靠在身上的危境,不過忠孝西路上的忠孝橋引橋主線對於北門仍然繼續造成北面視覺上的遮蔽至今。
2000年1月1日,塔城街上行匝道亦被拆除。
隨著機場捷運及捷運二期路網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通車,臺北車站周邊交通需求也將大增,臺北市政府確定拆除銜接忠孝橋臺北端之北門高架橋,並排定在2016年2月的過年期間進行拆除,屆時,被困縛在高架橋下的國家一級古蹟北門便可重見天日。
臺北市交工處表示,將以拆除北門高架橋、移除所有槽化設施、放大北門周邊空間,並將鄰近「忠孝西-中華路(塔城街)」與「忠孝西-延平北」所有車行動線拉直,讓道路維持接近垂直正交,為拆除引道後之最佳方案。新方案上路後,將能解決北門周遭動線複雜問題,行人經忠孝西路穿越中華路也不用再繞道開封街。另外,北門南側車道北移、集中後,也將擴大北門周邊腹地,有利未來古蹟廣場整體景觀規畫。
750公尺長的北門高架橋,於2016年2月7日(除夕)凌晨開拆,原預計8天拆完,最後提前在2月13日上午8點完工通車,僅花了6天多的時間便完成拆除工程,其動用之人數與機具數量,以及拆除範圍的長度,皆為歷年之最。而為了保護道路與附近的古蹟,北市府則祭出號稱「金鐘罩、鐵布衫」之措施,並設置高架平台「北門觀」,讓民眾見證歷史。
北門高架橋距離古蹟北門的最近處僅有90公分的空間,周邊還有北門郵局、三井倉庫等古蹟,為了保護道路與古蹟,北市工務局決定祭出「金鐘罩」與「鐵布衫」兩項法寶。
在高架橋緊鄰北門的區段將採用鐵柵欄圍成「金鐘罩」,並以機械切割工法,避免碎石飛濺而傷及北門;並在周邊的古蹟與歷史建築一帶,設置十個建物傾斜計與十四處沉陷觀測點,以隨時監測。
北市工務局副局長黃治峯表示,北門高架橋的地下層就是捷運、高鐵、臺鐵站,為避免施工影響交通安全,拆除工法將避免就地打鑿,而是採單元分割再吊移拆除。
而所謂的「鐵布衫」就是在北門周圍的廣場,鋪上2.2萬平方公尺的鋼板,其面積相當於52座籃球場,以保護廣場地表設施,這是北市歷年來拆橋工程中鋪設鋼板數量最多的一次。
黃治峯說,北門高架橋的拆除工程分為三階段,2016年1月6日至2月6日期間,完成測量放樣、圍籬設置、臨時支撐架設等「第一階段」前置作業。
「第二階段」是拆除橋身,北市府選在春節期間(2月7日至14日)施工,以期能將交通影響降到最低;在8天施工期間;施工期間每天動員工程人員與義交多達900餘人,日夜輪班作業,並出動700公噸的吊車、破碎機與高空作業車等機具。
「第三階段」乃路型調整與引道拓寬,工期為2016年2月15日至11月30日。
《關於北門廣場》
基於「西區門戶計畫」,臺北市政府於2016年春節期間拆除了北門高架橋,卸下北門長久以來遭受的桎梏之後,北市府公園處隨即進行「北門廣場景觀工程」,經過一年半後,終於大功告成;「北門廣場」於2017年7月26日正式完工,廣場周圍的六支特效照明燈會在晚間啟動,以呈現不同於白天的北門風華。
北門「承恩門」為現存的清代臺北府城四座城門裡唯一保有閩式碉堡原貌的城門,其周圍環境經工程拓寬改造後,已成為占地約0.68公頃的綠地廣場,名為「北門廣場」。
面對外界認為受到照明燈柱圍繞的北門廣場看起來像是棒球場,建築師徐裕健表示,北門的屋瓦與屋脊是閩南式建築的重要元素,若使用地燈將無法照亮該特色,因此才決定採用高角度的照明方式。
為讓民眾能了解北門的歷史,廣場內設置了十一處歷史解說碑;至於在北門高架橋拆除前,被安置在北門北側地面的原北門甕城橫額之「巖疆鎖鑰」石碑,最後並未被擺回北門廣場,公園處解釋,因為該石碑是古蹟,被文化局依照「文資法」保存在剝皮寮辦公室裡,目前廣場上則是擺放其複製品供民眾欣賞。
北門廣場啟用典禮原定7月29日上午舉行,但因尼莎颱風來襲,順延至8月3日;臺北市政府希望見證臺北133年歷史的北門,未來能以「臺北凱旋門」之姿,重現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華。
臺北市政府改造北門周邊景觀風貌,不僅讓北門重現,附近的臺北郵局、鐵道部博物館等古蹟也同時被點亮,藉由人行步道加以串連,西區門戶計畫軸線從北門經過撫臺街洋樓,到達南端的中山堂,往北連接昔日臺北後站商圈一帶、西至西門町、東南到臺灣省城隍廟,形成具有歷史人文氛圍的徒步空間。
北門廣場啟用後,將扮演這一帶的軸心,串聯起周邊古蹟,甚至可以銜接較遠的建成圓環與大稻埕歷史街區,成為臺北的文化重心,扮演帶動西區繁榮的重要角色。
臺北 文廟 在 哥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法主公 #法主聖君 #法主公廟
張法主公神威顯赫於天下,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當日適逢張法主公聖誕千秋,前往外型奇特的大稻埕法主公廟,
特以此片恭賀。
臺北法主公廟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344巷2號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che_wen_/
我的FB:https://reurl.cc/Y1mog0
Credit:Bryan Chi Music - Legend
臺北 文廟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啊~週末想安排一個臺北悠閒小旅行,卻已經不知道安排哪了嗎?酒保好康報相知,還找來✨星期天✨,給大家狂雅又酥麻的歷史!
一個與古蹟一起呼吸的小旅行…黑啤追著貓,貓喵的不是慵懶,而是捧油你趕緊跟上吧。
-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星期天!
在『2018城南有意思』活動,臺灣吧終於又和老天合體啦💞!將會從城區的歷史脈絡到為何被稱為『城南』,以及各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建築,文青手繪圖文搭配深沉而魔性(?)的嗓音,啊~斯巴拉西~😳
#酒保覺得手繪那些顏色真是太棒棒了
#捧油們對哪些建築物有印象啊~
勘誤:03:52-04:00「建國中學」與「南門國小」位置標示顛倒。
-
🎫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goo.gl/ypykmH
►黑啤FB│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官方網站│https://taiwanbar.cc/
✨星期天✨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dayright
-
本集關鍵字:城南、城內、南門、麗正門、建中、台北第一中學校、建國中學、文廟、北一女中、清領臺灣、沈葆楨、臺北府、臺北府城、市區改正、臺北三市街、臺北苗圃、商品陳列館、台北植物園、歷史博物館、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臺灣師範大學、城南小學校、辰野金吾、辰野式建築
臺北 文廟 在 台北城南門及城內文武廟圖.文廟舊址為現北一女校舍 ...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an 31, 2019 - 台北城南門及城內文武廟圖.文廟舊址為現北一女校舍,武廟則位於現重慶南路司法院與高等法院一帶. ... <看更多>
臺北 文廟 在 《雲南茶文化》臨滄鳳慶文廟以茶為主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神的好管家-從聖經看基督徒的個人財務管理| 楊仕閔長老|主日完整版|20230730. 台北 曙光教會First Morning Light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New 998 ... ... <看更多>
臺北 文廟 在 秋惠文庫Formosa Vintage Museum - 約1898台北城內武廟遠望 ... 的推薦與評價
原照片1898時, 文廟應該還是衛戍病院. 本站另有一張照片, 1910年代, 衛戍病院已遷到現今和平醫院了. https: //www.facebook. com/FormosaMuseum/photos/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