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110年度臺灣文獻獎
#雲林勇奪3大獎
#古笨港媽祖文化
#百年藝鎮與傳統工藝之美
近年來我們對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相當重視
縣府自107年開始執行文化部補助
「#雲林縣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以 #媽祖信仰 為核心及其衍生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
將文化資產透過編輯出版保存
《北港地區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
《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
《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
榮獲國史館110年度臺灣文獻獎肯定
拿下三項獎項殊榮👍
我常說雲林是塊瑰寶
內含深厚的文化底蘊
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資產
透過保存、紀錄、傳習與推廣
深入探討雲林就知道!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
「臺灣文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張麗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 Nantou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灣文獻 在 課文動畫:臺灣文獻選 - YouTube 的評價
臺灣文獻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新聞,身為美濃子弟,讓我忍不住想寫這篇文。
故黑川龜吉校長,是日本時代的教育家。1899年來台灣,歷任澎湖媽宮公學校、佳苳腳公學校,最後1917年至瀰濃公學校(現:美濃國小)擔任第三任校長。
相較於許多日本官員對於來台灣赴任視為畏途,黑川先生出生日本士族,卻將一生奉獻於台灣教育。
1908年,黑川校長任職媽宮公學校時被診斷罹患「熱帶性瘧疾」,據記錄曾一夜腹瀉多達28次,且有併發肝膿傷之生命危險,在澎湖醫院建議卸下教職休養。經九個月調養後,黑川校長再度赴任東港公學校。
黑川先生任內,設置了北側的崁頂分校(現杉林區上平國小)、南方的手巾寮分校(現美濃區吉洋國小)、以及東側龍肚分校(現美濃區龍肚國小),為美濃的教育打下基礎,也讓偏遠的學童免去長途跋涉之苦。
1997年編撰的《美濃鎮誌》記錄下當時黑川先生的遺囑大意:
「我的病已不能痊癒了,我死之後,就請把我埋在月光山最高處、能看見學校的地方吧!」
生於斯,埋骨於斯,美濃人都感念於心。當時美濃庄長邱義生、繼任校長押上亟助、仕紳林恩貴、醫生陳保貴、教師劉炳文等十四人發起建碑籌款,完成黑川校長遺願,讓他在美濃的山腰上,日日夜夜看顧美濃這塊土地與孩子。
你現在跟我說日本人奴役台灣?殖民遺跡?掉牙沒直擺的妖梳子。
我告訴你什麼叫殖民遺跡?
許許多多的外國人,當年許許多多的傳教士,像是馬偕博士,他們雖然不生於斯,卻奉獻了他們的一生在台灣,死後也埋骨於斯,沒有人能否認他們就是台灣人,台灣就是他們的家。
對比起來,有人來台灣大屠殺,殖民奴役,掠奪資源,強取台人資產,搞出四萬換一元,然後台灣人講台語講客語要掛個請說國語的狗牌羞辱你,最後當他們死去時,仍覺得這塊名為台灣的土地,只是他們暫時落腳的地方,寧可當殭屍也不想紆尊降貴的埋進去這塊土地。
黑川校長支持留用漢文老師,保留了美濃地區的客家文化與語言記憶。
與大力排除在地文化與語言的國民黨相比,哪個比較奴役台灣?
什麼叫殖民遺跡?中正廟這才叫殖民遺跡,你KMT嘎林涼的才給我滾回去,帶著你的殭屍們一起。
--
Ref. 【公民寫手│尋找甜蜜巷—黑川校長紀念碑與手作小步道】,記者林吉祥
圖:總督府文件中仍可找到黑川龜吉校長赴台任職的人事檔案。
資料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陳威潭提供
臺灣文獻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台北市士林神農宮 x 平安服 x 文化銀行 #微出品 】
➡ 平安服:https://pse.is/3krbk7
#吃苦當吃補 #人生不無小補
⠀⠀
我們都討厭疫情的苦悶,卻有人以 #吃苦 #微樂
辣個拉風的男人,就是我們的———
#神農氏 #神農大帝 (。◕∀◕。)
傳說祂的肚子呈現 #微透明 狀態,又稱「水晶肚」
所以內臟運作清晰可見 (((゚Д゚;)))
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是有毒的,
就會讓祂的臟器呈現黑色,如此一一記錄,
教導百姓藥草功效,避開有毒植物!
⠀⠀
#微透明 的出現
其實史料對於神農的描述,如《宋書》的「人身牛首」、
或是《列子》的「神身人面,牛首虎鼻」等,
神農形象都未有「水晶肚」、「玻璃肚」的特徵或隱喻,
這項傳說,直到明代小說《開闢衍繹》才形成,
清代的民間傳說筆記,才直稱神農有「水晶之腹」呢!
⠀⠀
不過神農大帝的 #食安神力 和 #嘗百草 的精神
認真造福廣大百姓的身心靈,使神農宮長年香火鼎盛,
因此人們常會求 #神農大帝的平安符,保祐身體健康。
1812年正式從福德祠改建的 #士林神農宮,
是士林舊街信仰中心,和新街慈諴宮、芝山巖惠濟宮,
並稱為「士林三大古廟」,
見證了整個士林地區的發展,是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
#微服 後的平安符
疫情不方便求平安符,那就穿上平安服✨
在這嚴峻時刻,我們和社會企業
Fng世代設計|為了下一代而設計 合作
使用士林神農宮的「回收香灰」製做潮流T,
結合永續環保與信仰,
讓平安服成為隱形保庇的超能力!
⠀⠀
讓古栗 給你 #微鼓勵
設計行員 古栗 將士林神農宮logo重新排版,
製成潮流感的繡片,
背面則繪製了Q版的神農大帝,
並以「吃苦當吃補,人生不無小補」為口號,
作為神農大帝給現代人的大補帖,
把源源不絕的動力穿在身上。
⠀⠀
➡讓平安服,成為隱形的保庇超能力:
https://pse.is/3krbk7
⠀⠀
⠀⠀
參考書目:
王怡茹(2005)。戰前士林廟街發展之研究:以慈諴宮、士林新街、士林市場為論述中心。臺灣文獻季刊,56卷2期,31。
粘振和(2007)。析論茶文化課題中的幾個史料詮釋問題。博學,5,66-72。
江慶輝(2017)。芝蘭街三百年。臺北市:臺北市士林區公所。
臺灣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qKu5dYxMJw/hqdefault.jpg)
臺灣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出門去逛北投文物館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邀請到館方的策展人也就是 #洪侃副館長 來為各位聽眾介紹這次的特展。
北投文物館籌辦臺灣首次,完整且考究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展覽中除了有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獻、茶道器物外,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前,更將帶來一系列茶道推廣體驗活動,民眾不僅可以親眼鑑賞精美的茶道具,還可動手參與抹茶與和菓子的體驗,甚至由日本職人教學製作出自己專屬的茶碗,以及多場茶道示範與課程講座。十月起,每週日下午還有限定開放的和室抹茶席,讓民眾不必搭飛機,就能感受到彷彿親臨日本的茶道美感氛圍與正統教學。
此次展覽,以全臺灣輩分最高的日籍茶道教授─「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超過六十年的精采茶道收藏為主軸,另包括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慷慨出借所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茶道具,以及多位民間收藏家的珍貴茶道器物。題名為「一期一會」意指「一生僅有一次的相會」,這不只是在茶道中用來提醒人們珍惜每次茶會的相聚,更希望在展覽中所呈現茶道文化的內涵,能帶給民眾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遇」。藉由茶道中歷史、儀式與工藝所呈現的各種面向,帶領每一位參觀者進入到日本茶道文化精緻藝術與美學哲思的世界。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融入了禪宗思想並發展出各種儀式規範後,成為一種以茶待客,重視禮節與人心交流的文化活動。時至今日,茶道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的思維、美學和日常生活之中,無論是哲學思想、工藝美術、庭園景觀、懷石料理,無一不是蘊含了茶道精神。以「和、敬、清、寂」為核心思想,在日本茶道中,茶人必須透過各種點茶流程的修習與實踐,來達到個人內在修為的提升;這樣一個由技入道的途徑,不僅是一種工夫的鍛鍊,更是一種人格價值的追求。
北投文物館在歷經5年的修復過程中,自2005年起,館方規劃以日本茶道文化之推廣,做為古蹟再利用的多角化經營項目之一,遂邀請「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來此開設正統茶道課程。今年是関教授來臺教學屆滿10周年的重要里程,10年來「裏千家茶道」已在臺灣開枝散葉,使北投文物館成為臺灣日本茶道教學重要的據點之一,此次展覽也是臺灣首次完整且全面地呈現日本裏千家茶道文化的創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2AruXgmyD8/hqdefault.jpg)
臺灣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開幕茶會
這集要介紹「一期一會:日本茶道文化特展」2015年9月4日(週五),已經舉辦完特展開幕茶會,會中由現年85歲的日籍茶道教授 #関宗貴老師 親自示範茶道薄茶「點前」,並於「書院造」和室內搭配日式和菓子,享用抹茶呈茶與茶敘交流,讓賓客沉浸在日式建築風情中,體驗茶道初心。
除收錄有上述日籍茶道教授関宗貴老師現場親自示範外,還為大家帶來以下的精彩原音重現:
一、北投文物館 #李莎莉館長 致詞
二、.裏千家北投協會 #陳欽煒會長 致詞
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張鴻銘館長 致詞
四、日本交流協会台北事務所文化室 #西野幸竜主任 致詞
五、靜修女中 #歐陽台英校長 致詞
六、監察院 #孫大川副院長 致詞
七、策展人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 #関宗貴教授 致詞 #祝曉梅老師 翻譯
八、策展人北投文物館 #洪侃副館長 致詞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6au-IFXoas/hqdefault.jpg)
臺灣文獻 在 課文動畫:臺灣文獻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課文動畫: 臺灣文獻 選. 2.5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 臺灣的歷史-大清帝國-1 清初治台政策. Milton Lee•1.9K views. ... <看更多>
臺灣文獻 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 Nantou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南投市。 6617 個讚· 353 人正在談論這個· 218 個打卡次。博物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