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統整桃園市與衛福部資訊】
資料來源:鄭文燦市長臉書/衛生福利部臉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4例死亡。因應台灣疫情考量,全國三級警戒維持至7/12。
桃園確診者足跡僅有6/19下午出沒於龍潭三坑自行車道。
今天桃園新增7確診個案,有3位跟國軍桃園總醫院有關,案14349是一名60歲臥床患者,住在第9病房,與她同病室有4人確診。案14350是該院看護,同病房但在不同病室當看護,她也是今天確診。
第三位是位護理師,她的工作為是替病人辦理出院準備服務,在工作期間因接觸到14010這名個案,經採檢被診斷為確診病例,CT值為35。比較特殊的是,這位護理師已經打過兩劑疫苗,最後一劑施打時間是5/27,相對之下具有保護力,雖為確診但其實病毒載量低。
另外3位也都是在匡列之中,都是在居家隔離期間內有症狀或採檢得知,案14291、案14292、案14319,因為有接觸確診者,所以該患者的兒子、弟弟及他的看護照護的另一位病人,都在我們的匡列名單中,在居隔中間,被我們採撿出來的確診者。
國軍桃園總醫院群聚感染案
為什麼我們要二採、三採甚至第四輪的採檢?
國軍桃園總醫院要做到清零目標,基本的工作仍然有好幾項,目前已完成第一輪的全院採檢,接下來還要接續進行多輪的採檢。以過去部桃事件而言,有病患是在二採、三採,甚至有位患者是在四採才被驗出來。為了確保醫院安全,院內病患3天要做一次PCR,醫護人員定期PCR,在醫護的防護策略上,這是有必要的。
第二部分是病人追溯計畫,一旦有群聚感染,熱區的患者,包含陪病的親友,一定要進行回溯,這裡面也會產生潛在的可能感染者;第三部分進行環境採檢,由於環境採檢有病毒反應,也可協助判斷熱區方便掌控,所以有再驗的必要。
沒有精準的疫調,對疫情的判斷就會失準,能夠確定足跡,確定接觸的範圍,防護網很快就能建立起來,每一個確診個案也就都能夠迅速追蹤,保護好每一位市民,是團隊最重要的責任,我們希望一起努力,讓社區風險降到最低。
✏今日新增之104例本土病例,為45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10日至6月22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45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22例,高雄市及新竹縣各9例,桃園市7例,苗栗縣4例,基隆市3例,宜蘭縣2例,彰化縣、南投縣及屏東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37例中,28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4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日新增24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5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1日至6月14日,確診日介於4月13日至6月16日,死亡日介於6月13日至6月21日。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1日累計公布12,87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9,04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0.2%。
✏指揮中心統計,累計14,260例確診,分別為1,166例境外移入,13,0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4228),累計101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59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9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01例、臺北市235例、基隆市19例、桃園市15例、彰化縣9例、臺中市4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高雄市及花蓮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全民防疫
#COVID19
#防疫好隊友
#防疫大作戰
#立法委員黃世杰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