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保險業界人士兼好朋友的讀後感。多謝Leo:
《從哈羅到大律師—我的英國留學與成長之路》
我與作者為保險代理同行,也與作者惺惺相惜。我縱然作者做人處世之道不盡認同, 然而大家也有很多共同價值觀、興趣及理念,互相欣賞。看看這本書當然為了支持好朋友,而且我也希望將來可以給子女一個留學擴闊視野的機會,所以很快看完。
首先我希望自己子女追求卓越,而環境確實能影響一個人。這種影響力遠超我們所想的,子女要讀名校,為的是追求卓越的價值觀。我舉個例子:當作者天天看着邱吉爾等歷史巨人的名字和畫像(我也有幸造訪作者家中,我相信這個設計理念是從哈羅學回來),他很正常地會有更大格局和視野。我再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喜歡足球的人長期跟着C朗拿度練波,他也應該會比其他球員優秀,因為他有很好的模範可以追隨。入名校這個在今日香港稍為改變了風氣,以往諸如李澤鉅、李澤楷、田北俊等都是入讀傳統名校,今日普通中產已經把子女送往國際學校。相信家長的想法除了因為不想小朋友受太大壓力成長外,也想子女「贏在朋友圈」,想子女的成長玩伴更優秀。
第二,盡可能追隨自己興趣做選擇。這世界上大多數的事情都沒有即時好與壞的答案。大學讀數學的人後來做大律師,又教英文,再做保險,其實是無軌跡可尋的。做民事還是刑事大律師好?雖然筆者說讓他重新選擇的話,他會選擇刑事大狀,但我認為除非科學家發明了時光機讓他回到過去,否則他依然會再選主攻民事。人生的機遇在於每次面對變數時的抉擇,至少這點作者做得很不錯。
第三,sky is the limit. 不要讓高難度目標嚇怕自己。甘逎迪總統那耳熟能詳的演說’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回望自身過去與筆者的經歷,我認為往往較具挑戰的選擇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第四,有時候personal branding是很奇怪的東西,有時我們要用名校、獎學金得主、馬會會員等來為自己臉上貼金,有時候卻簡簡單單就可以,比如說:周星馳、周潤發、陶傑、劉德華、李澤楷。你甚麼時候聽過人家說這些名字時要加句「xx太子女」、「影帝」、「首富之子」之類?
第五,保險真係很好的行業。我認為工作沒有甚麼所謂「幫到人」的考慮。梁啟超說過「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做大總統是職業,拉黃包車也是職業」,任何職業也是幫到人的。在書中看到大律師的生活當真比新界耕田的牛還勤力,而且知識水平極高極專業,但當我得知他們約莫的收入後,我替他們大感不值。那位名聲震天的金牙大狀竟然「只有」這份收入,相較之下我相信我很多前輩和老闆完全看不上眼這份收入。同一樣的收入,做保險代理比做大律師容易賺取得太多。
看完之後我最大的讀後感:我一定要把子女送到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成長學習環境。思想、視野、修養、格局等是一世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channelvt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專業創未來 IVE 畢業生理想之路 IVE應用科學系畢業生 孫偉豪 Timothy,中七嗰年考完A Level,成績雖然唔係好理想,但係佢並無因為咁而灰心。因為興趣關係,佢報讀IVE嘅化驗科學及生物科技高級文憑課程。畢業之後,仲考到專為IVE 畢業生而設嘅賀維雅基金會獎學金去英國讀埋學士...
英國留學 獎學金 香港 在 赫赤旅孩 HakCe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納米比亞城市女性觀察學
#我睇咗啲乜野
以下是赫赤對納米比亞城市女性的觀察
1. 納米比亞出現中女現象,即許多年過30歲的女性依然單身,或未計劃結婚。更「嚴峻」的是許多30多歲,擁有美貌與智慧的女性,竟從未與異性約會。據了解,她們指出納米比亞男人非常不可靠,喜歡沾花惹草。(我答:這不是國藉的問題。)
2. 女為悅己者容。下一句,醜婦終須見家翁。也就是,你敢不敢在心愛的男生面前卸妝,顯露真面目。但納米比亞女性(或普遍黑人女性)不怕卸妝,最怕是要脫下假髮。許多黑人女性天生不能留長頭髮,所以會買假髮,方便換造型。星期一爆炸頭、星期二東方齊陰直髮美、星期三密集恐懼鬢辮⋯如果當日不戴假髮外出,也就跟裸妝無差。據了解,我的納米比亞朋友暗戀一個男生。那個男生要求她脫下假髮,她沒勇氣。(我答:愛你的男人就是喜歡你最純粹的一面。)
3. 納米比亞Lesbian越來越多。如第一點所指出「該國男性不可靠」的理由,許多女生索性中途轉性取向。但據了解,最後還是無緣無故嫁給異性(?)#媽好亂呀
4. 年過30而又單身的納米比亞女性承受著沉重的社會壓力。就如我們過農曆新年一樣,親戚如姨媽姑姐通常最愛問「幾時結婚」、「有男友未?」、「下年等你派利是」或找個小孩跟你來個無厘頭祝賀語「年生貴子」。而在納米比亞,每個星期日的家庭聚會,來一個層壓式催婚。某個長輩發言”You see your sisterssssss, your brotherssssss, your cousinssssssss, your schoolmatesssss, your colleaguessssss and your neigbourssssss, they get married and even will have babiesssssss soon. When is your turn?” 接著,那些sistersss, brothersss 和 cousinssss,會在我單身朋友面前,無限展現母愛父愛。我朋友確實有點葡萄,但覺得單身是現時對她最好選擇。緣分未到,就是未到。總結而言,她們好怕周末聚會。
5. 普遍納米比亞女性的身材高挑瘦削,但依然玲瓏浮突,外貌娟好。家裡總是有數之不盡的高跟鞋Ssssssss,而且DeepV貼身裙裝更是衣櫃必備。如此,她們對我的闊腳褲表示不解。她們喜歡穿裸色(肉色)或淡粉的衣著,跟膚色非常配。現在我終於知道大陸生產的淡粉貼身裙是賣給誰的。而且,她們喜歡穿古著!大商場裡總有好幾間復古服裝店。
6. 納米比亞女性經濟獨立,頗有頭腦。我認識的朋友大部分是單身有車有樓,年青人喜歡獨居。而且,大多為大學畢業,我認識的朋友分別獲取獎學金到瑞士和英國留學,得到許多機會到外國發展,只是喜歡選擇回納米比亞生活。
7. 她們在自拍時會揶揄對方:「太黑了,見不到你。」
8. 「瘦即是美?」Not really. 納米比亞女性有些非常瘦削,有些非常強壯。無論尺碼多少,主流認為有健康體態是最重要。
9. 許多納米比亞女性追韓劇,可見強勁的南韓軟勢力已散播到遙遠的非洲。喜歡戲裡Oppa對女主角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諒。Oppa的一顰一笑足以觸動她們,夢想是到南韓旅遊。她們亦喜歡韓國男生高挑強壯的身材,穿上大褸後散發的氣質,加上嬌柔的笑容,摸女主角的頭髮的動作,迷倒萬千納米比亞少女。韓劇裡的男主角為年輕女性對未來伴侶各種外表性格要求訂下設定,或許不多不少導致第一點的出現。不過,我朋友說「我覺得韓國男生不喜歡黑人女生哦。」總括而言,對比粗爌豪邁奔放的黑人男性,看了韓劇間接令她們在尋找適合伴侶時有感困難。
後話:我覺得針對尋找終生伴侶此議題,在納米比亞當土著為最佳選擇。以歷蘇所屬的桑族,十多歲就結婚,不用戴假髮,化妝衣著打扮不繁複。如果先生待她不好,酋長可以把男人隨時逐出村門。
——-
⭐小妹拙作《行走吧!旅孩》已在香港各大書局有售。如發現缺貨,請向店員詢問。
🗺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讀者可到以下選購,如發現缺貨,請email向書局查詢。
誠品 https://goo.gl/oVY2Qi
博客來 https://goo.gl/6RtSU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k.cek
🌋 我美麗的衣服全在 FieryFort 赫赤寨
英國留學 獎學金 香港 在 福佳與林忌創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忌:李國章所說的部份「事實」,例如大陸學生的獎學金與獎項比起香港學生多,種下這結果的不是別人,正就是李國章於2004年擔任教統局局長時的所作所為。翻查2004年的報道,李國章與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教資會主席林李翹如,於當年11月舉行晚宴,宴請八間大學校長、各國領事,以及一些支持教育的「社會領袖」,目的是要推動「大學國際化」,由當年只錄取8%的「非本地生」,增加至今日的20%「非本地生」;另外更建議「一直捐款支持本地高等教育的社會人士」,要「重新調整捐款用途」,去「設立更多獎學金,資助『非本地生』來港就讀」。亦因此原本有錢佬捐錢給香港本地的大學生,就受到政府出面「鼓勵」去「重新調整」,把捐給香港學生的錢,改為捐給「非本地生」,這種變化不是因為中國學生表現出色,而是因為政府「打開口牌」,以「國際化」為理由,改變原本捐給大學的獎學金用途;李國章竟敢倒果為因,把自己欺負本地學生的政策說成是因為本地學生沒有出色;自己帶頭迫害本地生,再落井下石踩本地生,然後反過來「老屈」本地生因而要求「港獨」,真的沒有最涼薄、只有更涼薄。
當時理大校長接受訪問,呼應政府的說法,指「國際化」能增加「國際學生」的比率,可以「擴闊學生的視野」,希望「收多點外國學生,港生到外國的機會也會增加,希望納稅人理解,這是對雙方互利」。結果,所謂「外國學生」與「國際化」的真相,就是大學校方搞「港獨」,所謂「國際學生」竟有76%是中國大陸的學生,甚至違例超出20%的限制;大學校園管理層最虛偽的,就是他們在制度上假裝中國大陸的學生是「國際學生」,一邊說「港獨」違反《基本法》要禁止貼標語,然後就把「中國化」說成是「國際化」。在政策推行13年之後,我們是否要用當年官方說法去質問政府,不是說「國際化」是為了方便本地生去外國留學的嗎?如今76%根本是中國學生,那麼說好的「港生到外國的機會增加」呢?
就在李國章、羅范椒芬帶頭亂搞教改,令教師自殺、學生出走之後,香港學生到海外留學的數字近年不斷創新高,條件稍好的本地學生,都紛紛逃港,甚至連以往的公開考試都放棄,改為考IB,排隊申請英國留學簽證,打崩頭爭入彭定康做校監的牛津。而香港的大學根本無法吸引到真正優質的「國際學生」,只能收到為求以留學作移民跳板的大陸學生。大學淪為學店,表面上是販賣學歷,實際上是出賣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甚至出現來港產雙非子的真大肚假學生;這些製造「港獨」溫床的始作俑者,正就是李國章;改革大學目的失敗,招收國際學生失敗,進行國際化都失敗,那麼誰才是loser呢?我們香港市民都是權貴眼中的失敗者,敗在沒有投個好胎吧。(節錄,全文按連結)
英國留學 獎學金 香港 在 channelvt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專業創未來 IVE 畢業生理想之路
IVE應用科學系畢業生 孫偉豪
Timothy,中七嗰年考完A Level,成績雖然唔係好理想,但係佢並無因為咁而灰心。因為興趣關係,佢報讀IVE嘅化驗科學及生物科技高級文憑課程。畢業之後,仲考到專為IVE 畢業生而設嘅賀維雅基金會獎學金去英國讀埋學士同碩士學位。喺IVE讀書期間,曾經喺海洋公園及中大海洋生物研究院實習,對海洋生物培養出興趣,之後讀碩士嘅時候發現魚嘅基因同人類大部份都相似。依家返嚟喺HKU修讀博士課程,研究鼻咽癌嘅基因。
想知多D有關 IVE 課程資料,即上 www.vtc.edu.hk/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