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蘇格蘭🏴小鎮&城堡
最近法國很不爽,因為澳洲暗中與英美結盟,片面毀約轉向美國購買核子潛艇,氣得法國把駐兩國的大使都召回家,而美澳掛勾買艦就是英國從中牽的線,法英兩國在歐盟磨合久了本來就互看不順眼,這下文化上很會嘲諷的法國罵英國本就是投機份子,駐英大使省省力氣也不用回來了,完全的看不起強生先生,而英國則惦惦保持點紳士風度,勸說法國啊~!你要認清事實看開點,要有大國風範,別小鼻子小眼睛😅。
英國自脫歐後,因為怕鄰居排擠眼光放遠邁向全球,政策跟著美國屁股走也頻向印太國家招手,效果如何有待時間驗證,但眼前疫情擾亂與脫歐後遺症下實是內憂外患,不列顛聯合王國有四分五裂危險,被併吞三百年個性老是不合的蘇格蘭🏴很可能在明後年公投獨立,而恰巧英國唯二的兩個核子潛艦軍港又都在蘇格蘭境內,所以屆時如果真的蘇獨後,這兩座核動力潛艇軍港難道就要空出來了?😅(蘇格蘭人跟紐西蘭人ㄧ樣都極反核、愛非核家園),但問題是如因而北海出現防禦漏洞,俄羅斯核艦威脅也會隨之到來,為歐洲安全著想,會不會到時就變成法國核艦進駐蘇港?!痾~?!
就歷史文化來說,法國與蘇格蘭兩國自中世紀以來ㄧ向友好, 法國為遠交近攻與常受英格蘭欺凌的蘇格蘭結盟,兩國曾在西元1295年簽約,條約明寫著如有任何一方遭受英格蘭攻擊,另一國家就得互保出兵攻打英格蘭,兩國因而保持了整整265年同盟關係,直到16世紀宗教革命後,法國與蘇格蘭才因信仰理念不同分手揚鑣,堪稱是人類史上存在最久的外交同盟關係。就局勢發展來看,雙方要再續前緣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這世界一直吵吵鬧鬧結黨生怨,人類為利益衝突總是無法記取歷史教訓,彼此和平共處真的這樣難嗎?!
照片是最近再訪的法國中央省小鎮「奧比尼Aubigny-sur-Nère」與其縣治內佈滿蘇格蘭圖騰的「玻璃城堡Château de la Verrerie」,堡主跟名震路易十四,因而啟發建造凡爾賽宮的「子爵城堡Vaux le vicomte」堡主同一家族。。
奧比尼鎮在法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從十五世紀英法國百年戰爭時期以來,這裡世世代代住著蘇格蘭人後裔,亦即是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為感謝蘇格蘭軍隊來法國協同作戰將領的封地。
每年七月第二個週末這鎮都會舉辦鬧熱滾滾的「法國蘇格蘭節Fêtes Franco-Écossaises」,滿街都是穿著傳統菱格裙的人、市內隨處飄揚著傳統風笛北國音符。
PS: 目前全球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有: 法國 、美國 、英國、 中國、俄羅斯與印度等六個。
#Ausuk
#地緣政治
#澳洲核動力潛艇
#法國火大
#英國投機主義
#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
#蘇格蘭小鎮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島人的受訪者僅限於台灣人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目前人在法國的英文專家:Debbie Flowers。 Debbie是英國人,擁有英國約克大學英語語言學學位。專注於幫助成年人強化英文語文能力。其實我們是在線上英語教學平台認識的,我是那個需要被幫助的學生。 在離島人節目上,我們邀請了很多到英國求...
英格蘭 是英國 嗎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有一份工作,內容是吃東西,不知各位會願意接受嗎?
先別急著回答,因為我說的不是米其林美食的評分人員,也不是美食部落客,而是一種18~20世紀初盛行於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地區的職業─「食罪者 Sin-eater」。
簡單說一下這份工作的核心概念,就是每個人生前都會犯罪(甚至天生就帶有原罪),為了避免死後因罪孽而無法進入天堂,就有人會擺出與罪孽相對應的食物,然後花錢找人把這些食物吃下去,這也象徵死者的罪孽被當人吃掉並轉移,也就是說:食罪者是背負他人罪孽的職業。
既然是吃下罪孽(而且工作越久就代表罪孽累積的越多),食罪者的社會地位自然低落且備受歧視。我自己是沒有查更多相關資料(因為我英文太爛......啊,我真心覺得自己應該要提升外文能力,這樣才能讓我在資料閱讀上擁有更廣的視野),並不清楚大部分食罪者的生活狀況。但我不禁想到:在糧食缺乏的年代,食罪的工作非但能攝取到食物,並且還能領有小費,那在業務鼎盛的年代,這其實不是一個沒面子但裡子豐厚的職缺嗎?
(概念有點像中國古代執行死刑的劊子手,因手刃人命,也是讓當時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劊子手是門技術活,除了本來就有給薪水,通常還會有額外的灰色收入。像是:死者家屬塞錢,希望能讓受刑人乾淨俐落的被處刑好減少痛苦。又或者,死者家屬會希望劊子手在斬首時,不要把頭完全斬落,而是能留下極少的皮肉相連,這樣可保有全屍,讓受刑人在死後世界不至於因有身體殘缺而繼續受到歧視。又或者,以前人相信用饅頭沾上受刑人的血可以治百病,劊子手就可以靠著「血饅頭」而賺額外收入。
事實上,法國歷史上就有著名的劊子手家族─桑松家族,雖然因代代相傳的職業讓旁人聞之色變,但靠著各種合法或是額外收入,桑松家族卻也相當有錢。)
話說我會知道「食罪者」這個職業,是因為出版社找我閱讀了名約《食罪者》的小說,這小說有兩點在一開始就很吸引我。
一個就是我前面所說,用吃的去承擔他人罪孽,而且不同罪還要吃不同東西,像是:心懷怨恨要預備燕麥粥、搞外遇要預備葡萄乾、強姦兒童要預備羔羊頭......說真的,如果熟知罪孽對應的食物,而且食罪的過程又是公開狀態,旁人可以從食物就能了解死者最隱諱的人生事蹟ㄟ。而且我前面提過,以往的糧食是普遍缺乏的,肉食更是平民極少數才有機會享用的食材,那食罪的過程純以物質層面來說,豈不是種舌尖上的享受嗎?
另一個,則是作者一開始介紹這部作品所處的架空歷史時代,雖然人名都被改變,但我發現......這不就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時代?而且隨著情節出現,還會出她老爸─亨利八世,以及亨利八世娶過的六位皇后的事蹟?WOW,這可是一段相當狗血以及神扯的英國歷史呀!
話說,我自己突然有個聯想,那就是食罪者必須吃下相對應的食材。像:羔羊腿、鴿子蛋、麵包、鮮奶油......這些我自然不成問題。甚至像內臟類的食材,也是我的最愛。但如果罪孽對應的食材,正好是些噁爛食物,比如說:茄子、苦瓜、芋頭、三色豆中的青豆、芹菜、芹菜、芹菜......踏馬地芹菜!在有人付錢的情況下,大家會願意吃下去嗎?
(我事先聲明喔,沒人可以逼我吃芹菜!那怕ㄕ父、ㄕ娘要我吃,我都不可能甩他們!)
總之,我們進入到重點環節吧,抽獎了!
這次的獎品是充滿英國歷史以及偵探色彩的小說─《食罪者》,如果想獲得本部作品,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食罪者,________本身就是一種罪孽呀!」而空格則填上你本人最痛恨的一種食物。(說真的,別人給你錢,各位會願意吃下你最痛恨的食物嗎?重點是每天吃好幾頓的那種喔,雖然每頓都會給錢就是了。)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幸運的朋友,各位要是感興趣,不如來試試手氣吧。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1
#食罪者
#高寶出版
#我事先聲明那怕給我100萬台幣我都不打算吃芹菜
#各位知道芹菜是多麼噁心的一種東西
#要我吃芹菜這種東西_得加錢
英格蘭 是英國 嗎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歷史上的這幾天 #英國央行破產 #英鎊與歐元的愛恨情仇〕
先前跟壯士們介紹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故事(奉上傳送門 #亞洲金融危機24週年)
那麼今天,童顏吐司編把地理位置往西邊移移移,帶大家回顧一下 1992 年 9 月中旬的這幾天,在英國發生的黑色星期三,以及分享英鎊與歐元的愛恨情仇。
▌ 前情提要
1945 年二戰結束後,許多歐洲領袖同意,交戰國間的經濟合作與整合能夠避免這類大型戰爭再次發生,歐陸可以不用再遭受破壞。
因此,為了打破各國間經濟的藩籬,各國放棄原有行使貨幣政策的權力,由歐洲中央集權式的超國家機關與機制-中央委員會與歐洲貨幣單位(ECU)-來制定貨幣政策。
而穩定的匯率也非常重要,重點是能夠穩定物價,還可以強化歐洲在世界貨幣體系的角色,使歐盟真正成為像美國一樣的一個單一市場。
▌ 1979 - 1998:歐洲貨幣體系(EMS)
在 EMS 底下的歐洲匯率機制(ERM)當中,每一成員國的貨幣都與由多國貨幣加權平均而成的「歐洲貨幣單位」(ECU),定出一個中心匯率。
而每兩國之間的匯率則由與 ECU 的比例去計算,成員國的貨幣可以在一定的幅度下波動,接近上下限時,各國的中央銀行便必須進行干預。
因此雖然大家稱 EMS 為固定匯率組織,但ERM 並非完全硬梆梆的固定匯率。
經過一連串的整頓,EMS 的成員國從起初的 8 個,持續成長到 1992 年初的 11 個會員國。
當中包含: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丹麥、愛爾蘭、盧森堡、荷蘭、西班牙、英國、葡萄牙。
在當時,因為德國的通膨很低,馬克成為了強勢貨幣,其他成員國為了讓物價更穩定,便自然而然地釘住了德國馬克。
因此德國的高經濟成長與低通貨膨脹,使其對 EMS 的影響力極大。
1990 年,東西德統一,使德國經濟繁榮且通貨膨脹率較高。
然而,有了一戰結束後經歷惡性通貨膨脹的經驗後,德國非常擔心通貨膨脹,因此便提升了「利率水準」來對抗通貨膨脹。
德國的政策使得許多為刺激經濟增長而施行低利率的國家壓力很大,為了匯率維持在規定範圍內,各國被迫跟著升息,造成通貨緊縮。
而通貨緊縮的效果,伴隨而來的是無止盡的不景氣與更高的失業率,尤其發生在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還有其他幾乎所有的 EMS 成員國。
▌ 黑色星期三
維持原先固定匯率的成本越來越高,市場上便開始有人認為,比較弱的經濟體有可能會貶值或放棄固定匯率,而其中之一便是之前提過的「金融巨鱷索羅斯」。(忘記的壯士請跟我來 #亞洲金融危機24週年)
英格蘭銀行為了對抗投機攻擊、維持固定匯率,曾經一天花費 150-200 億美金來支撐英鎊。
1992 年 9 月 15 日,索羅斯開始狙擊英鎊,但英國仍無法挽回一天大跌 5% 的頹勢,於 9 月 16 日 宣布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史稱黑色星期三。
而 1992 年這一戰,也是讓索羅斯聲名大噪的一戰,捲走了超過 10 億美元,因此人稱他為「讓英國央行破產的男人」。
▌ 英鎊與歐元的愛恨情仇
說到英鎊與歐元,大家總會想說為什麼英鎊沒有消失變成歐元?英國改用歐元不好嗎?
1999 年歐元區正式成立,英國卻選擇不加入,在當時也吵得沸沸揚揚。
反對加入歐元區者認為,如果英國改採歐元,是把利率與貨幣政策的控制權,拿去跟在歐洲央行(ECB)決定整個歐元區利率表決時的一票交換。
而在歐元區內政府的赤字必須受到規範限制,那麼英國勢必得增稅或降低公共支出,才能滿足其要求。
如果遇到一些經濟衝擊時,ECB 很難找出一個最適當的利率去配合各國的狀況。
另外,英國那時的失業率與通膨都較低,經濟成長也比歐元區好,加入的話也很有可能被拖累。
當然也有一些人支持英國加入歐元區,他們認為外國投資是英國繁榮的基礎,如果使用的仍然是英鎊,波動的匯率會使投資人卻步。
此外,英國與歐元區國家貿易十分密切,使用同個貨幣也比較方便、風險較低。
因此,支持者認為,加入歐元區可以讓經濟變得穩定,有了消費者與生產者比較物價與薪資時的方便性,也能促進經濟效率與增加競爭力。
雖說看起來加入歐元區有諸多好處,也有人提出英國較寬鬆的法規與稅收,才是吸引投資人最關鍵之處。
▌ 小結
英國是否加入歐元區至今仍是個大哉問,2009 年英鎊兌歐元大幅貶值,使許多中小企業叫苦連天。
然而,2010 年發生的歐債危機,又讓大家直呼好險沒有加入歐元區。
今天童顏吐司編帶壯士們瞭解了英國黑色星期三的歷史,也稍微說明一下英鎊為什麼沒有消失變成歐元的故事,之後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歐元區的來龍去脈!
參考資料:
Krugman, Obstfeld, & Melitz (10E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金融 #英國 #匯率 #美元 #歐元 #英鎊
英格蘭 是英國 嗎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離島人的受訪者僅限於台灣人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目前人在法國的英文專家:Debbie Flowers。
Debbie是英國人,擁有英國約克大學英語語言學學位。專注於幫助成年人強化英文語文能力。其實我們是在線上英語教學平台認識的,我是那個需要被幫助的學生。
在離島人節目上,我們邀請了很多到英國求學及尋找工作機會的人,但Debbie卻決定離開英格蘭,世界第九大島嶼,到法國生活與發展。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Debbie離開英國的原因,和她對英語語言學的心得。
This week, Humans Offshore Podcast invited Debbie Flowers.
Debbie graduated from York University, England and acquired a B.A.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She is devoted in helping adults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skills.Debbie and I met online, she was the coach of an online English learning platform, and I was the one who needed help.
On the podcast, we have invited people who went to UK for better education and opportunities in life. But Debbie left England, the ninth 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and is now enjoying her life in France.
Hope you enjoy this week’s Humans Offshore Podcast, this episode will be conducted in English.
Let's dig into the reason why Debbie left England, as well as her devo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0:00 Intro
3:05 On this podcast, we have invited many people who went to UK for opportunities, why did you leave England?
3:50 French and British doesn’t get along?
10:15 Reason behind traveling to 6 different countries
11:17 What’s Debbie’s impression of Taiwan?
14:53 Working with online English learning platform?
18:02 Threshold for teaching adults
25:19 When you decide to leave England, do your parents have any concern or they just let you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27:02 Do you have any plan on going back to England anytime soon?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官網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訂閱Youtube收聽節目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支援離島人生存計畫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Ep107- Teach & Travel:Debbie Flowers
#英語教學 #DELTA #CELTA #YorkUniversity
🏆經歷
- CELTA(The Certificat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 Adults)
- DELTA(Diploma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 Adults)
🎓學歷
- England_B.A.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York University
英格蘭 是英國 嗎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逢星期六 9:00a.m. #英國樓市有問有答 新集數上線!
【本集內容:在英國買樓收租如何避開租霸?專家教路助你穩收4至5厘租金回報率!】
?了解各種房屋類型的租金回報、尋找好租客的秘訣
00:00 本集精華
01:30 如何順利尋找心儀的英國物業投資項目?
06:49 甚麼行業人士有上升的租樓趨勢?
08:25 怎樣才是合理的租務回報?
11:13 除了「租霸」,原來還有人會「住進」你的海外物業?
12:11 有甚麼服務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如何尋找好租客?
15:40 各種房屋類型的投資要點是甚麼?英國都有「劏房」?
19:53 為方便工作,有人周末假日才回家住?
21:31 香港買車位的價錢,可以買到這種類型的英國房屋,還享有稅務優惠?
22:25 用個人名義還是公司名義買英國樓較好?
24:53 如何避免買到「爛尾樓」?
27:52 樓花期好長,買得過嗎?
29:16 如何做英國樓按揭?不是英國公民怎樣處理?
====================
豐盛國際 英國物業獨家展銷會
【人流控制,敬請預約】
地址:香港JW萬豪酒店30樓 Executive Meeting Suite 3002
日期: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時間:13:00 - 18:00
14:30 房地產專家現場分享環節
15:00 發展商代表視像交流
講者:豐盛國際代表 - Derek Lee
Martin & Co. HK 代表 - Kenneth Chiu
發展商代表 - Andrew S.
詳情歡迎Whatsapp或電郵查詢
Whatsapp:5680 2581 (https://wa.link/8lg9mo)
電郵:marketing@enrichculture.com
如未能出席展銷會,歡迎Whatsapp或電郵聯絡,另約時間諮詢。
====================
專家介紹
? Derek Lee:豐盛會創辦人、傳媒企業老闆及資深投資者,亦是投資理財書作者。
? Kenneth Chiu :Martin & Co 英國房地產事務所香港區董事。生於香港並在英國接受教育,並取得碩士資歷及特許專業資格。 他曾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不同地區工作,並在過去30年中一直以英國和香港兩地為家。 Kenneth具有豐富在英國房地産買賣和出租房地產的實戰經驗。 人脈廣泛。
===============
追蹤以下帳號,即可獲得最新物業投資訊息。
➡WealtHub睿富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EPC 豐盛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nrichPropertyConsultancy
➡Martin & Co Hong Kon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rtin-Co-Hong-Kong-104553961319533
Website: https://www.martinco.com
英格蘭 是英國 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個星期最大的國際新聞,是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大贏。這個大贏到底是多大?
有許多媒體還把強生拿來跟柴契爾夫人相提並論,柴契爾夫人外號是鐵娘子,被稱作英國二次戰後最重要的領袖,把二次戰後破敗的英國,再次變成大咖國家,那這個被拿來跟柴契爾夫人比較的英國首相強生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不過兩個月前強生還被罵到臭頭,但這民意真是像天機一樣很難測耶,為什麼一下就可以翻身呢?很多人說是因為他的主要對手工黨的柯賓,比強生還討人厭。
在英國這次選舉裡,強生的競選對手,也就是主要反對黨工黨的柯賓,有可能是英國近年來最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很多分析都認為強生就是因為碰到這麼弱的對手,才能選得這麼好。但我真的覺得這個評論非常的酸葡萄,強生勝選的原因,非常簡單,保守黨就是掌握了大多數民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下了「紅牆」。
什麼是紅牆呢?不是紅杏出牆,紅牆是指北英格蘭跟Mindlands 這些傳統上工黨非常強勢的區域,在這些區域裡,很多勞工階層都是從祖父輩開始,就是全家都投給工黨的鐵票,又因為工黨的傳統色是紅色,所以這些地區被稱作紅牆。在兩年前,紅牆還是銅牆鐵壁,但這一次選舉全面失守,投給了以前被這些勞工階層視為死對頭,代表有錢人及資方的保守黨。
這跟美國的2016年選舉非常類似,當時美國北部五湖區的鐵鏽帶(rust bell)也是一大堆勞工階層,拋棄了支持了好幾代的民主黨,跑去投給代表有錢人的共和黨。你不要以為只不過換個黨投有什麼了不起,你去問問在高雄上次選舉,從民進黨改投國民黨的選民,我保證很多人會告訴你是個非常痛苦的決定。
至於英國這些勞工階層為什麼換黨投,只是因為工黨有個討厭鬼在當頭嗎?美國的勞工階層換黨投,只是因為候選人希拉蕊像冰塊嗎?民進黨輸了高雄真的只是因為陳其邁的手不夠美嗎?
總而言之,從2015年的脫歐選舉到現在,經過這麼多選舉,全球這些勞工階層的聲音,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勞工聽了你們這些精英的話,去搞什麼全球化,結果弄得我越來越窮,窮到活不下去,而且這個我支持了一輩子的黨,己經變成都市人的黨,年輕人的黨,根本己經不代表我了。
你看看工黨開出的政見,學費全免,25歲以下巴士免費,提高最低工資,投入十億英磅做青年相關服務。難怪年紀大的選民會覺得,那我呢?
這次英國選舉也再次突顯了一個現象:就是年輕人選不贏老年人。
英國跟台灣一樣也有世代隔閡,在環保,在多元世界觀,在移民問題上年輕人跟老年人想法也差很多,那好啊,大家投票所見,看誰選贏嘛。英國選舉結果證明,年輕人也許打電腦行,手機用得嚇嚇叫,但投票就是不行。
英國18~20歲的年輕人在2015年和2017年的大選中,只有40%至50%的投票率,這一次選舉已經是破紀錄的年輕選票大出動,但註冊的投票率仍約為66%,但七十歲以上呢?是每一次選舉註冊選民都達80%以上。聽過人口老化吧?也就是年輕人比老年人少,你人數己經少了,投票率又沒有老年人高,你怎麼選得贏呢?
但你很會選,不代表你很會執政,強生這一次大贏特贏,自己的黨在議院還佔了超過半數,就跟在我們台灣完全執政是一樣的意思,看起來英國脫歐似乎又多確定了那麼一點。為什麼只說一點呢?因為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情才是真的重頭戲,可以說到現在才準備要上主菜了。
這次的英國大選最重要的就是確定了,在英國跟歐盟講好的一月三十一日的截止日,英國就是脫歐了。大家不要再癈話什麼留歐可能性。在二月一日就會進入所謂的過渡期,一直到十二月底。在過渡間英國與歐盟間一切照舊,用這十一個月來談接下來要怎麼做。
全世界最關切的就是貿易協議的部分,這是英國與歐盟雙方以後要怎麼做生意的細節要是沒有處理好,不要說英國本身,有可能會對歐盟整體甚至是全世界都造成經濟上的衝擊,目前市場預期最後的協議應該是會讓英國留在歐洲的單一市場中,減少雙方市場的衝擊,也就是所謂的「軟脫歐」這是為什麼股市對英國大選這次反應這麼好。至於「硬脫歐」就是英國離開歐洲單一市場,不再需要遵守歐盟的規範,基本上雙方就是翻臉了,這是市場最擔心會發生的事。但身為唐寧街川普,怎麼可能讓大家這麼好預測呢?
強生跟保守黨都把脫歐形容的要多美好就有多美好,比如說可以透過關稅來保護自己國家的企業;可以不用管歐盟的法規,我東西想怎麼賣就怎麼賣;可以不再需要透過歐盟,自己跟其他國家簽更有賺頭的貿易協定,像是大選結果一出來,川普就馬上隔空喊話說:水喔,我們來簽貿易協議一起大噱一筆吧。
但是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歐盟現在最害怕的就是一個不小心,在談判的時候對英國讓步太多,結果別的國家看了也都想要脫歐,大家通通都進入大脫歐時代,那就慘了。所以歐盟也表示,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協議所期望的起碼有三點,就是「零關稅、零限額、零傾銷」。表示與英國之間的協定還是需要維持公平,不會讓英國在歐盟市場中能夠適用所有的優待規則。
所以強生真的能做到讓英國順利脫歐嗎?強生如果真想要在歷史上跟柴契爾夫人相提並論,不是這次他在英國議會選舉裡贏了多少,而是要能帶領英國在脫離歐盟之後,還能讓英國維持大咖國家的地位,這才是強生在歷史上要留下好名還是臭名的最大關鍵。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