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用作形容人在驚慌失措的時候,即使只是看到風吹草動,也會疑神疑鬼,以為那些事物會威脅到自身性命。除了八字諺語,四字成語「草木皆兵」也有相同的意思,相關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書.苻堅載記下》。到底八公山位於何處?又是何人如此膽小?以下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晉書.苻堅載記下》是這樣記載的:「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原來在東晉時期(公元317-420年),北方政權前秦一直想南下吞併晉國。於公元383年,前秦國王苻堅就親自牽領80多萬大軍進攻東晉,雙方在淝水(今安徽壽縣東南方)交戰。東晉王朝派出以丞相謝安、謝石、謝玄和劉牢之為首的八萬人軍隊抵抗。
符堅之弟苻融率領前秦先鋒軍攻佔了壽陽後,苻堅亦帶同軍隊到達這個城池,並派出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向晉軍的謝石勸降。朱序向謝石說明了兩軍的兵力差距,但謝石並沒有放棄,反而派出精兵五千向守在洛澗的秦軍發起突擊,秦軍潰不成軍。晉軍士氣大增,就進一步派出劉牢向硤石進攻,及後到達淝水的八公山邊。
符堅得知秦軍接連敗退,驚慌失措,和苻融登上城池觀察對岸,眼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整整齊齊,軍紀嚴明。他再向遠處的八公山望去,看到草木便以為是晉軍,驚慌地向苻融說:「晉軍真是一支強大的軍隊,為何說他們是弱兵?」這就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由來了。
#知史 #中國歷史 #諺語 #小品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