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22)
脫穎而出
六七暴動期間,港英當局除了按法律正式拘捕和起訴一些參與群眾之外,還政治拘留了一些名人或可能是各界的實際領導者,在摩星嶺政治集中營裡。出版界領導人藍先生與我相熟,他那時候常到我的辦公室兼居處度宿,認為可以躲避拘捕。是否真有作用不得而知,但我們因此晚上常會單獨傾談。記得他曾經跟我說:「你也不是想一直做普通群眾吧?」我即時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試探我是否有意入黨。我想到入黨可能對麗儀在大陸的處境有利,但同時又想到正在發生的文革種種扭曲的事態。於是我顧左右而言他,沒有回答他的探詢。但於此,我相信這位常將創辦生活書店的鄒韜奮掛在嘴邊的黨員,基於對知識人的珍惜,又看到我創辦《伴侶》的成績,對我有一定的信任。
1969年底,我將所看到的香港和國際的思潮與文化現象向他分析,提出辦《七十年代》的構想,他很快就同意,並說服上海書局投資。也許是因為要辦的不是由中共直接控制的刊物,而是外圍刊物,較不需擔心與北京領導層的極左意識形態有抵觸。雜誌只我一人挑起所有編務,兩三名校對和處理發行、行政。
我忘記創刊號印了多少冊,但這種探討知識的、非消閒非實用的刊物,當時印數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份,因為估計銷量不會多。但使我意外的是,雜誌發行只四天,就到處售缺而要再版了。這說明在香港和新馬一帶,左派讀者真是長期陷於文化飢渴中。創刊號的打響,使這本雜誌脫穎而出,立即確立了生存地位。
開始挑大旗的寫手,主要是《大公報》的趙澤隆,以梅之的筆名,每期寫近萬字的國際問題專欄;梁羽生寫隨筆;羅孚寫散文;舒巷城寫小說和詩,張初與吳羊璧寫報告文學和雜文。
我們的左派意識,不在宣傳中國,而是在國際舞台上,集中在反美、反越戰、反日本軍國主義的意識,以相當多篇幅報導和評論美國那時激烈的學生運動。我在三月間去日本探望媽媽,和參觀大阪博覽會,也採訪了參加反安保運動的學生,訪問了日本貧民窟。總之,美國、日本所有不好的事情都盡量予以揭發報導。
這些內容迎合了親中左派的意識,因為都是他們不知道但又想知道的事實與評論。不過除了這些國際政治內容之外,反映香港社會生活的小說、詩、報告文學和關於留學生生活的評論,現在看來還是有價值、寫得好、能夠吸引讀者的。其中,舒巷城以他自身經歷描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在香港的生活記實《戰火下的香港,和我》,為當時的社會風貌留下珍貴的記載。有些文章還相當有趣,例如創刊號梁羽生寫的「粵語怪聯與怪詩」,他引用的粵語怪聯:「一拳打出眼火;對面睇見牙煙」,「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刊出時引起不少人津津樂道。
日本有一位讀者,每週都寄一本《週刊朝日》給我們,算是提供資料支持我們。我記得,那時的《週刊朝日》幾乎每隔一兩期,就大篇幅圖文並茂地揭發日本各地的環境污染情況,日本稱為「公害」。時值日本工業高度發展,工業廢水污染河流,損害森林,破壞人民居住環境。《週刊朝日》的報導令人驚訝。但十幾二十年後,所有去日本旅遊的人,都對日本茂林修竹、潔淨清幽自然環境印象深刻,人人都會發現日本從政府到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沒有五十年前日本對污染的揭露,就不會引起重視,就不會有今天的良好環境。由此可見,揭發問題,提出弊端,那怕說得過分些,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是好事。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所有的揭發、批評,都不能稱之為「唱衰」,因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可能因被「唱」而「衰」,只會被「唱」而好起來。倒是掩蓋問題、壓制批評才會使社會變「衰」。
我在編者話中提出,雜誌的讀者應該是它的作者,雜誌的作者也應是它的讀者。意思是,雜誌不是編者作者辦給讀者看的,不是要「教育」讀者,不是用固定的立場觀點去影響讀者,而是由讀者參與對世界社會人生的探討,由讀者作者共同尋求答案。我的這個宣示,表明雜誌會採取開放態度,來稿只要寫得好、有事實根據、有獨特看法,就會採用。這與中共宣傳強調的「立場、觀點、方法」三要素並以立場為要,極為不同。由於貫徹這方針,所以後來我也在來稿的影響下改變了自己的認識。我創辦了這本雜誌,這本雜誌也創造了我的後半生。
1970年的開局雖好,但真正的改變卻在一年後發生:海外的保釣運動和中美關係的突破帶來雜誌發展的最大機遇。(66)
圖1,《七十年代》創刊號;
圖2,1973年在《七十年代》所設的圖書中心,與同事合影。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mao le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treet Fashion to High Fashion to Dark Fashion and to now Clean (comment below give us what you think ) - 茂利电台第二集 Part 2- 来讲下点解Street Fashion, High F...
茂利 粵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白人前線巴的孤獨與哀愁〕
去年秋天,每周末都有示威,在路障的附近,在水炮車的面前,在防線的最前,勇武抗爭者之中有一個男子,獨來獨往的。其他人作blackbloc打扮,或會露出一點皮膚,或可看到眼睛或手臂,但他刻意從頭包到腳,丁點兒一點隙縫也不會露出來。
偶一不慎,頭巾滑下了,給「手足」窺見到他的臉容時,別人的反應總是誇張的「嘩!」不會說廣東話的John(化名)模仿着這個新學習回來的粵語單字,雙手揚起,身體忽然靠後,眼睛瞪大,還加一個詞:「鬼佬!」「I know, it means ghost。」他帶點不好氣,自嘲地微笑着說。
John說,在前線只遇過南亞裔青年,白人他則鮮有遇到,雖然早前一名澳洲籍女教師襲警罪成判監三個月。即使坊間有輿論宣揚反修例運動涉及「外國勢力」,圖文並茂指現場出現一些「白人指揮官」(不少是外媒記者),但真正參與其中的白人卻少之又少。
阿John更透露,身為白人,在現場並不是那麼受歡迎。
因為示威者以為他是「白撞」:「前線的人會推我走,以為我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他們會跟我說,You are not local, this is dangerous, Go!」又或者太過禮貎地說「多謝Thankyou!」這些都令John感到尷尬。性格內歛的John唯有在氣候悶熱的香港把自己包得有咁密得咁密,也防止自己被警方點相。
阿John去年夏天,從西方國家來港,他形容,他認識的白人圈子,對這場運動的態度有兩種。一是完全迴避,即使心態上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但不想惹麻煩,又會覺得:「爭取的話,堅持和平示威就可以,任何暴力都不能接受。說完這些論調,他們周末會醉心玩樂,最愛clubbing, 去酒吧喝酒,去海灘開派對。」
另一種白人會去示威現場,利用自己的種族優勢,自拍打卡:「有些白人遊客,拿着啤酒於抗爭現場,拍照放上網,態度輕挑,消費香港人的抗爭,濫用自己的種族優勢,令我很光火。」
阿John來自西方國家,自小關心世界公義,修讀的學科亦訓練他的思維,尤其對壓迫和反抗,公平等議題有所反思。
來港之前,他只對香港略有認知,聽過雨傘運動但沒有深究,知道香港曾是殖民地,是個現代大都市,和中國有點不同。但他指,家鄉的人對香港認識很皮毛:「至少以前,一般西方人都會以為香港就是中國,他們問候我,都只會問『你在中國過得怎麼樣?』(意指香港)」
來港之前,碰上反修例運動爆發,有人擔心他安危,勸他取消行程。「我最初的想法是不會參與這件事,但我十分好奇,一個如此穩定的先進城市,發生大型社會運動是怎樣的?」
在港之後,他曾到現場看看,思想亦受改變:「在傳媒裡看到的,是警察與示威者對壘,還以為是兩班人在公平比拼。因為在傳媒裡只看到最核心的示威者。」
「怎知去到現場,看到的畫面讓我很震撼,警察和示威者,雙方權力懸殊。不是甚麼公平較勁,示威者是很年輕的細路,但衝出來的警察卻是海量的,裝備是軍隊級的。根本不是對壘,只是示威者先做一些事,警察再出來做一些事。」
他陷入思想掙扎,再由本地朋友那裡了解到721、831事件,明白到本地人為何麼憤怒,「事情比我想像的更不公平,我不能袖手旁觀。每一次我想到,若我缺席,就有多一個年輕人給警察打或拘捕,我就過意不去。我覺得去參與是做對的事,我一生從沒有覺得有這種做有意義的事的感覺。」內歛的John,說得慢條斯理,語氣平和。
John最初認識了一班和理非的銀髮族,一起參加和平遊行。他亦使用電子軟件,接收抗爭資訊:「按手機看,全部是廣東話來的,我開始認得一些字,又或者乾脆在Google Translate裡翻譯。」
為保障自身安全,他對自己要求嚴格,「每次落場,我都早一點去現場看一看環境,永遠獨個兒行動,保持冷靜頭腦。會預想遇到危險要怎樣逃走,時刻保持警覺。」催淚彈,橡膠子彈,水炮車,他全中過,每次僥倖全身而退。
但John知道,真正保護了他的,卻不是勇氣智慧,而是與生俱來的皮囊:「若我不是白人,我應該被拘捕了很多次。」他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己的膚色帶來極大好處,面對警察,比一般本地人容易脫身。「就是因為這樣,我更加不能不去現場,幫得就幫。」語氣裡有點不好意思。
運動後期,他因為過度疲勞,加上經歷不少創傷畫面,一度情緒低落,看到警察就會心跳加速和焦慮。但當他和記者坐在餐廳裡,還是忍不住不斷查看手機,看看商場的「和你sing」進行得怎樣,有沒有人受傷被捕,他的神情裡有一種關切和焦慮,對我們面前的美食不屑一顧。
「我的心情是,只要那天有示威集會,我沒辦法不理會,沒法子安心去享受假期,吃好東西或去開派對。」我問,這種心態,會不會很像本地人。「對,我的思維已經把自己當作香港的一份子。所以我感到特別孤獨。因為沒有人有我的背景,卻有我這種想法。」
一個白人過客,為何對這場運動,負肩起一種「不能缺席的責任?」
「在運動裡,我與本地人並肩一起,看到整場公民抗命運動裡,年輕的,快樂的,友善的示威者,我看到一種團結精神,大家互相幫助,滿有創意和幽默感。 我記得一次看到現場有人竪立起抗爭女神的雕像,一起唱《願榮光歸香港》,那個畫面是整場運最美麗的記憶,讓我感動得全身起雞皮。」
然而這位愛思考的宅男,仍不忘反思運動的不足:「在運動的中後期,我看到有些參與者偏激了,讓情緒蓋過了理智,行為過了火位,有些示威者把自己當作動作電影主角一樣,我擔心,也失望。另外,『私了』的行為我不贊同,有時我也會遊說示威者別衝動。」
對於警察,他這樣形容:「警察有好也有壞的,有些壞得很,以惡劣態度對待示威者為樂趣;但我也有遇到專業而耐性的警員,兩種警察我也碰到過。另外,速龍真是跑得很快,令人害怕。」John本身是運動健將,體能不錯。
「我了解警察都是平凡人,因為學歷原因或供養家庭的緣故,不得不做這份工。我嘗試不去憎惡他們。但我也親身經歷了警暴,試過看到警察從私家車下來掃射我,真是令我害怕。但即使如此,每次我出去示威,即使身心俱疲,但我仍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
John記得,第一次去示威現場,一片混亂,一名陌生的女子,替他戴上防毒面具。
「在我自己的國家,人和人的關係不是那麼親切,好冷漠,我們甚麼都已經爭取得到了,不需要我們打拼。反而在香港這個陌生的地方,你看到大家一起為甚麼而努力的感覺,這令我對香港有一種深厚的感情,覺得這裡活着更真實,更能體驗到人性美善。雖然大家覺得西方社會甚麼都好,但我反而覺得,在香港跟本地人相處,這裡的人更友善,更親切,更讓我嘗到快樂。」
(訪問早於2020初完成,因為肺炎疫情,文章刊出的時候,阿John已安全離開香港。)
茂利 粵語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也談正直-回應《説著普通話,等待一個不曾謀面的人》】
我對文字揀擇,或許是另類的標題黨,如果標題的文字已經不夠通順,我會自動略過不讀-何以好端端又古雅的「素未謀面」不用,卻偏要換成「不曾謀面」呢?我老了,Google查「不曾謀面」的出處,得出的是:BBT子鳴《永遠不曾謀面的人》(福茂唱片2019年5月出台)。
好的,這些都是枝節。為什麼我還是會回頭到黎明女士facebook找回《説著普通話,等待一個不曾謀面的人》一至三篇而且閱畢全文呢?(呼氣)因為朋友圈內很多朋友對黎明女士的做法都有意見-有學者、有作家、有教師、有普通人。大家都厚道,不忍苛責。我好奇,為什麼這麼「有意見」,便讀畢全文。(呼氣)
黎明女士用三篇文章篇幅說了什麼呢?我當然希望大家有耐性和能耐看畢黎明女士三篇文章才自行思考下結論,但為了節省討論時間,我唯有谷阿莫式地撮寫:
黎明女士因為光榮冰室一張「本店職員只懂廣東話,亦不會解釋餐牌,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的公告,她「樂見」便決定要到光榮冰室與老闆一聚「尋找對話的可能」。她還相約另外幾位「都曾有過(或仍處於)只會用普通話點餐的」港漂夥伴共六人,帶了口罩酒精搓手液和消毒噴霧作為捐贈光榮冰室的物資,找老闆對談。
她們首先在B分店吃下午茶;晚上到A分店再加上黎明女士的港人丈夫和其中一人的男友兩位「香港代表」吃晚飯,懷著「等待苦戀情人」的心情等待老闆出現。
黎明女士評價B分店用普通話點下午茶時是順利而且態度友善。但晚餐在A分店點餐時,侍應堅持「我哋只識講廣東話。」而他們一行人就算有港人代表都堅持用普通話點餐。「可是我不會說廣東話。」「咁你叫你朋友幫手翻譯。」「我們都是說普通話的……」雙方爭持不下,最後侍應叫他們自己寫要點什麼。
他們結果還是等不到老闆,決定送防疫物資給光榮冰室便埋單離去。侍應問她們是不是台灣人,他們異口同聲地大聲說:「不是,我們是大陸人。」;侍應再一次強調她不會普通話,問黎明女士可否說廣東話?黎明女士回應:
「『沒關係,』我搖了搖頭,微笑著繼續用普通話說,『說什麽語言不重要,溝通得到就行。從剛才來看,我所表達的大意兩位都是能夠明白的。......』」
三篇文章當中也插敘一些港漂的委屈,反襯黎明女士幸運地在2008年,當時香港人還願意接納和包容的時候來港。文章主旨是,黎明女士相信「善意相待」還是「百般爲難」是可選擇的,「正直」可以解決一切仇恨/敵意/歧視/污名,奉勸大家守衛自己的心,切記不要對人「麻木不仁」。
好的,撮寫完畢。讀畢三篇文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的朋友都這麼有意見了。包括我。以下是我的意見。
黎明女士強調自己和一起到光榮冰室的同伴都支持或理解抗爭,文章說他們有參與過百萬人遊行,連儂牆上有他們的筆跡,他們身上也會佩戴的連豬襟章和Pepe眼罩。同路人,可稱為「手足」,對吧?手足是應該互相扶持而不是指責,對吧?
我是一個很實務的人,我想問黎明女士-你認為你到光榮冰室兩間分店實測普通話落單這行徑,再加上寫了三篇文去詳細說明過程,公告天下,對光榮冰室有沒有幫助?
我不是光榮冰室老闆,我回答不到你。但光榮冰室在2月25日,16:44在Facebook上回應:「事發於尖沙咀店,呢班客由頭到尾講廣東話。最後放低左一啲文宣及防疫用品,多謝你既防疫用品,亦認同新移民都會有黃絲,但放蛇行為請留返去藍店啦。」
「放蛇」這個字用得十分精準-黎明女士的行動令光榮冰室感到的不是善意,而是不懷好意。
黎明女士一連兩餐、勞師動眾到光榮冰室兩間分店堅持用普通話點餐,表面上是尋找對話的可能,實際上卻在實測光榮冰室如何應對普通話點餐,好像希望用結果大巴大巴車光榮冰室老闆:「明-明-都-聽-得-懂-普-通-話!」
我明白黎明女士和一眾港漂的沮喪-我們都生活在香港,我們都認同香港的價值,我們喜歡也嚮往香港的一切,為何不接受我們?為何要被拒諸門外?我見到黎明女士很著急地寫了很多文章、不停說服大家:不要因為疫症而把仇恨轉移到「他者」、不要歧視中國人。
黎明女士,你在文中才說「在於看見彼此處境和遭遇的相似性,從而超越了彼此的差異,成爲更有能力去感受他人的痛苦並為其哀傷、與之同行的人」,為何你不能理解光榮冰室的老闆何以有這決定?
就是因為香港政府不封關防疫,讓中國人繼續自由來港。光榮冰室在1月28日在facebook宣布當日起只招待香港人,落單時只限粵話及英語,一概普通話(客人)暫不招待,但歡迎台灣朋友。下面有hashtag寫明:「你唔封關我封鋪」
這已經很明白了吧?光榮冰室的老闆不是歧視中國人,而是因為政府不封關防疫,店方可做的自保措施就是不接待一切說普通話的客人(因為他們很大可能來自中國),以防感染擴散。
武漢肺炎來自中國是事實、中國的感染數字是世界之冠亦是事實、很多國家亦對中國封關亦是事實。全世界都是歧視中國人嗎?不,只因人命關天,要防疫。香港政府不作為而迫各人各師各法自保,光榮冰室的暫時措施卻被解讀作「歧視」,你不如直接控訴光榮冰室為何不擁抱病毒、為何歧視病毒還乾脆俐落。
黎明女士和她的港漂朋友苦於感到被拒絕。我也是一個異邦人,我絕對明白被拒絕的苦。但想被接納的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求諸人,不是強迫對方務必要和你對話,不是千方百計來證明對方是「錯」,不是要對方不論如何都要接納我,否則你就是仇恨/敵意/歧視。
不是這樣的。
而是要求諸己。如果你希望被一個地方接納,就請你努力融入-學習他們的語言,尊重他們的文化和價值。光榮冰室只是要求落單時用粵語或英語吧?黎明女士絕對有能力講粵語或英語,但她拒絕;兩位港人代表可代港漂朋友翻譯然後點餐,他們沒有,刻意不這樣做。
到底是誰故意挑戰他人原則?到底是誰拒絕融入?到底是誰刁難誰?
我和黎明女士沒有私交,無仇沒怨。我有在網絡上接觸過她的文章和訪問,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很 liberal 的女士;讀畢這三篇,我卻隱約見到一絲 suzerain pride-要求這地方的一切和所有人,無條件的接納與包容。
「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是的,我們要正直。人面對疫症,害怕而要自保,是正直。抱歉我正直地說,這個表面「尋找對話」、實則放蛇挑機的行為,一點都不正直。
圖片來源:Flicke User:aniceideaeveryday
https://flic.kr/p/4xahzD
茂利 粵語 在 mao le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treet Fashion to High Fashion to Dark Fashion and to now Clean (comment below give us what you think )
- 茂利电台第二集 Part 2-
来讲下点解Street Fashion, High Fashion, Dark Fashion特别嘉宾Busyhu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dyen777
https://www.instagram.com/feddd999
https://www.instagram.com/pancake_b0y
https://www.instagram.com/jacksontallman
https://www.instagram.com/supermiao
https://www.instagram.com/mindfreakeat
Guest:
https://www.instagram.com/busyhuan
Please subscribe here - https://bit.ly/2Pz5wrW
茂利 粵語 在 死佬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死佬fb : www.facebook.com/dieman02
下面有遊戲資料
請比意見~有意見有進步~
如果喜歡請LIKE
如果想繼續睇的話 請訂閱
==================================================
茂利 粵語 在 死佬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說好的~
今集真係重口味到呢....."
死佬fb : www.facebook.com/dieman02
下面有遊戲資料
請比意見~有意見有進步~
如果喜歡請LIKE
如果想繼續睇的話 請訂閱
==================================================
遊戲 : South Park - The Stick of Truth
中文名 : 南方公园:真理之杖
台灣名 : 南方四賤客:真實之杖
香港名 : 衰仔樂園:真實之杖
《南方四賤客:真實之杖》(South Park: The Stick of Truth)最新遊戲畫面,由動畫影集原創作者 Matt Stone 與 Trey Parker 共同攜手打造並且親自配音,將獨特的幽默帶入電玩遊戲世界。
在小學四年級如同戰場般危機四伏的操場上,一名年輕的英雄將會崛起,他注定將成為南方公園的救星。玩家將扮演一名鎮上新來的小孩,而他的目標就跟每位新來的小孩一樣、結交好友並且變得很酷,進而踏上尋找失落的真實之杖的冒險旅程。
在遊戲中玩家將可完全自訂角色外觀和遊戲性、升級你的動作角色扮演裝備,從倒下的敵人身上搜刮物品,並且透過選擇幫助或和哪些角色成為好友來選擇故事路線,以前所未見的方式來探索【南方四賤客】的世界,更是首次玩家將能自由探索整個南方公園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