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青少年染疫及傳播風險,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下週起將在校園為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不過醫師提醒,國外臨床研究顯示,施打BNT後發生副作用心肌炎的機率,是百萬分之164,尤其以年輕男性居多。
馬偕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指出,「12歲到15歲的女孩接種第二劑的BNT疫苗,她發生的機率也只有百萬分之13,但是新聞上的數字,當然都是挑最大的,就是這個百萬分之162。男孩12到15歲接種第二劑,(心肌炎機率)數字最大的。」
醫師強調,青少年接種疫苗與染疫風險相比,利大於弊。如果接種疫苗後28天內,出現胸痛、心悸或是呼吸急促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同時建議青少年接種後要多喝水、避免劇烈運動、多休息。
莫德納兒童國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苗關鍵問答 帶你看懂最新政策與臨床研究
【Q:兒童、青少年開打BNT疫苗,利弊怎麼評估?】
今(2日)上午7點,93萬劑BNT疫苗終於抵台。BNT疫苗8月23日成為首支獲得美國FDA正式藥證的疫苗,16歲以上為正式核可族群;12至15歲亦以緊急授權(EUA)開放接種,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族群適用的疫苗。國內指揮中心也宣布,首批BNT疫苗9月中封緘完成後,將優先提供給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其餘再讓18至22歲年輕人打。
但兒童和青少年被認為,感染COVID-19引發重症風險並不高,究竟接種疫苗的利弊如何評估?又需要特別注意哪些事情?
■兒童和青少年重症風險低、但「傳播」風險高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多數疫苗研發過程中,一開始都會先對18歲以上族群進行試驗,COVID-19疫苗亦同。兒童及孕婦兩大族群,因為臨床試驗尚未囊括其中,因此最早並不在疫苗許可接種的對象中。經過一年多的多波研發下,兒童、孕婦都已開始接種疫苗。
目前感染資料看來,兒童、青少年感染病毒後,重症的比例極低,因此台灣並未將兒童、年輕族群列在優先接種的10大族群中。如今適逢開學,加上病毒不斷變種,年輕人因為活動力強,學生在校園群聚人數多,一旦感染,即便無症狀,也容易攜帶病毒「趴趴走」,容易造成家戶傳染,對社區造成風險,或傳給高風險的年長長輩。
■接種後不適症狀與成人相似
有些人以為,愈年輕的人免疫力愈強、打疫苗的反應也愈大。事實上,根據美國FDA網站(https://reurl.cc/AkE73j)統計,12~17歲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症狀與成人接種後症狀差不多,多是注射部位疼痛,高達近8成,其餘為疲倦、頭痛、發冷、肌肉疼痛、發燒、關節痛。
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醫師、疫情北區指揮官黃玉成也解釋,國外資料看來,青少年接種後,症狀都與成人接種後相似,不會因為年紀愈輕,副作用就愈強烈,免疫抗體校價也差不多。唯一有看到少數資料指出,青少年施打後暈針的比例較多。
罕見副作用部分,接種mRNA疫苗(BNT、莫德納)則約有百萬分之30~40的民眾,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其中較高比例發生在30歲以下男性。黃玉成表示,這樣的比例仍屬罕見,不過心肌炎、心包膜炎一般都在施打後5天內出現,「如果青少年接種後,出現胸痛、心律不整、心悸、呼吸用力會疼痛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治療。」
■可以打其他疫苗嗎?HPV、流感、百日咳疫苗接種不受影響
12~17歲青少年,可能會碰到3種以上的疫苗接種需求,包括國中女生會接種公費HPV疫苗,以及每年的流感疫苗,少數人會接種百日咳疫苗。對於青少年接種COVID-19疫苗期間,能不能施打其他疫苗,美國FDA認為沒有問題。
不過黃玉成表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考量未來若不幸出現接種後不良事件,擔心無法區分是哪一支疫苗導致的結果,因此建議間隔1週或2週時間,今日指揮中心亦宣布,兩款疫苗需間隔7天。(文/陳潔)
★更多疫苗關鍵問答:https://bit.ly/3mX0WY6
★探究真相費時耗力,邀您支持《報導者》獨立報導,#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BNT #輝瑞 #mRNA #莫德納 #輝瑞 #副作用 #疫苗 #COVID19 #報導者
莫德納兒童國外 在 立法委員 江永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NT疫苗9月即將到貨 請「由幼至長」往上施打】
永昌主張 #指揮中心應盡速研議BNT疫苗由12歲開始依低年齡向高年齡施打 的順序!
陳時中部長曾表示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施打。不過,全國12-18歲的青少年共147.5萬人,將大學生(23歲以下)計入也不過286.2萬人;就算為每人都預留二劑,全部也只需要572.4萬劑,顯然不會用盡台積電、永齡、慈濟訂購並將陸續到貨的1500萬劑。因此指揮中心仍然必須全盤考量BNT疫苗的接種規劃!
永昌建議指揮中心不一定非要因循其他疫苗供年長者優先施打的模式,而是完整討論將BNT疫苗依年齡往上施打的可行性,原因如下:
一、青少年、學生需要打疫苗,目前國際上唯二被核准用來接種12到18歲青少年的疫苗就是BNT和莫德納,而臺灣由於莫德納到貨量有限、且需優先保留第二劑,顯然BNT是臺灣近期唯一能夠大量接種於青少年的疫苗!
二、學生族群(12到23歲)亟需一個有群體保護力的校園環境,眼看九月即將開學,學生族群將暴露於班級群聚中;若家長又屬尚未能打到疫苗的青壯年,「一人染疫、全家遭殃」!。有了疫苗保護,學生染疫風險才會降低,家長也才放心讓孩子到學校。
三、必須注意國外青少年有成為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主要感染族群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指出:國際資料顯示兒童和青年較易感染Delta病毒。權威期刊《Nature》也認為,接下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變異株--主要會在尚未接種的年輕族群間流行,新冠肺炎恐成為「年輕人的疾病」。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更強調:年輕人染疫雖較少重症、卻仍會傳播病毒!年輕族群疫苗覆蓋率也必須重視!
四、青壯年國民勤奮工作是國家重大戰力,但預約疫苗之權利最為弱勢,目前三種疫苗(AZ、莫德納、高端)都依規劃由年長者往下施打,且仍將陸續供貨,其中AZ疫苗開打二個月下來打到38歲族群。永昌因此認為在國際疫苗供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若大家都認同必須給學生打BNT疫苗,應該順勢延伸至青壯世代,至少有一種疫苗是由年少者往年長者的順序來施打。
五、年齡位於18~20歲者,想預約莫德納遙不可及,而AZ跟高端都未經試驗而被排除接種,若BNT由12歲起依序往年齡高者施打疫苗,正可以補足18~20歲的覆概率斷層帶!
若九月中BNT疫苗順利到貨、加上封緘檢驗需要時間,距今只剩40天!永昌呼籲指揮中心及早與地方政府規劃最適切的接種計畫!
#感謝慈濟
#感謝鴻海 #永齡基金會
#感謝台積電
莫德納兒童國外 在 家長憂兒童打莫德納副作用30國臨床經驗顯示較青少年低 的推薦與評價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未來國內的6歲到11歲 兒童 ,可以施打半劑 莫德納 疫苗,但不少家長擔心效力和副作用。專家表示,從 國外 的經驗來看, 兒童 施打半劑莫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