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咖啡故事館 #如何好好享受一杯咖啡
【無毒農週日咖啡故事館:「品」咖啡?不如讓我們聊聊如何享受一杯咖啡。】
從開始四處做咖啡推廣之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除了「什麼是完美萃取?」、「哪種烘焙度最適合?」這類較為專業的問題之外,不外乎就是關於如何「品咖啡」的問題了。第三波精品咖啡崛起之後,大家對於喝咖啡這件事情開始從日常生活的提神飲料,逐漸轉變成對於品味的追求(注1)。「品咖啡」這件事情變得與「品紅酒」一樣,成為一種儀式感,灣區的Blue Bottle甚至被譽為咖啡界的Apple,成為白領與科技新貴人手一杯的流行象徵。
西風東漸,自從Starbucks開始佔據了台灣人的視線之後,無論是大都會還是地方小鎮,各式樣的咖啡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多了起來。不過,咖啡之於我們畢竟是外來的產品,我們對於咖啡的品飲概念,自然不像茶飲一般,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見解。於是乎,如何「喝咖啡」這件事情變成為我每次課堂上最多人感興趣的事情。其實咖啡與其他的飲品一樣,只要我們稍稍瞭解以下一些基本的常識,雖然不會馬上變成行家,但也足夠成為入門者,得以初窺咖啡世界的堂妙。
#不要預設咖啡該是什麼味道
首先,就是不要預設咖啡該是什麼味道。我知道對大多數人來說,咖啡的既定印象就是苦苦的,所以坊間才會有「人生已經夠苦,為什麼還要喝咖啡虐待自己」的有趣說法。但其實這是一種對咖啡十分大的誤解!咖啡除了苦之外是還有許多味道的。根據SCA(精品咖啡協會)所制定的咖啡風味輪(注2)來看, #咖啡風味可分成九大類近百種味道,而其中會讓口感「產生苦」的感覺的,只佔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酸與甜。所以,下次如果喝到一杯帶有酸味的咖啡,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不對的。相反來說,如果你喝到的咖啡既不酸、又不甜而只有苦味時,不妨跟咖啡師討論一下,看看是不是出杯的環節出了問題,或是自己的肝膽或生活習慣出了問題喔。(注3)
#酸甜苦鹹鮮 咖啡一點都不缺
從人所能感受到的味覺來看,咖啡能體現出酸、甜、苦、鹹這四種是比較沒有爭議的。至於鮮味仍有許多討論,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這裡指的鮮味與新鮮無關,指的是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酸類,例如茶葉的鮮味是來自於茶氨酸,而我們在喝魚湯時所感受到的鮮味則是來自於肌苷酸等。咖啡含有超過一千種以上的化學成分,其中包含以綠原酸在內的有機酸類亦不在少數,所以咖啡是否具有鮮味,我想是有許多討論空間的。
#風味描述不只是嘗出來的
有常去咖啡館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在菜單上「單品」(或精品)的部分,店家大多會加上風味描述。在這裡我想提醒一下,這些風味描述不全是「嘗」出來的!一般來說,除了透過品嘗感受到口腔中的味道之外,大多數的風味是透過「嗅覺」與「觸覺」,甚至於是情感面所感受到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喝的人的自身經驗累積。舉例來說,接骨木、忍冬花(金銀花)這些感知,如果在生活經驗中沒有接觸過,自然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樣的風味;又或者如「夕陽下」、「昏黃」、「晨曦」、「拂面而來」這些類情感面的風味描述,則是需要喝的人以更擴散的情感面來體會的。
#不同產區有不同風味
風味輪也好、風味描述也罷,現在精品咖啡對於產區與咖啡豆的要求嚴然接近紅酒酒莊的標準。咖啡豆在不同的產區、地塊、微氣候、土壤條件等客觀的環境因素下,都會體現出不同的風味。因此,早年以國家來區分風味的說法在現在需要做些調整。所以,同樣是「肯亞AA」也會因為不同莊園而有些許上的風味差異,千萬別被既定印象所影響,誤以為自己喝的是不對的咖啡喔。
#好咖啡不是一個人的事
從種植(產地)、生豆處理、烘焙、研磨、沖煮到出杯,一杯咖啡的「好與壞」絕對不只是單一的事情。如果再加上飲用者的飲食習慣、口味喜好、既定印象等主觀因素,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說,一杯好咖啡的誕生跟你、我都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就如同「酸」的正面情緒詞彙是「清爽」,反面則是「酸澀」,除了飲品本身的客觀條件(如酸的時間長短、與其他味道所產生的相互作用)之外,飲用者的主觀因素亦會影響最終的結論。
總結來說,「品」跟「享受」其實是類似的,因為只有你從中得到樂趣之後,才有動力持續探索。所以我的建議是,不妨先把所有的枷鎖拋開,以開放、享受的心態去喝咖啡。我誠摯地相信,在沒有預設條件與前提的情況下,每杯咖啡都有其優劣。當然,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只需要覺得好不好喝即可,但請一視同仁(想一下,為什麼你能接受優格的酸,卻不能接受咖啡中有酸味?),並在客觀的條件下去體驗(連鎖咖啡店的咖啡風味不應該是判斷的唯一標準)。這樣,我相信要成為一個「專業喝咖啡」的人其實並不真的困難,至於想對咖啡有更近一步認識,甚至想成為咖啡師,則需要透過科學與不斷地累積經驗才行了。
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喝到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注解:
1.不是說第三波之前大家對於咖啡口味不重視,只是第三波之後咖啡風味的劃分更細緻、更多元。
2.最初是由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於1995年制定,2016年則推出了更新版,以更科學與廣泛的感官詞彙重新定義咖啡風味。
3.當人的肝膽出了問題時,則容易產生「口苦」的現象。常吃燥熱的食物、經常熬夜或抽煙的人也較容易感受到苦味。
下篇預告👉 【咖啡三連問:喝咖啡提神?喝咖啡會心悸嗎?咖啡該怎麼喝最好?】
📌更多閱讀: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上)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59083884192530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中)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80685338699051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下)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96687920432126
「無毒農週日咖啡館」關於咖啡與飲食的搭配,肉桂捲篇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421488881285363
「無毒農週日咖啡館」:寫在肉桂捲搭配之後——究竟什麼是好的「飲、食」搭配?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460060317428219
萃行咖啡館菜單 在 日本。私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牆美術館 之 #生活湖畔
大熱天再訪生活湖畔,這回刻意搭火車前來,步行穿過新竹公園(下篇再分享),感受這人文城市的種種蛻變。
🌿https://bit.ly/2FH5Uo9
下週二準備更換菜單的湖畔餐廳,因預約時順道問了素食的可能性,幸運成為下季首度推出素食餐點的首嘗者。
特別與好姐妹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近來迷上速寫的我們,買了眼影般的可愛水彩餅,邊用餐邊畫畫,非常有趣。跟餐廳的人聊起時,才知道新竹人文薈萃,每年舉辦的寫生活動,吸引一堆人提前來練習。
當然更感動的是,湖畔生活為了尋找新竹古老的職人好味道,跑遍新竹各地方外,還直接到老師傅家去站崗,甚至考慮把員工送去學老師傅的技能,而這回在咖啡館也吃到這樸拙,但口感細緻的古早味點心~香菜花生餅。
順到一提,這回也特別到訪一邊 #春池玻璃館 及3樓的咖啡館。
雖不少人提到這間都喜歡以網美咖啡館來稱之,但來到這,讓我想到東京的 #原美術館,以白色為整個空間的基調,透過玻璃及白色空間、家具的應用,窗景設計,以及中間的三種型式玻璃創作展品,也算將地方傳統工藝,以另一種新世代會喜歡的風格,完整表達。
不能說精緻,但已讓人從新視野,認識傳統的美。
萃行咖啡館菜單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往咖啡館的路上。」是19世紀維也納作家Peter Altenberg的名言。
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世界知名,甚至有專門的名詞(德文:Das Wiener Kaffeehaus)來特指這些19-20世紀在維也納人文薈萃的咖啡館。氣氛優雅溫暖且充滿人文氣息的咖啡館,向來是知識份子喜愛的聚集地,許多藝術家、文學家和哲學家都習慣在咖啡廳裡尋找靈感、談論思想、哲學辯論、發表演說甚至計畫革命;中產階級也在這裡看報紙、談論政治、聚會交際,咖啡廳一直以來都在歐洲歷史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達達主義在蘇黎世的咖啡廳誕生、巴黎的普羅柯布咖啡館催生了法國大革命與啟蒙運動,哲學家伏爾泰和盧梭也經常於這裡辯論和寫作。
作為德語區小巴黎的維也納當然也不能示弱,維也納咖啡館林立,每間幾乎都從上午開到午夜,別人晚上跳酒吧,而我在維也納短短的一天,可以跳四間咖啡廳。作為世界級咖啡館之文化聖地(維也納和巴黎塞納左岸的咖啡館可是同時並列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呢),當然有許多維也納式的咖啡種類。如Melange、Franziskaner、Einspänner、Verlängerter等等。
.
☕️Melange(米朗琪)是我在維也納最喜歡喝的咖啡,這詞源於法語的Mélange(混合),即是濃縮咖啡espresso+熱水+一層厚厚的熱奶泡(有時還會疊的像山一樣凸起來)。喝起來有點像卡布奇諾,不過我覺得奶香更濃稠,奶泡的存在感更明顯。
.
☕️Franziskaner和米朗琪有點像,只是把奶泡換成了鮮奶油。義大利也有這種咖啡,叫做Espresso con panna,身為一個喜歡直接拿湯匙單挖鮮奶油來吃的人,這款咖啡也深得我心。
.
☕️Einspänner則是德文「單駕的馬車」的意思。玻璃杯盛裝著黑咖啡與一層厚奶油,是奧匈帝國時單駕馬車車伕最常喝的咖啡。厚厚的奶油減緩了咖啡冷掉的速度,玻璃杯比起陶杯更能夠導熱,非常適合冬天還要在外奔波的車伕暖手。
.
☕️Verlängerter就是Espresso加水,就跟美式有點像,但是更小杯也更淡,感覺就很難喝,不要點。
如果你有選擇障礙或者德文不太好,那最知名的維也納米朗琪(Melange)是你的首選;若你跟我一樣是個鮮奶油吃貨,那麼一定要試試會為你帶來幸福的Franziskaner!至於台灣咖啡廳菜單常見的「維也納米朗琪咖啡」,其實我覺得比較像是維也納冰咖啡(Wiener Eiskaffee),是維也納的夏日特飲,成分是三分之一的咖啡、三分之一的牛奶、以及三分之一的鮮奶油,看了我都流口水了XD
除此之外,維也納也有許多特色甜點,例如倒鐘狀的Gugelhupf、茜茜公主最愛的沙河巧克力蛋糕(Sacher),或者是我最愛的蘋果派(Apfelstrudel),都是喝咖啡時很適合搭配的甜點唷!在蘋果派的製作上,維也納跟德國南部的作法有點不太一樣。南德蘋果派的派皮偏硬,口感紮實。而維也納式的則是使用薄皮包覆住蘋果,各有特色,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會有肉桂的味道,所以肉桂恐懼者點餐前請自行注意一下😂佐料通常有兩種,基礎版就單純放坨鮮奶油在旁邊,豪華版則是再淋上濃濃的香草醬。螞蟻如我自然選第二種囉:D
這張是在Cafe Diglas畫的。既然都來到了維也納的咖啡館,當然要向當年在咖啡館尋找靈感的藝術家們致敬。點了杯經典Melange,畫具一字攤開,就這麼在咖啡廳坐了兩個小時。直到晚上在歌劇院的音樂會快要開演,我們才依依不捨起身離開舒適溫暖的咖啡廳。
#fernweh_europe #fernweh_austria #歐洲 #旅遊 #奧地利 #維也納 #咖啡 #travel #sketch #watercolor #illustration #fernweh_tasty #cafe #kaffee #melange
萃行咖啡館菜單 在 萃行咖啡館 的推薦與評價
萃行 一直以來都有進不少器材供客人來店選購從手沖壺、手搖磨豆、濾杯⋯⋯等等 ... 地點:萃行咖啡館(台南市南區樹林街二段420號 ... 於是它就出現在菜單上了耶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