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一部《楞嚴經圓通疏》也是值得參究的一部書,是由明朝天台宗很重要的一位祖師所著,這位傳燈法師,後代的人又稱他為幽溪法師,法師原本是傳統的士子,後來因為有機緣讀取了《龍舒淨土文》,因此發願出塵度眾。原來也曾追隨過百松禪師,從他處聽取《法華經》,一度極用心地修持天台宗各類法門,通教亦通觀。某一次叩問百松禪師何謂楞嚴大定?當時百松只是瞪大眼睛環視十方,由於此種示現,頓時使得苦參《楞嚴》有時之傳燈頓入要門,百松知其為不可多得之根器,平日觀察所得,早知為可傳法脈之法子,大喜之下,贈與紫絳金裟一襲。傳燈法師曾經蟄居於著名的天台山高明寺,此處後來也成為天台宗重要之祖庭。
到了明代,非但只有明代的四大禪師──蕅益、憨山、紫柏、蓮池為當時之孚望,主張禪淨雙修,其他諸山各師也都兼學淨土,自然傳燈在天台之時,除了參禪之外,亦念佛兼修淨土法門,幾乎寺內常有講席,為此法流大暢,受其接引入佛門者極多,後半生講述佛法時頗有神奇之感應,例如曾多次於僧眾開示時,突然間與會諸眾同時聽聞虛空中有從未聽聞過之天籟從天而降,直至大師開示圓滿之後法音才消寂。大師非僅專精一門而已,其餘如《法華經》、《阿彌陀經》和其他淨土諸經也都極為深入,於一切時中兼多修懺法,每一年中固定修持四種懺儀。
在明代的四大高僧之外,傳燈大師對於淨土也是提倡有時,有深特之見解,經常開示於門徒,常說念佛有兩種,一種為唱名念佛,一種為觀相念佛,七日持名,一心不亂,最後念至心心不亂,讓念佛的心愈來愈長久,佛號由少至多,如此一天、兩天,最後到達七天,念念相續,能念和所念三際托空,十方交融,念至不是自心在念,也非他力在念,念至不生不滅,最後終將投生淨土。大師也極為推崇《觀無量壽經》,主張十六種觀中,認為觀佛身為最重要,觀想時需要清楚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全身放射出紫磨黃金萬丈金光,佇立於蓮花之上,一隻手做接引垂手相,身上俱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觀想清楚,配合念佛,在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從不間斷,此種修持最終毫無疑問,必定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大師除了禪淨雙修,並且著有《淨土生無生論》,乃是依華嚴和天台之思想融合其中,主張十萬億佛剎遙遠之極樂淨土,乃常住於娑婆世界凡夫之心,因此是心即土,淨土即心。
節錄|心無所繫,意無所縛,識無所緣 https://teacherwang.pse.is/楞嚴經蠡測三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在 七仙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日學習(51)
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重罪,每日都唸爲什麼仍消不完?
作者:七仙羽
很多人問,每日都唸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重罪,每日唸好多次,但似乎罪障沒消掉?
🙏因為念得太少,做的錯事太多,無時無刻仍然天天在造業!
我們每日起心動念無不是業,而且念的時候心不專,信、願的力量都很薄弱,對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貪念仍重,功夫不得力。
🙏如果真能一心專念,功德力量就非常非常之大。菩提心沒發出來,不專,所以念佛功夫效果不彰。
🙏專一,沒有一個雜念,把心裡面的雜念、妄想全部放下,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心就是阿彌陀,阿彌陀就是我的心,這樣念佛一聲決定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念佛肯定可以消業障,但是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所有業障。《普賢行願品》在《忏悔業障》中提到,無量劫以來,我們由貪嗔癡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是無量無邊的。如果這些惡業有體積的話,盡虛空也容納不了。我們無量劫所造作的惡業,怎麼可能因今生少許的修行就能夠消得掉呢?
🙏蕅益大師對此有一個非常透徹的論述。每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如果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那一天消很多業障啊。如果不僅一天念十萬,是盡形壽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這是把我們凡夫眾生的修行推到極致了。好,那麼能夠消多少業障呢?這樣子修行也不能消掉無量劫以來所造作惡業的百千萬億分之一。
🙏有人又問,爲什麼修爲很高的高僧大德也會生病?
生病丶障礙是正常的,凡夫眾生有這個四大色身,他必然會生病。
我們阿賴耶識造作的種種的業障、惡業,在阿賴耶識裡都有惡業種子。這個種子就是致病的病灶。這對於每個人都是在所難免,佛陀也示現生病。
因此,我們不要看到出家僧眾或是居士修行後還生病就大驚小怪。不要去在意他有病無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決生死問題,能不能往生淨土,這才是大事!珍惜時間,每日時刻都唸:南無阿彌陀佛!
#佛學知識
#一句佛號消八十億劫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佛Q&A】念佛時,要不要做觀想?怎麼觀?
念佛的方法,有稱名、觀像、觀想、實相念佛四種。其中,觀想念佛是憶念佛的功德。以阿彌陀佛來說,佛的功德就是由四十八願所成就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觀無量壽經》中所教導的十六種觀法,從觀日、觀水、觀地、觀樹、觀池,及至觀菩薩與佛的悲智解脫,就是用全身心,念念心向佛國淨土。
一般來說,觀想念佛必須要有禪定的基礎,才能夠一心不亂,念念念佛名號、念念念佛相好、念念念佛的功德。如果身心尚未安定,對於觀境不熟、理路不清,這時刻意觀想,反而會妄念紛飛,導致頭部脹痛或產生幻覺。因此淨土宗大師如蕅益智旭、印光大師等人,多勸人稱念一句阿彌陀佛,因為這四個方法當中,稱名念佛最容易入手,接受度也最廣。
不過,在精進念佛的過程中,為什麼又會提醒我們要觀想自己坐在蓮花上,或是踩著蓮花念佛?
其實這類的提醒,是幫助我們將念頭單純化的一種輔助。由於行住坐臥中,我們的念頭很容易被外境牽引,口中念佛,腦中的妄念卻像瀑布一樣,川流不息,所以,除了不管妄念,回到佛號之外,坐念時,就練習觀想身體輕柔地坐在蓮花上,不去管身體的痠、痛、癢、麻;經行念佛時,觀想腳底走在金沙上,每一步踏出就是一朵蓮花;睡覺時,觀想自己睡在蓮花苞裡,凡此種種,無非是要將妄念從四面八方拉回當下的身心,一心念佛。
◎ 摘錄自第392期《人生雜誌》「念佛有方法 佛七好修行」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ML56V
#學佛Q&A
#念佛
#觀想
#觀無量壽經
#人生雜誌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2】8~14 淨空法師於美國加州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佛說 阿彌陀經要解 ( 蕅益大師 )【2】8~14 淨空法師於美國加州1993/6/18~7/20. 8K views · 7 years ago ...more. TheCYH99. 117K. Subscribe. 59. Share. ... <看更多>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在 《蕅益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修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蕅益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修學. . Public. Anyone can see who's in the group and what they post. . Visible. Anyone can find this group. ... <看更多>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1】1~7 淨空法師於美國加州 ... 的推薦與評價
佛說 阿彌陀經要解 ( 蕅益大師 )【1】1~7 淨空法師於美國加州1993/6/2~16. 21K views · 7 years ago ...more. TheCYH99. 117K. Subscribe. 188. Sha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