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國際鋼琴大賽評委】
非常榮幸受邀擔任葡萄牙Santa Cecilia鋼琴大賽評審。此大賽舉辦至今已至第23屆,歷史悠久更是國際大賽聯盟成員之一(WFIMC),能夠擔任評審倍感榮幸。席間如Pascal Rogé - 法國鋼琴大師及Jan Jiracek von Arnim -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教授皆為重量級人物。
來到葡萄牙比賽會場才發現第一名總獎金3萬歐元,包含1萬五歐元獎金,5千歐元CD錄製及好多演出合約,連我自己都想成為參賽者,而且還是世界大賽聯盟比賽會員之一,鼓勵學生們以後可積極考慮參加!
其實接任這次評審工作非常掙扎,去年度的比賽就已收到邀約,但因疫情太嚴重延到今年。今年二月已多次確認,沒想到台灣五月疫情警戒持續升溫,本想再次取消,後來多方評估加上疫苗已施打完成,最後決定以最高防疫規格前往評審。
其實歐洲每個國家防疫態度不同,葡萄牙目前很認真防疫。出發前準備防疫文件就讓我再三檢查至非常焦慮,去哪裡都要pcr陰性出示及疫苗雙證明,若沒有至少要有一項。每一個參賽者彈完都有工作人員在鍵盤及座椅消毒,連地板都要採一個消毒版才能進去,,在認真防疫的同時卻不放棄對於文化及生活品質的追求,給予我很多啟發。雖然如此,街上及室內大家都還是有戴著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最近好多國際大賽在進行直播,華沙蕭邦大賽,美國e-piano大賽,及目前我評審中的波多大賽!很高興除了目前我評審中的比賽,其他比賽裡面均有以前或現在學生的身影,讓我們替這些為藝術奮鬥的年輕藝術家們加油💪
大賽網頁:https://www.scecilia-competition.com/index.php/jury
比賽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9Qi4dqrFtxo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獎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茜問:創造世界一天四首Rachmaninoff 協奏曲演奏紀錄、2020年台灣古典音樂會場場Sold Out的女王:陳毓襄》
本週《茜問》創世界紀錄鋼琴天后- 陳毓襄【茜問完整版】
https://bit.ly/3gNzrwX
她是我在2020年的人生驚喜,也是台灣2020年古典音樂界令人難忘、感動、不斷創紀錄的鋼琴天后。
是的,她非常美麗,一點也看不出已經五十歲。但她的年齡不呈現於外表,卻沈澱於她近四十二年的音樂技巧、音色掌握、純淨又戲劇性的鋼琴演奏能力。
認識陳毓襄的人都知道她充滿了毅力。但她同時擁有極好的音樂教養,這並非自然而然。所謂好的音樂教養不是音樂的技巧之外,而是包括音色之美,包括一個音樂家必須具備的優雅氣質,尤其音樂家對人生及藝術的真誠。
所謂音如其人。
她常常笑稱自己的音樂之路,是從搭牛車開始。父母不只沒有任何概念期盼她成為鋼琴家,甚至學琴之事,都是她主動向父母要求的。
九歲至美國,也不是爲了栽培她,而是哥哥。她的家世沒有任何顯赫,就是疼孩子的小康家庭。至於尋覓好的鋼琴老師,一路都是靠小小的她,對於自我已經有非凡的期許。
沒有人鞭策、施壓,她在美國從兒童組、少年組、到青少年組一路得全美鋼琴冠軍。
如果陳毓襄有個好運氣,除了老天給她的才華之外,是她一路上幾位鋼琴老師給她的特殊教養。
高中時她參加全美青少年組比賽,英文報紙刊登如果Edith Chen(陳毓襄英文名稱)再度得冠軍寶座,她將創下紀錄。
那一次她的老師把報紙藏起來,要求她的父母不要讓陳毓襄看到。
因為站在純淨的對面是虛榮,而虛榮的品格正是一個音樂家最大的忌諱。純淨,不誇浮,是一個好鋼琴家的基本條件。
回想起來,即使事隔三十多年後,2021年一月底陳毓襄再創了世界紀錄,同一天下午及晚上,彈奏四首Rachmaninoff 協奏曲:陳毓襄感受到的不是榮譽、更非驕傲:而是我辦到了!尤其不到兩個星期接下任務,她卻做到全世界鋼琴家未曾創下的歷史紀錄。
而且她不儘是順利彈完,當天剛從美國Curtis 趕回來聆聽的鋼琴家劉孟捷全場結束後,告訴我:She is so powerful !她彈得如此出色,而且幾近完美,尤其終場Rachmaninoff 3。
去年八月中起,台灣開始可以有大型音樂會,八月底陳毓襄開始馬拉松式的演奏會,場場爆滿Sold out。曲目從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李斯特全套超技練習曲,Rachmaninoff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沒有一場演出是容易的,直到到2021年1/30,她又創下紀錄,連續一天內彈奏Rachmaninoff 1.2.3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31再彈奏柴一。
這麼短的時間,考驗一個鋼琴家什麼?
第一個當然是平常的準備。如果不是天天練習自律甚嚴的鋼琴家,根本辦不到,甚至手會因此終身受傷,變成肌腱發炎的患者,從此以後只能彈奏小品慢曲。
第二個是毅力。陳毓襄除了平常每日練習鋼琴至少六小時之外,她是一個不認輸的女人。「女」及「美麗」這兩個符號,加上亞裔,以及出生官方不重視古典音樂的台灣,這些一直都是陳毓襄一路走下來的障礙。她向來不服輸,也不願被此打敗。
她不是沒有挫折。她的恩師Bryan Janis,也是美國冷戰時期派至蘇聯演出的美國國寶級鋼琴家、也是Horowitz 生期惟一主動收的神童學生,曾經介紹陳毓襄至巴黎見一位著名的歐洲音樂經紀人。結果那位經紀人只看她一面,根本不聽她彈鋼琴,即主顴的認為Bryan Janis會介紹她,因為她是一個「Pretty Woman」。
今年一月底她創紀錄的Rachmaninoff 演奏,原本國台交邀請的是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最著名的冠軍得主馬祖耶夫。票已近售完,突然因為疫情,馬祖耶夫進不了台灣:於是擔任駐團藝術家的陳毓襄臨時接下任務。她答應的時候沒有想太多,只覺得這是自己對國台交的義務,結果練琴及Rehersal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手可能受傷。她一度想退卻,後來還是毅力與榮譽感支撐了她。
她想向台灣觀眾証明不要外國人已經輕視台灣音樂家,台灣人自己還要永遠只相信外來的和尚,外國的鋼琴家才是大師。
從17歳開始,陳毓襄即愛上俄羅斯音樂,尤其Rachmaninoff 3。為了拜師學藝,她不惜一切,先找到Horowitz 的莫斯科音樂學院同門同學,接下來拜師Bryan Janis。我們笑她,如果當時Horowitz 還活著,她可能每天會跪在他家門口,只為拜師學藝。
20歳,陳毓襄茱莉亞音樂學院尚未畢業,一個人拎著皮箱,征戰莫斯科。一個月後,她連闖了三關,進入決賽入圍。
23歲她獲得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冠軍🏆⋯⋯那是90年代,全球惟一沒有年齡限制(蕭邦大賽28歳),獎金最高的鋼琴大賽。她以為自己是去見識場面的,尤其看偶像波哥雷里奇,結果得了冠軍:並且被波哥雷里奇夫婦收為弟子。他們教她一種完全不同的指法,如少林武僧的功夫,以丹田呼吸、下腹部使力,貫穿手臂,重音不噪,輕音深沉又優雅潔淨。
許多人以為陳毓襄的身材是健身房運動出來的,其實是這套運功演奏的方法,已足以使她彈奏一小時,全身大汗淋漓。
台灣最出色的樂評家焦元溥從高中即認識陳毓襄,他曾經感嘆.我的鬍子都白了,為什麼陳毓襄卻愈來愈年輕?尤其他最佩服陳毓襄的鋼琴技巧不斷的進步。
一般鋼琴家二十五歳是一個門檻,沒有得大獎,即Out。三十五歲體力高峰過了,就開始走下坡。很少音樂家可以不斷的進步,超越自己。焦元溥特別推崇陳毓襄,沒有驕傲,只有埋首苦練,並且嚴格要求自己。
陳毓襄第一次彈鋼琴,坐著牛車:關於她人生的鋼琴故事,也是一牛車。
這一集茜問採訪間是二月初,剛剛創世界紀錄的陳毓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這位傳奇人物的故事及她對Rachmaninoff 音樂及蕭邦⋯⋯等鋼琴演奏想法,可以下載訂閱:文茜.毓襄.元浦古典藝想。我只是分配時間,但你們可以聽到兩位國際級的演奏家及樂評家,對古典音樂深入淺出精彩的介紹。
本週《茜問》創世界紀錄鋼琴天后- 陳毓襄【茜問完整版】
https://bit.ly/3gNzrwX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獎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茜問:似曾相識.聚散溫柔》
* 你以為「錯過」只是一件短暫的事,其實就是一生。總是等明白了以後,滄桑感,才油然而生。—陳文茜
https://bit.ly/2N6Nwpq
當疫情最高峰時,茜問節目在台中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有年輕國外歸來的音樂家,有台灣在國際最知名、得最多國際鋼琴大獎的鋼琴家陳瑞斌。
這幾年古典音樂在全球逐漸殞落,古典音樂只能依賴國家的支持、企業的贊助、甚至富裕家族的付出。
三十年前抱著古典音樂夢追尋夢想的音樂家,如果不是來自重視古典音樂的國家,幾乎皆一一從舞台上消失。
無論他們得的是蕭邦鋼琴大賽、還是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
這一集茜問的貴賓正是這樣的台灣古典音樂家陳瑞斌,他17歲時即得Rachmaninov 鋼琴大賽首獎。以天才兒童到維也納求學時,只有13歲,父親只是小學老師,借貸支持他追求音樂之路,16歲家裡即停止一切的金錢供應。
他根本沒有不得獎的空間,於是夜間搭火車臥舖,省下旅館的錢,參加比賽後,驚心動魄地看著結果。那不是名次,不只是榮譽,還包括這份獎金將是他可以回到維也納再生活一年的費用。
如鋼鐵人般的意志,他在25歲前,共得了五項國際大獎。一個人從小孩、青年,克服了窮困、思鄉、親情、孤獨⋯⋯他不讓任何情緒牽絆他,斷念人性必然的脆弱、人性必有的傷悲,把人生全部給了音樂。
問他為什麼願意忍受這麼多苦,他說:我不想辜負自己。
22歲李登輝總統第一次請他回台在總統府演奏,那是時隔十年他第一次見到父親。但當時的他,已經不會激動,不會流淚。他說自從成熟後,即不曾流淚。「幾歲算成熟?」「二十歲。」
此集茜問錄製時,他已經51歲。古典音樂已沒落約三十年左右,即使被稱為大師三十年,做為一個台灣出生的人,他堅持演奏之路,活得如亞細亞的孤兒。
在以白人為主的古典音樂圈,加上近十年中國全力栽培其古典音樂明星,幾位著名的鋼琴家,甚至連一個國際大奬也未獲得,他們因為國家的支持及市場規模仍名滿全球。
台灣古典音樂家沒有重視古典音樂的文化部奧援,台灣古典音樂圈愈出色的演奏家,處境愈悲涼。
除非他們出身於富裕的家庭。
巴赫生前未曾著名,蕭邦潦倒一生,Rachmaninov 在國家動盪下,中年得了憂鬱症,曠世奇才,用他的悲劇留下著名的作品。
陳瑞斌細數前輩,默認命運始終給他的試鍊,孤獨的走過大半輩子。
他熱愛故鄉,但故鄉給他的很少。
他燃燒自己獻給古典音樂,當代古典音樂回應他的是冰冷的空氣。
如今陳瑞斌還在音樂的堅持路上,無怨無悔,於是這一集節目,他彈奏了似曾相識電影中Rachmaninov 的帕格尼尼狂想曲,彈奏蕭邦肺結核疾病末期寫下的悲傷之夜曲⋯⋯
音樂的路上,所有的悲傷,皆似曾相識,孤單寂寞的豈止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