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曾是80年代的知名影集,講述兇殺懸案與各種不可思議事件(包括靈異事件或外星人經歷),影集於 2010 年結束播映。十年後,Netflix 重啟這套作品,改走寫實紀錄風格,第一季目前已經上線六集,一集一個故事,有點《藍色蜘蛛網》的味道,只是沒那麼浮誇與煽情。
.
#第一集最毛
.
一名男子在聽到一通電話後,急忙出門後便沒有返家。他的妻子和家人四處搜尋男子下落,意外從一棟旅館大樓俯瞰而下時,發現前方矮房屋頂有個破洞,他們在那棟矮房屋內找到男子的屍體。然而,旅館內沒有任何人看見男子跳樓、也沒人知道他究竟是從哪裏跳下去。另外,男子身上雖有多處骨折,但他的眼鏡和手機卻沒有任何毀損。最詭異的一點,是在男子的電腦後方找到一張意義不明的紙條,紙條上寫著許多電影片名、演員與導演的名字(片單幾乎都跟共濟會有關),這或許只是男子的寫作小筆記(但為何要藏在電腦後),也或許紙條藏著神秘的死亡密碼?
.
「我明白我們秘密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以這個身份站在你們面前,也因此我將其作為秘密而珍視。」
.
《未解之謎》第一集但得人心慌慌,有在關注陰謀論的朋友,會在這集找到很多詭異的線索!!
.
#第二第三第六集最感傷
.
第二、三、六集,都把矛頭指向親密的家人(但無法證實)。第二集講美髮師派翠絲失蹤案,整集看下來,會讓我想起《殺人回憶》,也許派翠絲的失蹤與死亡只是恐怖的隨機殺人事件。但她的第二任丈夫有著控制慾,當我看到丈夫抱著妻子的骨灰說:「這是我的,我不會和任何人分享她。」實在叫人不舒服到了極點。
.
第三集講法國一宗著名的滅門血案,母親、四個孩子、兩隻家犬全數罹難,唯一的「倖存者」是下落不明的父親。兇手真的是父親嗎?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譽與自尊而殺害全家人?亦或者,父親的失蹤也只是在掩蓋另一層的真相,背後另有隱情?
.
第六集講述麗娜在她17歲那年對外宣稱母親殺掉她的繼父蓋瑞,最後又在母親逼迫下,收回自己當初的說法。多年後,蓋瑞的家人向法院控告麗娜是幫兇之一,想要逼麗娜揭露母親的惡行自保。然而,當法院送傳票給麗娜並要她出庭作證時,麗娜卻突然失蹤,人間蒸發。麗娜的妹妹們一致認為姊姊或許已經遭遇不幸,而兇手可能就是他們的母親...影集中,母親沒有接受採訪,但事件的發展會讓我想起《虎王》的卡蘿爾巴斯金與她神秘失蹤的丈夫,感覺在美國要「消失」一個人好簡單...
.
#第四集最火大
.
黑人青年阿隆佐和友人參加一場派對,卻再也沒有返家。這一集讓我覺得最毛的一點,是阿隆佐的死亡或許不是秘密,而是多人共謀下的噤聲與自保。讓我最火大的一點,是他的白人朋友們跟阿隆佐一起去參加派對,最後居然沒有一個人陪阿隆佐到派對結束(阿隆佐是聚會中唯一的黑人!!),雖然大家各有理由,但...怎麼沒有一點警覺性!
.
#第五集最奇幻
.
1969年9月,麻薩諸塞州伯克夏郡有多位居民宣稱看到幽浮,並曾經遭到外星人綁架...相較於其他集數,這一集意外帶有溫馨氣息,可視為紀錄片版的《第三類接觸》。
.
#真相複雜或是我們把真相想得太複雜
.
觀賞《未解之謎》過程,常在想片中的未解懸案,會不會真相本身並不複雜,而是我們把它想得太複雜?例如第一集與共濟會的連結,會否就只是巧合,與事件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就像看一場魔術表演,沒有解釋手法前,我們會覺得很神奇,有很多想像空間,但只要經過破解,便會發現自己只是被簡單的手法所矇騙。
藍 色 蜘蛛網 第 五 集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9.01.01
鹽分地帶文學「道歉啟事」專題
作品〈之後 Ⅱ〉
2019.01.01
臺北文學季「52 赫茲」專題
作品〈洞〉
2019.01.01
文訊「選書職人們的快樂實驗場」專題
專訪〈為了百分之五:訪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團隊〉
2019.01.01
臺北文學季公車詩文刊載
作品〈並不〉
2019.01.09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書序〈楊婕〉
2019.01.20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深入調查隊長場
2019.01.26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念念不忘旁白場
2019.01.30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習營
座談「透明與被透明」
#
2019.02.01
文訊「一頁知年」專題
專訪〈一路走到起點:訪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
2019.02.16
台北國際書展
隱匿詩朗讀「若是沒有詩,我將無以為人」
與孫梓評、陳柏煜
2019.02.24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走馬看花告別場
2019.02.28
高雄駁二「愛老虎油」展
作品《蘇菲旋轉》參展
#
2019.03.01
印刻文學「光陰書繭」欄目
作品〈青蛙〉
2019.03.08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發表對談「誠實作為寫的代價」
與楊婕
2019.03.10
實中校刊社
受訪
2019.03.23
迷你詩集《鼻音少女賈桂琳》出版
2019.03.23
張東校刊社《不僅是什麼而是什麼而已.奸惡》三刊
作品〈幻肢〉
2019.03.24
宿舍 199X dorm 創刊號《修復映像》
作品〈偶〉
2019.03.25
銘傳大學古靜兒「BOOKS 議」
受訪
2019.03.27
目宿媒體「你寫我讀」專欄
讀鄭聖勳〈占卜〉
2019.03.30
中科實中校刊社
受訪
#
2019.04.01
文訊「淘氣的文學備忘錄」專題
隨筆〈夏宇、李柚子、吳鑑軒〉
2019.04.13
幼獅文藝文學導航春季班
座談「讓世界參與你的寫作」
2019.04.27
聯合副刊「童話詩」專題
作品〈填充題〉
#
2019.05.28
釀電影「釀酒師」專欄
專訪〈以過去擦拭現在:專訪林奕華,談「舞台映画」系列上映〉
#
2019.06.01
讀冊詩人節策畫「什麼,詩人也要___嗎?」
2019.06.01
宿舍 199X dorm 第二刊《自己的不等式》
作品〈到北車找陳京霈〉
2019.06.15
潘柏霖《1993》三版
發表對談「前往下個句子的螞蟻(然後將祂捏起)」
與潘柏霖
2019.06.19
林奕華《聊齋 Why We Chat ?》場刊
劇評〈為某個人成為鬼〉
2019.06.19
讀冊詩人節
對談「先不要哭,媽媽詩寫到一半!新手父母寫作日常」
與夏夏
2019.06.20
讀冊詩人節
對談「每個我的總和 ── 工作與寫作的剪接術」
與孫梓評
2019.06.28
BIOS monthly
專訪〈走過孤獨的宇智波鼬 ── 專訪 ØZI:比起被看見,更想被聽見〉
2019.06.30
三餘書店《鼻音少女賈桂琳》
限定發表會「蘋果。橘子。香蕉。椪柑。偶數的物品。」
#
2019.07.01
聯合文學雜誌「山在那裡」專題
對談側記〈江秀真 × 連明偉:步步向死,步步求生〉
2019.07.20
湖南蟲《最靠近黑洞的星星》
發表對談「詩人求生的證明」 w/湖南蟲
2019.07.23
BIOS monthly
專訪〈臨場反應不會憑空發生:Lulu 黃路梓茵,用全部的生活準備自己〉
#
2019.08.01
文訊「無形的設計,有形的文學」專題
聯訪〈表演者與他的裁縫:霧室 × 吳欣瑋 × 李君慈 × 木木 Lin〉
2019.08.18
台中「歹中慶季」文學季
座談「火焰不會規畫自己的燃燒:個人靈感與寫作紀律思索」
2019.08.21
BIOS monthly
專訪〈不能自由談論一切的香港所孵育的科幻:作家 Mr. Pizza 與 CUP 總編陶培康,《紅 VAN》下車以後〉
2019.08.25
陳昭淵《不明飛行物》
發表對談「第九類接觸」
與陳昭淵
#
2019.09.01
張東校刊社《不僅是什麼而是什麼而已.偵探》四刊
作品〈回憶錄:阿勒夫〉
2019.09.01
宿舍199X dorm 第三刊(未發行)
作品〈您在想些什麼(然後臉只會更遠)〉
2019.09.01
印刻文學生活誌「書寫聯想詞」專題
作品〈被幻滅〉
2019.09.02
逃出二七俱樂部
與熊一蘋
2019.09.05
BIOS monthly
專訪〈你們得到金曲的結果,我得到金曲的過程:專訪陳珊妮 a.k.a. 第三十屆金曲獎評審團主席〉
2019.09.09
燃殼《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
推薦語〈我們只有當時可以失敗〉
2019.09.10
釀電影「跟爸媽說一個秘密」專題
作品〈Frances Ha,以及結局〉
2019.09.14
高雄文學館工作坊
座談「第一次和第一百次 a.k.a. 如何吃掉你的書櫃」
2019.09.21
中央社「網路文學這些年」專題
受訪
2019.09.27
葛大為《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
再版慶功對談「突如其來、對談」
與葛大為
#
2019.10.01
文訊「如果,2069」專題
作品〈被離席〉
2019.10.01
Shopping Design「如果華語音樂消失了」專題
隨筆〈歌詞寫進心裡/KTV 必點/華語音樂消失唯一想留的歌〉
2019.10.01
小日子「我與愛店 在我城」專題
受訪
2019.10.26
鄧九雲《女兒房》
自由書寫工作坊
與鄧九雲
#
2019.11.01
文訊「身體動能與文學心靈的對話」專題
隨筆〈翻觔斗〉
2019.11.07
BIOS monthly
專訪〈反正我不要死得太難看 ── 專訪傷心欲絕:總之,我們長大了〉
2019.11.09
第 15 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
作品〈乘客〉
2019.11.11
BIOS monthly
專訪〈形變、分割、嫁接:不愛睡覺的設計師陳青琳,作品卻像夢〉
2019.11.15
影集《想見你》
前導 13 首連載開始
2019.11.20
BIOS monthly
專訪〈他們都不壞,只是沒有好好待我——專訪呂雪鳳,人生這堂漫長的表演課〉
2019.11.26
BIOS monthly
十一月選樂〈把藝術家當成髒話的藝術家:百合花《燒金蕉》〉
#
2019.12.01
幼獅文藝「絕版出來」專題
受訪
與陳昭淵
2019.12.06
BIOS monthly
十二月選樂〈千千萬萬個我,就是你:鄭宜農《給天王星》〉
2019.12.07
村上春樹創作 40 周年
講座「後青春焦慮 ── 文學少年懂讀村上」
與盛浩偉
2019.12.11
政大長廊詩社 × 金車文教基金會
座談「你有看過爛詩嗎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
#
試著幫電池充電的過程中就應該要被什麼東西所侵擾嗎,艾略克。我所知道的天空早就已經不是天空了所以,在光芒和豔麗之中尋求一個平衡點的女人老是在那裡。在昨天的聲音裡一點一滴地變小。令人愛不釋手的橘子色。
天空出現多少次了,那種自暴自棄的天氣啊。剪刀就這樣出現在我的面前,生病,然後口渴,然後什麼事情都不像是本來我所看到的火焰。螺旋狀的風,輕輕把我的剛剛變成下流的草原。愛情是危險的,難道我不知道嗎?可是安全難道就不危險嗎?
剛剛的天空被我用完了兩遍以後看起來像臉和親人的表情中那種憐惜。光是此時此刻我都在忘記。天上的空氣大概比它年輕的時候更加希望不曾在月亮消失以前來過這個地方吧。我微不足道的憤怒將會以雪女的模樣出現。Y,請妳不要再等。
2019 Dec. 31
藍 色 蜘蛛網 第 五 集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王說本週你要看這片】
大王又回到寶島繼續為各位服務,本周開始我想來點新鮮的玩意:我將會在每周上映的新電影中,介紹幾部我推薦給諸君的電影。當然,這純屬偏見,所以有些你期待的電影未必在我的推薦中,真是不好意思。
這樣做的原因很單純,某些電影我會特別花時間介紹,透過像是 電影神搜 這樣的平台發布,但問題是時間有限、才華有限,我很難把每周我有興趣的電影通通介紹出來,所以改用現在這種單幅廣告單的方式,可以讓我偷一點懶XD,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介紹我希望你看看的電影。
這個小單元有幾個需要補充的邏輯:
1. 理論上,理論上,理論上我會在每周五早上公布本周的電影推薦名單。
2. 推薦的電影理論上都是本周新上映的電影,但不限於此,有些前幾周上映的電影可能也會在我的推薦名單中。
3. 我會從開眼電影網的「近期上映」名單中挑選,所以如果有些電影公司本周上映的電影沒在上面、或是臨時抽檔,那我也沒辦法了...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next/
好的,那麼我們需要時光倒流....先從上周的電影推薦起....
1. 苦悶的你要看:《#寡婦》(Widow)
這部電影的宣傳低調,事實上它也不需要任何錦上添花的宣傳,甚至應該不需要我置喙:一部從導演、編劇到演員全都是金獎陣容的電影,而且還不是那種教忠教孝的說教電影,那你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它?這是一部商業動作電影,故事簡單到似乎抄襲《藍色蜘蛛網》某一集:一群妻子的丈夫是持槍匪徒,他們在一次搶劫中喪命,這群賊大嫂瞬間成了寡婦團,她們必須「繼承」丈夫的「遺志」,去執行一次沒人相信她們有種完成的搶案。
必看猛人當然是薇拉戴維斯,她是這群寡婦之中的首腦,以她的氣場當然輕鬆駕馭,但她不只是演好大嫂搶匪而已,她也要表現出不為外人知的脆弱與迷惘,這絕對會是一種享受。網飛(#Netflix)上有她跟萬千少婦我公丹佐合演的《心靈圍籬》(Fences),如果你從不認識薇拉,你必須把這部電影放在片單第一名--然後趕快去戲院補看《寡婦》。
《心靈圍籬》: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25981
其實真不需要談太多,這兩段預告本身都很有力量,如果你現在身上有一些怨氣與不平--特別是那些對誰做市長仍有怨懟的朋友--你當然要看《寡婦》。
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K5_Udi03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77Sv-pmg9U
2. 受虐狂的你要看:《#傑克蓋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這部電影暴力到在坎城首映時,超過百位觀眾逃出戲院,而且離開戲院後還把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罵到飛天....不過馮提爾非常享受這種感覺,他真是個變態。
但絕不是每個變態都拍得出這種電影,《傑克蓋的房子》當然暴力殘忍,但是它最變態之處卻不只在下刀的角度,而在於顯而易見的惡意,非常明顯,這部電影明顯地要挑戰你所有忍耐極限:你要能忍受主角拿千斤頂往女性受害者臉上砸、忍受他把鴨子的腳剪斷、忍受他殺小孩、忍受他凌虐婦女、忍受他把創意放在如何有效率地殺害複數受害者....最後你還要忍受沒有任何執法人員抓得到他。《傑克蓋的房子》的變態不在於重鹹,而是它要你知道,它非常樂意重鹹,它是刻意下重口的,它無恥地挑釁你的道德觀。
但絕不是每個變態都拍得出這種電影,馮提爾的弦外之音只要你停駐幾秒就能聽得清楚,前提是你必須是個受虐狂,你必須強迫自己看完上面我講的這些片段,在困惑之餘才會啟動你的思考迴路,才會發現拉斯馮提爾不只要講一個連續殺人魔行兇數十年逍遙法外的故事,他只是厭倦善惡終有報這種講法,但他甚至是相信天理恢恢的,他以一種非常隱晦,但非常非常合理的方式,告訴我們惡人應該如何被毀滅--才不是靠什麼終極警探呢,笑死人了。
但還是要講一次,你得是個受虐狂,你最好是個內心深知自己是個變態的偽裝正常人,你才可能吞得下《傑克蓋的房子》,並且知道,拉斯馮提爾從來都不只是個變態。
預告:https://youtu.be/LrGyExsmYls
#遺珠之憾
《#美麗男孩》(Beautiful Boy)
大綱(來自開眼):自從兒子尼克(提摩西夏勒梅 飾)因吸毒反覆進出勒戒所後,大衛(史提夫卡爾 飾)的家庭也隨之崩解,他越是想把兒子從黑洞中拉出來,卻反而將他越推越遠,更讓妻子獨自陷入自責的悲傷中。看著曾經如此親近的孩子逐漸消逝,大衛唯一能做的,是陪著心碎的家人,一路拾起所有遺忘的生命美好,他要讓尼克知道,無論如何,他都絕對不會放棄自己深愛的人。
簡單說,父與子的卡司就值得推薦這部電影,但它最終仍是遺珠之憾,可絕對不是因為提摩西夏勒梅太嫩、或是史提夫卡爾揮棒落空,事實上是他們兩人在同個畫面的任何一場戲,都強大地充滿氣氛,兩人化學反應超強。但是這正是《美麗男孩》令人憤怒之處,這個劇本並沒有試圖解釋為什麼好孩子尼克走上吸毒路,但是這不要緊,不一定要解釋清楚--這又不是追兇電影。
但是導演(他也身兼編劇)既然放棄了用這個劇情中最大的釣鉤來吸引觀眾看下去,那他至少得確保整部電影的節奏不能令人昏昏欲睡,而我覺得,導演菲利克斯范葛羅尼根 (Felix Van Groeningen)在這點上並沒有做得很好。變成觀眾被迫一邊享受父子對戲時的張力,但在電影的其他時刻感到重複乏味,瞬間有一種「那我是不是把蛋糕上的草莓先吃完就可以走人」的錯覺。
所以《美麗男孩》令人憤怒之處,在於它浪費了一次完美的上場機會,它可能會讓提摩西夏勒梅或是史提夫卡爾入圍某些演技獎,但這都無法挽回原本它會是一部精采電影的失落感。
預告:https://youtu.be/biCVuSGo_d0
以上就是上週推薦的電影!大家快去看吧!
還有別忘了,不認同也請告訴我你覺得應該推薦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