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評樹德科技大學春季展演《麥可傑克森──Is this it ?》
在討論本製作以前,想先分為三個部分來討論本製作,第一是以教育劇場,就由校系所領導之演出製作來討論本作品;第二是以作品來做論述,由導演手法、劇本改編以至舞台表現作為論述觀點;之三則是以筆者個人從事表演指導工作之觀點就學生演員的舞台表現試著發表一點拙見。
首先,不得不佩服樹德科技大學傾全校系之力,幾乎全體動員,抱持著強大的野心帶領著觀眾重回八零年代。在表演藝術系、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位學程的指導老師與學生努力之下打造一齣完整度極高的專業演出製作。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中,不乏優秀的舞者、歌者及演員,在這次的《麥可傑克森》中,各演出部門高度合作,展現樹德科大的特色:能演能歌又擅舞,表演者無不竭盡全力重現八零年代的舞蹈、歌唱與表演風格。令人不禁期待樹德科大未來還能做出甚麼樣驚人的高規格製作。
身為一個八十年次的麥可粉絲,不斷嘆息自己錯過太多後,能繼2011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的演出,在舞台上再度看見這些經典舞步實在是令人大呼過癮。導演汪兆謙使用多次疊音、複誦的手法讓時代的經典台詞環繞在整個劇場,並大玩語言,中文、英文、粵語還有閩南語,讓觀眾在聽覺上已能感受劇本中的「文化雜交」;在時代的距離上,導演似乎並不要求演員強作詮釋,而是讓演員去了解這段距離、在台上呈現出這段文化的距離,並使用現場直播、訪問的手法再度呈現這段表演者與被表演者的距離。
在本次演出當中,玩樂的元素多過批判、質問,而筆者在2011年觀看中感受到的濃密死亡氛圍也相對淡薄。比方使用了超級變變變的舞台趣味,投影牆上出現經典紅白機遊戲畫面,這在觀戲上感受到更多由這群青年演員對於八零年代的好奇、趣味與溝通。
透過麥可傑克森的諸多經典曲目串聯影響台灣的重大事件,如同大審判的場景中扮演麥可傑克森的演員在眾人之上看著眾演員被綑綁,壓解的過程,誰無罪?誰不是台灣現有狀態的參與者?再到麥當勞先生使用聖經語彙,誰被滿足了?經過這一長串的旅程,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真的認識彼此認識自己了嗎?經過狂歡爆炸的一切後,我們似乎又回到黑暗的洞裡,看不見彼此相互吶喊著?
這是我們要的嗎?Is This It?
表演者的表現上,這群大三的表演者著實令人驚艷,可惜在聲音的使用上咬字稍嫌模糊,聲音的投射上也還有努力的空間,而讓我更期待的演出會是這群表演者會如何以自己所屬年代的觀點來詮釋這段距離,但在舞台上大多只看見演員相當努力、用功且相對拘謹地想重現、模仿出被表演者的模樣,這是相對可惜的一點。這部分相信在本製作期間校內的指導老師與導演都有許多提點,就不再此獻醜贅述,但絕對令人期待的會是這群演員未來的巨大成長,在具備了表演的身體後,能不能加以自己的思想,詮釋傳遞出屬於自己的意象。
筆者看完本製作後,想起在麥可傑克森的紀錄電影《未來的未來》中幕後花絮舞者甄選的片段裡,舞蹈總監提到:這些舞者不能只是模仿麥可,他們必須是麥可的延伸;又,有位舞者也提到,麥可的舞蹈是音樂,一個聽不見聲音的人看麥可跳舞,可以聽見他舞步中的音樂。
期待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未來的演出,也期待能看見這群表演者的舞出的音符與心中的脈動。
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英文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二屆香港文學季,「文學好自然」。
香港文學季【文藝銀芽!系列工作坊】
報名連結︰https://goo.gl/forms/VGJIVd5JYWsNsUKf2
第二屆香港文學季以「文學好自然」為題。當走過都巿商業發展的浪潮,香港社會近年愈發注重自然。但自然對我們,可能依舊陌生難解。香港文學季透 過課程與工作坊,以創作、文學、哲學、藝術、圖錄等不同途徑,為大眾揭示自然的堂奧,引入另一種境界與生存方式。工作坊均適合初入門人士,名額有限,據以往經驗,極快滿額。自然是一種存在,也是一種行動,讓文藝擁抱自然,發出響亮的「銀芽!」之聲!
(課程眾多,處理需時,稍慢回覆敬請包涵。)
****************************
中西文化裡的自然哲學
現代人是一群擁有自然定律(natural laws)而沒有上帝的人,人們逐漸將駕御自然宇宙的野心,轉變為要征服大自然的狂熱。這種物理自然觀本來是與「迷信」和「落後」為敵,但是技術霸權心態卻造成我們對大自然的輕率與操控,於是十九世紀激起浪漫主義文學與藝術強烈的反彈。講座旨在追溯遠古的東方與西方,希望重現「自然」的本來面目。
導師:陶國璋(資深大專哲學講師,著有多本哲學普及書籍)
日期:10月8日(六)、10月9日(日),3-5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費用:$400兩課,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30人
陶國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席助理教授,興趣是人生哲學,主要教授通識課程:中國哲學主流思想、死亡與不朽、幸福論、思考的盲點、愛情哲學、電影、哲學與人生、存在主義等。著作有《開發精確的思考‧新編》、《思考的盲點》、《生命坎陷與現象世界》、《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哲學的陌生感》、《哲學的追尋》、《愛的盲點‧80後篇》、《愛的盲點:電影文學篇》等。
****************************
文創、保育與自然
無論是從書本、報紙、雜誌、電視、電影或是互聯網,都告知我們全球生態正處嚴峻狀況。早於三、四十年代已有藝術家用作品提出警告,揭示人類一味追求所謂發展,必定走向自毀的一天。八、九十年代始,生態藝術(ecological art)更成為一股風潮,藝術家喜歡在大自然實地創作,藉此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這工作坊同樣以此為目標,走到山頭現場創作,提高保育意識。
導師:楊秀卓(資深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
日期:10月16日(日),2-6pm
地點:粉嶺郊外
費用:$500,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20人
楊秀卓
畢業於香港大學藝術系及比較文學系。曾是一位活躍於八、九十年代的藝術家。人到中年,辭去做了十八年的會計工作,浪遊歐州十三個月。回港後一貧如洗,重返大學讀書,跟相差廿多年的同學一齊上課。畢業後,投身教育,一教又是十八年。相信藝術可以改變世界,相信藝術教育可以為學生充權。至今依然堅持這個信念,未來也會。
****************************
自然書寫與圖錄製作
香港地方細小,卻具有不同生境,擁有原生植物二千種,蘊含不少深刻動人的故事。秋冬自是郊遊好季節,課程將引導學員如何簡簡單單透過一支墨水筆,一本筆記簿,以文字及圖像紀錄途上見到的步步風景、種種可愛小物件。
導師:葉曉文(著有《尋花》等自然書寫圖錄作品)
日期:10月21、28日(五),7-9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費用:$400兩課,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20人
葉曉文
畢業於中文系。從事植物相關工作,亦為畫家及寫作人,繪畫及文字作品散見於報章及雜誌。著有繪本《藉著此書說愛你》及短篇小說集《殺寇》。愛好自然郊野,近年投身自然書寫,2014年及2016年出版圖文著作《尋花》及《尋花2-香港植物原生手札》。2016年舉辦首次個人畫展《花未眠》。與中文大學、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濕地公園等合作舉辦講座、創作坊、野外探索導賞等活動。
****************************
小說創作坊:消失的物種—假歷史與真小說
導師:可洛(作家及資深寫作教育導師)
日期:10月22、29日(六),3-5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費用:$400兩課,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20人
可洛
原名梁偉洛,喜歡寫小說、讀地圖,遊走在現實、歷史、幻想的縫隙之間。著作包括小說集《繪逃師》、《女媧之門》科幻系列、《鯨魚之城》、《末日絮語》等。
****************************
詩歌創作坊
導師:陳麗娟(詩人及資深寫作教育導師)
日期:11月4、11日(五),7-9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費用:$400兩課,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20人
陳麗娟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及後於香港修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學位。文字散見《字花》、《明報》、《小說風》、《素葉文學》及《呼吸詩刊》等等。曾任職曾任職藝術行政、現從事寫作、翻譯、編輯及寫作教育,著有《有貓在歌唱》、《不能抵達的京都》等。詩集《有貓在歌唱》獲第十一屆(2011)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
****************************
散文創作坊:寫作的眞實
導師:李智良(作家,作品《房間》曾獲文學雙年獎)
日期:11月18、25日(五),7-9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費用:$400兩課,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20人
李智良
著有《白瓷》,《房間》。散文及小說作品收入《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香港短篇小說選2010-2012》,《聲音與象限──字花十年選小說卷》,《浮雲與剃刀──字花十年選散文卷》等,曾獲「香港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個人網誌「處決 1938!」,見 http://www.oblivion1938.com。
****************************
香港文學的自然高度:閱讀吳煦斌
「因為她的作品的確是少數能給與我們溫暖和希望的東西。」——也斯
「中國現代短篇小說浩如煙海,像《獵人》與《牛》那樣具有獨特風格的,並不多見。」——劉以鬯
吳煦斌,留學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生態學碩士。譯有沙特的《嘔吐》、著有短篇小說集《牛》、《吳煦斌小說集》及散文集《看牛集》。厚重、原始、稚真、樸實,在溫順的牛、肅穆樹木與潤澤泥土裡透出她驚人而獨特的生命趣味和哲思。在這樣躁動的城市,能孕育出這樣和煦溫厚的文字,一位游走在叢林與原野的作家,是難以置信的。吳煦斌是香港文學的Best Kept Secret。知道的她的人或許不多,凡知道的都刻骨銘心。
第一節:吳煦斌簡介及詩歌賞析
導師:廖偉棠(詩人及文化評論人)
日期:11月5日(六),3-5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第二節:吳煦斌散文閱讀及賞析
導師:郭詩詠(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日期:11月6日(日),3-5pm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第三節:吳煦斌小說閱讀及賞析
導師:熊志琴(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
日期:12月3日(六),1-3pm
地點:九龍城書節,兆基創意書院
收費:$450三課,單節報讀$200,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30人
廖偉棠
詩人、作家及攝影師。曾獲香港文學獎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著作有:詩集《苦天使》、《少年游》、《黑雨將至》、《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語》等十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有情枝:廖偉棠散文選》;雜文及攝影集《我們從此撤離,只留下光》、《波希香港・嬉皮中國》、《尋找倉央嘉措》;攝影集《孤獨的中國》、《巴黎無題劇照》;攝影評論集《遊目記》;書評集《深夜讀罷一本虛構的宇宙史》等。
郭詩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編委。學術興趣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創意寫作教育等。研究及評論散見《現代中文學刊》、《現代中國》、《中山人文學報》等學報及期刊。編有《雲上播種——給寫作導師的10堂課》(合編)、《樹下栽花——寫作教育經驗談》(合編)。
熊志琴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編有《文學與影像比讀》(與盧瑋鑾合編)、《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異鄉猛步──司明專欄選》;編校《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另有口述歷史訪談紀錄《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古兆申訪談錄》(與盧瑋鑾聯合編著)、《香港文化眾聲道1》(與盧瑋鑾聯合編著)、《結緣兩地──台港文壇瑣憶》(鄭樹森訪談錄)。
****************************
報名連結︰https://goo.gl/forms/VGJIVd5JYWsNsUKf2
查詢請電郵 [email protected],或 2333 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