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政策,原本是好政策,至少用意良好;但是系統設計過程,廣泛參考使用者反映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雲端藥曆查詢,目標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最後卻是以核刪給付、罰扣藥費來做成果評估,加上溝通過程不良,真的反而造成民怨和醫病關係緊張!」
[期待願意溝通的健保署]
新的健保署李署長上任,我對他最大的期待是,讓健保署成為一個願意溝通的單位。
從今年二月擔任立法委員起,針對爭議政策、媒體資訊詢問健保署,屢屢得到的回答是「他們誤解了」、「他們聽錯了」...如果每次政策釋出或是宣佈,都讓廣大閱聽人、契約保險單位「誤解」,那就是這個單位的問題了。
日前有醫生跟我反映,跨院區雲端藥曆查詢資料,遇到一整天健保署網站都連不上去的情況(健保署是有說不會罰扣);也有遇到醫生表示有心人藉由上傳資料時間差大量蒐集管制藥物,反而是藥品管制漏洞。
今年2月底,健保署發稿說「雲端藥曆,一年省104億」;但是根據2015年第4季審查重複用藥核刪資料,包括基層診所到醫學中心,因為重複給藥的核扣藥費約700萬,估算一年藥費也約2800萬;就算把調降藥品給付費用、因為查詢而減少重複開立的藥品費用都算進去,也很難想像104億是怎麼來的?今天特別要求健保署,未來在資訊釋出應該誠實,不要賣弄計算方式,不要給閱聽大眾錯誤的數字。
更重要的,是「醫生查詢病患三個月內用藥」這個動作,病患是否都知道,都瞭解呢?
理論上,患者應該清楚自己每天使用的藥物是什麼,主動跟診療醫生提出討論;當然,對高齡者,要清楚自己敘述是有困難的,所以醫生藉由雲端藥曆查詢瞭解「病人正在吃哪些藥品」是重要的,有助於保護病人重複用藥或是提醒發現藥物交互作用。
但是,查詢、下載病人的雲端藥曆,和個資法的資訊維護,之間的法源和細節呢?
根據健保署的說法,如果病人「事先簽署同意書」,就可以在已經預約掛號病患來看診前,下載病人三個月內的用藥資訊。問題是,如果在A診所初診,要如何「先簽署同意書」事先下載在B診所、C醫院的藥曆呢?三個月前的簽署,如果某次看診時患者反悔不想提供,那之前的同意書算數嗎?
很多政策,原本是好政策,至少用意良好;但是系統設計過程,廣泛參考使用者反映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雲端藥曆查詢,目標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最後卻是以核刪給付、罰扣藥費來做成果評估,加上溝通過程不良,真的反而造成民怨和醫病關係緊張!
李署長今天表示會仔細檢討,而且把其中可能侵犯個資法的作法,重新規劃。期待健保署,成為一個好好溝通的部會!
藥物交互作用查詢網站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今年二月擔任立法委員起,針對爭議政策、媒體資訊詢問健保署,屢屢得到的回答是"他們誤解了"、"他們聽錯了"...如果每次政策釋出或是宣佈,都讓廣大閱聽人、契約保險單位"誤解",那就是這個單位的問題了。」
[期待願意溝通的健保署]
新的健保署李署長上任,我對他最大的期待是,讓健保署成為一個願意溝通的單位。
從今年二月擔任立法委員起,針對爭議政策、媒體資訊詢問健保署,屢屢得到的回答是「他們誤解了」、「他們聽錯了」...如果每次政策釋出或是宣佈,都讓廣大閱聽人、契約保險單位「誤解」,那就是這個單位的問題了。
日前有醫生跟我反映,跨院區雲端藥曆查詢資料,遇到一整天健保署網站都連不上去的情況(健保署是有說不會罰扣);也有遇到醫生表示有心人藉由上傳資料時間差大量蒐集管制藥物,反而是藥品管制漏洞。
今年2月底,健保署發稿說「雲端藥曆,一年省104億」;但是根據2015年第4季審查重複用藥核刪資料,包括基層診所到醫學中心,因為重複給藥的核扣藥費約700萬,估算一年藥費也約2800萬;就算把調降藥品給付費用、因為查詢而減少重複開立的藥品費用都算進去,也很難想像104億是怎麼來的?今天特別要求健保署,未來在資訊釋出應該誠實,不要賣弄計算方式,不要給閱聽大眾錯誤的數字。
更重要的,是「醫生查詢病患三個月內用藥」這個動作,病患是否都知道,都瞭解呢?
理論上,患者應該清楚自己每天使用的藥物是什麼,主動跟診療醫生提出討論;當然,對高齡者,要清楚自己敘述是有困難的,所以醫生藉由雲端藥曆查詢瞭解「病人正在吃哪些藥品」是重要的,有助於保護病人重複用藥或是提醒發現藥物交互作用。
但是,查詢、下載病人的雲端藥曆,和個資法的資訊維護,之間的法源和細節呢?
根據健保署的說法,如果病人「事先簽署同意書」,就可以在已經預約掛號病患來看診前,下載病人三個月內的用藥資訊。問題是,如果在A診所初診,要如何「先簽署同意書」事先下載在B診所、C醫院的藥曆呢?三個月前的簽署,如果某次看診時患者反悔不想提供,那之前的同意書算數嗎?
很多政策,原本是好政策,至少用意良好;但是系統設計過程,廣泛參考使用者反映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雲端藥曆查詢,目標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最後卻是以核刪給付、罰扣藥費來做成果評估,加上溝通過程不良,真的反而造成民怨和醫病關係緊張!
李署長今天表示會仔細檢討,而且把其中可能侵犯個資法的作法,重新規劃。期待健保署,成為一個好好溝通的部會!
藥物交互作用查詢網站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期待願意溝通的健保署]
新的健保署李署長上任,我對他最大的期待是,讓健保署成為一個願意溝通的單位。
從今年二月擔任立法委員起,針對爭議政策、媒體資訊詢問健保署,屢屢得到的回答是「他們誤解了」、「他們聽錯了」...如果每次政策釋出或是宣佈,都讓廣大閱聽人、契約保險單位「誤解」,那就是這個單位的問題了。
日前有醫生跟我反映,跨院區雲端藥曆查詢資料,遇到一整天健保署網站都連不上去的情況(健保署是有說不會罰扣);也有遇到醫生表示有心人藉由上傳資料時間差大量蒐集管制藥物,反而是藥品管制漏洞。
今年2月底,健保署發稿說「雲端藥曆,一年省104億」;但是根據2015年第4季審查重複用藥核刪資料,包括基層診所到醫學中心,因為重複給藥的核扣藥費約700萬,估算一年藥費也約2800萬;就算把調降藥品給付費用、因為查詢而減少重複開立的藥品費用都算進去,也很難想像104億是怎麼來的?今天特別要求健保署,未來在資訊釋出應該誠實,不要賣弄計算方式,不要給閱聽大眾錯誤的數字。
更重要的,是「醫生查詢病患三個月內用藥」這個動作,病患是否都知道,都瞭解呢?
理論上,患者應該清楚自己每天使用的藥物是什麼,主動跟診療醫生提出討論;當然,對高齡者,要清楚自己敘述是有困難的,所以醫生藉由雲端藥曆查詢瞭解「病人正在吃哪些藥品」是重要的,有助於保護病人重複用藥或是提醒發現藥物交互作用。
但是,查詢、下載病人的雲端藥曆,和個資法的資訊維護,之間的法源和細節呢?
根據健保署的說法,如果病人「事先簽署同意書」,就可以在已經預約掛號病患來看診前,下載病人三個月內的用藥資訊。問題是,如果在A診所初診,要如何「先簽署同意書」事先下載在B診所、C醫院的藥曆呢?三個月前的簽署,如果某次看診時患者反悔不想提供,那之前的同意書算數嗎?
很多政策,原本是好政策,至少用意良好;但是系統設計過程,廣泛參考使用者反映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雲端藥曆查詢,目標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最後卻是以核刪給付、罰扣藥費來做成果評估,加上溝通過程不良,真的反而造成民怨和醫病關係緊張!
李署長今天表示會仔細檢討,而且把其中可能侵犯個資法的作法,重新規劃。期待健保署,成為一個好好溝通的部會!
藥物交互作用查詢網站 在 張小風藥師的藥學人生- Pharmalife 的推薦與評價
絕大多數的藥物交互作用在專業醫藥的處置下, 可以讓病人用得有效又安心。 正因為如此, 身為藥師能為天下蒼生 ... ... <看更多>
藥物交互作用查詢網站 在 藥臺灣- 社區藥師如何查詢藥品交互作用 的推薦與評價
藥臺灣-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ugtwcom ------ www.drugs.com 是免費但內容優異的資料庫其中藥品交互作用的功能很好用是沒有醫院資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