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兩舊文賀中秋
節逢中秋,華人社會的大節。我無新文章向網友奉賀,謹在此轉錄兩篇舊作(分別寫於2012年和2018年),並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李怡
中秋節的呢喃
月圓,人亦圓,是值得珍惜的事。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故永久地月圓人亦圓,是「古難全」之事。能夠「千里共蟬娟」也不錯了,雖隔千里至少人還在。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陪伴一生也有永別之時。古難全啊。
每個人都是穿插在他人生命中的一個片段,注定只能相伴一程。你愛父母,但你再孝順,他們大都會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愛兒女,時刻願為他們遮風擋雨,然而總有一天,你也會走在他們前面,你只能陪兒女一程。你有一個好妻子,然而總有一人會先離去,二人相伴也只是一程。你有要好的朋友,但你們也不是永遠相處,你們只是相伴一程。
因為只有一程,你要更加珍惜人亦圓的時刻。他們饑餓時,你的關愛要成為一隻蘋果。他們快樂時,你的笑容應該最燦爛。他們傷心時,你的撫慰應該最真摯。
因為只能相伴一程,我們不能不學會放棄。不要期待父母是你永遠的拐杖,他們不能照顧你一生;不要把子女當作你永遠的附屬品,要尊重他們的人生選擇。配偶與你相愛,但不是相互的愛情抵押品,要給對方私人空間。朋友給你溫暖,但這種溫暖是開放的,你不能獨佔他的友誼。
我們都是他人生命中的過客。這注定了你給別人或別人給你的都有限,不能要求無限付出。正如月圓的時候短,月缺的時候長。而人生終會有月永缺也就是人永訣的時刻。珍惜月圓人亦圓,也接受月圓人未圓或永難圓。珍惜千里共嬋娟,也接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中秋節的呢喃並不快樂,但能夠接受就是積極的人生。(2012.09.30)
中秋的省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逢中秋,許多人用蘇軾詞中的這最後兩句來相互祝福。而這首《水調歌頭》在現代歌曲中也以梁弘志作曲、鄧麗君原唱而流傳。
這首詞其實不是慶團圓而是傷別離之作。在最後兩句之前是:「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明月不該對人們有甚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可惜「人有悲歡離合」,分離兩地、相隔千里的人,只能分別觀賞中秋月圓了。整首詞是嘆「悲離」而不是慶「歡合」。
但中秋原是應該團圓而不是傷離的日子,中秋緣起於農耕社會慶祝秋收,闔家團坐聚飲賞月。西方的感恩節,也是緣起於作物收成後的11月,舉行感恩的祈禱儀式,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
除了中秋,華人闔家團圓的日子還有過舊曆年,而西方則是聖誕節。
回想我的人生,中秋大都不是在闔家團圓中過。小時候經歷抗戰、內戰,父親總是在外地奔波,為謀生、為保命也為家計。1948年來香港沒幾年,父母離異,母親離港,姐姐弟妹去了大陸,唯我和父親在香港,也不知道那些年的中秋怎麼過。結婚後,妻子和兩女兒居大陸,我一人在港,有20年我與妻子都是在「千里共嬋娟」中過中秋。蘇軾的詞是自我安慰,實際滋味真不好受。
中共建政後的大陸,夫妻分離兩地幾乎已是大部份幹部和知識階層的常態。好像為祖國獻身,就理應如此。
改革開放近40年,原來在祖輩父輩的土地生活的農民,也離家到外地做農民工了。中秋幾乎一定是「千里共嬋娟」,到了舊曆年,就是一年一度回家的日子。每年春運,各種交通工具的載客量逐年增加。1992年春運總客運量是12.2億人次,到今年(2018)春運已增加到29.7億人次。這龐大數字說明了甚麼?
中共和香港建制派常說「沒有國,哪有家」,但有了中共國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真正是沒有家了。
家庭是個人出生最早接觸的地方,也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儘管世界瞬息萬變,家庭的意義、類型、結構、功能有很多變化,但對每一個個體來說,仍是新生命的搖籃。對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家庭是基礎,是本源。《孟子.離婁》:「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為本,有家才有國。國只是一個抽象概念。
一個文明的國家,一個正常的社會,對家庭價值的肯定,對家庭的維護,一定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夫妻分離兩地工作和生活不能作為常態,「千里共嬋娟」絕不是常態,只有「攜手共嬋娟」才是常態。
國家主義的政權,將「國」放在「家」之上。為了國,夫妻可以分離兩地;為了國,不惜棄家毀家;掌權者以為了國的名義濫權,貪腐縱慾。當國被置於一切之上,當國不是以家為本,這國之大廈也成為無本之木,終會崩塌。
中秋夜,讓我們省思一家人團聚的意義,一個以家庭為本源的社會的意義。(2018.09.24)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蘇軾詞 在 幸福.原來在這裡-池上鄉福原社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展覽延長至11月10日,即日起更換部分展品。
此次展出新作有兩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品:石門摩崖集字《南北.春秋》隸書對聯、康南海論書詩行草條幅;寫給林文月老師的詩箋《余方二十歲時夢中得句》作品中,臺老師先於二十歲時在夢中得到了兩句詩句,當初沒有完成,就一直擱著,等過了六十年後八十歲時才接上完成;寫給施淑老師的作品《九州生氣》豪氣灑脫以及許悔之收藏的臨蘇軾詩《寒食帖》,更是臺先生向天下第三行書的致敬之作。
幾件臺老師與一代文人:魏建功、喬大壯、許壽裳、陳獨秀、胡小石、葉麐、張大千…的書信。從書信中可以看到一個世代的歷史背景,也能從中看到每位文人各具特色的筆墨風格。攝影師張照堂先生於1979年拍攝的作品,更真實的體現臺老師晚年的生命輪廓。從這些作品更加完整了臺靜農先生的書法風格、性格風範及時代的軌跡。
展出作品:
[ 保 留 展 件 ]
丈二行書鮑明遠飛白書勢軸 / 國立故宮博物館館藏品
草書故國神游橫幅 / 國立故宮博物館館藏品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臺靜農先生家屬收藏
梅花 /臺靜農先生家屬收藏
書連雅堂詩「西湖遊罷,以書報少雲,並繋以詩」/ 林文月收藏
詩箋《懷老舍 / 老去 / 傷逝》/ 林文月收藏
臺靜農先生手書詩稿 / 林文月捐贈 ,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品
五言聯《爛漫晉宋謔》/ 蔣勳收藏
奚淞繪《白描觀音》/ 林懷民收藏
七言聯《栗里奚童》/ 蔣勳收藏
三絕冊 / 施淑捐贈 ,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品
行書七言聯《英雄混跡》/ 施淑捐贈 ,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品
書陳獨秀詩句《酒旗風暖少年狂》/ 施淑收藏
書王維詩《積雨輞川莊作》/ 林懷民收藏
書李商隱《錦瑟》/ 國家兩廳院館藏品
悼弘一大師詩 / 許悔之收藏
書《鷓鴣天》/ 許悔之收藏
墨梅 / 許悔之收藏
[ 新 增 展 件 ]
石門摩崖集字《南北.春秋》隸書對聯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品
康南海論書詩行草條幅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品
詩箋《余方二十歲時夢中得句》/ 林文月收藏
書王維詩《竹里館》/ 林文月收藏
書龔定庵詩《九州生氣》 /施淑收藏 (展至10/6)
臨蘇軾詩《寒食帖》/ 許悔之收藏
臺靜農先生於「龍坡丈室」/ 張照堂攝影
[ 展 出 書 信 ]
傅斯年致臺靜農信函
臺肇基致臺靜農信函
魏建功致臺靜農信函
喬大壯致臺靜農信
許壽裳致臺靜農信函
陳獨秀致臺靜農信函
胡小石致臺靜農信函
葉麐致臺靜農信函
張大千致臺靜農賀卡
莊嚴致臺靜農信函
溥心畬致臺靜農信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上穀倉藝術館: 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 展覽
林文月 施淑 林懷民 蔣勳 許悔之 臺靜農家屬 以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兩廳院 國立台灣大學 收藏展
策展人|谷浩宇
展覽時間 | 即日起 - 11/10(二)
展覽地點 | 池上穀倉藝術館 ( 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
參觀時間 | 10:30-17:30 (三、四休館)
連絡電話 | 089-862089
蘇軾詞 在 鏡頭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稻禾低垂起風季,縱谷南北各成局。
池上,台東。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借蘇軾詞句)
蘇軾詞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蘇軾詞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蘇軾詞浣溪紗
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蘇軾詞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兩首都是蘇東坡高水平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跟現在的我們有甚麼關聯?陶傑慢慢細數這位風流人物的開悟。
【語文陶話廊】
https://goo.gl/P4Qqh1
相關專題:
【女神導你升仙:遊吟詩人浪漫談】
https://goo.gl/wdqiF1
【陶傑:詩心碧海,天眼紅塵
https://goo.gl/Rbeswo
蘇軾詞 在 蘇軾詞欣賞 長恨此身非我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