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獎條例修法 促台藝術品回流】
【實名制報關漏洞百出,關務署、海關卻互踢皮球!】
💪文獎條例修法 促台藝術品回流
嘉瑜在教文委員會,針對《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提出相關質詢。其中,根據今年數據統計,網路拍賣藝術品的比率大增63%,成交金額也高達2070萬美元,而過去台灣藝術品因稅務法規的限制,都轉往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例如佳士得、蘇富比等,台灣一年拍賣品市場產值約20億,反觀香港拍賣市場一年約有440億,其中一半買家、賣家其實都是台灣人,過去曾發生買賣雙方都是台灣人,但因為在香港所以課不到稅的問題。
嘉瑜質疑如果修法通過後,將會有多少藝術品回流台灣?若以一年20億的百分之三十推估,仍遠遠不足香港的440億,但這次的修法,除了放寬課稅限制之外,當然也是希望進而保護台灣本土藝術家。
嘉瑜也希望文化部能藉這次修法機會,將台灣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餅做大,並跟上國際市場趨勢,如加速網路拍賣運作,及網路拍賣同採分離課稅原則,期許文化部藉此提升台灣藝術家能見度。
⚠️「翔和國際運通」為冒名進口慣犯?
現在個人戶一般網購中國貨物消費者的路徑:找中國集運公司(提供集貨、倉儲)→付轉運費用給中國集運公司(有固定海運空運配合台灣報關業者)→東西寄來台灣報關行接手處理申報→清關後配送,並且要搭配「實名制報關」,也就是關務署推行之「易利委」APP申報。
嘉瑜發現,近來有民眾在論壇上爆料: 「易利委簡易報關系統的通知再確認之前真的要看一下是不是你的包裹翔和國際有限公司這一家報關業者疑似是慣犯常常冒用其他人的身分資料冒名進口。」而冒名報關的好處則是可以使報關業者規避頻繁進口稅,並轉嫁至被冒名的無辜民眾身上。
⚠️冒名申報的案例持續快滿一年,關務署都不看自家討論版?
據嘉瑜調查,在關務署官方的討論區大約半年前就有民眾反映,有被翔和國際運通冒用的紀錄,而這個惡劣行為直至今年12月依舊在該報關行發生!不只翔和,討論版中還有很多重複的冒用的報關業者!像是「金志豐、福隆、旭立」等,然而12/9嘉瑜質詢時,財政部對此些行徑竟一問三不知,也令嘉瑜不禁好奇,難道關務署從不看自家討論版?
⚠️中國不肖集運業者,是否介入其中?
據論壇上網友的小道消息指出,可能有部分中國不肖集運業者介入其中,假冒委託資訊給報關行,係因現行中國集運公司運作方式多為公司戶可以直接指定報關行,該網友也表示:「如果要挑報關行可能直接挑中國集運比較快,不過「翔和」看起來就是很大、問了好幾家空運合作都是跟他呢!」
而嘉瑜質詢時詢問財政部是否確有此事,仍舊沒得到答覆。
⚠️海關、關務署互踢皮球?
針對上述冒名氾濫情形,有民眾致電關務署後,對方僅叫他打電話去找海關通報或自己去警局報案。更離譜的是,易利委APP上有所謂「申報不符」的功能,卻有民眾反映:有多名關務署的承辦窗口人員明確表示,若有「申報不符」紀錄,很可能因為被判定遭冒用而遭到系統註記、列入高風險加強審核名單,甚至之後難以清關。
不僅海關、關務署有互踢皮球之情事,易利委APP上的申報不符居然還有被列入「黑名單」的風險!嘉瑜在此呼籲關務署盡速查明是否確有以上情事,並即時回報調查進度,別再縱容不肖業者透過冒名報關,繼續從無辜民眾身上詐取不當利益!
👉20201209質詢影片連結🔗https://youtu.be/itXsH97VJGk
蘇 士 比 藝術品有限公司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
星島日報 2016-12-23
博物館發展大落後 沿用英殖法例
香港大部分公共博物館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營運。據當局的意見調查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90.6%受訪參觀人士對其轄下五大博物館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滿意度雖高,本地博物館的訪客人數、會員數目、知名度以及旅遊景點排名卻表現遜色,遠遠落後國際水平,背後原因為何?
文:潘曉彤 圖:潘曉彤、星島圖片庫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香港具備充足潛力,如何將環球發展與本地接軌,博物館其實起着關鍵作用,接下來需要將兩者之間的路打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說。
入場人次少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表報告《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列舉本地博物館經營的種種不足,並提出一系列優化管治的建議。有說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反映公民的文化涵養,報告引述康文署資料:其轄下博物館中,2015年至2016年度的入場人次,除首位香港科學館錄得1,125,000人,其餘表現差強人意,其中較受公眾歡迎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分別只錄得430,000及764,000人次。遊覽博物館似乎並非港人消閒活動首選,本地博物館看來亦沒有對遊客構成很大吸引力,2016年10月的貓途鷹旅遊(TripAdvisor)景點排行榜上,二十五個香港建議景點中,只有一所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黃元山指,香港金融業約佔本地年度總產值16%,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產值於2014年佔上5%,已算是二綫產業。「全球貨品貿易百分比正在下降,內地與香港的物流關係亦逐漸改變,朝增值服務進發。」要發展多元經濟,突破單一產業結構,他認為香港的法治和言論及創作自由能為不同創新、創意領域提供濃郁的發展土壤,深信博物館的妥善經營,能帶動文化產業、旅遊業,以至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欠缺專門條例
香港藝術館現正閉館,經歷為期四年的擴建及修繕工程,涉及九億三千四百四十萬元,政府亦自2015年起,分階段更新四所康文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預算支出約六億一千六百萬元。香港投放於博物館的公帑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少,黃元山質疑問題與管治模式有關 ,應着實探討資源可以如何更有效運用。
法例是管治的基礎,海外一般會制定專門的博物館條例,回顧本地博物館,卻仍受殖民時期的《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規管,過時之餘,條例中與博物館相關的條文更只有一小段,將博物館與下水道、排水渠、公共屠房、墳場、圖書館以及文娛中心相提並論,可謂形同虛設。
其實,立法會歷年來曾多次就博物館的管制作出討論,包括文化委員會曾於2003年提交報告,建議設立法定博物館管理委員會。其後,德勤管理建策有限公司及洛德博物館與文化策劃管理公司,亦於同年發表研究報告中,嚴正指出本地博物館兩大管治問題為欠缺專家委員會組織架構,以及欠缺博物館條例。就此,政府於2004年11月成立博物館委員會,負責就公共博物館服務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見,然而對委員會其後提出設立法定管理委員會,以及數個管理特定博物館群的小組委員會的建議,卻沒有採納。
民政事務局曾於2010年對上述多份研究報告作出回應,指每所博物館的主題、架構、文化及財政狀況等不盡相同,認為不宜以單一模式管理,更提到法定委員會的設立無助減少政府的撥款,種種考慮下,最終決定繼續將公共博物館交由康文署管理。而制定博物館專門條例的進度,直至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毫無寸進。
與社群關係疏離
「社會上沒有任何處所可以完全取代博物館的功能。」康文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博士(圓圖)指,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十五、十六世紀,具有收藏、研究和展示三項主要功能。他指,香港的博物館館藏主要以本地的社會及文化遺產為主,除了收藏,研究它們對地區的歷史意義亦是重要工作,而向公眾展示,並配合工作坊和講座等活動教育大眾,亦是重要一環。「讓市民知道大家共同擁有的歷史,感到彼此同屬此地,能夠增強社會凝聚力。」
凝聚社會以外,黃元山認為當博物館成功與本地社群連結,讓藏品影響社會,能培養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擴闊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和觀眾群。然而,香港的博物館在社區參與以及外展工作的表現卻不甚理想。
會員制度對博物館的發展影響攸關,除了提供營運資金,會員更是博物館的使者,幫助它們融入社群。研究報告檢閱世界各地博物館會員制度,發現它們的組織結構以及會員義務各有不同。報告更收集各地主要博物館的會員人數資料(見下圖),發現本地博物館之中,只有香港藝術館設有會員制度,人數亦僅有七百五十人。另外,報告亦以社交平台專頁的讚好人數作為博物館知名度的指標,綜合資料所得,發現巴黎、倫敦、紐約頂尖博物館的專頁均錄得超過一百萬個「讚好」,而香港太空館和香港科學館均僅有一萬餘個,許多公營博物館更沒有開設官方專頁,連繫大眾的態度甚為消極。
吳博士指,博物館與城市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而香港約於二十年前才陸續建成較大型的博物館,起步的確較遲,不過官方對改革持開放態度,最近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剛完成改組,對於團結香港基金剛發表的報告建議,民政局及諮詢委員會將召開會議,認真審視討論。
蘇 士 比 藝術品有限公司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星島日報 2016-12-23
博物館發展大落後 沿用英殖法例
香港大部分公共博物館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營運。據當局的意見調查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90.6%受訪參觀人士對其轄下五大博物館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滿意度雖高,本地博物館的訪客人數、會員數目、知名度以及旅遊景點排名卻表現遜色,遠遠落後國際水平,背後原因為何?
文:潘曉彤 圖:潘曉彤、星島圖片庫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香港具備充足潛力,如何將環球發展與本地接軌,博物館其實起着關鍵作用,接下來需要將兩者之間的路打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說。
入場人次少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表報告《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列舉本地博物館經營的種種不足,並提出一系列優化管治的建議。有說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反映公民的文化涵養,報告引述康文署資料:其轄下博物館中,2015年至2016年度的入場人次,除首位香港科學館錄得1,125,000人,其餘表現差強人意,其中較受公眾歡迎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分別只錄得430,000及764,000人次。遊覽博物館似乎並非港人消閒活動首選,本地博物館看來亦沒有對遊客構成很大吸引力,2016年10月的貓途鷹旅遊(TripAdvisor)景點排行榜上,二十五個香港建議景點中,只有一所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黃元山指,香港金融業約佔本地年度總產值16%,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產值於2014年佔上5%,已算是二綫產業。「全球貨品貿易百分比正在下降,內地與香港的物流關係亦逐漸改變,朝增值服務進發。」要發展多元經濟,突破單一產業結構,他認為香港的法治和言論及創作自由能為不同創新、創意領域提供濃郁的發展土壤,深信博物館的妥善經營,能帶動文化產業、旅遊業,以至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欠缺專門條例
香港藝術館現正閉館,經歷為期四年的擴建及修繕工程,涉及九億三千四百四十萬元,政府亦自2015年起,分階段更新四所康文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預算支出約六億一千六百萬元。香港投放於博物館的公帑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少,黃元山質疑問題與管治模式有關 ,應着實探討資源可以如何更有效運用。
法例是管治的基礎,海外一般會制定專門的博物館條例,回顧本地博物館,卻仍受殖民時期的《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規管,過時之餘,條例中與博物館相關的條文更只有一小段,將博物館與下水道、排水渠、公共屠房、墳場、圖書館以及文娛中心相提並論,可謂形同虛設。
其實,立法會歷年來曾多次就博物館的管制作出討論,包括文化委員會曾於2003年提交報告,建議設立法定博物館管理委員會。其後,德勤管理建策有限公司及洛德博物館與文化策劃管理公司,亦於同年發表研究報告中,嚴正指出本地博物館兩大管治問題為欠缺專家委員會組織架構,以及欠缺博物館條例。就此,政府於2004年11月成立博物館委員會,負責就公共博物館服務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見,然而對委員會其後提出設立法定管理委員會,以及數個管理特定博物館群的小組委員會的建議,卻沒有採納。
民政事務局曾於2010年對上述多份研究報告作出回應,指每所博物館的主題、架構、文化及財政狀況等不盡相同,認為不宜以單一模式管理,更提到法定委員會的設立無助減少政府的撥款,種種考慮下,最終決定繼續將公共博物館交由康文署管理。而制定博物館專門條例的進度,直至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毫無寸進。
與社群關係疏離
「社會上沒有任何處所可以完全取代博物館的功能。」康文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博士(圓圖)指,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十五、十六世紀,具有收藏、研究和展示三項主要功能。他指,香港的博物館館藏主要以本地的社會及文化遺產為主,除了收藏,研究它們對地區的歷史意義亦是重要工作,而向公眾展示,並配合工作坊和講座等活動教育大眾,亦是重要一環。「讓市民知道大家共同擁有的歷史,感到彼此同屬此地,能夠增強社會凝聚力。」
凝聚社會以外,黃元山認為當博物館成功與本地社群連結,讓藏品影響社會,能培養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擴闊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和觀眾群。然而,香港的博物館在社區參與以及外展工作的表現卻不甚理想。
會員制度對博物館的發展影響攸關,除了提供營運資金,會員更是博物館的使者,幫助它們融入社群。研究報告檢閱世界各地博物館會員制度,發現它們的組織結構以及會員義務各有不同。報告更收集各地主要博物館的會員人數資料(見下圖),發現本地博物館之中,只有香港藝術館設有會員制度,人數亦僅有七百五十人。另外,報告亦以社交平台專頁的讚好人數作為博物館知名度的指標,綜合資料所得,發現巴黎、倫敦、紐約頂尖博物館的專頁均錄得超過一百萬個「讚好」,而香港太空館和香港科學館均僅有一萬餘個,許多公營博物館更沒有開設官方專頁,連繫大眾的態度甚為消極。
吳博士指,博物館與城市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而香港約於二十年前才陸續建成較大型的博物館,起步的確較遲,不過官方對改革持開放態度,最近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剛完成改組,對於團結香港基金剛發表的報告建議,民政局及諮詢委員會將召開會議,認真審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