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學界首次全面性調查發現,農藥正影響著蚯蚓、甲蟲、彈尾蟲等攸關土壤健康的小動物。科學家表示,這些小動物是維持生態的「無名英雄」,這個研究結果值得關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蚯蚓 土壤 影響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角落小生物遭受災難⚠學界首次全面性調查發現,統整400篇農藥研究顯示:農藥正影響著蚯蚓、甲蟲、彈尾蟲等攸關土壤健康的小動物🐛
研究作者唐利說,在美國,唯一經過有機農藥測試的動物是蜜蜂🐝,但荒謬的是,這個物種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接觸土壤,卻被拿來代表所有陸地無脊椎動物😲
科學家表示,蚯蚓、甲蟲這些小動物是維持生態的「無名英雄」,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受測農藥都會對保持土壤健康的生物產生有害影響,讓人震驚。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蚯蚓 土壤 影響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哇!是阿嬤養的野豬?
#國家公園 #請勿餵食 #共同維護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11月16日一則影片流傳到生態社團引起討論。影片內容是一位女士拍下自己在陽明山餵野豬的畫面,然而國家公園內餵山豬不但危險,而且違法。
這位女士名為鄭秀琴,近年來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引發諸多爭議。
自2005年便不法佔有國有地,並收容、餵食流浪狗,且照顧不當導致犬隻健康狀況不佳;附近流浪狗群聚,追車追人爭議不斷。2015年由法院判決鄭秀琴位於陽明山巴拉卡公路的狗場為不法侵占,狗場已於2017拆除。
雖然多數犬隻已經交給流社團法人台灣流浪動物希望協會安置,但鄭秀琴因擔心其他犬隻無人照顧不願下山,並持續違法餵養動物。今年8月也有民眾覺得「阿嬤很辛苦」而發起募款,支持鄭秀琴的餵食行動。
【蛤?為什麼國家公園不能餵動物?】
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在於「維護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餵食動物會干擾野生動物行為與族群,不論任何動物都禁止餵食,根據《國家公園法》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明文規定「禁止餵食野生動物或擅自餵食遊蕩動物」,違反規定將會被 #處以新台幣3000元罰鍰。
然而,餵食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問題呢,我們根據陽管處提供的資料及網友時常討論的狀況,整理出下面各點:
🍌餵食讓野生動物喪失自然行為,對人類過度依賴無法在野外生存
🌽動物為了取得食物而攻擊人類或傳染人畜共同疾病
🍊人類的食物未必適合野生動物,對動物生理狀況造成影響
🥕吸引動物聚集,增加導致路殺、人獸衝突的狀況
🍍造成環境髒亂不潔
🦴餵食行為也加劇遊蕩動物問題,增加其與野生動物及遊客的衝突
【再餵下去不得了!人豬衝突即將爆發 】
鄰近國家有一些與野豬衝突的嚴重狀況;香港近年熱議的滋擾性動物議題也跟野豬有關,根據香港環境局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統計,2014年至2019年共計有10筆的野豬傷人事件,其中2018年野豬滋擾的通報量更高達929起!亦曾有過130公斤的野豬在香港市區出沒,並將人咬傷濺血。
日本亦有野豬與人的衝突,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2016年至2018年總計有141筆,其中1筆還導致民眾死亡。
人類餵食野豬,增加與野豬接觸的頻率,被認為是提高與野豬衝突的主因。
日本生態學者小寺祐二提出人豬生活範圍太過接近,會增加日本腦炎及鉤端螺旋體病等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播風險。此外,野豬也會破壞社會基礎設施,例如破壞邊坡、河堤等等。
鄭秀琴餵食山豬的地點就在陽明山巴拉卡公路,附近觀光景點多,是遊客聚集與必經之路;餵食行徑若不改善可能造成附近臺灣野豬群聚,增加遊客與野豬的衝突機會。
【臺灣野豬好可愛,其實超危險】
臺灣野豬為群居動物,於全島低海拔山麓至3000公尺高山都有牠們的蹤影。主要以植物的根莖、果實、土壤中的蚯蚓、昆蟲為主食,而拱地翻土取食的挖掘痕跡,又稱為拱痕,常被用來判斷為牠們出沒的證據。目前臺灣比較常見的衝突為農損問題,包括地瓜、芋頭、南瓜、高麗菜、箭竹及桂竹等都是野豬光顧的對象。
臺灣野豬的體型最大可達約180公分,最重可達160公斤。公豬犬齒發達,若遭遇危險除了逃跑外,也可能會以獠牙衝撞回擊,十分危險 !即使是沒有獠牙的母豬也會咬人攻擊,有狩獵經驗的原住民對臺灣野豬可是特別提防。
根據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吳幸如老師等人的研究,臺灣野豬的族群數量未增反減。基隆市臺灣野豬與人類衝突之研究計畫提到,臺灣野豬因為不是保育類,發生衝突時所受的待遇也有所不同,人們通常會獵捕野豬,但是對人類及野豬而言,降低人獸衝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遇見野生動物時,秉持「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的原則,才是與野生動物共好的相處方式。
——————————
|訂閱窩窩|一起改善台灣動保環境:https://wuo.pros.is/3at2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