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中某些部位容易產生「貨幣幻覺」,使人們對遲早要破滅的投機泡沫視而不見】#精選書摘
行為金融學發現,當人們面對金錢時,並不會一貫做出最優選擇。另一組類似思維是神經經濟學,神經經濟學與行為金融學有諸多相似之處,
它透過深入研究大腦的神經線路來探索為何人們總是做出非理性決策——例如,有些投資者喜歡購買和他們的名字相近的股票,還有些人喜歡透過股票的英文代碼選股……..
---
► 支持關鍵,同時體驗優質無廣告服務:https://bit.ly/3fKivGr
#撼動華爾街的數學鬼才 #投資 #理財 #華爾街 #金融巨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PG財經筆記版主 蔡至誠〈阿爾發投顧財務顧問部經理〉 主題:今周刊出版《投資心理戰:行為金融專家教你看透群眾心理偏誤,掌握獲利勝機》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4.30 #News98 #陳鳳馨 #行爲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 在 StockFeel 股感,來自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腦袋決定行為模式,不論是工作、投資或是生活
然而我們的大腦跟 15 萬年前智人的腦,並無太大變化
不過所面對的世界,卻變得如指數爆炸般錯綜複雜
像是美國股市這樣的正規金融市場,約僅 400 年歷史
如果說人們的心理尚未趕上時代的變遷,那麼這絕對是一種輕描淡寫
事實上研究表明,投資者在「習慣不作為」的情況下,獲利反而最多
但行為金融學家發現,男性在股市的 #交易量 比女性高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單身男性交易量比單身女性高出 67%
但在投資收益表現中,男性每年卻比女性低了 1.4% 😲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行為金融學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在學習行為財務學知識中學到的精華,相關的知識點來源於行為金融學家陸蓉在《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理查 ‧ 賽勒的《不當行為》一書。
透過瞭解決策背後的理論發展進程,來認識我們進行財務決策時需要注意什麼以及會有什麼偏誤。
閱讀全文:https://pgfinnote.com/prospect-theory/
在投資時,我們會根據過去的數據進行決策,例如投資的成本價,大盤水位的高低。
在台股萬點時,大家會覺得高點到了,這個參考點便是依據前幾年的觀點進行決策。
人總會「往回看」,將現在的價格與成本價比,但理性來講應該往前看,特別是在投資時,看的是未來的預期收益。
我遇到一些朋友總說,我手中的部位等他回來,我就轉到ETF。
這種不願意實現損失的心理因素,除了損失趨避外,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參考點是自己的「成本價」,理性來說,他做決策應該是依據預期報酬與風險才對。
人對風險的偏好會如何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
人在賺錢的時候,會風險厭惡,不願意冒險,會選擇「落袋為安」。
但是在另一面,面臨虧損的時候,人不喜歡接受確定性的損失,總是會想再等一等,搏一把,會選擇「凹單」。
「喜歡確定性,不喜歡冒險」,在金融稱為「風險厭惡」,但是這種風險厭惡往往只出現在賺錢時,當面對虧損時,人卻沒有選擇確定性的損失,而是選擇賭一把。
關於決策,我的三個思考
一、了解自己的行為偏誤
二、市場高低依據過去數據,但投資看未來
三、忘記參考點,盡量向前看
閱讀全文:https://pgfinnote.com/prospect-theory/
行為金融學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PG財經筆記版主 蔡至誠〈阿爾發投顧財務顧問部經理〉
主題:今周刊出版《投資心理戰:行為金融專家教你看透群眾心理偏誤,掌握獲利勝機》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4.30
#News98 #陳鳳馨 #行爲金融學
#收藏好書:今周刊出版《投資心理戰:行為金融專家教你看透群眾心理偏誤,掌握獲利勝機》https://bit.ly/2Phb5R6
行為金融起源於一個簡單的信念──在現實生活中,投資人並不理性。
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類決策過程中包含多個導致思考偏誤的特徵。
《投資心理戰》教你精準判讀人性與金融市場,避開賠錢股,提高交易勝率!
傳統金融理論假定市場參與者們完全理性,然而很多投資人在面對市場訊息時,不是反應過度,就是反應不足。
在投資中,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避免犯錯,與如何取得成功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心理偏誤確實會影響人們對股價的判斷,因此投資大眾應善用行為金融理論,擬定更優質的財務計畫。
◤投資人不僅會犯錯,還會以某種可預測的方式犯錯◢
現實金融世界中有許多事件,根本無法透過「效率市場」觀點解釋。
股票並非以其實際價值交易,而是以投資人認為的價值。
《投資心理戰》引用廣泛的心理學領域研究,指出投資人經常會出現的各種非理性行為:
#過度自信與樂觀──人們呈現「過度自信」傾向時,往往會交易得更頻繁。當換手率上升時,投資淨利也會下降。
#直觀偏誤──人們傾向使用另一件非常相似的事物來評估當下狀況,卻忽視機率的存在。投資人常會陷入將一間好公司,視為一檔好股票的錯誤思維。
#可得性偏誤──常見事件,比罕見事件更容易浮現腦海。實際上你對股票的選擇,更有可能是受到媒體,或甚至是某些看似可靠的消息來源所影響。
#模糊趨避──人們特別害怕涉入曖昧不明的情況。這導致投資人偏好自己熟悉的選項。
#框架依賴──事實上,所有人都受環境影響。如果只留意公司盈餘而不看現金流,將會有很高機率買到賠錢股。
#損失趨避──比起獲利,人們更厭惡損失。投資人往往會繼續持有賠錢股,並樂於賣出賺錢股票。
#賭資效應──人們對風險的感知,會因先前的回報而有所改變。當市場表現良好,人們會傾向願意冒更大風險。
很多投資書都在講應該做什麼,但本書卻要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基於多年業界經驗,國際上備受敬重的行為金融專家詹姆斯.蒙蒂爾,提出數種協助投資人不受行為偏誤與心理缺陷而左右交易決策的關鍵方法,以及妥善應用行為金融學說,幫助投資人:釐清投資風格輪動的重要性、如何評估一支股票、如何建構投資組合、如何做好資產配置,以及公司理財與投資之間的關係等重要議題。
在影響市場方面,心理因素就跟企業的財務報表一樣重要。
想從市場中賺錢,就必須理解大眾。
這不僅能讓身為投資人的你避免虧損,更可幫助你有效利用市場的不理性穩穩獲利。
📣 更多 #財經起床號 專題影音:https://bit.ly/2QvBR55
🔍 馨天地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uVbXdQ
KKBOX:https://bit.ly/3bezcYP
Spotify:https://spoti.fi/3beL7pj
-----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le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