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台北文青,都會在哪出沒呢?】
你印象中的台北街道,是什麼樣子?作家胡晴舫主編的 #我台北我街道,集合二十位作家創作記憶中的台北。對於廣播人 #馬世芳 來說,他最想搭乘時光機,重新回到來不及參與的 #麥田咖啡館,當年出現在這的人們,將會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幹出許多轟動台灣文化圈的大事!
👉最新城市議題,加入 城市學 看更多!
同時也有25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學畢業後,Tom Rook 來到台灣,用他在地理系所學的專業,畫下一張又一張的台灣街景地圖,而就在他準備回英國定居時,他的畫突然在網路上爆紅,這也使他決定留在台灣,而這一待就是十年... #畫要能夠讓住在這區的人認出自己的家 為達自己對畫作的堅持,Tom持續走訪台灣街道、做筆記、查詢資料,...
街道是什麼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展覽評論 #吳牧青 #繞道而行
藝術界的主流空氣轉向了傳統民俗信仰或泛靈論的探究,帶入了更多人類世的議題討論,年年皆有自政府對外徵求 #轉型正義 或 #人權藝術 的創作與策展。然而,現在的街道是什麼,如今還能重新以一種有距離的省思和理解看待彼時與現時的青少年和茁壯中的心靈嗎?政治正確的作品和展演日多,在2021開年之際,於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展覽「繞道而行」,即是另一種相對地以幽微的策展與創作方法,討論這種有距離卻仍瀰漫不去的「青春時空」理解思維。
#展訊便利貼
「繞道而行」//Detour
展期|2021.01.15 - 2021.02.28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
街道是什麼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空間偵探隊 ▌你/我眼裡的街道
11月我們試著從不同的面向談街道,而街道包容了不同的運具、也是人行與開放空間,異質又開放的特質,也因每個人看見的街道角度不同、使用的形式不同、生活經驗也不同,讀出的問題更是多元複雜。
所以,你是怎麼看街道的呢?
在我們的編輯會議裡,有一題讓我們很感興趣,就是我們街道的管理權屬,以台北市為例,我們截出了一道街景,以這樣的視角來看、市政府眼裡的街道是什麼樣子?建築物是歸都發局所管轄;街道的工程施作與管理是工務局、交通相關的號誌、標線、告示是交通局來決定;而違停的處理則就要交給警察局。如果再加上未畫出的地下管線,整個街道是非常忙碌的。不同層級的道路,它的管理單位除了縣市交通局外,還有可能是交通部公路總局或高公局,而其依據的道路設計規範也不同。
而規劃者呢?規劃師眼裡的街道,我們常常自動會轉換成斷面來思考,材質、尺寸、介面與環境的關係,以及貼合在土地上的各種土管、都市設計規範。
市民眼裡的街道,則是跟自身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著,人行道好不好走、有沒有遮蔭、公車停等區有沒有座椅?或是騎車、開車的人最不想面對的找車位問題。
每個人眼裡看見的街道,都不一樣。
步行的人想要有安全的人行道;
愛樹的人倡議城市應該給行道樹多一些空間;
年長的人需要多一些可以停留休憩的座椅;
父母希望開放街道能給孩子遊戲;
騎車的人想要可以快速方便地到達各處;
開車的人不想塞車。
這些想望是空集合嗎?
你眼裡的街道是什麼樣子呢?
#歡迎分享
#你的街道不是我的街道
-
製圖:眼底城事編輯室、Yu Ting
-
11月專題系列文 #人本友善的街道
https://eyesonplace.net/category/monthlytheme/2020年11月-人本友善的街道/
街道是什麼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學畢業後,Tom Rook 來到台灣,用他在地理系所學的專業,畫下一張又一張的台灣街景地圖,而就在他準備回英國定居時,他的畫突然在網路上爆紅,這也使他決定留在台灣,而這一待就是十年...
#畫要能夠讓住在這區的人認出自己的家
為達自己對畫作的堅持,Tom持續走訪台灣街道、做筆記、查詢資料,平均一幅畫就需要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繪製時間,相當耗時,但他卻樂在其中。
這位英國青年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什麼新的體悟?他為何會如此熱愛台灣呢?
影片授權:#誠品閱讀光影
#Tom Rook #哈瑪星 #地圖 #台灣 #街景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街道是什麼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三天3000毫米是什麼概念,南台灣一年的降水量是1500毫米,我們把兩年的雨量在三天下完了,這就是那個概念。」
2009年8月8日,中度颱風莫拉克挾帶近一年的雨量肆虐南台灣,造成681人死亡,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活埋474人,也讓行政院長劉兆玄因此辭職下台。而就在這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之前,台灣才剛經歷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這種劇烈、迅速翻臉的天氣,幾乎已經成了台灣人生活中的「新常態」。
台灣每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兩倍半,老天一年降給台灣9百億噸雨水,可以把40幾座大小水庫灌飽45次,但為什麼台灣還不時會缺水?有時一場大雨又讓市區街道成了河道?當氣候變化愈來愈極端劇烈,台灣該如何與水共處?
前內政部長,也是台灣知名水利專家李鴻源教授認為,受氣候變遷影響,未來我們勢必會遭遇更極端的天氣,人類面對大自然應該更謙卑,沒有「人定勝天」,也必須付出更多行動善待地球。
這集節目,李鴻源教授也分享他在荷蘭、越南與台灣的公職經驗,為台灣水利問題提供一個完整的思考。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李鴻源 #八八風災 #颱風 #莫拉克 #小林村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街道是什麼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心經 #人工關節 #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 #慈濟環保 #環保31始終如1 #翁游美玉 #蘇澳傳統市場 #聽經念經更要行經 #不識字 #不識字識道理 #智慧如海 #環保菩薩 #環保志工 #大愛臺頭家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不能加減做
《環保31 始終如1》
今天是慈濟推動環保志業滿31年的日子!(註1)身為大愛電視的員工,這個日子很重要,要牢記,要永遠感恩!
當然不是每一位環保志工都是從31年前就開始做環保的,但以我這幾年來與環保志工的互動發現,每一位志工做環保的因緣不盡相同,不過那種「一旦做了,就不想停」的信念是普遍且堅定的。
今年四月,我到宜蘭出外景,記得那一天春雨下不停,在蘇澳傳統市場裡,年逾80歲的翁游美玉菩薩推著回收車的身影,讓我想跑過去幫她的忙。
不識字的她,念佛、做環保是她的日常,即使雙腳都換了人工關節,她仍發願要做志工到最後一口氣!人家說:加減做。她說:要盡量做!因為她深知,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一口氣不來,什麼都沒了。
環保31,始終如1。今天就以她的影片,當作所有慈濟環保志工的縮影之一。
祝福每一位環保志工都福慧雙修,平安健康。
大愛阿明 感恩合十
2021.08.23
(註1)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於臺中新民商工演講。清早出門,見夜市收攤後,街上卻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結束,看到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節錄自「慈濟環保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