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果汁滴落 ◎鴻鴻
一滴果汁滴落在
我正在讀的詩上
我沒有立即擦拭;
慢慢暈開了
這一行的氣味,韻律,情緒綿長。
一滴果汁滴落,落在
一位遠方詩人新成的詩作,
他曾在無知的年少下放
到更遠的遠方做鍋爐工、煤爐工、車間操作
在那兒認識了漂鳥草葉和只存在夢裡的姑娘
入獄,平反,突然又被派去管理倉庫,投閒置散
這一切都沒有人在意;
四十七歲的某一天,窗外的櫻花開了
他想起幼年的小巷,通往那
內心幽深盡頭的海洋,記憶陽光一樣射入
牆面的塗鴉,多麼像一首精心安排的詩,乘風
飛過
海洋,降落在我的書桌上
我喝著果汁,心不在焉地
等著夏天過去。童年的夏季
我偷過母親的錢筒打過哥哥欺騙過老師
長大後的某一天,忽然發現自己還愛著一個以上的女子,於是開始寫詩
長大後的哥哥教我,喝完鋁箔包
要把它壓扁,減少地球負荷的垃圾
也算是救贖人類的罪惡吧
我順手一擠,一滴殘餘的果汁
濺落在詩人的小巷裡。 一滴
果汁,誰知道它來自
遙遠的南非還是哪裡?它在果園內
聽不見外面的示威,抗爭,歧視,也沒有人在意過
這麼一顆陰暗的果子。
它無所謂地生長
無所謂地被擠壓封藏
又無所謂地
滴落;
或是滿懷盼望地成長
痛楚地被擠壓,而後
憂傷地滴落──
沒錯,這些不過是詩人任意的猜測
我們無以憑藉
只有它最後的芬芳
和顏色,鮮明
鵝黃,凝固在一首詩上
當手輕撫,光滑的紙面
完全無法顯示它和那些字跡的存在
然而又如此觸目,彷彿
為了證明回憶的堅定,飽滿
香馥,甚至帶有甜意
沒有人會誤會
它是一滴淚水。
註:此詩獲得1993年時報文學獎首獎。
--
◎作者介紹
鴻鴻。身兼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
1964生於台南。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有詩集《土製炸彈》、《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仁愛路犁田》、《暴民之歌》等,2019年最新作品為《樂天島》。散文《阿瓜日記──八0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劇本、小說等多種,創辦《衛生紙+》詩刊(2008-2016)。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出版社及「黑眼睛跨劇團」。
--
◎小編怡璇賞析
鴻鴻所給人的印象,通常是勇於打破框架的,一方面是他所處的時間軸上,正好承接前行代,因此要如何回應瘂弦等前輩關於「問題最少、最小」、「沒有歷史包袱」的標籤,是當時的他必須去處理的問題;二方面是他寫詩的時間點早,從高中時期(1981年)就陸續寫成詩作,分散投遞在《現代文學》、《創世紀》、《陽光小集》等刊物,無可避免地在成長的過程,對於自我進行定義與再定義。
這件事情甚至詩人早有意識,在第一本詩選集《黑暗中的音樂》曾自言:「由於寫作時間涵蓋了我成長變化甚大的十五歲到二十五歲,其間對語言的態度隨著對其它事物的認知而迭有更易,展露的風貌自相殊別。」
詩對於這個時期的鴻鴻而言,更多是作為一種具備詩語言的日記,換言之,這個時期看見的居多還是自己。到了《在旅行中回憶上一次旅行》,可以看見鴻鴻的創作內容逐漸脫離了個人情感,「旅行」既能作為一種與世界聯繫的方式,同時也將個人從舒適圈中抽離出來,這首〈一滴果汁滴落〉便收錄其中,發表後即獲得了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這首詩基本上保留了鴻鴻早期的風格,既生活又抒情,但同時又可以見到對於社會的關懷。首句由「一滴果汁滴落在」開啟,以詩人所在的空間切入,這是一滴落在詩句上的果汁。而這滴果汁便隨著推進打破空間與時間的維度,開始藉由浸潤來到「一位遠方詩人新成的詩作」,這裡所提到的勞動階層與任人擺布的生命(他者),都是「這一切都沒有人在意」一句所囊括的對象。
接著筆鋒一轉又回到「我」本身的生命經驗,這個尋常「我」之所以寫詩,興發於美好的事物:「長大後的某一天,忽然發現自己還愛著一個以上的女子,於是開始寫詩」隨著畫面如同電影按下播放鍵,又回到果汁,這滴果汁明明是「我」順手一擠,詩人卻說「一滴/果汁,誰知道它來自/遙遠的南非還是哪裡?」
南非作為一個顯而易見的提示,主題已經來到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暴力與衝突,「一滴/果汁,誰知道它來自/遙遠的南非還是哪裡?」果汁在此詩的作用當中,可以說提供給讀者一個視角(鏡頭所聚焦處),並隨著鏡頭的變換而到處「旅行」,因此「這些不過是詩人任意的猜測」這些不過是詩人串起的故事結構,讀者所擁有的真實,只有那第一顆鏡頭拍下來的:滴落在紙頁上的果汁。果汁的狀態是可以被觀看的,因為「我」與「讀者」在意它的發展,而現實中這些被忽略(不被觀看)的真實,卻反而像虛構一樣,可以任由「我」鋪排操弄。
這首詩揭示了詩人寫詩已經從純粹的「日記」變為「發聲器」,同樣具備功能性,但前者強調「個人」,而後者則更多面向社會。
--
樂天島◎鴻鴻
B面
在一座悲劇的島嶼上一定有樂天的島民
即使地震、颱風、都更,讓他們的財產或親人
一夕化為烏有,也不能阻止他們爬起來
繼續打拚,繼續念經,繼續忍氣吞聲
頂多每週看一次健保給付的醫生
.
不管是因為睿智或白目
樂天的島民任憑每個統治者的課綱覆蓋自己的歷史
他們學舌,學不像也很自得
持哪一國的證件無關緊要,只要你愛國
就算是黑幫,警察也替你開道
.
身為奴隸的記憶,讓他們把疫苗當做基因
時而扮演入侵者,掠奪別人的山林土地
時而扮演殖民者,苛扣員工和僕傭的假期
他們給自己的命名都富含高尚的意象
例如洪蘭或曾志朗
.
家庭失和就怪小三,生意失敗就拜妙禪
黃金套牢就買股票
霧霾穿堂入室就趁機多製造一些口罩
安樂死不成就拿刀互砍
在自己出題的考試裡,拚死拿到高分
.
樂天的島民有種無可救藥的天真
相信消失的正義有一天會回來認親戚
他們鍥而不捨連署抗議、寫布條、排練行動劇
還要將遊行留下的垃圾收乾淨
並把這些都拍成藝術電影
.
當惡鄰眼露凶光,有些島民立刻喊出一家親
還在屁股紋上菊花刺青以示歡迎
慷慨割捨小時候的恐龍當做見面禮
無奈即使換了電池還是慢吞吞
徒然洩漏了從遠古活到今日的卑微意志
.
即使被瘋狂如此折磨
樂天的島民仍然有機會從眼角的餘光看到自己
像同情一尾即將被大快朵頤的透抽
他們也會在咽下自己的觸手時流淚
那種溫柔,讓他們在末日前還有機會被拯救
.
遠方有人獨立公投了,他們笑一笑,繼續看韓劇
在一座悲劇的島嶼上一定有樂天的島民
.
A面
單車載兒子滑下斜坡
「河邊到了!」
我開始唱歌,為了避免指出
腥味在風中,死魚在淺灘。
.
兒子興奮地指著對岸興建的高樓
「我長大可以開大吊車嗎?」
你長大開什麼都可以
但我沒說,那些樓房即將把天空和河岸據為己有。
.
「等雨停了,
我們出去玩好嗎?」
當然好。但我沒有告訴他
這場雨會一直下到北極冰層溶光。
.
「我可以跟你一起倒垃圾嗎?」
他喜愛垃圾車的音樂
跟我小時候一樣。
我小時候還喜歡聞機車屁股的油煙呢。
.
他喜歡看捕鳥人爬樹
吹捕鳥人的排笛
但我還在猶豫怎麼告訴他
捕鳥人手中的繩子是為了自殺。
.
天空的每一隻鳥都像我們一樣旁若無人
水缸的每一尾魚都像我們一樣身不由己
貓咪的每一次嘔吐都需要關心,而非抱怨
每一個玩具都有它的尊嚴
.
他最愛吃香蕉
那些飽滿漂亮的香蕉
他相信,我也相信
這座島嶼的香蕉可以讓他吃到世界末日。
--
〈樂天島〉是鴻鴻的詩集《樂天島》的同名作品,向陽於序言寫道:「這本詩集,因此是鴻鴻對現實社會所進行的「革命詩學」的又一次精采展現。」這篇序幾乎寫明了《樂天島》存在於文學史上的定位與價值,即從「現實主義」到「新現實主義」。「樂天」除了指涉臺灣人民,其實也是孩子的名字,這座島除了屬於臺灣人,也是孩子樂天的島。
於是,全詩為一題兩式,分別為〈樂天島(B面)〉、〈樂天島(A面)〉,B作為詩人獨白,A則呈現與孩子的對話過程。AB兩面作為一種形式,除了提示其截然不同的兩面性外,也能從這樣的影像語言略窺鴻鴻跨媒介的創作風格。有趣的是,在錄音帶中的B面,通常收錄的是不那麼符合大眾口味的曲目,B面卻先於A面被讀者所見,或許也暗示了B面所談論的內容,過於真實而不受人喜愛。
A面讓「我」與「孩子」進行對話。以前的鴻鴻便慣於使用童話作為詩語言,如今孩子的童話與大人的童話,要如何進行對話?可以見得「我」縱然知道世界之惡,對於正對這個世界建構認知的孩子,仍然選擇溫柔以對,讓孩子不需要提早成為大人。
樂天島除了作為「革命詩學」的一部分,同時也告訴了詩人身份上的轉換,除了作為創作者現在更是一名父親,要如何在提筆寫下社會問題時,去面對兒子的探問?鴻鴻的創作歷程於是進入了新的階段。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獎過去有舉辦「網路人氣獎」,2017年是最後一屆人氣獎,在2018年到2019年,可看出明顯競爭強度提高。
——小編P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時報文學獎 #鴻鴻 #社會關懷 #南非 #身分轉換 #父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1.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郵政櫃檯的秋天」現代詩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許赫 內容簡介: 透過短期大量寫詩的行動,發現詩也可以是一種寫故事的體裁。透過一首組詩,可以把許多聽過的故事,表現為一種充滿留白與餘韻的文學作品。 詩的特色,既精確又能引發思索,讀者也擅於在文字的留白之間,透過想像力...
衛生紙詩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喝水〉◎小令
過軟的閘門乾成
斑駁的壁畫
妳沒有心思參透紋路裡的餓
妳的閘門肉欲地起皺
妳以為妳渴
瘦瘦的兩道門溢出
同牛奶酸掉的毀滅氣味
妳把太多野貓的尖銳收在裡面
它們吃食彼此,但終究還餓
妳相信那真的是渴
妳的門剩條縫
僅剛好夠條蛇通過
妳黑黑的甕像想起了什麼
開始用力作嘔
妳思考餓的選項但一切太遲
兩瓣葉狀的紅色果肉
刻著直直的雪痕
就著水杯
拼命開闔
-
◎作者簡介
小令,一月出生,喜歡丟東西,討厭找東西,寫詩是為了記憶生命中有哪些東西。
2011年加入好燙詩社。長期於衛生紙詩刊發表作品。
-
◎小編幸秀賞析
詩人小令的〈喝水〉和另一首詩〈駱駝〉作為一併獲得葉紅詩獎的詩,其主題皆為女性身體與情慾,詩人以精緻的隱喻描述並告解有關於那些私密之事,儘管女性情慾一直是書寫的重要主題之一,但是透過由女性作為主體所描繪的情景與概念訴求,和過去的凝視觀點相比,有著不同的意義。
首段詩句即單刀直入有關於身體的飢渴與乾涸的議題,「斑駁的壁畫」上的紋路裡藏著飢餓,身體會不由自主,僅因為慾望感到興奮,這時候不得不以為是因為身體真的感受到缺少了什麼。後三句以「妳」開頭,節奏感循序漸進,並回扣詩名〈喝水〉。
儘管是這樣狹窄的門,「妳」仍將因毀滅氣味而到來的野貓的尖銳,收在門的內側,尖銳或許指涉內心面對世界的攻訐,對不平的反抗抑或是對身體的困惑的抗議,「妳」讓這些尖銳和疑惑彼此蠶食,但是什麼也沒有用,即使問責自己,但身體還是渴求著什麼,也許不能再懷疑而只能相信。
蛇在文學與藝術中經常代表男性生殖器官,第三段承接著前二段的背景,描述了性愛。身體像是想起了什麼,沒辦法接受這樣的情境,明明那道門起了皺又渴又餓,如何解釋也無法形容,一切都太遲了。最後一段僅以果肉的譬喻描述了景象,留下意味深長的喟嘆。
此篇詩在「想起了什麼」的階段作出了劇烈的轉折,具有閱讀極短篇的趣味,但同時有著詩因其纖細綿密的隱喻而將一切描述得更貼近現實的感受,許多事情的發生與感受往往難以單純用表面的敘述去覆盤現實,也或許現實的一切更接近詩的本質。
--
美編:幸秀
圖片來源:Unsplash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9年金車現代詩獎有雙首獎,兩首作品皆以自我的角度發聲,語言平實易讀。
——小編Z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葉紅 #女性詩 #女性主義 #小令
衛生紙詩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蒂蒂復健一日──給罹患失語症的姐姐 ◎曹馭博
復健室的人問我,是妳的誰?
我是蒂蒂的弟弟
什麼都沒關係了,什麼都霉──
我只能以最少的利器保護蒂蒂
(我努力把妳的話從唇齒削下)
醫生說,得用腹部嘻嘻
吐一口氣。會不會痛?
──人都走了,等候我簡短的說
假如妳顛四倒三過目忘忘
記得用最少的語言重新
構築妳的居所
藥是沒用,陪伴一定是藥
(妳把想說的話語藏進喉嚨)
「嘗嗎?」我拒絕藥水
拒絕半流質的食物。施予每個人都會
醫生會,媽媽會,寫詩的人也會
「我正嗎?」
我說,施予者不屬於時間
「正常嗎?」
失語者的眼睛是雪
是第一人稱的雪
「我正常嗎?」
人生正長,失語正常
我還在躲藏,並天天構思
該如何找到一個詞作為妳篇章的開頭
(妳把世界的錯亂抖出舌頭)
醫院總有屬不輕的死亡
反正我們是地球上唯一能苟同的姊弟
記得小時候騎腳踏車
跑進無輪的田裡。稻子來不及收割,爸媽向農夫對不起
妳擋在我面前,說一切都是姊姊的錯
姊姊得錯,得錯……
「──是失語症的錯」
從來就不是蒂蒂的錯。
那晚,妳在房間角落堆起睡意又兀自打散
上帝輕摳妳的後腦勺,失序的紅血球打翻了妳的刷版
鉛字是紅,人生是紅
妳再也無法成篇
(我將妳的話拼貼成形)
復健室的燈就要襲蔑了
明天,我還會再來
「你還會載來明天?」
當太陽升起時,我會載來
明天,我會再來。
要記得醫生說的,嘻嘻,吐一口氣
記得妳,記得我,記得媽媽爸爸
記得我是蒂蒂的弟弟
記得用最少的語言重新
構築妳的居所
鎖上病房的門時,我依稀聽見:「我是弟弟的蒂蒂……」
◎作者簡介
曹馭博,西元1994年生,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曾擔任過淡江大學微光現代詩社社長,得過一些文學獎,現代詩之作品也刊登於自由副刊、創世紀詩刊、乾坤詩刊、衛生紙詩刊、台港文学选刊、淡江詩派的誕生。
--
◎小編泓名賞析
錯字、學習語言、以及從中找回意義,這歲是近代文學裡面常見的議題。從林榮三歷代得獎的詩選作品之中,本篇算是開啟了對於「錯字並且延深詩意」的濫觴,並不是說這位作者是首創的詩人,而是連著幾屆林榮三文學獎首獎,都在探討學習語言的本質。
復健室的人問我,是妳的誰?
我是蒂蒂的弟弟
什麼都沒關係了,什麼都霉──
我只能以最少的利器保護蒂蒂
這個最少的利器是什麼呢?往下看下一句括弧內的文字,「我努力把妳的話從唇齒削下」,身為探究語言的人,唯一的方式就是探究為什麼失去語言,以及,蒂蒂想要傳達什麼給,弟弟。
假如妳顛四倒三過目忘忘
記得用最少的語言重新
構築妳的居所
藥是沒用,陪伴一定是藥
與嬰兒相處數年的母親,能夠理解無法言語的嬰兒,那些嘴裡的喑噎是什麼意思,是餓了還是倦了,而為什麼最後一句「陪伴一定是藥」,承上,因為失去語言的蒂蒂,與弟弟失去了溝通的方式,只剩下最後唯一的方法,陪伴。
接下來,詩進入一種比較複雜難解的狀態。斷裂而不同的確認對話,從「嚐嗎?」的進食感受,到「我正常嗎?」的整體虛無叩問。被詢問者以「溫柔地解釋者」的姿態,用時間、雪、構思一個詞,來回應蒂蒂。
我認為,這裡開始不太適用於「意義解析」,而是得回到「意象享受」的讀詩方向。這裡作者開始展現對於蒂蒂的執著,弟弟開始失去了那種冷靜、控制語言的力度,把更多的情感與回憶放入讀者眼中。
記得小時候騎腳踏車
跑進無輪的田裡。稻子來不及收割,爸媽向農夫對不起
妳擋在我面前,說一切都是姊姊的錯
上帝輕摳妳的後腦勺,失序的紅血球打翻了妳的刷版
鉛字是紅,人生是紅
妳再也無法成篇
對與錯,意外與不意外。這些構成了這一切的原因,而這些像是跑馬燈一樣,從頭去討論為什麼發生?應該發生嗎?事實上,給不給答案並不重要,因為一切早就發生,解答已經被擺在開頭。「藥是沒用,陪伴一定是藥」。
復健室的燈就要襲蔑了
明天,我還會再來
「你還會載來明天?」
當太陽升起時,我會載來
這整首詩的解是陪伴,陪伴一開始就出現了,儘管在詩的意涵裡面沒有更往前走,確也營造出了相當溫暖、特殊的與蒂蒂對話的感受,蒂蒂看似冷漠、看似感覺不到、看似苦痛,而這些著語言,隔著我耗盡了無數的字詞,才能構築蒂蒂的感覺。是的,我是弟弟的蒂蒂、我是蒂蒂的弟弟,這些決定了陪伴要發生,明天一定會再來,而蒂蒂與弟弟是彼此的彼此,因此,在這首詩的最感人與哲學的意涵在於,用關係決定了陪伴的命運,而在這之中,感覺有些不甘、感覺有些憤怒、感覺笑問對錯、或者斥責上帝。
但是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因為明天,還是會再來。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林榮三想拿首獎不要寫社會詩,近5年的主題有70%是私我的個人主題。
——By 小編A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4.html
衛生紙詩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郵政櫃檯的秋天」現代詩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許赫
內容簡介:
透過短期大量寫詩的行動,發現詩也可以是一種寫故事的體裁。透過一首組詩,可以把許多聽過的故事,表現為一種充滿留白與餘韻的文學作品。
詩的特色,既精確又能引發思索,讀者也擅於在文字的留白之間,透過想像力,完成各自不同的情節與意義。《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神話」是我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本書構想幸獲國藝會出版補助,得以順利出版。
《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分述如下:
1.「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
(1)年菜:社區裡有一位經常拜訪的獨居老婆婆。甚至有一年我們幾個同學與老婆婆一起圍爐。本詩記述老婆婆分享生活與記憶的點滴,發展為一篇餘韻幽深的作品。
(2)郵政櫃台的秋天:一萬首詩計畫開始之後,因為計劃設計的緣故,我們會與讀者聊天,把她的故事寫成詩。這是一個南部大男孩的故事,與我身邊幾個朋友一樣,有屬於鬼島世代無法掙脫的無奈,在龐大的大蕭條景象底下,要抓住小確幸,又衝反對未來毫無頭緒的徬徨。
2.「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
(1)土地公廟紅燈閃爍:1998年,我跟著政大民族系上的老師們,到台灣各地尋訪廟宇,記錄台灣各地有趣的傳說。這個故事,是某個小鎮,地方公廟(土地廟)與庶民傳說的有趣田野紀錄。民間盛傳,這地方的土地公,因為幫助信徒解決困難,到酒家出任務,雖然任務圓滿,但土地公從此染上粉味習慣,不可自拔。
(2)妖行采風錄:求學時代,田野調查期間,許多鄉間耆老,會把村落大小事,比父為妖怪現象。恰逢1990年代,台灣環保公害問題嚴重,本詩將許多公害比附妖異的有趣見聞(從1998年到2016年),加以改編,成為台灣鄉間妖異傳奇。
(3)通靈人:依樣在廟宇調查期間,拜訪許多乩童、風水師、通靈人,以他們的遭遇、閒聊、垃圾話為基礎,想像他們現在的處境,發展為通靈人這個故事。
3.「神話」是我自己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
(1)通勤死神:因為神話故事研究的興趣,發現神話充滿了當代性。於是想像了三個與神有關的故事。聊聊身邊的奇幻想像。通勤死神,講的是作為死神,每天引導這麼多的鬼魂,他們的遭遇,有血有淚的體驗。
(2)上班族阿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到身心受創,一個滿身身心創傷的上班族,真是可怕的存在啊。這個故事想像一個壓抑的上班族,擁有毀滅世界的力量,多麼的可怕。而現在網路上的情緒發洩,力道也一樣,足以毀滅一個陌生人。
(3)十二生肖:天地初開,萬物童蒙。這是一個人類稅開始之前,動物們與神的相處故事。
4.「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
(1)我有毛病:近年因為開設書店,接觸故事療癒、敘事療癒的領域。遂把相關理論,與自己的生活壞習慣結合,描述一個人格多重分裂的人(自己),展開認識自己,自己與自己認識彼此的多重對話。
(2)媽媽:我的身世,猶如一場肥皂劇。這次用詩,記錄我肥皂劇般經歷的雙親。
作者簡介:許赫
本名張仰賢,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2000年開始以帳號harsh(謎語獸),在政大貓空行館BBS站詩版張貼作品,參與新詩推廣運動10多年,開設出版社與書店,斑馬線文庫出版社、心波力簡單書店負責人。輔大藝術與文化創意學程兼任講師,主講文化創意產業與故事寫作。詩作常見於衛生紙詩刊等刊物。發起新詩微運動告別好詩,認為掙脫好詩的枷鎖,詩人才可以自由寫詩,才能把寫詩這個書寫活動,確實在生活中實踐。正在進行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寫作計畫。著有詩集《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v1.02》、《網路詐騙高中生-電腦工程師喜歡的詩》、《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囚徒劇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