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斷言王男不是思覺失調!
最可能的診斷:
「衝動控制疾患」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範疇中的「陣發性暴怒」 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
抱歉不應該隔空診斷,但事態緊急,為避免對廣大無辜思覺失調病友進一步誤解傷害,只好出此下策。
為什麼殺人?出於對太太、家族、人生際遇的憤怒挫折自暴自棄。因為遷怒,刀捅路邊騎士,就跟打翻花盆、擊破車窗、踢飛小狗一樣,是一種姿態,做給太太看:「不要逼我,把我逼急了就是這樣。」
"他從國中開始出現「心理解離、精神分裂」的症狀,每半個月必須回到精神科看診,早晚都要吃藥控制,若精神失控,可能會出現三種狀況,第一種是自殘、第二種是殺人、第三種是殺完人後再自殺。"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314/1667751.htm#ixzz6Gfglyewp
衝動控制疾患 在 葉白(YeB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玩殺人?!-藍C認真囉嗦時間]
這段時間台灣熱門的幾個社會案件都多多少少的在報導中就會提到兇手有玩電玩或線上遊戲,暗示大眾電玩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接著就會有一些苦口婆心的報導敘述著台灣青少年沉迷電玩的現象,也舉出了電玩成癮的幾個症狀,最常提到的症狀之一就是「分不清遊戲與現實」
男朋友算是半隻腳在遊戲業、我自己也玩了不少遊戲,但我現在的博士論文卻是研究「網路成癮的診斷與治療」這些綜合起來看其實有點自打嘴巴XD...當然這論文離完成還好遠,不過這段時間也蒐集了一些資料可以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電玩、網路成癮是不是個問題?
是!即使目前還沒有個正式的診斷名稱,但在今年剛出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中,「網路遊戲成癮/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被列在「有待更多研究的疾病」的這個分類中。目前已經有無數的研究在關注網路遊戲成癮的診斷,只是至今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共識
過去10幾年來學術界對於這個議題爭執不休,有學者認為網路成癮根本不算是"成癮"的一種(就像藥物成癮一樣),有部分學者認為網路成癮的原因跟酒精、或其他藥物成癮一樣,都是經由生理的正向回饋系統而產生,也就是會刺激腦內的多巴胺(俗稱腦內啡)的分泌,產生愉悅的感覺,然後讓你停不下來
另一票的學者反對這種看法,認為網路成癮這個現象屬於「衝動控制疾患」的分類,意思就是「我現在就是要玩遊戲!現在!」屬於無法控制自身的渴望這類型。幾個說法之間仍在爭論不休,非常有趣
玩暴力電玩真的會使人變暴力?
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暴力電玩與攻擊性行為中帶有正相關,但是這比較難區分的是,究竟本身較具有暴力傾向的人會想去玩暴力電玩,所以研究就是反應他們的隱藏人格,或是真的暴力類型的遊戲會讓人更帶有攻擊性?
一群社會心理學的學者有做過實驗性的研究,將一群受試者隨機分成幾組,一組人玩合作性/幫助人的遊戲(大概類似開心農場)一組玩中立的遊戲(大概就是不會被對方語音嗆聲的爐石),一組人玩有攻擊性的電玩(像是俠盜獵車手),最後再製造出一個需要幫忙的假情境,像是玩到一半隔壁傳來一聲驚呼說
"海德格救救我~~~~"
最後統計出剛剛玩完開心農場的人願意去隔壁看看幫忙的 多過於玩爐石的 再多過於玩俠盜獵車手的(當然研究裡面並不是用上述遊戲)
但是這些研究的結果雖然說是"正相關" 也就是玩暴力電玩的人在統計學上會比沒玩暴力電玩的人多一些暴力相關的行為(ex.在學校與人爭執、打架、情緒暴躁等),但不等於暴力電玩"造成"暴力行為
不然玩美少女夢工廠的人就是希望變美少女然後期望來場激烈的戀愛,走在路上碰上王子之類的。研究指出,愛玩戀愛養成遊戲的青少女多有公主病傾向(?
所以這個答案,是,也不是
電玩的確會影響人的情緒,有時讓你短暫的因為腦袋受刺激過度而無法立即反應(就像玩LOL的時候如果被你媽你媽你媽叫你去吃飯會很生氣),但是要玩到讓人分不清現實從此變成有暴力特質的人,甚至犯罪,這點我打了個大問號。
電玩對於很多人的意義不只是個"遊戲" 它包含的層面太多元,無法單純的去定義它帶來的影響,更多時候電玩是個自我療癒的工具(self-medication) 我臨床中很多酗酒的患者並不是愛喝酒,而是酒精是他們用來逃避困境,或是轉移焦點的工具。
其實也因為電玩這個話題爭議性很高,所以新聞業也很喜歡在社會新聞中提到這點,有爭議性的東西就是吸睛,讓擔憂的父母更限制孩子的電玩時間,也讓喜歡遊戲的民眾想為自己發聲。
爭議性高東西,就是個箭靶
而新聞輕易的把暴力行為或犯罪行為試圖與電玩掛勾,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暗示。(問題是媒體也把電玩跟宅宅掛勾,犯人VS宅宅,這也太具有一種衝突的美感了吧?!)
不小心寫了太多,我要草率收尾XD
大家也不能忽略電玩成癮的嚴重性,雖然絕大部分的人是沒有成癮問題的。如果大家好奇自己算不算成癮,可以上網找簡單的量表來測試XD
簡單來說,如果你對於網路(或玩遊戲)的渴望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像是廢寢忘食、無法上班上課、常常有種意識昏沉感,被打斷會很生氣、情緒無法控制等等,那就可能有上癮的幾個徵兆啦~
PS. 大家還記得很久以前一個很紅的youtube影片,一個弟弟偷拍他哥哥的魔獸帳號被父母沒收後在房間起肖的反應嗎?各種匪夷所思的動作,引來滿滿的嘲笑(弟弟超壞)還被加了中文,因為他喊了一個很像"我愛台灣"的音
他的行為其實就是電玩成癮後的一種表現形態,那種想玩電動的衝動感已經讓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QQ
by藍C
衝動控制疾患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考試壓力大,拔頭髮紓解?一個國中女生的拔毛癖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十一日表示,一位國中女學生,由母親陪同就醫,就診時頭頂上的髮量明顯稀疏。母親表示,女學生從一年前開始有拔頭髮的習慣,一開始不以為意,最近發現她頭頂上髮量明顯變少,還有幾塊沒有頭髮的區域。母親要求女學生要改掉這個習慣,但女學生若獨自一人時,還是忍不住想去拔頭髮,同學還嘲笑她的頭髮稀少,導致女學生有些自卑,母親無計可施,才將她帶到門診治療。
女學生表示,無聊、心情煩躁、獨處時比較會去拔頭髮。最近因為考試壓力大,也拔的比較厲害。現在拔頭髮不但不會感到痛,還有一點釋放的感覺。女學生在門診接受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行為治療,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學習到如何控制自己不要去拔頭髮,因此拔頭髮的頻率減少很多,拔毛症狀已明顯緩解,髮量也增加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信心也增強了。
詹仁輝醫師指出,拔毛癖是一種衝動控制疾患,患者會有強迫性的衝動去拔除毛髮,導致髮量明顯減少,會影響到其人際關係。其盛行率約是0.6%,通常在9到13歲時發病,女性為男性的兩倍。最常見的拔毛區域為頭髮,也可能波及睫毛、眉毛、手毛、腳毛或其他體毛。有的病患在睡眠當中也會無意識地拔毛,有的甚至會吞下毛髮,在胃中形成毛球。拔毛癖常跟一些精神疾病同時出現,例如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酗酒或藥物濫用等等。
詹仁輝醫師表示,由於一般人對拔毛癖的了解並不多,拔毛癖患者通常也會隱藏自己的病情,身旁的親友也不一定能夠察覺到,所以會來到精神科門診的患者,病情通常已經拖了很久。治療拔毛癖的方法,包括了藥物治療(如抗憂鬱劑、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如習慣反轉治療法)、認知治療等等。此外針對病患及家屬的衛教,對病情的改善也很重要。經過治療後,多數病患對治療的反應良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衝動控制疾患 在 我斷言王男不是思覺失調! 最可能的診斷: 「衝動控制疾患 ... 的推薦與評價
最可能的診斷: 「衝動控制疾患」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範疇中的「陣發性暴怒」 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 抱歉不應該隔空診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