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關於病毒的起源就眾說紛紜,這之中有不少“陰謀論”都說病毒擴散是實驗室泄露導致的,但是近日,多項科學研究都發現,病毒並不是在實驗室產生的,而是自然產生的。
據央視新聞,美國多位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美科學家:武漢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裏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
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幹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
新冠病毒與在蝙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的類似性,正是4%的變異解釋了為何它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加裏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說:“我們從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得知,病毒能夠獲得這種變異,然後它們會變得更具致病性。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這種病毒如此容易傳播並導致了目前的大流行。”
加裏稱,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是觸發這次大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積累到目前情況之前,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
同時,盡管許多人認為該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但加裏說這同樣也是一個錯誤觀點。“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漢那裏肯定有一些病例,但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
當地時間3月26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發表名為《基因研究顯示 新冠肺炎病毒起源於自然》博客文章,援引並力挺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對比幾種冠狀病毒(包括引起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公開基因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該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文章開篇寫到:“如今妳無論在哪打開互聯網,都必然會看到談及2019年末開始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文章。而關於該病毒的謠言和揣測似乎比該病毒本身還要傳播得快、傳播得廣。許多不懷好意的人曾經提出過令人憤慨的說法,即引起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是由實驗室設計完成的,而後故意被釋放出來,使世界各地的人民染病。幸運的是,一項最新的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證明了該病毒是自然產生的,從而以科學的證據打破了這種說法。”
柯林斯在博客中重點指出了加州拉霍亞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克裏斯蒂安·安德森、新奧爾良杜蘭大學醫學院羅伯特·加裏,及他們的同事等人的一個發現:
SARS-CoV-2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水平要遠遠強於目前所有計算機預測的模型,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病毒在ACE2的定向選擇之下不斷進化,直到具有了超強的結合能力。”“也就是說SARS-CoV-2大概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來進化出感染人類的能力,人類現有的水平造不出那麽異於模型的刺突蛋白。
而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來源,柯林斯提出了兩種構想:
第一種構想是,隨著新的冠狀病毒在其天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穿山甲)中不斷進化,其刺突蛋白也隨之發生突變,以此來結合與人體中與ACE2蛋白結構相似的分子並感染人體細胞。
第二種情況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在獲得能夠引發人類疾病的能力之前,就已經從動物進入到人類。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逐步進化之後,它們最終獲得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並可以導致嚴重疾病。
與此同時,身為資深遺傳學家的柯林斯也強調:任何試圖打造冠狀病毒武器的生物工程師都不可能設計出刺突蛋白的構象像SARS-CoV-2這樣(奇特)的病毒。同時,他表示,該研究的發現得以讓世界人民共同專註於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遵守一定的社交距離、不信謠、不傳謠、尊重醫護人員和醫學研究員的抗疫決心和他們在此過程中的不懈努力。
在文章的最後,他提出:“下次當您在網絡上因為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時,我建議您訪問FEMA的“抵制新冠謠言”的官方網站。也許它不能完全解決您所有的問題,但這絕對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能夠用專業的信息將謠言和事實區分開來,以此集結世界的力量來一同應對此次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弗朗西斯·柯林斯就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已經10年,在成為院長前,他就已經領導並順利完成了龐大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被稱為“史上最有影響力NIH院長之一”。而此次發表這篇博客親自上場肅清謠言,也得到了諸多的認可。
有人在文章後留言表示贊揚:“出色的結果和分析,應該在全球科學界積極傳播。”
還有人表示,“我認為您的大多數文章對大多數人來說太科學了,我真的很感激,因為有太多人在臉書上發布了太多虛假陰謀論的視頻和帖子,這會對讓一些人在疫情時間上釋放假消息畫上個句號”。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傳播及演變備受關註。而圍繞這些問題,也出現了很多爭議的聲音。甚至有些美國政客在利用這一爭議在抹黑中國,力圖在國際社會上制造輿論,但在事實面前卻屢屢遭到批駁。
華南海鮮市場測序分析:病毒源頭或更復雜
據人民日報,當地時間2020年3月27日,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學院愛德華·霍爾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永振教授聯合在《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一篇評論“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
該評論通過系統梳理目前所知的各項研究中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基因組數據後,就現有成果總結認為:“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采集的‘環境樣本’的基因組序列現已被獲取,據進化分析顯示,它們與從武漢最早的病人身上采集的病毒非常接近”。但霍爾姆斯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同時指出,由於“並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與該市場有關,因此病毒源頭可能比最初猜測的更復雜”。該評論認為,尚不清楚樣本是否來自經過市場的感染者還是源自該地點的動物。但對該市場目前已經缺少明顯直接的動物采樣,這意味著做出判斷將很困難。
就在上周,《自然醫學》雜誌也發表了霍爾姆斯教授與加州拉荷亞Scripps研究所、愛丁堡大學等科學家們共同撰寫的論文。該文通過對基因組數據的比較分析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實驗室產物,也不是一種被故意操縱的病毒,從而否認了那些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人造生物制劑的猜測。根據Altmetric公司的數據,這篇論文迅速成為有史以來排名最高的學術研究。“這充分表明了全球對這一話題的關註”霍爾姆斯教授指出。
最新這篇文章,結合科學研究成果,也結合時下很多認知進行了評點,為學術研究和大眾關切問題架起了一座橋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轉移到人類身上的進化途徑,不僅有助於我們對抗當前的疫情,而且能幫助我們辨別來自其它物種的冠狀病毒的威脅。該論文便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文章總結道,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成為人類第5種地方性冠狀病毒。“冠狀病毒顯然有能力跨越物種界限,適應新的宿主,這讓我們更直接的預測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
該文指出,政策和其它相關措施有助於防止其它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這包括:
1. 監測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冠狀病毒。眾所周知,蝙蝠攜帶許多冠狀病毒,我們對其它物種攜帶這些病毒以及哪些病毒有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知之甚少。
2. 加強打擊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行動。
3. 禁止菜市場銷售哺乳動物或鳥類野生動物。
“顯然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很多冠狀病毒,這些病毒有可能感染人體。這次疫情爆發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人類必須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例如禁止野生動物貿易。”霍爾姆斯教授說道。
西悉尼大學排名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笑看人生:澳門美食、湘雅醫院、Zaha Hadid
近月如不少香港人一樣,盡量多點時間出外旅遊。上周六去了澳門,終於享受到一個和平的周末,最少可以正常出外逛逛街,約朋友吃頓飯。况且在澳門消費,豐儉由人,從魚蛋蘿蔔和豬扒包等街邊小食,到最高級食府都有。今次得到好友恩哥熱情款待,去了他酒店的頂級日本餐廳德川,享用Omakase午餐(特別為我們而開午市),環境超正,每道菜非常精美和好味,咖哩和牛脷和沙煲鰻魚飯,尤其難忘,還配上十四代清酒和2000年Lafite,簡直絕配!非常感激!
翌日跟另一好友J君和家人聚會,先到永利軒午膳,已十年沒去過,但在朋友發哥打理下,水準更勝從前。我絕非一個愛魚之人,但一道看似簡單平凡的清蒸九肚魚,起了所有骨刺,吃起來無障礙,更加超好味,讚!
下午去了橫琴的澳門大學參觀,範圍之廣,環境之優美,設施之完善,令人嘆為觀止。只可說原來有錢真的好辦事!最開心的是在校園見到的學生,都在圖書館、課室內努力學習,或在户外騎着單車和散步,一片祥和。
晚餐又是此程的另一高潮,在Zaha Hadid遺作Morpheus酒店的天頤用膳。先不講食物,單從室內設計來說,是我在全世界所見過的餐廳,最有型的一家(沒有之一)!有不少餐廳比它更豪華,但天頤的設計elegant,簡約中又充滿細節,感覺猶如在一間現代美術館用餐。食物由年輕帥哥Angelo操刀,中式Omakase,每道菜當然充滿創意和擺設精美,但不算fusion,招牌菜香茅煙燻乳鴿最令人回味。Angelo出身於好酒好蔡,坦白講,已經青出於藍,恭喜!
周一回港,但馬不停蹄,下午又再坐高鐵到長沙,準備跟好友E君去參觀一個大型地產項目。不幸在高鐵上發生了小意外。已坐在最高級的商務艙,但晚餐仍只是熱水泡麵。用餐小桌設計得極差,太細又太貼近身,一個不小心,就把托盤弄翻,結果超熱的水倒在雙腳上,雖穿了波鞋,但左腳仍燙傷得頗嚴重。車上服務不錯,馬上為我敷上濕毛巾和澆冷水,然後再塗上藥膏。
兩小時後到達長沙,當地接待我們的楊總,人非常好,馬上親自送我到當地最好的湘雅醫院急症室接受治療,非常感謝!這是一間公立醫院,其實外貌有點殘舊,本有點擔心,因為從前聽過不少國內醫院的故事,例如輪候很長時間才見到醫生,或者二話不說,任何症候,先打點滴,和西醫開藥如中醫,慣性開一大堆抗生素和其他藥等等。
但今次經驗完全令我改觀,可能因為楊總預先派了人過去,我到了醫院只約20分鐘已完成登記和分流,然後就去了樓上的燙傷中心,唯一不方便是輪椅用光了,要自己走路,更麻煩了楊總和他同事攙扶了一把。上到去,有一位當值的年輕女醫生,先詢問了我的受傷過程,然後檢查傷口,左腳已起了幾個頗大水疱,大概是淺二度燒傷。檢查完就進行治療,先消毒,然後小心刺破水疱,最後細心包紮。醫生非常專業,手勢非常好,一點都不痛。唯一是沒有護士,結果又麻煩了楊總幫忙。
最後收費356元人民幣(楊總又搶着付費),沒有打針,亦沒有開任何藥(回港後到養和覆診,地方好些,但盛惠5倍收費)。整個過程感覺非常良好,一個小時已完成。湘雅醫院名不虛傳,水準絕對相當高。小笑話,聽到楊總竟然叫醫生為「美女」,如果在美國,可能已經要吃官司了!
名師Zaha Hadid 遺作遍天下
因為受了傷,翌日就無法跟E君去参觀項目,留在酒店,發現窗外坐落湘江邊的文化中心,原來又是Zaha Hadid的遺作!真佩服她去世後仍這麼勤力,簡直令我們在世的人有點汗顏!不是開玩笑,感覺上她死後完成的作品比生前還要多!很期待試用她(最最後?)設計的北京大興機場。
我兩位同事去了參觀項目,聽說環境超優美,有山有水,最適合養生退休和度假用途。因為受傷,最後跟項目總經理賀總吃完豐富的午飯(還喝了點茅台,幸好沒有醉了再跌倒),就改早了一天回港。
無巧不成話,其實這家湘雅醫院正是Yale-China Association(雅禮協會)在1906年所創辦的。本來我打算多留一天的原因正是約好了Yale-China的總裁David Youtz在長沙見面,打算帶我參觀湘雅醫院,和雅禮中學(Yali High School),排名在全國頭二十名之內。但我告訴David,既然已直接體驗過湘雅醫院的一流服務,比任何導賞團更深入,就毋須再參觀了,所以就另約下周在港見面。
因傷就取消了周五到寧波出席一個頂級的投資峰會,要向好友和好客户江總和謝總等說句非常對不起。希望在梳子蟹季節未完前,再有機會到寧波負荊請罪,共享寧波美味海鮮。
講完一大輪旅遊和美食,彷彿搶了大師姐在友報的飲食專欄,還是講些關於政經的事情吧。一個月前直接聽過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講話,明白他堅持"Stay in the lane"的態度,真的非常有用。一如我上周所料,中美在第13輪會談後,接近達成局部"skinny deal"協議,美方暫時停止原定在今月15日上調的關稅。全球股市應聲反彈,特別是本來很弱、很多人都經過太多次狼來了而早已放棄的港股。相信未來談判仍有重重波折,但看來主調已轉往正面發展,所以這些困難和噪音,或將反成為可攀的「憂慮之牆」。
人民幣倘大幅貶值 港幣勢危
細節仍未搞定,更當然必須等待愛出風頭的特朗普親自在智利APEC峰會拍板,但第一階段協議已比預料中「肥」,除中方答應增購400億至500億美元農產品,似乎亦將包括加強IP保護,和一個所謂"currency pact"(匯率協議),但相信絕對不會像當年針對日本的Plaza Accord(廣場協議)那麼誇張,迫使日圓急升一倍。這個pact最多只會要求人民幣軟掛鈎於美元,不再大幅貶值。其實對中國也是好事,我早說過,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靠貶值發達的,如中國要做消費大國,更必須擁有強大和愈來愈國際化的貨幣。如人民幣停止貶值,對港元的壓力也大大減少,再說一次,在現今香港風雨飄搖的情况下,聯繫匯率,縱有百般不是,仍可說是維持香港穩定的最後一根重要支柱,不可輕易放棄。永遠同一句話,外資襲擊,無論是嘍囉如Kyle Bass,還是大鱷如Soros,一概都毫不足懼,但如果壓力來自內地,人民幣繼續大幅貶值,則港幣危矣!
更重要的是也如我所料,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對香港情況亦有明顯幫助。特朗普說香港示威人數已大幅減少,更表示有信心問題將在短期內自然解決。即使美國眾議院終通過了所謂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仍對市場沒甚影響。正如此法案的支持者之一,參議員Rubio所說,即使正式通過變成法例,成效仍主要看白宮的執行意願。最差情況就像有如中國未加入WTO前的情況,每年美國審核會否延續MFN(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最惠國待遇)地位,每年擔心一次,但都順利過關。
我不想過度揣測美國在香港情況的影響力,但的確神奇地,從中美重啟談判之前數天起,香港的動亂規模確突然大幅減少,但不幸某些案件的暴力程度仍在升級。我當然不相信任何深層次政治問題,將可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林鄭的《施政報告》,重點放在企圖紓緩房屋問題的措施,是否有效,仍需頗長時間才有分曉,但最少不再單獨倚靠武力鎮壓。在現時放鬆首置按揭成數是險着,對,確讓市民較易上車,但又會否為本已過高的樓價火上加油呢?即使炒風不再,樓價不升,但亦必阻礙樓價加速調整,是好是壞,難講。
港處中美意識型態戰風眼 股樓反而難大跌
我早已多次指出,今次香港為中美意識形態的主戰場,而並非普通的金融戰,所以反而股、樓都不能大跌。諷刺地今年香港樓市更仍跑贏全球大部分主要城市,如溫哥華、倫敦、悉尼、紐約、和舊金山等,對投資者或者是好事,但當然亦令社會矛盾更難解決,動亂更難平息,所有人的生活更痛苦。
再次提醒大家,740萬的所謂香港人,其實接近500萬擁有外國國籍,包括BNO。英國出賣港人,再次重申不給予BNO持有者居英權(Brexit當前,不要再發夢了),但理論上他們仍是大英帝國子民。所以我依然建議大部分香港人盡量保持一種過客心態,一切事情不要太上心,不要太過極端。無論我們怎麼努力,仍改變不了我們從不公義的鴉片戰爭中誕生下來的畸形政治、憲法、種族、國籍和文化基因。
所以繼續旅遊,下周去東京,好友靚黃太訂了曾在Tabelog排名第一的Saito,食指又再大動!
(中環資產持有茅台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西悉尼大學排名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驟變的中國 中國社會研究深度報導
中國人口13.4億,60歲以上1.78億佔13.26%,其中一半無子女空巢,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3億人失業;2億人口流動;1.8億單身;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危機;97%公民不具基本科學素養。
2011年開始中國進入全民焦慮時期:
房價物價飛漲、醫療費用高、養老和保險成百姓憂慮之源,國人的年收入全球排名第159位,71%的人生活比較艱難,65%以上家庭老養小,74%的80後人群照顧父母力不從心,94.5%的人認為國產食品不安全。99.6%的人認為純粹的友誼越來越少,75.5%認為君子之交幾乎不存在了。
中國68.5%居民認為房價高得難接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租瘋漲,白領階層一半工資應付房租。北京380多萬套空置房,城區郊區共出租房屋240萬套,租賃房屋的人口700萬。
中國40%女性有出軌的婚外性行為,36至40歲是女性婚外情高峰期;民政統計數據顯示每天五千家庭解體。
中國人均耕地在全球人口上2千萬的52個國家中,排名35位。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人均耕地低於中國,農業強國荷蘭的人均耕地只有0.057公頃,臺灣的人均耕地面積只及中國大陸的三分之一左右。——數據說明人均農用地和人均耕地並不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一、關於房價與家庭收入的比例
合理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銀行的標準是5:1,聯合國制定的標準是3:1,現實中,美國是3:1,日本是4:1,發達國家最高的是悉尼8.5:1,紐約7.9:1,倫敦6.9:1,首爾7.7:1,東京7.9:1,新加坡5:1。而中國平均25:1,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高達40:1。
這個統計的數字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原因可能是按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統計。
實際上,許多普通人民用二三百年甚至三四百年的工資,也買不上一套離工作地點近些的像樣的房子。
二、關於收入差距
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煙草等國有壟斷行業的職工不到全國職工總數的8%,但他們的工資和工資外收入佔全國工資總額的55%。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嚴重的收入差距巨大的現象?因為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煙草等國有行業是國有壟斷行業,政府為他們自己和親友的工資標準制定得遠高於其他行業的工資標準。
三、關於貧困人口
中國政府一向將消滅了多少貧困人口列為政績,稱中國貧困人口只有4300萬人。
可是要分攤聯合國經費時,中國卻說:如按照世界銀行人均每天消費低於1.25美元的標準計算,中國的貧困人口總數超過2.5億,高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的統計數字一直不統一,各部門統計的標準有不一樣,應用的範圍有可能不一樣,微有差距說得過去,但有時一差十萬八千里。
以統計貧困人口為例,對國內人民群眾說中國貧困人口只有4300萬人,對聯合國就得說中國的貧困人口總數超過2.5億。不理解是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上的外國人需要援助,還是這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2.5億中國人更需要救助!
四、關於人均收入
1955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韓國的3.2倍、日本的1.1倍。但經過50多年「翻天覆地」的增長,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日本的3%,韓國的7%。中國人均生活水平停留在美國1910年水準。
從1955-2008年經過五六十年「翻天覆地」的增長,日本超出了中國的人均收入34.5倍,韓國超出了中國的人均收入17.5倍,中國人均生活水平比美國落後了100多年了耶。
中國人民辛苦勞動經濟增長的碩果沒用到人民身上,都用到什麼地方去了?
五、關於官員人數和人民人數的比例
中國歷代民官的比例:西漢7945:1;東漢7464:1;唐朝2927:1;元朝2613:1;明朝2299:1;清朝911:1;現代67:1。(注意:清代以前,國家控制的官員,只到縣一級,鄉鎮政權,基本上屬於地方自治性質。)
1998年中國財政部部長助理劉長琨說:漢朝八千人養一個官員,唐朝三千人養一個官員,清朝一千人養一個官員,現在四十個人養一個公務員
公務員越來越多,最新網上的統計消息,現在十八個人養一個公務員。人民當主人的譜是越來越大了,公僕們越來越多了。
六、關於行政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
用於行政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中國:25.6%,印度:6.3%,美國:3.4%,日本:2.8%
中國用於行政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是印度的4.1倍,是美國的7.5倍,是日本的9.1倍。
七、關於醫療、教育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
用於教育醫療的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中國3.8%,印度19.7%,美國21.5%,日本23.3%
用於教育醫療的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印度卻是中國的5.2倍,美國是中國的5.7倍,日本是中國的6.1倍。為什麼印度、美國、日本重視和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質、身體健康?而中國就是這3.8%,其中的80%還都用在2-3%的高官們身上享用。
八、關於政府增長和百姓收入的比例
中國政府收入增長了985倍,而百姓收入只增長了19倍。
政府收入增長是百姓收入增長的52倍!為什麼?因為政府的人員越來越多。
九、關於裸官人數
現在中國有多少「裸官」?118萬。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也就是平均每個省(直轄市)有3萬多名「裸官」,如按全國2000多個市縣算,每個市縣也有50多人。(裸官,即把老婆孩子和資產等都轉移到海外,自己隻身一人在中國的官員,可隨時逃跑去國外。)
118萬裸官,多麼可怕的官場!這叫什麼樣的政權?據悉近30年來,中國外逃官員約為4000人,捲走資金近4000億元,人均席捲約1億元贓款,他們在這裡當裸官能是為人民服務嗎?還不是為了更多的享受,為了更多的貪財,並隨時跑掉逃避制裁,這潛藏的威脅和危險中央領導們不知道看見了嗎?
十、關於犯罪率
根據重慶大學法學教授陳忠林的研究,從1999—2003年最高檢察院與最高法院報告等相關數據推算出:中國普通民眾犯罪率為1/400;國家機關人員犯罪率為1/200;司法機關人員犯罪率為1.5/100。
1999--2003年的數據統計所曝光的官員犯罪遠低於最近十年,可合理推論現在國家機關人員犯罪率要高於1/200;司法機關人員犯罪率要高於1.5/100。
中國普通民眾犯罪率為1/400,如果去除老人和兒童,成年人的犯罪率遠高於1/400。
國家機關人員犯罪率是普通民眾的2-3倍,司法機關人員犯罪率是普通民眾的6-7倍,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條件誘發他們容易犯罪。
#台灣共識 #臺灣成真 #FormosaTaiwanUnion #FreeHugs
#周玉蔻粉絲團 #彭文正李晶玉 #轉型正義聯盟 #黃國昌粉絲團
#只要還有一口氣 #都要對得起自己 #WorldCountryTaiwan
📺#Click點撃這分享101支綠色能源公益慈善免費擁抱影片Taiwan聯盟Free_Hugs_HD_Videos_Campaign
🎬Watch more click 看更多精彩影片點撃
📲#免費擁抱影片Free_Hugs_Videos_Campaign_Taiwan聯盟
西悉尼大學排名 在 西悉尼大学 的推薦與評價
学校提供本科、研究生及高等研究课程,五个校区分别位于宾士镇、布莱克敦、坎贝尔敦、霍克斯伯里、 帕拉马塔、和彭里斯。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西悉尼大学在2014年被列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