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經轉山轉寺,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西藏(四之二)
文:薯伯伯
我自己轉過的聖地不少,岡仁波齊、納木措(部份)、卡瓦格博、拉姆拉措,當然還有西藏大大小小的轉經道,不過自己走著時的感覺,總覺跟西藏信眾的想法有些差異。台灣導演李安在 2005 年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但其實西藏詩人及作家唯色早在 2002 年就寫過一句很類似的話:「當我和他們(來自藏區各地的朝拜者)都環繞著岡仁波欽轉圈,但他們心中的岡日(雪山)絕對比我心中的岡日更接近本質意義上的岡日。雖然從根本上說,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岡日,它和那真實的岡仁波欽形似而神各似。」(唯色這篇文章,後來收錄在 2004 年出版的《絳紅色的地圖》,然後迅速成了禁書)。
行走在路上的人,都有屬於自己宗教信仰或價值取態裡的聖山或聖湖,舉個例子,你到底把「轉」這件事,說成是朝聖、徒步或是有點浮跨的「登上」,各種用詞之間的分野,剛好就能看出不同人之間態度上的差異。
岡仁波齊轉山道全長 54 公里,西藏的朝拜者,包括一些老人家,晨早兩三時出發,晚上就能走完。但在我出發之前,唯色跟我說,當年她與活佛及政府官員同行,最後悔的,就是只花了一天就把整條轉山路段走完,沒法當中仔細感受。她千叮萬囑地跟我說,去轉山,不用趕,不必急,按著自己的步伐慢慢走就最有意義。這種「佛系」的建議本來就符合我的胃口,所以我便全盤接納。我分了三天行走,每天早上八九時起床,正值冬季,天還沒全亮,獨自一人走到下一個寺廟休息點,就當是一天的行程。
* * *
傳說岡仁波齊是須彌山,也就是苯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宇宙論中最高的神山,最高的意思是超世的心中高度,而非現世的物離測量。馬年是釋迦牟尼誕生之年,於是不少信徒就會趕在馬年轉經,因為馬年轉一圈,等如平時的十三轉。在金剛乘的佛教裡有所謂「方便法門」,不知道這種比起「倫敦金」更吸引的 1300% 投資回報,是不是也屬於方便法門之一種。據說鼎盛之時,馬年甚至會有三萬多人一起轉經,場面甚為壯觀。
不過我去轉的時候,剛好是猴年,轉經道上,人影稀疏。我冬天時去轉山,信眾本來就少,但整段路上,我看到不足三十名藏人信眾,少得離奇。倒不是猴年有何忌諱,只是轉山這項活動,對不少藏人卻有一層額外難度,就是辦不了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區的邊防證,不同藏區的人想來,也是不敢亂來了。
至於我的邊防證如何辦理呢?很簡單,就是透過旅行社代辦,費用也不高。大多西藏人辦不了護照,這應該是人所皆知但很多人卻其實不知道或不關心的實況。每次我去外國旅遊,中國的朋友說:「真羨慕你們香港人的護照,去哪裡都不用簽證。」西藏的朋友卻會說:「真羨慕你們有護照。」
來到西藏才發覺,原來身為外地人的我,去外國較藏人方便,連在本屬藏人的土地上,外地人居然也較藏人有更多行動自由。有次我跟西藏的朋友經過布達拉宮廣場,忽然有遊客放了個三腳架拍攝,就不容許路人在前方經過。我的藏人朋友忍不住說:「怎麼我們西藏人,去外國不行,去阿里不行,現在連去布達拉宮前面也不行呢?」
~ 待續 ~
———
照片:在崗仁波齊的轉經道上,因為政策原因,遇到的朝拜者數目不多。拍攝日期為 2017 年 11 月 9 日。
———
原載於《虛詞》:https://www.facebook.com/formless.particles/posts/489316378178763
———
#跟著薯伯去旅行 (當是廣告時間吧,但是由我帶團的)
在 9 月及 10 月,我還有兩個西藏遊的團隊,分別與輕背包及 GLO 合辦,兩團均已成團,有興趣的朋友,請看看相關日期及資料:
西藏珠峰輕GLO團
#已經成團 #GLO
日期:9 月 21 日 - 9 月 31 日
詳情:https://glotravel.hk/tibet-sep
行程重點:珠峰大本營
西藏阿里轉山(對體力有要求)
#已經成團 #輕背包
日期:10 月 13 日 - 10 月 27 日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sherpas.hk/posts/2023559884625347
行程重點:珠峰大本營、神山崗仁波齊
———
感謝閱讀此文!
如果一篇文章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
西藏阿里 地圖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臨時以巴遊記(九)
文:薯伯伯
在伯利恆的最後一夜,與一眾團友吃了晚飯,他們坐車回旅館,我則想獨自一人步行回去。有朋友問我:「會唔會有人老笠?」那我大概說一下,在步行一小時裡發生的事情。
我看著手機地圖,但不小心走錯了路,有一名巴勒斯坦青年走近我,問有甚麼需要幫忙,又說如果需要wifi,他們家就有。我其實看著手機,早就知道方向,但見他很熱心,就讓他教我如何返回。我們握手道別,他說:「如果你仍然找不到,就回來這裡吧,我到時帶你過去。」
之後我進了一家超市買飲品,看店的是兩名小孩。其中一人名叫 Bishara,跟另一名叫 Noor Jack 的小朋友聊天,然後好奇地看看我。這種情況,其實也見怪不怪,我就對著他們微笑 hi hi 小朋友。怎料 Noor Jack 忽然問:「你去過 Afteem 餐廳嗎?」我確實去過,這家餐廳的 falafel 非常好吃。
我問:「你怎麼知道我去過呢?」因為我是 17 個月之前去的。他連忙拿出手機,讓我看看他父親的照片,原來我上年曾經 hi 過他的父親,並拍照留念,而他們又居然記得,真的很好記性。他們一家都姓 Salameh,但為甚麼我知道他們所有人的名字,是因為全都按巴勒斯坦奉行了二千多年的傳統,就是互相加 Facebook。
之後在民宿以外一公里多的地方,聽到大喇叭聲,原來有人結婚,我在門口站了一會,立即被人招手進去。婚禮的攝影師立即摃著攝錄機(很傳統大件的那種)以及單反相機來跟我拍攝。這裡賓客特別多,眾人找我拍照留念之餘,我也拍了一些照片,但因為翌晨要早起,所以也不敢多留。
在巴勒斯坦行走,感覺其實很安全,因為你會得到無窮無盡的關注。
#以色列巴勒斯坦
#輕背包
———
感謝閱讀此文!
有一件事想大家幫手,話說薯伯伯的《西藏西人西事》入圍了2018年金閱獎的候選書籍,當中有個公眾投票的環節。大家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到這裡投票支持: http://www.bookawards.com.hk/vote
如果一篇文章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
———
#跟著薯伯去旅行 (當是廣告時間吧,但是由我帶團的。)
這段期間,我有三個西藏遊的團隊,分別跟輕背包及 GLO 合辦,三團均已成團,有興趣的朋友,請看看相關日期及資料:
西藏珠峰輕背包團
#已經成團 #輕背包
日期:9 月 6 日 - 9 月 17 日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sherpas.hk/posts/2018995768415092
行程重點:珠峰大本營
西藏珠峰輕GLO團
#已經成團 #GLO
日期:9 月 21 日 - 9 月 31 日
詳情:https://glotravel.hk/tibet-sep
行程重點:珠峰大本營
西藏阿里轉山(對體力有要求)
#已經成團 #輕背包
日期:10 月 13 日 - 10 月 27 日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sherpas.hk/posts/2023559884625347
行程重點:珠峰大本營、神山崗仁波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