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族]
陸克文化這篇很精闢,工業4.0的執行,不是每一家都很馬上非做不可!
#工業4.0 #中國製造2025 #生產力4.0 #智慧工廠
【工業 4.0 不值一哂?】
序文/任苙萍(Anita REN)
「我們不需要工業 4.0」?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架構在「工業 4.0 等同於大量製造」謬誤之上的假命題!理性細究工業 4.0 概念,它原是德國力推「智慧製造」政策的一環;而中國製造 2025,旨在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人家壓根兒就沒把它與「大量製造」畫上等號。更精準地說,不論哪種說法,都以「提升自我競爭力」為依歸!而「少量多樣、市場驅動、客製服務、迅速回應、產業升級」,才是核心精神所在!
過度抬舉、誇大固然不必,但若因此不假思索即貿然斷言:那不是我的菜、與我無關……恐怕只是逃避「與時俱進」的藉口。當然,並非所有產業或企業都得盲從工業 4.0 意念,如果立志走手工或藝術精品路線,或許不按牌理出牌的率性而為,正是其獨特賣點。本來,天地間就不只一種生存之道;然可議之處在於:以偏概全論斷 Yes or No、甚至徹底否認工業 4.0 價值,是否有抱持「製造者為王」的老大心態之嫌?
殊不知,在文明及技術發展臨近飽和點的當口,工業 4.0 意謂的是一場由消費市場驅動的變革!或許,台灣所倡導的「生產力 4.0」更具見地,跳脫製造框架、將格局放大至所有產業,根據投入 vs. 產出——可能是具體數值或抽象素質,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市場定位,進而訂定策略目標、建立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才是重點。必要時,向深入了解切身產業/應用 Domain know-how 的專業人士請益或跨界交流,是較務實的作法。漫步在雲端的遙望或遐想,對現在或未來不會有任何實質助益;「謙受益、滿招損」,唯有不預設立場,才能看見真實。
例如,研華就曾分享一個或許是自詡為「科技人士」難以想像的經典案例:紡織業為確認內含上萬條織線的整捆布料,是否有斷裂瑕疵狀況,傳統作法是在上頭「掛鈴噹」權充感測器,既耗費人力且發生錯漏的機率甚高,更別提一些隱藏的風險成本。咖啡之所以不好喝,問題或許出在咖啡豆本身、沖調方式、調製者功力、品嚐者個人偏好或體質,但也可能是因參雜個人偏見、以訛傳訛的結果。多元時代,當家用咖啡機都強調可換外殼之際,企圖「放諸四海皆準」的遊戲規則已不再時興,包山包海的巨型工廠面臨解體實屬意料之中。
正是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並因應分眾市場,更需藉由一些智慧化流程管控機制對下游客戶訂單保持高度敏銳——哪怕不是直接面對終端市場,對接單質量變化亦需多上幾分警覺。否則上波金融海嘯的生產過剩慘況,絕對不會只是過去式;而農漁養殖與人才培育,亦可能掉入著名的「蛛網理論」陷阱,忘了「經濟是一種動態均衡的過程」。地球從來不是只圍繞某人旋轉,也不曾為誰停下腳步;當此大爭之世,一廂情願地「閉門造車」或不知所謂地「人云亦云」,絕非明智之舉。
延伸閱讀:
《工業4.0 之應用篇:自動化≠智慧化,創建跨界價值網路是關鍵》
http://compotechasia.com/a/____/2016/0510/31880.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西門子SiemensPLMSoftware #鼎新 #研華 #UniversalRobots(UR)
[本文將於發佈次日下午轉載至 LinkedIn、Twitter 和 Google+ 公司官方專頁,歡迎關注]: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ompotechasia
https://twitter.com/lookCOMPOTECH
https://goo.gl/YU0rHY
「西門子siemensplmsoftware」的推薦目錄:
西門子siemensplmsoftware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業4.0 #中國製造2025 #生產力4.0 #智慧工廠
【工業 4.0 不值一哂?】
序文/任苙萍(Anita REN)
「我們不需要工業 4.0」?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架構在「工業 4.0 等同於大量製造」謬誤之上的假命題!理性細究工業 4.0 概念,它原是德國力推「智慧製造」政策的一環;而中國製造 2025,旨在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人家壓根兒就沒把它與「大量製造」畫上等號。更精準地說,不論哪種說法,都以「提升自我競爭力」為依歸!而「少量多樣、市場驅動、客製服務、迅速回應、產業升級」,才是核心精神所在!
過度抬舉、誇大固然不必,但若因此不假思索即貿然斷言:那不是我的菜、與我無關……恐怕只是逃避「與時俱進」的藉口。當然,並非所有產業或企業都得盲從工業 4.0 意念,如果立志走手工或藝術精品路線,或許不按牌理出牌的率性而為,正是其獨特賣點。本來,天地間就不只一種生存之道;然可議之處在於:以偏概全論斷 Yes or No、甚至徹底否認工業 4.0 價值,是否有抱持「製造者為王」的老大心態之嫌?
殊不知,在文明及技術發展臨近飽和點的當口,工業 4.0 意謂的是一場由消費市場驅動的變革!或許,台灣所倡導的「生產力 4.0」更具見地,跳脫製造框架、將格局放大至所有產業,根據投入 vs. 產出——可能是具體數值或抽象素質,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市場定位,進而訂定策略目標、建立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才是重點。必要時,向深入了解切身產業/應用 Domain know-how 的專業人士請益或跨界交流,是較務實的作法。漫步在雲端的遙望或遐想,對現在或未來不會有任何實質助益;「謙受益、滿招損」,唯有不預設立場,才能看見真實。
例如,研華就曾分享一個或許是自詡為「科技人士」難以想像的經典案例:紡織業為確認內含上萬條織線的整捆布料,是否有斷裂瑕疵狀況,傳統作法是在上頭「掛鈴噹」權充感測器,既耗費人力且發生錯漏的機率甚高,更別提一些隱藏的風險成本。咖啡之所以不好喝,問題或許出在咖啡豆本身、沖調方式、調製者功力、品嚐者個人偏好或體質,但也可能是因參雜個人偏見、以訛傳訛的結果。多元時代,當家用咖啡機都強調可換外殼之際,企圖「放諸四海皆準」的遊戲規則已不再時興,包山包海的巨型工廠面臨解體實屬意料之中。
正是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並因應分眾市場,更需藉由一些智慧化流程管控機制對下游客戶訂單保持高度敏銳——哪怕不是直接面對終端市場,對接單質量變化亦需多上幾分警覺。否則上波金融海嘯的生產過剩慘況,絕對不會只是過去式;而農漁養殖與人才培育,亦可能掉入著名的「蛛網理論」陷阱,忘了「經濟是一種動態均衡的過程」。地球從來不是只圍繞某人旋轉,也不曾為誰停下腳步;當此大爭之世,一廂情願地「閉門造車」或不知所謂地「人云亦云」,絕非明智之舉。
延伸閱讀:
《工業4.0 之應用篇:自動化≠智慧化,創建跨界價值網路是關鍵》
http://compotechasia.com/a/____/2016/0510/31880.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西門子SiemensPLMSoftware #鼎新 #研華 #UniversalRobots(UR)
[本文將於發佈次日下午轉載至 LinkedIn、Twitter 和 Google+ 公司官方專頁,歡迎關注]: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ompotechasia
https://twitter.com/lookCOMPOTECH
https://goo.gl/YU0r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