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3搭配服用地圖:米國人的「第二名」語言
❗❗ 注意:服用本圖前務必詳讀服用指示,若因不當使用導致不良反應,本店恕不負責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聊到路易斯安那非常強烈的法語文化,除了美食之外,也展現在建築、語言、制度等方面,法語在當地是無法匹敵的第二名語言,即使法國統治已經結束了200多年仍然如此。這讓我好奇:究竟美國各地的「第二名語言」是哪些呢?於是數字控+地圖控又來幫自己找麻煩惹(誤 😂
🛑 服用指示:這張圖上呈現的是「在美國各郡內部,除了英語之外,最多人使用的語言」,這表示——
* 與該語言於當地佔多少比例無關,無論99%還是1%,只要是英語以外的第二名,就會出現在這張圖上。
* 不代表該語言實際分佈的範圍,最多僅表示:那個語言在該郡數量正好比較突出。
* 這張圖幾乎無法呈現都會區的多元樣貌,因為即使那裡有10個語言使用人數都很多,圖上也只能畫出最多的那個(通常就是西班牙語)。
那麼,這張圖的價值到底在哪呢?在於觀察東西岸都會區以外的分佈狀況,尤其是在美國中部大平原上,由於每個郡的平均人口較少,因此可以更清楚地顯示該地的語言使用,並且從中連結到早期移民的分佈狀況。
🇫🇷 法語(不含海地克里奧語):
- 新英格蘭鄰近加拿大魁北克省,有許多法語使用者從該地移居。
- 路易斯安那原為法國殖民據點,但美國購買後仍有法語使用者移入,法語文化延續至今。
🇵🇹 葡萄牙語:
早期麻州南部有工廠勞動機會以及捕鯨業,吸引葡萄牙、亞速爾以至後來的維德角、巴西移民。
🇩🇪 德語:
美國人口中高達13%為德裔,其中又以大平原北部比例最高。
🇳🇱 🇮🇱🏴 其他西日耳曼語言(包含荷蘭語、意第緒語、蘇格蘭語等,圖上主要為荷蘭語):
荷蘭移民始自紐約州,後來擴散到中西部,目前以密西根與愛荷華州荷蘭裔比例最高。
🇺🇸 納瓦霍語:
位在四角落(Four Corners)區的納瓦霍國(Navajo Nation)是美國最大的原住民保留地,也是目前最大的原住民族,族人多達近40萬(2021)。
🇺🇸 其他美洲原住民語言:
除納瓦霍之外,美國原住民保留地大多支離破碎,其中許多散落於大平原北部。
🇪🇸 欸可是,那西班牙語呢?漢語呢?
圖上灰色部分全為西班牙語,少數白色缺口則是其他語言。漢語只有在極少數的郡出頭,因此被列入其他。
📚 關於本圖:
* 資料來源:2015年美國社區調查之5年推估值「5歲以上人口之在家使用語言」。
* 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是美國人口統計局持續進行的問卷調查,每年從美國3億多人口中抽出約300多萬個家庭;5年推估值表示根據連續5年的數據(300多萬家庭*5年),去推估母體(美國3億多人口)的數值。
不知道大家喜歡這張圖嗎?有沒有注意到什麼過去沒想過的現象,或是覺得很奇怪的地方呢?歡迎在下面留言~
【EP63 打工旅遊達人的黃石+冰河國家公園私房攻略 | 美利堅炙燒法蘭西,再配上一點加勒比海和西非:品嚐路易斯安那的Cajun風味 ft. Home is on the road 雪柔的走跳日誌 Cheryl】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美國 #黃石國家公園 #冰河國家公園 #路易斯安那 #紐奧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
西非國家有哪些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西非國家有哪些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EP63 打工旅遊達人的黃石+冰河國家公園私房攻略 | 美利堅炙燒法蘭西,再配上一點加勒比海和西非:品嚐路易斯安那的Cajun風味 ft. Home is on the road 雪柔的走跳日誌 Cheryl】
「去一次黃石國家公園不夠,那你不會去第二次嗎?只去玩幾天嫌太少,那你不會去一整個夏天嗎?」
因為朋友的照片而對黃石一見鍾情的Cheryl,決定以打工旅遊的方式,用一整個夏天的時間體驗黃石,而且還連續去了三年,一路被升到了飯店經理!接著她又到了更北邊的冰河國家公園。連續四年的打工旅遊經驗,使她成為PRO級的國家公園達人。
這兩個無論是Cheryl還是主廚Jerome都狂推不已的國家公園,究竟有什麼獨步全球的特色?對於時間有限的旅人來說,有哪些地方是Cheryl認為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去的?走入自然並不意味著放飛自我,有什麼很重要但總是被忽略的事,是每一個走入國家公園的人都應該留意的?
至於位於美國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州,其首府紐奧良在許多人心目中可以和派對、狂歡劃上等號,然而這裡的有趣之處絕對不止於此!一塊經歷過西班牙、法國與美國統治的土地,又迎來了源自西非或加勒比海的人們,多元文化的交融迸發,讓這裡產生了不得了的化學反應;從語言、建築、法制到大家最關心的美食,每件事物都訴說著它與眾不同的過往。
因此在這集的最後,居住在當地的Cheryl就要從食物出發,來帶大家認識所謂的「Cajun卡津風味」,以及它們如何展現了路易斯安那獨特的混血身世!
🎙️ 來賓簡介:
Cheryl Home is on the road 雪柔的走跳日誌 ,台北長大的90後,大學畢業後來到美國工作。在朋友的洗腦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黃石國家公園,原以為只是短暫的一個夏天、體驗一下大自然的工作,結果因為太愛那裡,於是連續工作了3個夏天,接著2020年又跑到了冰河國家公園待了一個夏天,最後輾轉來到目前的座標:集各種美食於一地的路易斯安那州!
✅ 本集重點:
(00:01:55) 原本以為打工旅遊就只是整理飯店房間,沒想到其實還蠻辛苦的?
(00:05:34) 全世界國家公園的開山始祖:黃石的歷史背景與地理位置
(00:08:30) 如果你的時間真的超有限,那這幾個地方絕對不能錯過:Mammoth Hot Springs、Canyon Village和Old Faithful
(00:11:02) 值得推薦的體驗:Hayden Valley觀星、Mount Washburn健行與Yellowstone Lake泛舟
(00:13:49) 最重要也最基本,但總是有遊客搞不清楚的事情:如何正確應對野生動物
(00:18:33) 超級容易向隅的熱門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才知道的飯店與露營訂房小秘密(噓~)
(00:20:49) 位置超級偏遠的冰河國家公園,其實有個交通超方便的前往方式?
(00:23:19) 冰河國家公園的不可錯過:Going-to-the-Sun Road與Logan Pass
(00:26:36) 健行者天堂裡,CP值最高的一條步道:Grinnell Glacier Trail
(00:29:00) 工作人員的秘密基地:Lake McDonald旁的Beach Twelve
(00:33:04) 一秒國土變成兩倍大!1803年Louisiana Purchase,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混血歷史
(00:37:32) 美利堅炙燒法蘭西,再配上一點加勒比海和西非:路易斯安那融合料理研討會!
(00:41:38) 紐奧良的西、法、美混合建築,低窪的地勢與卡翠納颶風
(00:45:00) 從建築、語言到法制,到處都有法國文化的痕跡!而且還要拼誰比較法國?
(00:48:32) 因為一股神奇的力量而消失的結尾,哪裡可以找到Cheryl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美國 #黃石國家公園 #冰河國家公園 #路易斯安那 #紐奧良
西非國家有哪些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巧克力 #黑暗產業鍊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4 「志祺七七徵企劃夥伴」廣告段落
02:05 可可起源
03:20 可可如何被傳播?
04:13 巧克力的神奇功效
05:25 被殖民者掌控的可可產業
06:44 可可農田的黑暗面
08:21 可能的補救方式有哪些?
09:13 我們的觀點
10:05 提問
10:2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腳本: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1巧克力零售商分潤44% 製造商25%、農人6.6%:https://bit.ly/37zNC3x
→30年後就吃不到巧克力了?不要騙我!:https://bit.ly/37Cbwv3
→可可界的OPEC是什麼? 影響朱古力命運2個西非國家:https://bit.ly/2ZCuFsv
→如果你也愛吃巧克力 就不能忽視非洲可可產量下降的問題—巧克力大品牌該如何因應?:https://bit.ly/3dzxl25
→朱古力生產實情苦澀:西非可可出口國與買家角力 最終受害者是誰:https://bit.ly/2OVP1e5
→你愛吃巧克力,但你知道巧克力的起源已改寫了嗎?:https://bit.ly/3skt9rp
→屏東可可好強!別再談福灣,來看這些巧克力如何從「棄品」變世界冠軍?:https://bit.ly/3dui4jg
→甜蜜商機燒全球!台灣一年吃掉2360頭大象重的巧克力:https://bit.ly/3pGpqmi
→A brief history of chocolate – and some of its surprising health benefits:https://bit.ly/3bpAIGp
→A brief history of chocolate – and some of its surprising health benefits:https://bit.ly/2Mb0DZF
→CHILD LABOR AND SLAVERY IN THE CHOCOLATE INDUSTRY:https://bit.ly/3dzFwM7
→Child labour is part of most of what we buy today: what can we do?:https://bit.ly/37yGXXm
→Chocolate industry drives rainforest disaster in Ivory Coast:https://bit.ly/3kaMVT7
→Chocolate Makers Fight a Melting Supply of Cocoa:https://on.wsj.com/2ZFI1nI
→Chocolate Treats Have Been a Part of Our History for at Least 5,000:https://bit.ly/3sjyjUe
→Chocolate: Origins of delicacy pushed back in time:https://bbc.in/3st0yQP
→Cocoa’s child laborers:https://wapo.st/2NOyvvO
→Ghana Faces Huge Shortfall in Cocoa Crop:https://on.wsj.com/2MiiQEU
→July 7, 1550: Europeans Discover Chocolate:https://bit.ly/2ZEiXxC
→Monday’s medical myth: chocolate is an aphrodisiac:https://bit.ly/3pEAHmP
→NOPE, CHOCOLATE ISN’T ACTUALLY AN APHRODISIAC:https://bit.ly/3qHMjGZ
→The African cocoa farmers who are taking on Big Chocolate:https://lat.ms/3qHTaQY
→The Dark History of Chocolate:https://bit.ly/3pIp4eE
→The dark side of chocolate:https://bit.ly/2ZEj648
→The Great Chocolate Migration:https://bit.ly/3sckfvZ
→The Sweet History of Chocolate:https://bit.ly/3dxnPwr
【 延伸閱讀 】
→It’s not a very merry Christmas for Fairtrade chocolate:https://bit.ly/2ZCI5EN
→Could wild mangoes solve the world’s chocolate crisis?:https://bit.ly/3pPsXyN
→有了公平貿易認證 可可農生活變好了嗎?:https://bit.ly/3bwkMSA
→【巧克力的黑暗面】 紀錄片:https://bit.ly/2P2j8Rd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_gZA8jS2NQ/hqdefault.jpg)
西非國家有哪些 在 非洲規模最大的經濟體是哪些國家?南非只排第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十大非洲規模最大的經濟體,南非只排第三,非洲並不是所有 國家 都很貧窮|四處觀察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佔了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5 ,無論在面積或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