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診療日記】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
案主的主訴行為、症狀行為
如:失眠、易怒、憂鬱、想死...
必須『見山不是山』,瞭解行為背後的情緒、意義
如果不這麼做,很容易雙方都卡在有限的行為表層
但又時候又必須『見山是山』,面對行為所帶來的現實問題
像是失眠的影響、情緒的安撫、自殺的高風險,如果不這麼做,會變成只是唱高調
。
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來自助人者的理論信念、實務經驗和現場的情緒交流
。
#心理師診療日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己喜歡的 就是最好的威士忌?【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53課】 什麼樣的威士忌,才是最好的威士忌? 相信每一個威士忌愛好者,都曾經問過這個問題。 「自己喜歡的威士忌,就是最好的威士忌。」是許多威士忌專家的共同答案。 有趣的是,每個人在尋找「自己喜歡的威士忌」的過程,往往彷彿禪語中...
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禪宗《五燈會元》一書中曾記載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的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從前聽人講述這「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總覺得玄之又玄,心想這種太哲學的東西自己恐怕一輩子都無法參透。沒想到近來對於股票投資這件事竟有類似的心得,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自認是個世俗之人,當初投資股票無非是擔心未來婚後對於金錢的需求,畢竟女王的家境狀況確實跟我原生家庭差異頗大,怕自己想法太天真若遇到需要大錢的時候讓生活步調亂了套,自忖最好的方式就是提早儲備夠多的儲蓄以便將來得以應對,這是我 #看錢是錢 的階段。
薪水雖夠生活但總為了要攢一部份來投資股票,於是乎在花費上總是量入為出,買股票後對股價漲跌變得非常在意,不時在計算自己投資股票賺賠了多少,會看上的股票也大多是比較多人會討論的熱門股,這階段大概持續兩年... 直到連續遭遇到網路泡沫、911恐怖攻擊、SARS 接連的打擊後,才痛定思痛開始以巴菲特為師,當時看了不少相關書籍並持續反省檢討、在改進自己的投資方式與心態後,投資績效確實有長足進步。
隨著投資績效表現令人越來越滿意,整體部位即便有一部分不屬於自己的資產,但在量體越長越大的過程中,輕微風吹草動整個部位每天市值的變動就從幾萬到幾十萬,若遇到股市受大消息影響,一天變動達我上班數年年薪的情況也不少見。如果我還是過去那樣天天計較自己賺賠了多少,壓力指數肯定要天天破表,但也許因為這是一個長達十年以上的過程,不知不覺我就進入了 #看錢不是錢 的階段。當然,為了能隨時向委託人報告狀況,我還是會時常注意投資的相關數值資訊,只不過大多數時候(嗯... 像是去年二三月就比較難熬點,道行還不夠)我還是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正常的吃,正常的睡。正常的運動以及跟親友正常的互動,很多時候連我老婆都無法從我身上察覺今天股市是漲還是跌,甚至連巨幅震盪也是如此。
我不是一個物慾很強的人(幸好我的家人也不是)所以財富的累積最後變成單純是數字的變動,原先還對於自己能這麼看淡感到滿意。不過這一年多來隨著媒體報導、網路轉傳知道疫情對於世界上不少人的生活有極大的衝擊,漸漸對於自己每年能有還不錯的股息收益心中是滿滿的感恩,雖說一年股息收入恐怕比一些近年來如雨後春筍頻頻冒出的投資達人幾天的資本利得還少,但比起很多想要賺錢卻不見得有努力機會的朋友自己真的是幸福太多了,畢竟這些就夠我們一家人可以安穩地過生活了,想必這是達到 #看錢又是錢 的心境了吧!
也許年紀真的不小了,漸漸能體會過去長輩總在年節向神明祈求全家能健康平安,卻不求升官發財的心境...
祝大家健康,平安度過這波疫情的考驗
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化繁為簡」 才有執行力,才有落實度】
制度機制的建立,都是從粗略開始。經由運用執行累積實務經驗,不斷的改善優化,逐漸提升細緻度及增加涵蓋度。這是精益求精、不斷提升制度機制效益的必要做法。
但是長久下來,制度機制往往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系統。設計的人甚至會自傲的認為:這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制度機制。
然而,組織是一群不同經驗、不同能力層級的人所組成;一個龐雜的系統是很難讓組織的一般人員,易於學習及清楚掌握的,更難奢望融會貫通。所以,要求所有人都能落實執行制度規範,不但緣木求魚,且效率品質反而低落。假如一個公司各方面的制度都已十分龐雜,那更容易陷入全面性的低效率及僵固化。
「化繁為簡」,就如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道理。制度設計,經過長時間累積豐富的實務經驗、細緻的整理規劃、以及充分的融會貫通,我們必然會發覺:哪幾個部分是真正的核心,哪些是疊床架屋;哪些只要確實掌控幾個源頭關鍵點,相關狀況就幾乎不會發生。也有很多情況,發生的機率非常非常低,寧可放棄或禁止,反而能省去大量的人員精力耗損與成本的節省。
所以「化繁為簡」是有方法的。透過去蕪存菁、專注提升,就能從「見山不是山」,跳脫提升到「見山又是山」這個層次;而這個經過「精淬」過的很精實的制度,會更「易學易用」,自然執行度強、落實度高。
另外,一個組織必須要注重三個面向,來協助制度的精簡:
一、建立優質組織文化。
二、注重讀人識人用人。
三、善用數位智能工具。
因為制度的設計與運用的場域,是息息相關的。場域由人組成,招募時注重人員的素養、品格、價值觀,在場域正向行為規範的薰陶下,形成優質的組織文化,制度就不需要在一些很基本的部分做闡述,也不需要制定過多的「防呆機制」,同時也會減少防弊機制的設計。這些也都是導致制度龐雜的原因。
工具,永遠是解決問題最好的幫手。智能工具更是能將複雜的機制自動化,是「化繁為簡」最為有效的工具。
制度機制設計者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制度如何「化繁為簡」,注重制度的「塑身」,讓制度清爽,執行與落實就簡易多了。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連結閱讀
1. 「系統化管理」,就是「有效率的完整管理」
https://bit.ly/3irV3zX
2. 聯強經營策略 = (人才) × (系統制度) × (營運知識)
https://bit.ly/3v0keNB
3. 用方法,用工具,不要隨本能做事
http://bit.ly/2JaUubO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在 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己喜歡的 就是最好的威士忌?【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53課】
什麼樣的威士忌,才是最好的威士忌?
相信每一個威士忌愛好者,都曾經問過這個問題。
「自己喜歡的威士忌,就是最好的威士忌。」是許多威士忌專家的共同答案。
有趣的是,每個人在尋找「自己喜歡的威士忌」的過程,往往彷彿禪語中「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三階段歷程,絕少有人能夠一次參透。
一開始,人們總是「見山是山」。威士忌達人學院首席顧問林一峰指出:「剛開始喝威士忌的時候,我們會辨別大品牌,大品牌有更多的廣告,名氣更響亮,我們就覺得它是一個好的威士忌。」
慢慢地,進入「見山不是山」。林一峰表示:「到後來呢,我們不要大品牌了,我們開始認識所謂的酒評家的評分,酒評家的評分越高,代表威士忌越好。」
直到對威士忌的基本知識累積到一個程度,慢慢從產區、蒸餾器的長相、製程、熟成方式…,去理解一支威士忌,才真正進入「見山又是山」的階段。
可惜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威士忌愛好者,都能達到這個境界。有太多太多的人,依舊在「年份比較高的一定比較好」、「價錢比較貴的一定比較好」、「顏色深的一定比較好」…種種迷思中打轉。
林一峰今天特別介紹來自瑞典的威士忌品牌BOX,以提醒所有威士忌愛好者:「我們或許應該學著把威士忌的好跟壞,暫時先放下來。而是去學著從威士忌當中,了解它來教我們什麼樣的人生道理。」
(製作/撰文:高婉珮,攝影:陳思明・李宗明)
【警語: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滿十八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