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喝好水💦!
新竹市議會民進黨團責無旁貸》
改善新竹市民飲用水水質,將有新的進展。新竹市議會預計下周三(6月12日)審查「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如果這個案子完成三讀,將會是新竹市民飲用水水質改善的重大進展。
這次條例的修正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新竹市的 #事業廢水不能排放到頭前溪的湳雅取水口的上游,並設定罰則,確保自來水來源的水質;第二個是 #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分隔線—————————
Start:地方公投立法
—> 喝好水公投提案
—>板二計劃北水南送
—>🌟本次議會會期期盼通過「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
我們從「新竹市民要喝好水」的訴求出現時,就知道這個目標無法一步到位,而是一個漫長的 #政治工程。它要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不放過任何可能性,透過許多府會溝通、跨黨派協調來逐步落實。
【催生公投法立法 公投有法源】
這項政治工程,第一個里程碑是推動新竹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公民投票自治條例--「新竹市公民投票自條例」的立法,讓舉行公投有法令依據。這個條例是由許修睿議長、曾資程、李妍慧議員提案,獲得各黨派議員的支持,在2019年1月18日完成立法程序。
【黨團率先參與「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提案】
第二個則是參與新竹市有史以來第一個公投案的提案。我們在3月20日擔任「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的提案人,我們也是第一個參與提案的議會黨團。這項公投的主文是「新竹市應訂定廢汙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而市長林智堅也在前一天,也就是3月19日簽署了公投的提案書,表達他對公投案的支持。
【中央地方合作 北水南送成真】
第三個是石門水庫的水輸送到新竹的「2020北水南送計畫」。這個計畫在6月4日剛由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動工,預計2021年完成後,新竹市可以達成「新竹市民生用水都來自水庫」的目標。
這個計畫是林市長在2018年就提出了構想,之後經過市政府與中央溝通協調,柯建銘總召調和鼎鼐,請中央黨部、黨籍立委協助發揮執政優勢,黨籍立委參選人鄭宏輝也表態力挺,最後才讓構想落實成為實際執行的計畫。
【市府續追擊 提修法堵廢水排放】
第四個即將完成的,則是「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的修正案在議會完成修法程序。完成後,新竹市的事業廢水將以專管回收、不能排放到頭前溪的湳雅取水口上游。
這四個里程碑的完成,是因為我們知道「喝乾淨水」的目標,除了用公投凝聚民意,也不能忽略執行的細節。因為,就算是公投通過後,要完全落實也要經過許多過程。
我們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除了與市長、市政府協調,也透過中央與地方協調的方式,希望民進黨的執政優勢可以形成正面幫助,全力推進「新竹市民喝乾淨水」的目標。而事實上,新竹市在這項政策上的進展,也比鄰近的新竹縣大幅超前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黨團多次與林智堅市長溝通。
【林智堅市長高度支持 展現具體行動】
市長從一開始就贊同「喝乾淨水」的訴求,他也提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構想,包括要透過新竹縣市聯手,以及透過與中央與地方協調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這也是林市長在3月19日的網路直播時,連署公投提案的背景。
經過黨團與市政府多次的溝通,「分工合作、同舟共濟」,市政府透過中央與地方協調的機制進行,黨團則從民進黨的黨政協調機制著手,最終把相關的資源匯聚起來。
—————————分隔線—————————
「喝乾淨水」的目標,是一個漫長的政治工程,民進黨團會繼續奮鬥不懈。目前的成果雖不完美,我們也還有努力的空間。我們希望,#大家能與我們一起關注「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的審查,讓這個條例能成為「守護新竹市飲用水品質」的新進展!
李妍慧 Yen Hui Lee 新竹水牛曾資程
新竹市議員 施乃如 鄭美娟
劉康彥(小白) 陳建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
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進黨團問政報告20190606|
【「水質改善政治工程」再下一城
→新竹市議會將審查下水道自治條例】
改善新竹市民飲用水水質,將有新的進展。新竹市議會預計下周三(6月12日)審查「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如果這個案子完成三讀,將會是新竹市民飲用水水質改善的重大進展。
這次條例的修正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新竹市的事業廢水不能排放到頭前溪的湳雅取水口的上游,並設定罰則,以確保自來水來源的水質;第二個是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如果再搭配6月4日由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動工的「北水南送工程」,在2021年完工後,新竹市每日可以獲得石門水庫支援20萬噸水。一旦實現,到時候新竹市的飲用水水源都能來自於水庫,確保飲用水水質沒有問題。
#民進黨新竹市議會黨團 很高興可以看到這些進展,這是我們對於「新竹市民要喝好水」訴求,所進行各種努力逐漸累積之後,才有的成果。
我們從「新竹市民要喝好水」的訴求出現時,就知道這個目標無法一步到位,而是一個 #漫長的政治工程。它要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不放過任何可能性,透過許多府會溝通、跨黨派協調來 #逐步落實。
【催生公投法立法 公投有法源】
這項政治工程,第一個里程碑是推動新竹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公民投票自治條例--「新竹市公民投票自條例」的立法,讓舉行公投有法令依據。這個條例是由許修睿議長、曾資程、李妍慧議員提案,獲得各黨派議員的支持,在2019年1月18日完成立法程序。
【黨團率先參與「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提案】
第二個則是參與新竹市有史以來第一個公投案的提案。我們在3月20日擔任「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的提案人,我們也是第一個參與提案的議會黨團。這項公投的主文是「新竹市應訂定廢汙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而市長 #林智堅 也在前一天,也就是3月19日簽署了公投的提案書,表達他對公投案的支持。
【中央地方合作 北水南送成真】
第三個是石門水庫的水輸送到新竹的「2020北水南送計畫」。這個計畫在6月4日剛由行政院長 #蘇貞昌 主持動工,預計2021年完成後,新竹市可以達成「新竹市民生用水都來自水庫」的目標。
這個計畫是林市長在2018年就提出了構想,之後經過市政府與中央溝通協調、黨團也請黨中央、黨籍立委協助發揮執政優勢,黨籍立委參選人 #鄭宏輝 也表態力挺,最後才讓構想落實成為實際執行的計畫。
【市府續追擊 提修法堵廢水排放】
第四個即將完成的,則是「新竹市下水管理自治條例」的修正案在議會完成修法程序。完成後,新竹市的事業廢水將以專管回收、不能排放到頭前溪的湳雅取水口上游。
這四個里程碑的完成,是因為我們知道「喝乾淨水」的目標,除了用公投凝聚民意,也不能忽略執行的細節。因為,就算是公投通過後,要完全落實也要經過許多過程。
我們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除了與市長、市政府協調,也透過中央與地方協調的方式,希望民進黨的執政優勢可以形成正面幫助,#全力推進「新竹市民喝乾淨水」的目標。而事實上,新竹市在這項政策上的進展,也比鄰近的新竹縣大幅超前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黨團多次與林智堅市長溝通。
【林智堅市長高度支持 展現具體行動】
市長從一開始就贊同「喝乾淨水」的訴求,他也提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構想,包括要透過新竹縣市聯手,以及透過與中央與地方協調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這也是林市長在3月19日的網路直播時,連署公投提案的背景。
經過黨團與市政府多次的溝通,之後形成「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方式,市政府透過中央與地方協調的機制進行,黨團則從民進黨的黨政協調機制著手,最終把相關的資源匯聚起來。
「喝乾淨水」的目標,是一個漫長的政治工程,民進黨團會繼續奮鬥不懈。目前的成果雖不完美,我們也還有努力的空間。我們希望,民眾能與我們一起關注「新竹市下水道自治條例」修正案的審查,讓這個條例能成為「守護新竹市飲用水品質」的新進展!
#李妍慧 #施乃如 #鄭美娟
#曾資程 #劉康彥 #陳建名
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進黨團問政報告20190606|
【「水質改善政治工程」再下一城
→新竹市議會將審查下水道自治條例】
改善新竹市民飲用水水質,將有新的進展。新竹市議會預計下周三(6月12日)審查「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如果這個案子完成三讀,將會是新竹市民飲用水水質改善的重大進展。
這次條例的修正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新竹市的事業廢水不能排放到頭前溪的湳雅取水口的上游,並設定罰則,以確保自來水來源的水質;第二個是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如果再搭配6月4日由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動工的「北水南送工程」,在2021年完工後,新竹市每日可以獲得石門水庫支援20萬噸水。一旦實現,到時候新竹市的飲用水水源都能來自於水庫,確保飲用水水質沒有問題。
#民進黨新竹市議會黨團 很高興可以看到這些進展,這是我們對於「新竹市民要喝好水」訴求,所進行各種努力逐漸累積之後,才有的成果。
我們從「新竹市民要喝好水」的訴求出現時,就知道這個目標無法一步到位,而是一個 #漫長的政治工程。它要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不放過任何可能性,透過許多府會溝通、跨黨派協調來 #逐步落實。
【催生公投法立法 公投有法源】
這項政治工程,第一個里程碑是推動新竹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公民投票自治條例--「新竹市公民投票自條例」的立法,讓舉行公投有法令依據。這個條例是由許修睿議長、曾資程、李妍慧議員提案,獲得各黨派議員的支持,在2019年1月18日完成立法程序。
【黨團率先參與「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提案】
第二個則是參與新竹市有史以來第一個公投案的提案。我們在3月20日擔任「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的提案人,我們也是第一個參與提案的議會黨團。這項公投的主文是「新竹市應訂定廢汙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而市長 #林智堅 也在前一天,也就是3月19日簽署了公投的提案書,表達他對公投案的支持。
【中央地方合作 北水南送成真】
第三個是石門水庫的水輸送到新竹的「2020北水南送計畫」。這個計畫在6月4日剛由行政院長 #蘇貞昌 主持動工,預計2021年完成後,新竹市可以達成「新竹市民生用水都來自水庫」的目標。
這個計畫是林市長在2018年就提出了構想,之後經過市政府與中央溝通協調、黨團也請黨中央、黨籍立委協助發揮執政優勢,黨籍立委參選人 #鄭宏輝 也表態力挺,最後才讓構想落實成為實際執行的計畫。
【市府續追擊 提修法堵廢水排放】
第四個即將完成的,則是「新竹市下水管理自治條例」的修正案在議會完成修法程序。完成後,新竹市的事業廢水將以專管回收、不能排放到頭前溪的湳雅取水口上游。
這四個里程碑的完成,是因為我們知道「喝乾淨水」的目標,除了用公投凝聚民意,也不能忽略執行的細節。因為,就算是公投通過後,要完全落實也要經過許多過程。
我們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除了與市長、市政府協調,也透過中央與地方協調的方式,希望民進黨的執政優勢可以形成正面幫助,#全力推進「新竹市民喝乾淨水」的目標。而事實上,新竹市在這項政策上的進展,也比鄰近的新竹縣大幅超前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黨團多次與林智堅市長溝通。
【林智堅市長高度支持 展現具體行動】
市長從一開始就贊同「喝乾淨水」的訴求,他也提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構想,包括要透過新竹縣市聯手,以及透過與中央與地方協調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這也是林市長在3月19日的網路直播時,連署公投提案的背景。
經過黨團與市政府多次的溝通,之後形成「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方式,市政府透過中央與地方協調的機制進行,黨團則從民進黨的黨政協調機制著手,最終把相關的資源匯聚起來。
「喝乾淨水」的目標,是一個漫長的政治工程,民進黨團會繼續奮鬥不懈。目前的成果雖不完美,我們也還有努力的空間。我們希望,民眾能與我們一起關注「新竹市下水道自治條例」修正案的審查,讓這個條例能成為「守護新竹市飲用水品質」的新進展!
#李妍慧 #施乃如 #鄭美娟
#曾資程 #劉康彥 #陳建名
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在 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裡面規定了「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用戶,是包含「事業用戶」的。但是直到今天,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號稱已完成建置,卻不收「事業廢水」?在中央的規範於70年間就制定,特別是我們的地方政府也已經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後,都已經過了幾十年,為何我們的「公共污水下水道」還是處於一種類似「半殘」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問題,水利處也特別在本次質詢公開承諾,「事業廢水」將於明年接管納入「污水下水道」處理,且相關收費機制已訂立。對此,我們一定會持續追蹤。
二、 目前「事業廢水」還是必須排入「地面水體」(例如河川、渠道等)。
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直接對水利會所管轄的灌溉(排)水路「搭排」的問題,將「直接衝擊」農民的灌溉用水,由於農委會的「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已擬於近年實施「禁止灌溉溝搭排」(能不能落實其實還是令人憂心...),且水利會目前非縣府管轄單位,暫而不論。目前《水污法》所規範的事業達到一定排放規模以上者,會依《水污法》加以「列管」。而依縣內環保局的函覆,截至108年3月22日止,中港溪流域達到「列管規模」之排放許可事業共60家次、後龍溪有61家次,房裡溪有1家次。但房裡溪卻是縣內目前「唯一」作「總量管制」的河川?
三、 所謂總量管制,依《水污法》第9條,如果因為「事業密集等,以放流水標準管制,仍未能達到該水體之水質標準」或是「經主管機關認定需特予保護者」,應就「廢 (污)水排放總量實施總量管制」。
(一) 縣內目前願意就房裡溪之排放實施總量管制,當然很好!但依環保局的函覆資料,房裡溪僅有1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但中港溪、後龍溪,皆有60幾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卻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二) 再來就是依縣府的公告,房裡溪實施總量管制的理由大概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來源、避免工業廢水引灌造成重金屬蓄積於農地土壤中。但是,如果來看看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也是會引自中港溪流域的水源,加上目前污染的「整治場址」、「控制場址」、「地下水汙染限制區」,全縣有超過1/2的地點集中在竹南。環保局長在質詢中也承認,早期竹南、頭份是全國很大的石化工業區。事實上,迄今確實仍有工業區或工廠等等,就存在於中港溪流域附近,環保單位對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四、 另外依環保局的資料,光是竹南地區在今年1到3月份,水污染的陳情稽查案件就有20次,但僅有稽查出2次違反法令。
事實上,除了關於苗北增加稽查人力或增設稽查大隊以爭取時效性外,另一個是《水污法》第7條加嚴排放標準的問題。以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為例,即使不是事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排溝渠」的搭排問題,其他諸如灰寮溝等等受排放的地面水體,也可能會與灌溉溝渠相通。但問題是,環保局對於水質的檢驗標準就是依「放流水」標準,此一「放流水標準」如果相較於「灌溉水」的標準,以重金屬為例,往往是「寬鬆」數倍到數十倍之多。
在放流水標準相對寬鬆、又無總量管制下,就是我們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五、 在網路上稱為「藍色多瑙河」的灰寮溝變色事件後,我們也多次和環保局溝通、接觸,環保局也在灰寮溝流域裝設了自動監測的設備。但當我們將裝設地點套繪整個竹南地區的流域後,這樣自動監測點到底能不能發揮功能,實在令人質疑?我們也要求環保局未來應該要分段執行。
我們的土地、河川,真的承受的太多了,終究,受害的會是人類自己。改變我們的家鄉,或許並非一蹴可及。但只有開始行動,才能改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SaTgskZGDU/hqdefault.jpg)
規範下水道的水質標準 在 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 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裡面規定了「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用戶,是包含「事業用戶」的。但是直到今天,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號稱已完成建置,卻是不收「事業廢水」?在中央的規範於70年間就制定,特別是我們的地方政府也已經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後,都已經過了幾十年,為何我們的「公共污水下水道」還是處於一種類似「半殘」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問題,水利處也特別在本次質詢公開承諾,「事業廢水」將於明年接管納入「污水下水道」處理,且相關收費機制已訂立。對此,我們一定會持續追蹤。 二、 目前「事業廢水」還是必須排入「地面水體」(例如河川、渠道等)。 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直接對水利會所管轄的灌溉(排)水路「搭排」的問題,將「直接衝擊」農民的灌溉用水,由於農委會的「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已擬於近年實施「禁止灌溉溝搭排」(能不能落實其實還是令人憂心...),且水利會目前非縣府管轄單位,暫而不論。目前《水污法》所規範的事業達到一定排放規模以上者,會依《水污法》加以「列管」。而依縣內環保局的函覆,截至108年3月22日止,中港溪流域達到「列管規模」之排放許可事業共60家次、後龍溪有61家次,房裡溪有1家次。但房裡溪卻是縣內目前「唯一」作「總量管制」的河川? 三、 所謂總量管制,依《水污法》第9條,如果因為「事業密集等,以放流水標準管制,仍未能達到該水體之水質標準」或是「經主管機關認定需特予保護者」,應就「廢 (污)水排放總量實施總量管制」。 (一) 縣內目前願意就房裡溪之排放實施總量管制,當然很好!但依環保局的函覆資料,房裡溪僅有1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但中港溪、後龍溪,皆有60幾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卻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二) 再來就是依縣府的公告,房裡溪實施總量管制的理由大概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來源、避免工業廢水引灌造成重金屬蓄積於農地土壤中。但是,如果來看看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也是會引自中港溪流域的水源,加上目前污染的「整治場址」、「控制場址」、「地下水汙染限制區」,全縣有超過1/2的地點集中在竹南。環保局長在質詢中也承認,早期竹南、頭份是全國很大的石化工業區。事實上,迄今確實仍有工業區或工廠等等,就存在於中港溪流域附近,環保單位對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四、 另外依環保局的資料,光是竹南地區在今年1到3月份,水污染的陳情稽查案件就有20次,但僅有稽查出2次違反法令。 事實上,除了關於苗北增加稽查人力或增設稽查大隊以爭取時效性外,另一個是《水污法》第7條加嚴排放標準的問題。以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為例,即使不是事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排溝渠」的搭排問題,其他諸如灰寮溝等等受排放的地面水體,也可能會與灌溉溝渠相通。但問題是,環保局對於水質的檢驗標準就是依「放流水」標準,此一「放流水標準」如果相較於「灌溉水」的標準,以重金屬為例,往往是「寬鬆」數倍到數十倍之多。 在放流水標準相對寬鬆、又無總量管制下,就是我們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五、 在網路上稱為「藍色多瑙河」的灰寮溝變色事件後,我們也多次和環保局溝通、接觸,環保局也在灰寮溝流域裝設了自動監測的設備。但當我們將裝設地點套繪整個竹南地區的流域後,這樣自動監測點到底能不能發揮功能,實在令人質疑?我們也要求環保局未來應該要分段執行。 我們的土地、河川,真的承受的太多了,終究,受害的會是人類自己。改變我們的家鄉,或許並非一蹴可及。但只有開始行動,才能改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IP48TGTNk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