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很令人傷心的新聞
女店員被無故攻擊眼部,影片我真的不敢點開來看,因為光看文字敘述就覺得很可怕。
大約一年前我也有位患者有類似的遭遇,阿伯在家附近跟鄉親們聊天,結果也是同樣沒有接受治療的一位男子突然攻擊他,導致眼球破裂,人工水晶體還被打到掉了卡在傷口上。
身為阿伯的主治醫師,對於這樣無故被傷害當然也感到生氣也不捨,阿伯最終還是失明了。只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唉…
跟大家談談眼球的傷害吧
如果肉眼可見,流出血水的,程度從表層的結膜撕裂傷到嚴重的眼球破裂都有,這個大家都會很警覺的馬上就醫,通常會需要手術的修補。
不過,眼睛是很細緻的器官,有時候外表沒什麼傷,但有「內傷」也是可能的喔!
#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就是眼內主要感光的地方,只要剝離了,表現可能是視力下降,有視野遮蔽等等,受到撞擊後也可能不會馬上發生,受傷後一定要密切注意是不是有飛蚊症、黑點大量增加,有模糊的感覺。視網膜剝離看嚴重程度,可能需要做到手術或雷射
#水晶體相關
如果是外傷性白內障,視嚴重的程度,會不等視力下降。另外,拉住水晶體的還有非常多條「懸韌帶」,打到的當下可能也斷了很多條,如果斷裂數量太多,水晶體會移位,應該會有異常感覺(主要是視力)。但若數量不多,可能要等到將來做眼內手術才會發現。先前做一位阿姨白內障手術時,發現她的水晶體術中不穩,後來一問之下,原來在年輕時曾經被綁貨的橡皮筋彈到!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
眼球是很小的軟軟的球,受傷當下的力道,傳導到眼睛其實都算很重,想像一個軟球把它壓凹,彈回來的力氣也是很大,視神經可能會因此受傷,這個病需要觀察比較久,因為神經目前無法手術,所以比較嚴重的病例有可能沒辦法恢復。
其實不管是什麼程度的眼球傷害,就算是當下沒什麼大礙,還是要請大家注意是不是有視野缺損,眼前黑點飛蚊變多,或是看到閃光,也是有受傷很久後,發現有問題的。
對於眼睛的保護,要避免高速彈射的物體
例如割草機、砂輪機,很恐怖不要問,這些我都親眼見過..
總之,好好照顧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關於這則新聞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衷心祝那位小姐早日身心康復
視網膜剝離外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清泓主任提到,造成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性和自然老化之外,其它可能造成青光眼的病因還有:葡萄膜炎或其他原因的發炎;各種眼部外傷或手術,像白內障、視網膜剝離、角膜移植等手術;全身或局部的藥物使用,如類固醇;影響血管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還有具家族史和高度近視,也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因素。
王清泓主任補充,雖然年紀大的人罹患青光眼的機會較大,但事實上,呱呱墜地的嬰兒就有罹患青光眼的機會,因此人人都是危險群,必須透過定期的眼科檢查,才有辦法診斷出青光眼,病人是無法憑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否罹患青光眼。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1/glaucoma.html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KctXQ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超過79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視網膜剝離外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防疫而延遲視網膜剝離手術,真的可以嗎?》
今天幫大家讀書系列,我們討論防疫COVID-19 與疫情下的眼科疾病手術及處置的延遲,會不會導致病情惡化與更糟糕的預後呢?
先講結論:破洞裂孔的位置,視網膜剝離的範圍,有沒有低眼壓與脈絡膜剝離,會影響視網膜醫師決定執行手術的時間,也嚴重影響到病人的預後。
為了中斷病毒的傳播鏈,全球公衛專家們提出並建議實行「隔離期14天」此一措施。過去近一年半,相信大家一定對它很熟悉了。但除了盛行中COVID-19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疾病會影響病人的生活,但卻因為更明顯且確實威脅生命的疫情而必須做出暫停治療的妥協。
國外觀察,以眼科為例,相關的眼科訓練、白內障手術、角膜捐贈……等都受到了影響。根據今年五月刊登的這篇論文《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rogression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on patients with the fourteen-day quarantin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OVID-19 outbreak》回顧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確診為RRD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的病例並分析病情相關的因素,希望能提醒大家:
如果有被醫師診斷為緊急狀況必須處理的問題,請與醫師好好討論在疫情之下有哪些選擇,同時避免疾病繼續惡化與做好疫情的防護。
這篇論文檢視2020年2月16日至4月30日於北京同仁眼科中心(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79位病人的資料。平均年齡49.8 ± 15.7 歲(=12~74歲),隔離的中位數為14天(3~61天),確診RRD到接受手術間隔中位數是28天(7–336天)。這些病人中有70位在確診RRD後到再次出現在醫院間隔超過一星期。
而這些病人中21人的病情有惡化趨向,9人病況趨緩,49人(70.6%)沒有明顯變化。最終這些病人都接受手術治療。
根據統計分析,在這79人中有49人,占比70.6%,沒有明顯惡化跡象,因此讓研究者能回去分析到底致使其餘病例惡化的因素是哪些。
造成病情趨向惡化的因素與性別、是否合併有脈絡膜剝離、曾經做過玻璃體切除術、視網膜破裂的位置、黃斑部破洞、黃斑剝離、玻璃體切除術中玻璃體的黏性、視力狀況等有關。其中合併有脈絡膜剝離情況的患者惡化機率約是沒有脈絡膜剝離病患的3.07倍;破洞在眼球後方比在眼球前半部惡化的機率約為3.78倍。
最終結論提醒應當多注意合併有脈絡膜剝離狀況與/或破洞位置在眼球後半部的病例,因為相較於其他狀況惡化速度相對較快。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小檔案--------
年統計平均每1萬人中就有1例,其中約10%是雙眼都有狀況。
原因可能是急性後玻璃體剝離、周邊視網膜退化合併視網膜裂孔、外傷、高度近視等造成視網膜裂孔,且因玻璃體液化,並由此裂孔滲入視網膜下造成視網膜剝離。如果不做處理會造成續發性的白內障、慢性葡萄膜炎。且因撐住眼球的玻璃體液化流出會使眼內壓下降,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眼球會像洩氣的氣球一樣消風萎縮、喪失視力。
--------參考--------
1. 眼球結構簡介圖引用出處
https://healthjade.com/choroid/
2. 裂孔型視網膜剝離圖片引用出處
https://www.naturaleyecare.com/eye-conditions/retinal-detachment/
3. 彩色眼底攝影圖片出處
https://webeye.ophth.uiowa.edu/eyeforum/atlas/pages/Rhegmatogenous-ret-detach.htm
4. Meng Zhao, Jipeng Li, Haicheng She and Ningpu Liu,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rogression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on patients with the fourteen-day quarantin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OVID-19 outbreak, BMC Ophthalmology (2021) 21:215
https://bmcophthalm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6-021-01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