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推薦】Be Water, My Friend 解放新.海洋空間想像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提到海,大部分香港人大概會想起與樓價密切相關的海景、娛樂化的水上活動、貴價深海海鮮食材、人工沙灘,或不時有臭味的海濱長廊,以至填海、明日大嶼願景,而理解海洋本身似乎一片空白,彷彿只有在以上商業及地產框架內,海洋才有其價值。除此之外,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海洋?
一篇2015年由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Philip Steinberg及英國威爾斯亞伯立斯威大學地理及地球科學學系學系學者 Kimberley Peters發佈有關「海洋本體論」的學術文章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文章帶領我們離開以人類為中心、以陸地為主的視野,由本體論(ontology)的角度重新認識海洋的運動(motion)、流動性(fluidity)、深度(depth)、容量(volume)以及隨性(randomness)等特性,簡而言之,就是從海洋本身出發,去問海洋是甚麼?
這正好回應,現時海洋簡單地被視為可被「填平」的空間,將海洋中的特性視如無物,亦不清楚陸地與海洋規劃的分別,有時甚至連填海物料也不太清楚是什麼。這種思維正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空間想像,讓我們應對「明日大嶼」等填海計劃時亦顯得乏力。
文中一開頭引用德國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 於”The Nomos of the Earth” 一文中,認為海洋並沒有特性,除了海浪就只有海浪(The sea has no character, ...... On the waves there is nothing but waves)。撇開當代有關海洋符號學以及地緣政治學的學術理解,這種扁平化的海洋想像亦會引伸出一套「土地規劃」視覺,將海洋像陸地領土一樣切割、分配及加工建設,人為置入式改造海洋。最近的龍尾「海膽黑沙灘」為例,正好凸顯這種「暴力」人工改海的潛在災難,忽視吐露港一帶的水質評估、海灘選址的海水對流動向、以及鄰近具生態價值的海洋生物等等以海洋為整體的規劃考量。
海洋既非空無一物,那我們應如何定義海洋?作者認為,海洋除了充滿各樣的生物,作為一個流動的世界,地方(place)永遠正在形成,更是一個權力關係投射、通過及圍繞的空間(a world of fluidities where place is forever in formation and where power is simultaneously projected on, through, in, and about space)。可見,陸地平面的、可理解的、有確立邊界的特性幾乎與海洋完全相反。海洋為本的思考除了海洋本質上跟陸地不同,亦會影響如何認知海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互動。相信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才能找尋與陸上視覺以外海洋規劃新出路。
要理解何謂流動(fluidity)的海洋,除了要閱讀今次推薦文章外,亦推薦透過呈現海洋生態的紀錄片,作為理解海洋流動且多變的特質的方法,除了講述正在消失的粉紅色「魚頭」的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外,近日最新一套關於香港海洋聲音的《聲之海Sea of noise》,亦呈現香港海洋作為一個不斷有各種不同聲音流動混雜的空間。
紀錄片中呈現,聲音在海洋裏傳播的速度為在陸地上的五倍,傳播的距離也比在陸地上遠得多。原來對於倚靠聲音作溝通媒介的海洋生物而言,海洋工程的影響下,置身海洋中就如長期在工地裏生活,噪音大大影響牠們探索環境、與同伴溝通、甚至覓食。再反思香港近年在海上的基建,為補償三跑工程對白海豚生境作出的破壞而設立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竟選址在三跑項目旁邊,該海城一直受高速船影響,鄰近又不斷有工程進行,成立這個名義上的海岸公園,其成效不足可想而知,嘗試滿足的,可能只是反對三跑的民意。
放眼未來,不斷上馬的大型填海項目明日大嶼、海洋旅遊化等海洋產業,以規劃土地的眼光去規劃海洋,除了對環境做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更甚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豐富想像。因而,要尋求現時香港海洋規劃的新出路,第一步先要理解陸地與海洋的巨大差異:海洋既沒有如陸地般有意義的邊界,亦是個擁有不同流動性與特質的空間。輕率將陸地城市發展的思維貿然在放在海中心,或許會出現「蝴蝶效應」,招致意想像不到的災難。
#圖片由研究員Kristy提供
#研究員潛水訓身演出
#bewatermyfriend
#海洋規劃新出路
#研究閱讀
Reference
Steinberg, P., & Peters, K. (2015).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33(2), 247–264.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視覺研究出路 在 漾媽咪快樂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
英國sodastream 氣泡水機
➕Becky Lemon憋氣檸檬
限時優惠快去搶👉https://gbf.tw/0aoze
Source機型分享文: t.ly/LILj
氣泡水機全球第一品牌sodastream
今年又有新色加入漾媽咪團購了✌️
跟往年一樣價差很有感,贈品也好有誠意
有考慮入手的別再錯過啦~
■ Sodastream Jet (高CP值入門款)
■ Sodastream FIZZI (自動扣瓶美型機)
■ Sodastream SPIRIT (自動扣瓶2021新色美型機)
■ Sodastream Source (設計師款氣泡含量指示燈)
上個月月初跟老公去健檢面對自己的健康
結果老公一邊腎臟居然有幾顆小結石
醫生馬上警告要多喝水代謝
即使正值壯年的身體,水份攝取不足就是很容易出問題欸🤦♂️
但是喝水真的很無聊,腦中總是冒出各式飲料清單
為了把關全家人的健康
最近努力研發各種氣泡水飲料
好在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便宜又好吃的水果
把水果切片切塊加進氣泡水,隨便搭都好好喝
我以前超討厭喝含糖碳酸飲料,可樂汽水那些
覺得又甜又嗆喉的,一點都不好喝
還錯把氣泡水跟可樂汽水歸成同類
研究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不盡相同!
不過市售碳酸飲料的氣泡消掉之後
就只剩下糖份和一堆化學添加物配方
為了健康真的要少喝微妙啊(食指🈯️向隊友)
但我得承認,吃炸物烤物pizza喝含氣泡的飲料
還真的是滿解膩又有爽感的😌
夏天才有的sodastream超優惠團購
揪大家一起來解暑、愛上喝水
🔸打破迷思!
■迷思一:
喝氣泡水會傷害琺瑯質?使骨質酥鬆?
■迷思二:
喝氣泡水的補水力比一般水還差?
■迷思三:
跟外面買的瓶裝氣泡水是一樣的?
✔正解影片看這裡: t.ly/j79c
其實氣泡水就是在開水中打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會在水中產生許多啵啵啵的細小氣泡
增加口感、讓視覺看起來療癒以外
喝氣泡水還能淨化口腔的味覺
所以法式米其林餐廳第一道都會詢問:
「請問您要氣泡水,還是礦泉水」?
是為了讓接下來的每一道餐點
都能夠享受到食材的層次感和美味度👍
沒有經過調味的氣泡水
其實熱量跟水一樣是 #零卡路里!
喝氣泡水0熱量但一樣能解身體的渴
且一支鋼瓶可以打出120~180瓶市售氣泡礦泉水
無形地也幫地球減少了這些數量的寶特瓶垃圾
在家、在辦公室、露營或野餐
你都能隨興創作屬於自己的氣泡水飲料
加入黑麥汁就是無酒精黑麥啤酒
加梅酒就是lounge bar一杯280的氣泡梅酒
舌尖和喉嚨啵啵啵,超香超好喝的
媽媽的熬自由時光瞬間變得療癒又放鬆啊😌😌
氣泡水機在歐美很普遍
夏天很適合來杯冰冰涼涼的,非常消暑
最近減肥早上我都用常溫開水來打
喝起來的口感很不一樣
早上一杯醒腦,下午一杯能放鬆一下整理思緒
若有家人不愛喝白開水
可以跟我一樣用氣泡水取代,補充水份
運動完灌一杯退冰後微涼的氣泡水超爽
長途車程車內空調乾燥也容易口渴
我會打一瓶氣泡水再分裝到隨身罐
通勤或外出路上渴了隨時喝一下
喝的安心、省錢、環保又能解渴
🔸sodastream能依照喜歡的氣泡程度來按壓
■按1下 微氣泡: 礦泉水、香檳的口感
■按2下 多氣泡: 氣泡飲、雞尾酒的口感
■按3下 嗆氣泡: 可樂、沙士、啤酒的口感
🔸耗電嗎?
0電費!不需要插電,所以完全沒有耗電的問題
🔸Sosastream的塑膠瓶身
使用安全材質獲多國認證,經檢測不含雙酚A毒害物質
超密封瓶蓋,氣泡留得住,可重複使用、超環保
可另加購500ml小水瓶,攜帶更方便
🔸鋼瓶會不會爆炸?
Sodastream是英國品牌,以色列製造
氣體為二氧化碳,無色、無味、無毒
不可燃、不自燃、不助燃
完全不會有爆炸疑慮
🔸鋼瓶的二氧化碳用完了怎麼辦?
可以上各大購物平台購買
或拿空鋼瓶去各大門市換購
也可以打專線宅配送到家
更換鋼瓶也非常簡單容易!
打開氣泡水機後蓋,將鋼瓶旋下來
再換上新鋼瓶再蓋上後蓋,完成!!
🔸氣泡水的六大功效‼
雖然只是打入二氧化碳,但其實功效還不少
■功效一:幫助體重管理
幫助減肥是氣泡水快速竄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氣泡水裡的氣泡到胃裡之後會膨脹
產生飽足感,可以幫助抑制食慾
■功效二:消除疲勞
運動後肌肉裡會產生乳酸
使身體感到痠痛、感到疲倦
氣泡水裡二氧化碳產生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
能幫助身體消除疲勞
■功效三:幫助消化,緩解便秘
氣泡水中的碳酸可以刺激胃壁黏膜
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對於緩解便秘也很有幫助
■功效四:加快新陳代謝
氣泡水裡的碳酸可以幫助加快新陳代謝
排解體內過多的脂肪和熱量
間接地幫助體重管理
■功效五:清涼消暑
夏天超悶熱,很需要喝點冰的飲料消暑
但飲料喝多了又怕變胖
沒有熱量的氣泡水就成了好選擇
一入口就帶走熱量,降溫解暑
■功效六:增加肌膚吸收力
碳酸水洗臉已經成為模特和美容師的熱門話題
驚人原因是碳酸水分子小,能深入毛孔
溫和舒適去除老舊角質污漬
會讓保養程序的化妝水和乳液滲透力大大提高喔
🔸體重管理建議喝法:
如果想增加飽足感
可以在吃飯當中喝1~2杯氣泡水
幫助減少食物攝取,增加飽足感
要特別注意不要空腹喝,容易胃脹氣
建議吃點東西再喝氣泡水喔~
有朋友說他討厭有些水有怪味
或喝完舌頭有滑滑感
如果不想只喝無趣的白開水
自己DIY氣泡水是很棒的解套方法
如果你也想讓喝水變得更有趣
也不想讓孩子們喝進可樂裡內含的
「阿斯巴甜」等對身體不好的人造糖或果糖
sodastream的外型超美
放在廚房或餐桌看了心情就好
且操作非常地簡單而且安全
連小小孩都會!
--------------------------------------------
【同步開團】去年大熱賣的消暑飲品
🔺Becky Lemon憋氣檸檬系列
來自南投國姓鄉冷巖山新鮮好喝的無子檸檬
搭配氣泡水機的完美飲品
無毒天然、無添加、酸甜順口
全程冷凍運送的鮮榨檸檬汁
退冰之後完全不輸花蓮佳興的
退冰一半會有冰沙的口感
加入蜂蜜和紅茶就變蜂蜜檸檬紅茶,好好喝
我很喜歡憋氣檸檬的鮮泡檸檬片
100%抗氧化製程,完整保留檸檬的營養
我喜歡一早到辦公室泡杯上一杯
隨心情看要泡熱水還是泡冰水
微微酸又有點檸檬纖維,完全不會苦澀
Fresh的香氣~ 又能補充維他命C
可以回沖喝上一整天!!
全家人都能的安心喝
嘿嘿我又要來塞爆冷凍庫了^^
揪大家一起把好喝的檸檬冰沙囤起來
--------------------------------------------
🔺漾媽咪獨家優惠:
➊滿$4000元 贈專用水瓶1入
➋買FIZZI 贈專用水瓶0.5L 2入
➌買Source 贈專用水瓶0.5L 2入
➍買SPIRIT 贈專用水瓶0.5L 2入
✔氣泡水機本島免運!
✔總代理恆隆行公司貨,享2年原廠保固
✔商品統一於6/21依序寄出
視覺研究出路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數據分析師也要會?
政治學門與視覺溝通的設計概念如何幫了我
====
前些日子,老闆突然發現我會做類似資訊圖的東西,用來解釋數據庫的開發流程、遭遇困難、成果,非常有用。
由於客戶方的C level人員過去一兩年出現大幅調動,來了一個科技業過去的高管,覺得數據取得是自然簡單的事情,也不明白過去幾年我們克服的挑戰。
原本我們預想,客戶方跟我們合作多年的對口,會知道我們工作的複雜與困難程度,但實際上他們理解的範圍還是有限。就像盲人摸象,客戶方隨著與象的接觸範圍越小,看到的東西越局部。
只有我們是把整頭象生出來的人,才能明白裡裡外外的全貌。
於是當我用繪圖軟體把這些流程圖視覺化出來以後,用圖像、數字來說故事,成果竟然出乎意料。
一方面是在客戶方的高管方面大受好評,更有利於我們爭取更多資源,二方面是客戶方與我們對口的單位,也更好強化他們自己的重要性,爭取資源也更容易。
對我個人而言,這次視覺化溝通的過程,相當於我個人職涯至今的成果展與紀錄,更有效地展示工作成效與付出程度。直接間接,也促成了我在疫情期間,一次逆勢的8%加薪。我的團隊的重要性,也被所有客戶、己方公司所看重。
如果要總結,上述環節,實際上都跟數據分析、數據庫規劃的工作,沒有直接相關。更像是對公共關係管理、部門本位主義與資源爭奪的理解,還有視覺化溝通概念的發揮。
====
政治與視覺溝通:讓人有感的,才算你的功勞
====
不要說數據分析師的工作,聽起來跟政治學科、圖像設計等一點關係都沒有。政治學科跟圖像設計到底有什麼關係,也是啟人疑竇。
但人生跟職涯就是存在這麼多有趣的巧合。每個人的經歷,最後往往變成一套武學路術,在你冒險的路上,面對不同的怪物,可以隨時拿出不同的工具來應對。
如果我用當前政壇社群小編盛行的狀況來解釋,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一切會串在一起。
在上面提到的事件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 工作型態屬於基礎建設,或者防患未然的角色,通常很難展現工作表現的成果。
不管是工程師開發單位,或者是數據提供的單位,人們更多的印象是你出錯的時候,而不是預防了多少問題的發生。
因為沒發生的問題,不會被注意到;被注意到的,都是出大包的時候。(現在是在講台鐵嗎?)
這種情形在公家單位、國營事業單位,也同樣嚴重。嚴重到公共行政學門必須有一門學問專門在衡量評估這類單位的成效。但儘管如此,民意與輿論通常一點也不在意。
我曾經短暫服務於某機密單位,在一次徹夜繃緊神經,避免了一次國際衝突之後,在自助餐店聽到民眾對著電視新聞嘲諷怒罵。其中不可說的無奈,印象非常深刻。
====
政治學門教我的事(之一): 溝通套路
====
不知道大家對丁守中這位政治人物印象如何,我想在網路上不見得特別正面。但作為一個國安專業的立委或者學者,他在一門台大政研所的課程當中,給了我非常多的啟發。
美國的國防部、中情局、蘭德研究所,其實很常出研究報告。這些研究報告的目的,除了有檢討組織營運效率、分析當前國際情勢的目的之外,用來跟國會溝通、要預算,也是關鍵用途。
那些報告或者預算書,真是用汗牛充棟可以形容,從政策溝通的角度來說,大家常聽到的媒體摘要後報導「中國軍力報告書」之類的東西,才是比較好的公關方式。但實際上報告或者預算書,可以看到的眉角更加龐大。
當時課堂中,一堂課要看的預算書或者報告書,印出來就跟字典一樣厚。但如果了解套路,是可以快速掌握重點,以及看出問題所在的。
最常出現的套路,就是:闡述問題、發現困難、提供解方、列出需求。
在一學期十幾堂課的過程中,不管主題是國土安全、國際危機、防災準備,都會走過這些套路。在往後的職場當中,儘管我們的溝通不需要寫一本字典,但所有套路仍然相同。
丁守中也許已經退出政壇,但如果看看現在立委網紅化的現象,動不動就直接對預算進行等比例「統刪」,究竟有多少立委真的能看完看懂預算書,並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我其實不確定有多少選民在意這件事就是了。
====
政治學門教我的事情(之二): 部門本位主義
====
我離政治學研究已經遙遠,學術定義不見得講得精確。但在過往經驗中,公部門的部門資源爭奪,在私部門其實也到處可見。
在很多情況裡,業務部門跟行銷部門是競爭資源最激烈的兩個單位。道理很簡單,因為業務部門會認為生意都是自己拉來的,行銷部門則認為是行銷策略奏效所致。
隨著所在產業不同,業務部門跟行銷部門講話大聲的程度會互有消長。例如To B的產業業務部門就比行銷部門重要 (一般來說)。
有資源爭奪的地方就有政治。因為在非市場競爭的環境裡,權力才是控制資源分配的關鍵。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到底是誰在掌握權力。在我今天談的例子當中,業務部門發了自己的分析報告,去跟財務部門爭取預算,這當中當然完全忽略行銷部門的努力成果。
財務部門就是這當中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單位,而業務部門則是行銷部門的資源競爭對手。搞清楚這層關係,並弄清楚自己站在哪一邊,才能決定你後面怎麼做才是對的。
於是數據方面的人才,就在這個時候變得非常重要。但我遇到過的多數數據分析人才,對於上述的這種權力關係並沒有概念。
「看數字說話」的本質並不是科學,而是一種溝通藝術。很多純資料科學訓練出身的人,往往很執著於什麼是「事實」。但實際上事實有很多面向,在都是正確的情況下,你要挑你所屬團隊有利的版本講。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當你被埋在數據當中的時候,我在業界看到的很多人 (包含自己),都曾出現見樹不見林的狀況。
====
視覺化溝通的重要
====
人是視覺化的動物,所以如果這篇文章你看到這邊,表示你對我提的話題捧場,我謝謝你。
與其寫一本字典,不如用一張圖。但這肯定會「去脈絡化」,省去太多細節跟背景,有可能讓人錯誤理解或者解讀。
但如果你回顧我前面講的: 就算是事實,也會有很多個版本。那你就能理解,人的資訊掌握跟理解能力本就有限,你要提供的是「你覺得對方需要知道的事實」。
除此之外,一律簡化甚至省略。
這是為什麼「社群小編治國」會這麼討人厭的原因。但還好我不是在公部門,私部門最重要的溝通就是講求效率。不挑重點難不成你在幫老闆上課嗎?
公部門應該如何合理地使用社群小編,這是另外一個議題,我們可以好好反思。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聊。
拉回來。
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對網頁設計、視覺排版很有興趣,雖然從來不是科班,也不能稱自己有什麼美感,但當時花了非常多時間跟金錢在學這些設計的東西。 (我非常感謝父母當時對我的支持,畢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些教育投資都像丟到水裡一樣)
聊視覺設計有更專業的人可以聊,我這邊講的是一般人為什麼應該學設計概念。
實際上有一些專業的設計師本身也不會畫圖,他們的長才是在視覺的配置與規劃。而對於一般人來說,了解這些視覺溝通的概念,會對你設計簡報、辦公室溝通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跟設計師溝通,了解這些更有助於你理解自己需要什麼,還有設計師夠不夠專業。
====
結語
====
其實今天是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如果你看到這邊,我感謝你的耐心跟興趣。
如果這篇文章有什麼出發點,或者寫作的原因,就是想回應高中大學時期,我們常有對特定學門的刻板印象。好像學什麼學門對未來職場有沒有用,甚至高中參加什麼社團對未來升學有沒有幫助。
其實我離學校已經很遠,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哪一門學問對人生的用處,不見得是當下馬上想像得到的。
同時,如果你因為你身處哪一個學門,就自我設限,不去接觸其他的東西,那麼你就自我實現了人們對該學門的刻板印象。
我是個數學很爛的人,我念了七年的政治學門,兩年的經濟學門。我現在是一個數據分析師,然後我的工作當中需要使用程式語言。
但當我要往上爬的時候,我發現真正讓我向上推進的臨門一腳,竟然是很久以前,看似無關的一門課,或者一個興趣。
不過最後,我不想讓這篇文章聽起來很cheesy。因為如果你在數據分析相關的求職履歷中說,我精通部門權力鬥爭、通曉視覺溝通藝術,你比較大的可能性是連一通電話都不會收到。
所以應該是說,如果你熱愛一門學問或興趣,不要猶豫去追求,但面對現實的需要,你則不應該因為現在所處的領域而自我設限。念政治系不是讓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也不用很擔心一直想說要為了未來出路轉系之類的。
但如果你待在這些社會人文學門,卻自我設限不去涉獵其他領域的東西,這才是造成職場生存危機的主因。個人經驗分享,希望對於在求職的、在學的,或者在思考轉職的人,都有一點點幫助。
作者/李厚穎,目前於紐約擔任廣告行銷數據分析經理,也是洞見的小編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