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錯過的小旅行提案!】不簡單小故事──A8方圓間的生活風格誌 //
親愛的夥伴!想與你分享一檔最近策劃的展覽!
如果你到年底前欠缺一個好吃、好看又好玩的小旅行,那請你繼續看下去!
--------------------------------------------------
▎臨危受命的意外
事情是這樣的......約莫兩個月前,我許久不見的粉樂町好夥伴達西突然語帶羞澀(?)地傳了一封訊息說要與我討論一件事,問我能否抓個15分鐘與她通話,而我當然也就不疑有他地說好~聊一聊才知道她現在負責經營的空間在今年底有一檔結合在地特色的展覽,但原先負責的插畫家因為一些因素無法配合,於是想起了我這個老夥伴(灑花🌸,歡迎大家多多想我☺),希望我能接下這次的任務。
這個任務就是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展覽「不簡單小故事──A8方圓間的生活風格誌」,一個以串連桃園A8藝文中心鄰近的林口龜山一帶、分享在地人們的日常故事為核心的展覽。當初接獲邀請的時候,其實距離正式開展剩沒多少時間,本來想召集以前的插畫夥伴一起參與,但後來因為時間等等因素還是決定一個人扛下。不過不得不說,還好當時有接下這次的展覽策劃,也才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充滿特色的商家以及他們一路走來豐沛的生命故事。
▎人永遠是最迷人的
我很喜歡的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曾說過一句話:「人永遠是最迷人的,空間中若是少了人,一切都沒有意義。」因為有了人的存在,空間因此多了很多值得分享、傳頌的故事,而透過畫筆來勾勒、記錄這些美好的故事,就是我為這次的任務寫下的功課。這檔展覽主要串連的店家分別為:鹿麓復古五金、六禾音樂館、零浪費雜貨店 以及 小書蟲童書坊。為了讓我在策劃展覽主視覺及展場內細部的內容有更好的掌握,便在接下任務的當週就麻煩這次的策展好夥伴鈺宜幫我預約拜訪店家的時間,親自走訪一趟這些特色店家。
真的實際走訪一遍,才完全明白Maria Svarbova所說的意義為何。短短的交流過程中,你會聽到這些店家的主人當初是如何起心動念開了這樣的店,又是如何藉由一己之力去服務周邊的居民以及那些百聽不厭的小故事。經營一個店面不容易,尤其是在這樣疫情影響的時刻,但卻可以看到這些人的韌性以及當他們在闡述自己的心路歷程、為了夢想而努力所閃耀光芒,這又讓我想起了10年前參與粉樂町策劃、串連當地店家,去打造一個無牆美術館這樣充滿意義的事件所帶來的心流體驗、還有成就的快樂,而我也把這些感動的畫面及故事化作這次的視覺以及展覽內容,希望透過一個展場的空間,去帶出這些美好的生命記錄,也讓有機會來訪的夥伴真的實際去走走看看這些可愛的店家,與他們互動、感受更多!
▎不容錯過的小秘密!偷偷告訴你
感謝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還有時時文創的夥伴們促成了這檔美好的展覽,也感謝所有參與展出的店家,除了提供寶貴的故事之外,展覽現場也陳列了很多珍貴的收藏,一些你平常可能都接觸不到的寶物。阿!還有還有!聽說完成一些小關卡任務,還能獲得一個超!級!可!愛!的紀念品😏(數量有限,手腳要快?)如果你最近疫情鬆綁還沒想好要去哪裡走走逛逛,或是你有親朋好友本身就是林口龜山一帶的夥伴,歡迎把握機會來走走看看唷!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不簡單小故事──A8方圓間的生活風格誌
展覽日期|2021年09月25日至2021年12月25日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9: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展覽地點|A8藝文中心(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一路8號3樓 / 環球購物中心3樓)
--------------------------------------------------
▎近期活動:
👉【誰說藝術家一定窮?】從困境打造夢想成真的祕徑|系列讀書會
時間:10/19、11/16、12/21、01/18 19:30 - 21:30
方式:Goole Meet(當天會錄影,提供錄影檔)
(系列早鳥優惠倒數3小時✨ Link in Bio)
詳細資訊: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8260854348330309600
👉談台灣繪本在法國的越洋出版經驗 ft.鴻飛總編輯 葉俊良 先生|高雄市立圖書館
時間:10/2(六)15:00
方式:現場限額30名+ FB直播
#插畫 #插畫家 #展覽 #桃園 #桃園景點 #林口景點 #龜山景點 #旅行 #小旅行
同時也有4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視覺藝術的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三木森 Mori Mori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藝術史學書齋:Panofsky之《視覺藝術的意義》 - Facebook 的評價
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漫遊粉絲專享贈書活動】🎁
《臺灣攝影家:游本寬(精裝)》1本
還記得漫遊藝術史8月底的文章〈誰怕真實中的美?從地景攝影看視覺文化〉嗎?近三十年的地景攝影帶來的文化論述,讓我們能夠重新看待台灣這塊土地。而《臺灣攝影家:游本寬》將帶各位更深入文中提及的攝影家--游本寬,並閱讀其影像中的人文情感。
♥ 感謝漫遊藝術史主編 #曾少千 老師 提供本次的抽書活動贈書。
【內容簡介】
👉 曾少千專文〈純凝視的解散──游本寬的社會風景攝影〉論述游本寬提出的美術攝影,對於他個人的影像實踐和臺灣攝影史有何重要意義,並討論其《閱讀臺灣》系列(1994-),如何吸收和轉化美國的社會風景與新地誌攝影;最後闡述其擅長的圖集創作,如何增廣紀實攝影的寓意和解讀樂趣。
👉 許綺玲專文〈潛在的人文氛圍──游本寬作品中的攝影和語言〉則以「攝影和『攝影』的距離」、「攝影和文字的距離」為提問,談討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以照像「使成藝術」,再由書「使成作品」,而透過照片外的文字、照片裡的文字、文字圖像間的轉換、圖文書的集散與播撒,都是游本寬務求創作與觀者連結而費盡心思的設定。
👉 收錄攝影家數件經典作品,如《真假之間》、《法國椅子在臺灣》……等,並透過與攝影家的訪談,深入攝影家的觀看與思想。
📖 更多書籍資訊:https://www.vuittongroup.net/product/55ee0f7e-84ec-41dd-b9cf-53307ee54c3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動方式】
活動時間:今日起至 10 / 6(三)中午12:00
贈書名額:2名
活動辦法:
i. 按讚加入漫遊藝術史粉專
ii. 按讚並「公開」分享此篇PO文(權限請設定為公開)
iii. 在此文章tag一位喜歡台灣攝影的朋友,並從〈誰怕真實中的美?從地景攝影看視覺文化〉分享文章中,你印象深刻的新地誌攝影系列,也歡迎提出自己的想法喔~
ex:@_____ ,我喜歡沈昭良的《Stage》系列,(因為________)。
_ _ _ _ __
符合並完成上述條件者,將有機會抽中《臺灣攝影家:游本寬(精裝)》一書。
【特別留意】
❶ 本次活動僅限居住於台、澎、金、馬地區的網友。
❷ 漫遊將於10 / 6(三)下午1點在臉書公布得獎名單,並於此篇文章下方公佈中獎名單並回覆中獎人留言,中獎者須於10 / 7(四)下午1點前私訊粉專提供(姓名、地址、電話),以利主辦單位進行寄送作業。無主動聯絡者視同放棄,不再選取候補。
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張子浩|北管子弟
張子浩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目前在百貨專櫃擔任銷售人員,同時也是一位北管子弟。
從小就很喜歡看廟會的他特別受其中的北管吸引,每年新竹七月十五迎城隍,和年底的青山宮遶境都會把握機會參加,跟著陣頭欣賞鼓吹樂。國中開始,他就帶著卡帶式錄音機紀錄廟會,回家後再像扮家家酒一般,搭配音樂玩起陣頭。直到2007年,他因緣際會看到城隍廟口的招生公告,才正式踏上學習北管的生涯。
2012年,張子浩因為學業前往台北,因緣際會下加入台北靈安社,也得益於北管文化環境蓬勃,出陣及交流機會多,讓他得以向幾位師兄請教,觀念與技藝在這段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受三重聯樂社的紋浩師兄影響甚深,也因為師兄於竹科工作,雙方保持著良好互動關係,更與一群年輕人一起組成北管同好會,成員多是新竹的學生和上班族,活動以學習交流為目的,沒有定期出陣的壓力。
在完成學業後,他回到新竹持續參與北管社團,如新竹的老軒社「振樂軒」。2019年,張子浩與雲火火舞團一同前往日本的瀨戶內藝術季,以嗩吶、鼓配合火舞演出。表演後更與香港、印尼、泰國樂師以傳統樂器交流切磋,是相當特別且難得的經驗。
一路走來,張子浩從愛看、羨慕陣頭的小孩,到驕傲地成為其中的一員。雖然目前新竹的北管傳承有著年齡斷層,但隨著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新竹的北管文化就將由他們延續,甚至賦予它嶄新的意義。
【城市放送 Hsinchu On Air -2020新竹市東風音樂祭展覽】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果果工作室
策展與視覺設計|見域工作室
影片企劃|陳虹羽
影片製作|廖建華影像工作室、萬事屋影像製作
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拍攝紀錄片-第一集 」
虎爺傳奇 五虎將 | 將首街舞微電影 台灣首創官將首X 虎爺題材
感謝各位 #鐵粉 以及 #親朋好友的支持
虎爺傳奇 五虎將 | 將首街舞微電影 廣受大家喜愛
鐵四帝團隊所有成員在這獻上最真摯的感謝
這部 第一集的紀錄片,記載了我們拍片過程的種種
拍攝一部作品非常辛苦,陸續都會再上傳其他集數,
好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這部片心路歷程
一部完整的微電影,他背後的辛苦才是最值得去探討的
期望大家可以撥空個十分鐘
看完這支紀錄片,一起來參與這部微電影背後的精彩
感謝大家。我們會繼續努力,將台灣文化、傳統文化、廟宇文化
以及台灣最美的元素傳承下去。
P.s:
接下來我們會有 「五虎將-將首街舞」的謝神感恩
一個具有意義的還願演出,陸續會再粉絲專頁提供消息資訊
大家再好好的期待一下。到時也期望您能來現場支持欣賞演出
感謝大家
------------------------------------------------------------
導演 余 佳 倫
出 品|鐵四帝文化藝術團隊
舞 監|余佳倫
製 片|谷芯茹
攝 影|比爾牛
演員名單
黃虎將軍 | 余佳倫
黑虎將軍 | 陳浚倫
紅虎將軍 | 林毓茹
綠虎將軍 | 黃冠傑
白虎將軍 | 廖育槿
舞蹈設計
舞蹈總監|余佳倫
音樂設計|余佳倫
舞蹈編排|余佳倫
舞蹈設計|余佳倫
街舞組合設計|余佳倫 陳浚倫 林毓如 黃冠傑 廖育槿
工作人員名單
編 劇|余佳倫
副 導|比爾牛
製 片|谷芯茹
演員製片 |洪櫻芳
生活製片 |陳亞苹
場 務|余佳倫
傳統文化顧問老師:林自賢
傳統文化服裝設計:陳光隆
新莊地藏庵頭前庄官將首顧問老師:林家聖 陳志偉 李冠杰
攝 影|比爾牛
攝 助|球球
燈 光|球球
側 拍|70
花絮側錄 |70
花絮剪輯 | 70
花絮字幕 |佳倫
美 術|70
美術助理 |余佳倫
道 具|余佳倫
服 裝|余佳倫
宣 傳|余佳倫 吳仕邦 郭書瑞 陳浚倫 林毓茹
黃冠傑 廖育槿 谷芯茹 陳亞苹 洪櫻芳
公 關|余佳倫 吳仕邦
文 宣|郭書瑞
海報設計 |70
視覺設計 |70
虎爺傳奇-五虎將 主題曲
天虎大將軍
詞:比佛利 曲:吳俊宏
主唱:黃文星
製作人:比佛利
編 曲:荒山亮
混 音:阿耀
感謝石碇伏虎宮 提供音樂創作使用
特別感謝
比爾牛影像 、PARTY變裝、You&Me Dance life、新莊地藏庵、
新莊地藏痷頭前庄官將首、石碇伏虎宮、北桃園金虎爺、將容文創
拾號一樓咖啡館
特別感謝贊助:
鄭翰婷、郭沛沛
#紀錄片
#用舞蹈推廣文化
#創意讓世界看見台灣
#石碇五虎宮
#新莊地藏庵
#一路支持我們的朋友
#廟宇文化的老師前輩們
#鐵四帝團隊的每位同仁
#祈福世界疫情漸緩
#鐵粉
#虎爺傳奇
#五虎將
#還願
#謝神演出
視覺藝術的意義 在 藝術史學書齋:Panofsky之《視覺藝術的意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標題為「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於1955年發表的論文集,早已成為藝術史學文獻的 ... 此書《[視覺]造形藝術的意義∕Sinn und Deutung in der bildenden Kun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