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的N次跨界:影像的社會視野--講座側記
【從影像展現的社會視野 鄭有傑不服膺潛規則 我只能是我自己】
「我只能當我自己,也許是好一點的鄭有傑,但我只能是我自己。」
新作《#親愛的房客》奪下金馬獎3項大獎前,導演 #鄭有傑 在綠盟20週年紀念講座上,分享一路以影像、以故事,將自身所關心的事情與社會對話的經驗。
內容涉及同志、收養、老人安養、甚至安樂死話題,《親愛的房客》並不急著倡議,而是企圖在傳達「愛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比起前作短片《潛規則》諷電影圈不得不向中國低頭、電影《太陽的孩子》直言原住民土地正義、電視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的亡國感焦慮爆發,鄭有傑回顧了自己的轉變。
另一位對談者,也是長期協助綠盟舉辦「#核電影」影展的策展人 #林木材 表示,影像有真實觸動人心的能力,但怎麼不教條的說出來,是影像工作者的課題。
林木材介紹過去影像與社運的結合,最早先有1980年的電視紀錄片《礦之旅》,拍攝猴硐的礦工勞動,做了「用影像揭露現實」的第一個破口。再者,1984年礦災事件後,王智章、鄭文堂自力製作報導帶,揭露重傷礦工的處境與不公平待遇,將照片與文字都難以表達的植物人空洞眼神,用 #影像的力量觸動觀眾,提供了主流媒體之外的真實。
側記全文詳見:https://pse.is/39x8fe
講座錄影:https://youtu.be/Ymm5S_GVcBs
🔸🔹🔸🔹🔸🔹🔸🔹🔸🔹
支持我們的環保工作❤️
【定期定額捐款支持:https://pse.is/UEJXZ】
【振興券愛心碼捐贈:17685】
【追蹤綠盟IG看綠盟日常:gcaa.official】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