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父親節】
我想大家也來分享一下,在留言處寫
「我的另一半不是豬隊友」😆😆😆
欣賞你家中的爸爸和丈夫的點滴👏🏻👏🏻👍🏻👍🏻
我明天也去 #香港電台 做直播訪問嘉賓
15/6 4:30pm直播收聽: http://www.familyvalue.org.hk/rthk2021.html
黃嘉琳 Korbut 和丈夫 Joseph 育有六名仔女。夫婦分別來自六名和四名兄弟姊妹的家庭,故此兩人都知道多兄弟姊妹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今時今日香港生活,承起一家八口的擔子不輕。養不教、父之過,所以作為爸爸的Joseph,相信他的養家、管教仔女的壓力不少。太太 Korbut 眼中的 Joseph 究竟是如何擔起六個子女成長的爸爸角色呢? 兩夫婦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呢?
#好爸爸中心 #親職協作 #香港電台 #有你同行 #Korbut #六個小孩的媽媽
#COPARENTING #父親節 #維護家庭基金 #媽媽有份 #celebratingfathersday
=====
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再度感謝香港電台第五台「有你同行」節目,在2021年4月至6月,播出「我的另一半不是豬隊友 2021」 專題訪問系列 - 透過邀請四個家庭的丈夫,以及另外四個家庭的太太,在八集訪問中,分享在親職分工和孩子成長難題之下他們的家庭故事。究竟他們如何理解另一半在家中的角色和參與? 兩夫婦自仔女出生後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上有甚麼難題挑戰? 齊齊在2021年與香港的爸爸媽媽一起在母親節、父親節,鼓勵和感謝另一半在家庭中的付出。
親職協作 在 #親職協作陪談工作坊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也思親職陪伴協談工作坊. #2021暑期最終場 · #第八場報名開始. 活動資訊——… See more. 12. Like. Comment. Share. You are currently offline. Refresh. ... <看更多>
親職協作 在 [心得]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推薦: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推薦指數:★★★★★
網誌好讀版:https://reurl.cc/nVL6De
購買連結:https://reurl.cc/qDLmvD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人們經常以為教養是個別父母的煩惱。
然而,面對不確定的全球化未來、擴大的階級不平等,
種種看不見的結構力量與社會界線,正讓當代父母集體感到焦慮與不安。
這本書真是非常好看,讀起來非常過癮
類似小論文的寫法,字句精準且流暢
這本書是由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
從城市到鄉村,深入田野訪談近六十個家庭,並到學校教學現場實際觀察,
扣緊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差異,分析臺灣目前幾種主要的教養模式,
追問為什麼父母會做出某種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對家庭與孩子的影響,
之所以好看是因為這本書並不像很多親子教育書一樣
透過各種『搧情式』的言語去描寫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去挑動讀者的情緒
讓讀者產生『啊,那樣當父母是錯的,我以前就是那樣被對待』那種方式
作者試圖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不具批判的
以一個比較中性且盡量貼近社會科學方法的田野觀察
去勾勒出城鄉與家庭階級對於教養風格差異
其實很多教養風格與觀察讀者早就略知一二
但是難就難在作者可以把那些非常細微的觀察描寫入微
在一個一個的故事以及田野觀察裡
好像看到了曾經的我們,我們的父母跟某個認識的友人
這些一個一個家庭教養,呼應了台灣的現實社會階層與經濟分層
這本書將作者所觀察到的學校依據城鄉與經濟能力
粗略劃分成幾個具代表性的學校
分別是:貴族學校 蛋黃區的公立學校
蛋殼區的公立學校 另類學校 偏鄉學校
透過這些學校的田野調查,企圖勾漏台灣社會的教育風貌
貴族私立學校
作者觀察到,送子女到貴族私立學校的父母,很大一部分鬥在為全球競爭鋪路
簡單來說,中上階級父母是全球化的得利組
他們透過跨國遷移進行求學工作經商
不僅取得學歷外語等跨國資本,也將這些資本轉化成職涯發展與財富累積
但在養育子女時,這些父母感受到的情緒不安更甚於其他家庭
他們的階級與經驗,讓他們對全球化人才競爭有親身接觸
而此擔憂下一代是否能繼續保有經濟安全
但是,在貴族私立學校間常見的遠距父親或甚至是經濟比較
也常常發生在貴族私立小學中
蛋黃區的公立學校
作者觀察到,在北市蛋黃區的公立小學父母大約分成兩種
一種是原本就土生土長且長期居住在蛋黃區的父母
一種則是中產階級,透過跨區送來就讀
這兩種父母相對於其他學校的父母
由於較注重教育與資訊流通發達,比較能介入學校教養
作者稱之為『協作組裝教養資源』
這種學校,普遍呼應主流文化對正向教養,兒童自主權力的重視
特別標榜民主平等的價值,並透過人人有獎的方式來鼓勵孩子
而家長的高度參與,雖然在某些方面能為老師分擔工作
卻可能強化了親師關係間的潛在緊張關係
而這類的家長外包教育(補習)
則是通常想透過外包教育來化解教養文化矛盾,
迴避親子間因為教育產生的衝突
另類學校
作者已在宜蘭的森林小學為例,
觀察到此類的森林小學或是華得福重視自然成長
不僅僅是在學校裡,學校也要求家長必須為孩子在家裡設下一個自然成長的環境
相同的,會來就讀這類另類學校大部分都是嚮往讓孩子自然快樂成長的父母
相對來說教育水準較高。比較能去抵禦那些懷疑把小孩送至另類學校的外界刻板印象
而這些學校父母,也往往因為密集的與學校其他父母接觸
而發展成一個緊密的社交圈,共享教養經驗
而在另類學校裡,則有一小部分父母則是在當地,因為慕名所以讓小孩就讀
在某些程度上,較不像專門送來另類學校的父母一般了解另類學校背後創立的教養意涵
蛋殼區的公立學校
作者觀察到的這間公立小學位於城市邊緣
這區的父母大多都是藍領階級或是由鄉下進城工作
這類父母大致可以區分成自然造化或期待可以翻轉階級
都市邊緣的小孩,往往面臨最大的險峻教養挑戰
他們的教養主要朝向智育的單食教養
較少出現中產階級家長的雜食教養
再者,缺乏文化資本的家長則需要透過市場外包來幫助小孩學習
並且,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又加上在城市沒有熟識的鄰里關係
小孩單獨在家或是遊玩的空間很有限
再加上資訊流通發達,
在物質比較上,小孩會感受到較強的被剝奪感
偏鄉學校
而在濱海的偏鄉學校則是傾向野放式自然成長
在這裡教養小孩的,多是隔代教養的祖父母與新移民
由於語言與教育音速,難以與老師溝通,反而會產生柄離的效果
但是相較於都市孩子,他們享受更高的活動與遊戲自主權
而相較於城市邊緣的孩子,他們因為熟識的鄰里
反而享受更大的活動空間與自由
並且在鄉下,由於生活費用相對低廉
小孩並不會出現在城市邊緣學校孩童那樣的嚴重相對剝奪感
作者在實際做田野觀察時
也強調地區的不平等與社經地位的不平等不宜混為一談
具備高學歷的父母,較有能力及正當性介入學校運作
不僅經常批評學校的政策,也訓練小孩類似的作法
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小孩養成一種權力感
善於運用語言能力爭取自己的權利與利益
有助於將來進入專業白領市場
而勞工階級與貧窮父母的育兒風格則是讓小孩自己長大
小孩主要的互動對象不是成人,而是親戚小孩
父母多直接給小孩命令,不允許孩子挑戰父母權威
這本書不會教你如何養育兒女的標準方案
我們看到不同的教養風格,其中沒有好壞對錯
而是每一個家庭因為資源與條件不同,適合的教養方式也不同
這本書嘗試透過不同的田野經驗,
讓我們多一點同理心來體察不同家長身處的結構位置的差異
也提醒自己放下一些標準父母的標準的包袱
我很喜歡書裡面的一段話
如果這本書可能提供一些慰藉或是啟發
我希望你能看到父母其中的掙扎
在某個意義下,他們也是結構的受害者
為人父母者,需要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為人子女者,也要記得『你的爸媽不是你的爸媽』
對父母來說,
我們也視自己的親職態度與方式為個人生命競豔的投射與延伸
同時也試著療癒自己的失落的童年
推薦給對教養感到興趣的讀者們
--
= 我是黃KK =
https://www.facebook.com/kaiwenhuangKK/
工作,玩耍,時尚,碎碎念分享。
在外商科技業討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6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1660319.A.BDF.html
※ 編輯: bekeing7 (118.166.61.41 臺灣), 10/24/2019 18:18: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