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認識影片裡的那個人嗎」
跟著我看某個插畫家youtuber 的棉花糖問
「不認識」
「那為什麼要看她呢?」
嗯....
“Maman, tu la connais la dame dans la vidéo?”
“Non”
“Alors pourquoi tu la regardes?”
Heu....
最近自己的時間變少,喜歡看的youtuber的影片一直累積,所以有時候 就算孩子們在旁邊 我還是會看幾個
所以可以說棉花糖最近才比較接觸了YouTube
然後還以為我看的所有影片裡的人 我都很是這樣
孩子們的天真 真的珍貴
也不能怪她 以前 我在她面前只看她認識的法國Anna 和 Emma 的影片 所以....
今天她加了一句:「我也想拍影片」
我問她 「拍什麼呢」
「空中瑜伽的」
哈哈哈
我還以為她會說畫畫的
我也常看空瑜的影片 然後她每天在家上掛布自己練練
好吧... 那就繼續練一下 之後可以拍 哈哈
老實說 我很怕孩子們太接觸網路 但應該很難避免他們入這個抗
像我也無法抗拒入養植物的抗了🤣
只能怪這些我看的全世界插畫家youtuber養超多很美的植物
還有怪疫情...一直在家 很缺綠色很缺生態
就繼續養吧...
但是不知道這些能活得下去啦...
到底養植物或養小孩 哪一個比較難啊?
只覺得 我最近很想要安靜
很想靜一靜看植物長大 哈
🌳今天的圖片 送你們 une belle plante! 美美的植物!
🇫🇷在法語中 belle plante 也是美女的意思
所以 送你們兩隻囉🥰
#monsteradeliciosa
#現在的孩子不相當醫生或老師只想youtuber
觸網路意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其實會來報名這堂課的初衷,是想學會相關技巧與知識後,可以教自己的小孩寫部落格。
⠀
我的孩子,大的明年就要上國中了,看他初接觸網路,例如:Facebook,在上面跟同學的訊息應對,好像沒有那麼妥當,自己卻不知道如何教導;再者,與其一味禁止,不如透過寫部落格的方式,訓練孩子的獨立思考與寫作。
⠀
聽了這堂課,才發現原來「網路世代」所帶來的,是這麼大的革新,超乎自己的想像,蔡校長與劉醫師,是遠遠走在前面,他們都已經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但如果我們等到哪天將這些授課內容都被整理成教科書,變成一門學問拿到課堂上教,我們才來學習,那真的已經太慢了!
⠀
建立自己的網路品牌、網路人格,真的要趁早。
⠀
⠀
🔎 帶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
⠀
▶️ 用數位工具,表達自己。
⠀
讓自己的孩子,在數位浪潮時代,能有更強的表達力、社群力、資訊力與網路力!
⠀
部落格可以做為寫作跟表達的練習,讓小孩思考自己的人生,並使用文字與數位工具呈現。而且每天一篇部落格,不管是休假、旅行、出國,都能持續下來。
⠀
▶️ 可以增加親子互動的「才藝」
⠀
小學四年級之後,功課漸重,上課、英文、寫功課之後,如果還去學個才藝,在家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實在太少。用「部落格」這個才藝,全家一起參與,我覺得也不錯。省去接送時間,將「學才藝」與「親子互動」合併。
⠀
⠀
㊙ 想帶小孩寫部落格?架站重點是……
⠀
✔ 爸媽自己事前熟悉,是必須的。架網站的過程要順、快、優雅。如果教育者本身都覺得緊張,小孩就會跟著緊張,甚至放棄。
⠀
✔一開始就要好看。部落格的版型設定,要讓他們自己看了都喜歡,利用美感吸引他們。
⠀
✔ 陪他們建,而不是幫他們建。網站名稱、網址設定、Banner 要放什麼圖,全部照他們意思,他才會覺得這個部落格是「我」的,而不是爸爸叫我做的。這是利用 IKEA effect:人有親手參與所做出來的東西,即使醜,自己都會很喜歡。
⠀
👉 為孩子的教育,超前部署!
⠀
一個部落格,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工具、自己的舞台,進而形成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想法。
⠀
網路時代,不只我們自己要改變,給孩子的教育,也要改變。
⠀
⠀
🔔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 已協助超過 500 位專業人士建立個人品牌
√ 「無網站經驗」也可參加
√ 經營個人品牌不分年齡,隨時可以開始!
⠀
🔔 課程特色
⠀
規格化:所有的課程、講義等都有固定模式,而且以使用者經驗(舒適度)為取向。
⠀
實用操作:不是高調理論,簡單上手且絕對下課就讓你有成品。
⠀
市場化:有足夠證據力的經驗及數據分析。
⠀
持續更新:幫你掌握市場動向,只要持續關注新思惟之友社團,不時會有新資訊更新。
⠀
網路世界之專業個人品牌:劉育志、蔡依橙,教你如何運用網路,讓自己的專業人生更精彩。
⠀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5/29(六)造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觸網路意思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去一年好像很多人在談遠距工作,我才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原來這不是許多領域早習以為常的事情。
出版產業大概在1990年代開始全面使用電腦與網路作業後,就有越來越多協力網絡加入遠距工作生態圈!
以我自己為例,無論是早年研究所時期從事外包校稿與寫作工作,絕大部分都使用Email或MSN書信往來溝通(很多工作從頭到尾都沒見過窗口),收款則用轉帳,人不需出門,在家即可完成。
已經非常習慣所謂的遠距工作,甚至許多同行先進的日常聯繫也都透過網路。
很可能是出版產業的特性,很早就走上協力網絡分工式,整個產業鏈中的各種職能區分開來獨立作業,後來有網路更是便利溝通與交件,見面討論的需求降得非常低,跨國也能交件(我以前也有做一些香港與中國的案子)~
生活面更也早已數位化,透過數位金融收款之後,在網路上買書買生活用品,大部分的需求都能不出門而獲得滿足!後來甚至有外送平台崛起,連吃喝飲食都能遠距遙控...
說來很有意思,十多年前的生涯決策考慮的很多事情,日後陸續都真的發生了,一開始是著眼於組織扁平化、外包崛起正式人力編制萎縮,才覺得自雇工作會是比較好的未來(網路崛起當然是推了一大把,而我剛好在1990年代末期就有幸接觸網路產業)。
其他像是少子化造成的人力不足,萬一將來需要照顧長輩時可以比較不受工作制約,甚至是空汙通勤交通、辦公室政治,工作服與上班族午餐等等問題,都納入考量後,覺得若能投身不用在職場組織上班的工作型態,不但能降低生存成本,也能提高自由度...
至於接案生活沒保障,是缺點也是優點,隨時承受市場波動的微型風險,鍛鍊自己要敏於接收並判斷市場發出的訊息,快速做出回應。日後讀到塔雷伯的書,才知道這叫做反脆弱,覺得自己真是僥倖,許多關於工作的選擇判斷日後以結果論來看都還不錯~
以前我每年都會辦一次分享會,聊聊整個工作型態如何思考與布局和開展,後來錄成影片了,就沒再辦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廢文變黃金的秘訣-我的知識變現之路
https://zen1976.com/cash_money/#1
https://zen1976.com/remot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