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8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6
上一週我以主觀的經驗認知,將『破音類』效果器做了五種分類,以及擺放順序的說明;但那終究只是一種非常粗淺的示意,如果試著要認真分析各種實務操作經驗上應該注意的細節 … 單靠文章、文字的解釋,恐怕只會落個掛一漏萬的境況。不過,還是有幾個主要的大原則,可以在這個專頁裡野人獻曝一下:
1. 各區段破音的頻率 (EQ) 值設定:在這種『破音堆疊』(Drive Stacking) 的運用方式上,除了先前提到過『越厚重的破音擺放位置越後面』的基本概念之外,通常放在越前面、破音程度越低的效果器,我會習慣將它的 EQ (Tone) 調得比後面的器材『稍微』亮一點,這樣的設定,可以讓前面一顆破音啓動去『推擠』後面區段破音時,得到音色上明顯的變化。而且能夠有一種『Open』的色彩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最一開始你在調整你的『音色搭載平台』(Amp Clean Channel) 時,應該盡量讓整體基本音色在比較適中而可能缺乏一點個性的原因:如果你主要的破音都來自效果器,而你用了好幾顆效果器來『合成』你最後的音色形狀,你就會需要在『平台』這個最後端,留下足夠的『可 EQ 空間』(也許可以視為另外一種【Headroom】吧?),來讓最後整體的頻率不會太過刺耳。
事實上,許多的破音效果器,在增加 Gain 值時,整體的頻率也會跟著改變 (而且不乏變化得非常戲劇化的),因此,我會習慣將最後一顆破音 (通常是 Distortion ) 的 EQ 設定得非常中性,來用前面一個或兩個區段的破音推擠出最後這顆破音的亮度;而如果在音樂需求上我只要用到這顆相對來說沒那麼明亮、但 Drive 濃度夠,可是又需要比踏板原始設定上再明亮一點的音色,我就會用串接在後端的 EQ 效果器來修飾它。你很可能常常看到各類型吉他手在彈奏過程中,不斷彎下身去調整腳下的效果器盤,但因為我很不希望自己分心去做這種即時性的調整,所以我選擇用後端的 EQ 來協助我需要的頻率補正 --- 這也是我習慣用數位式效果器的另一個理由:因為,我可以在同一個 Preset 裡設定好幾種不同的 EQ 效果器,來因應不同情況的頻率需求。
2. 各區段破音的音量設定:我猜想每一位上台演出的吉他手,在初期階段,當進行 Sound Check 的工作時,一定都聽過外場的 PA 工程人員對你叫嚷過:『你的破音比 Clean Tone 大太多了』!當你很委屈地試著減小效果器的音量時,你會很驚恐地發現,要達到外場 PA 工程人員滿意的音量比,你會覺得破音的音量幾乎是小到無法適應的!
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家裡調整你的破音音色時,幾乎不可能是用演出的工作方式來調整 --- 也就是架起麥克風,將你的訊號收進麥克風,再經過訊號放大工程,放到一個夠巨的外場喇叭來監聽,也因此,你很難理解『麥克風收音』對於破音放大的敏感程度到底有多敏感 --- 我只能很認真地說:它真的非常敏感!
整個關鍵在於,當你在 On/Off 你的破音效果器,你在家裡練習時就必須讓這兩者的音量差別遠遠小於你的習慣 --- 當你踩下破音時,應該讓你的音量像是沒有被改變、而只有音色上的差異而已。如果你是用 Drive Stacking 的方式,你所疊加的破音,應該只有『濃度』的差別,而不致於有太誇張的音量差距,這也是我會把『EQ』值放在第一點來討論的原因,因為在實務操作上,『頻率』會比『音量』,在改變破音色彩上,來得更有效率。
另外一個重點,其實是因為你大多數的時間都不是用 Clean Tone 來練習你的基本功,因此,當使用到 Clean Tone 時,你會下意識地彈奏得比較輕,或迫不及待地趕快切換到破音,來獲取一種安全感;久而久之,你對於 Clean Tone 與 Drive Tone 的音量感知,就無法建立起一種相對客觀的正確習慣。我只能再一次強調:『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進步,你就必須面對自己的弱點、正面去挑戰它』!而我覺得最有效率的基本練習方式,應該是用更多的時間、用更偏向 Clean Tone 的微破音色去彈奏 (當然要聽著 Click),才是正解。
而我們在整個破音串接的最後一顆、用來推動 Solo 音量的 Clean Booster,當你在進行外場 Sound Check 時,只需要告知 PA 工程人員:『現在是 Solo 時的音量』,然後再啓動它;你的 PA 工程人員會知道這是他在控台上關於你的這一軌樂器所可能會呈現的最大音量,他就能相對合理地給予你整體音量的伸縮範圍,你們就可以共同完成一種『專業』的工作表現。
3. 單線圈/雙線圈 Pick-up 對於破音的差異:如果你習慣用這兩種不同款式 Pick-up 的琴來練習或工作,你應該已經發現,如果我用了雙線圈所調整出來的各區段破音,在頻率與音量都很理想的狀態下,立刻換一把單線圈的琴來彈奏,在 Clean Tone 的狀態下音量會顯得比較小、而 Drive Tone 的音量會爆增許多。在我的經驗裡,單線圈對於破音的反應敏感度其實是大過雙線圈,也因此,你幾乎無法以同一種音色的調整參數,期望兩款不同拾音器種類的琴都能表現得同樣『順暢』。如果你並不是一位調整參數非常快速的吉他手,我會建議針對兩款不同拾音器種類的琴,你可能要有兩組不同的『破音群』;或者說,如果你只能準備一組破音群,那麼你針對演出工作所準備的第二把『備用琴』,請盡量選擇與主要工作琴相同款式拾音器的配置,以免當你必須更換第二把琴時,你的整組破音與 Clean Tone,又會發生讓 PA 工程人員措手不及的慘劇。
4. C/P 值:我覺得大多數吉他手的共同悲劇,就是沒有足夠的錢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包括隨時隨地會冒出來的各種破音全部都買回來玩耍 --- 反過來說,你如果夠幸運,可以不斷添購新玩具來嘗鮮,你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才能讓這些玩具有存在的意義。
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應該購買、而且價格/性能的比值是最好的選擇策略呢?我的確有幾顆還算是夢幻逸品的破音,而且也都價格不菲;但在我整個音樂工作歷程裡,它們實際的功能貢獻,是遠遠小於其他可能不到這些夢幻逸品價格十分之一的同類產品,所以,到底誰比較『有用』、而表現了更好的 C/P 值呢?
對於整體電吉他器材組合的購買順序考量,我想再次建議:你需要先選擇好你的琴,然後以『箱體優先』的概念去選擇音箱頭/箱體的組合,然後在大量資訊研究後去選擇幾款『基本必備』的破音效果器,然後~開始去講究你的真空管後級、講究你的線材,然後可以開始認真思考你需要的前級種類 --- 因為真正優秀的破音,還是來自好的前級 (到這個階段,你的音樂屬性也應該已經成形、定型了!),然後才是你可以放縱自己去挑選那些奢侈而很少實際用到的玩具的時候 --- 前提是你的確已經在這個階段之前,靠自己與你的吉他成功地養活了自己與家人,而且生活無虞。
而我大膽預言:到了最後,你只會需要一把好的琴、一組非常優秀的音箱頭/箱體,以及一顆棒透了的 Fuzz pedal,用超好的訊號線把它們連接起來,接上充沛而乾淨的電源,你的音色就 --- 肯定宇宙無敵!
而會讓這一切打折扣的,只剩下你彈奏的用音了。
------------------------------------------------------------------
後記. 關於『堆疊破音』,這一篇來自網路商店『Reverb』的重點介紹,我覺得非常值得一讀:https://reverb.com/news/a-beginners-guide-to-stacking-drive-pedals 。
而各類型破音擺放順序所造成的『音色形狀』的差異,這個由效果器品牌『Wampler』老闆所做的示範,可以給你一點實際的體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DC065i2Cs 。
至於我覺得真的很優秀的音箱頭/箱體組合,這個品牌算是『還在人間』的作品:http://kingsleyamplifiers.com/ 。我會建議可以點進他們的產品看一下實際示範,感受一下這位吉他手身份的老闆,是如何因為追求『表現自己的彈奏手感』而研製出的聲音平台。
那才是『相得益彰』的平衡感啊!
* 刊頭相片取材自 Simon Gotthelf 2017 pedalboa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DxShDoWmk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弱電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沒錯!今天就讓小羅來告訴你 如何輕鬆學!看完一定懂3C2V電視接頭製作就是這麼簡單 只要學會了,就可以省不少荷包。 ---------------------------------------------------------------- 若您覺得我們的影片很讚或很實用 請幫我們按個讚,多多分...
「訊號線 種類」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弱電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訊號線接頭的推薦,MOBILE01、COOL3C、PTT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訊號線接頭的推薦,MOBILE01、COOL3C、PTT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10分鐘學會同軸電纜接頭|如何選購正確電纜線材|弱電小白也 ... 的評價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同軸線到底分了哪些種類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初步認識線材接頭(Audio Cable) | DigiLog 聲響實驗室 的評價
- 關於訊號線 種類 在 【器材組必看】平衡訊號的概念 的評價
訊號線 種類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組在擺位正確下音質、sound stage表現都很優異,聽多種類型音樂都是超棒的(個人認為在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上都極佳)。
買mbl喇叭,基本前後級擴大與DAC直接用它們家的就對了,你用其他家的要配出一樣效果很難,即便買更貴的也很難勝過自家配。頂多再玩玩線材。
線材我個人受張文俠這些老前輩影響極深,喇叭線偏愛純銀單芯線,正極2.0mm粗,負極2.6mm,可有效抑制肌膚效應,高頻不亂飄。訊號線喜走平衡線,電源線也是一貫粗純銀線。
USB線我自己測試結果,純銀或純銅效果一樣,價格卻差很多。
至於純金線就是噱頭成分高了,實測並沒有比較好。
https://www.facebook.com/GQTaiwan/videos/1341769612615396/
要價近千萬台幣的音響到底有多厲害啊!?
看更多文字說明►►►https://goo.gl/UchaqV
#MBL #DerVorverstärker #全球最貴音響 #GQ頂級玩物
訊號線 種類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7
由於撰寫了這些相關於現場演出的基礎實務經驗,開始有一些年輕的網友來訊詢問一些困擾了他們相當時間的現場狀況,其中一個相當有『代表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不論到什麼樣的演出場合,我的電吉他音色從地板監聽送出來的聲音都很難聽?』。我猜想這是許多吉他手都曾經歷過的夢魘:明明在家裡調整好的音色(特別是破音”Drive”類),每次到了演出現場,聲音就變得好奇怪,然後再從監聽聽到的時候,根本就是另外一個陌生人…
那我怎麼知道外場的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啊…?
我不知道你的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但我知道:如果你從音箱出來的音色就不好聽,那觀眾要聽到好聽的音色,機率等於零。
當我看到上面那個很有代表性的提問時,我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答案方向;不過,為了印證我心裡的想法,我還是回訊邀約了這位網友到我所執教的北藝大IMPACT學程所附設的錄音室,使用了裡面的器材來看看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在經歷一個多小時的實際演練,我完全斷定了這一類型問題的結論:
『不是你的監聽系統有問題,是你的音箱使用方式有問題。』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2]~吉他音箱
當天我們在IMPACT錄音室所使用的音箱是Marshall JVM-410H/412 1960 type Cab (https://marshallamps.com/products/amplifiers/jvm4-series/jvm410h/ ),這位年輕吉他手的音色器材是 Boss ME-80 (https://www.boss.info/global/products/me-80/ )這個在市場上相當有市佔率的綜合效果器。我請他把現場當做是演出的場地,示範當他進入到演出場地的舞台上時會做的整個動作流程;他將所有的訊號導線依序串接好,也依照正確的開電程序:先打開效果器電源,在音量歸零的狀態下打開音箱頭的第一段電源,由於JVM-410是全真空管的設計,所以稍等了幾分鐘讓真空管預熱到工作溫度,再打開stand by開關,開音量,調整音箱面板上所有的旋鈕,希望能喬出一個他滿意的音色;一小段時間之後,他帶著遲疑的眼神告訴我:『應該就是這樣的聲音……吧?』
不用說,那個音色一定是不理想的:低頻有著一種甩不掉的厚重泥巴感,高頻尖刺而穿透,而吉他可能最需要仔細推敲的中頻區段…好像遺忘在家裡整個沒帶出來,別忘了,這可是Marshall的音箱,所以這些陳述都可以再誇張好幾倍去想像它~
在電腦程式設計上有一句厲害的銘言:GIGO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E%83%E5%9C%BE%E8%BF%9B%EF%BC%8C%E5%9E%83%E5%9C%BE%E5%87%BA );代換到聲音訊號的流程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前端的音色就有問題,後端輸出的音色勢必也會有問題。所以,這位吉他手在監聽端所聽到的『難聽的音色』,也只是麥克風以及後端的相關音訊硬體,忠實地捕捉、反應了音箱端的音色樣貌而已。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我請這位年輕朋友將整個系統按照正確的關機順序關掉所有的器材、拆掉所有的串接訊號線,重新再來一次:
1. 導線~
關於『導線的方向性』這件事,我很確定不是來自音響發燒友那種吹毛求疵的Hi-fi要求而已,我自己偶有會接錯了導線的方向,以致於音色在高頻方面會突然感受到變得遲鈍、手感反應不佳的現象;許多年輕的樂手會很隨性地將一團混亂的訊號線,找到接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給接駁上器材,但有很高的機率,你已經將應該可以有的完整聲音訊號給打了折扣,所以後面被驅動的相關器材都沒能得到足夠的『水流』(這個說法請參見上一篇的解釋: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59539971320222 ),所以『效率』變得不好。而判定訊號線方向性的方式,可以參考這一篇的初級討論: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E5%A6%82%E4%BD%95%E5%88%A4%E5%88%A5%E7%B7%9A%E6%9D%90%E7%9A%84%E6%96%B9%E5%90%91%E6%80%A7 。我們因此可以注意的是:
A. 器材的串接,應該注意到訊號線的方向性,寧可龜毛,千萬別懶散。
B. 由基礎物理學可以知道:電流通過導線時會產生『磁場』。所以,如果你串接器材的訊號線過長,為了節省空間或美觀,你可能會把訊號線纏繞成圓圈,但那其實會形成一種『磁場效應』,影響你的音色品質;因此,我們寧可讓訊號線平鋪,而盡量避免『繞成圓圈』。(http://wp.chjh.tp.edu.tw/blog/shingfu/files/2012/11/magetic.pdf )
2. 吉他與音箱~
當我必須使用到現場所提供的音箱,我的第一件事其實是只拿一條導線,按照正確的方向連接吉他與音箱,將音箱的EQ置中,然後聽聽看只有自己的吉他,與這個音箱的那種最單純的聲音樣貌。
因為在實際的狀況,除非你非常有把握透徹瞭解演出現場所提供的音箱規格與當前的器材狀態,否則,極高的機率你只會使用現場提供音箱的單一channel ---特別是clean channel,來當做你的『效果器平台』;也就是說,你的Clean Tone會是依靠音箱的clean channel,你所需要的Drive Tone,大多來自你的pedal。在這種前提下,把音箱的clean channel調整成一個『中性音色的平台』,應該是一個首要的安全措施。
而因為每一位樂手喜愛的電吉他各有不同,而每一種電吉他的聲音頻率特性也都不一樣,更不用說每一個現場的音箱條件幾乎不會一樣,當那麼多的變因組合在一起時,如果不先從最單純的組合來調整出一個『中性』的聲音平台,而硬要在不理解現地音箱的聲音狀況下,憑藉著一些『對這個品牌音箱的既定印象』來做音色的調整,在我看來,絕對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徒勞之務。
3. 效果器(Drive類型)與音箱~
談到這一題…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立刻解答疑問的萬用手冊來提供我們最需要的參考方向。在不知多少次的組合嚐試之後,我不得不同意下面這個影片所做的實驗與解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KjhXWpjq8 。
我非常欣賞這兩位(英國?)仁兄所做的條件設定:用Fender最著名的兩種型號:Telecaster與Stratocaster (都是單線圈)來控制電吉他Pickup的變因,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兩款音箱(Fender, Marshall),來比對市場上最有性格代表性的Overdrive與Distortion (雖然他們選用的是Nano Muff,理論上是比較偏向Muff類的Fuzz音色,但從影片中的表現,似乎可以視為音性更趨近distortion),是如何地無法在兩類音箱中,都能取得『相對平均』的音色表現。他們說:『如果問如何調整Drive與音箱的表現,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誤導』,『可能應該問---什麼特定的Drive pedal會更適合什麼特定的音箱』。這個意思是:如果你在家裡使用的是一個XXX類型的音箱,但演出現場提供的是YYY類型、ZZZ類型,其實…你應該不用期待你今天的音色可以好到什麼地方了。
如果還不死心,我們也可以尋求第二意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8Ff-DCLzg ,
這位仁兄是美國Pedal品牌Wampler的老闆,他除了再一次示範這個殘忍的事實,更開宗明義地揭示:『這是為什麼我們的產品上面會有那麼多的音色選項與旋鈕』。
而上面兩個影片連結用的都還是真空管類型的音箱,再想想我們在臺灣的展演場地,似乎還有不少場域提供的是電晶體類型的音箱,這其中所存在的頻率響應差異,恐怕不是你不斷更換Drive Pedal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的。
4. 解決。
承上面兩點所述,我所能做的、非常保守的建議是:不要讓你的音色呈現太『極限』的方向---除非你扛了自己的音箱出門。
為什麼需要先把現場的音箱調整成一個『中性』的平台?或者,為什麼許多新型態的音箱要標榜『Pedal Friendly』?基本上都是為了希望不要在『基礎的音色平台上給予太多染色』的考量;下面這個影片是反過來示範幾種很有個性的音箱,調整成取向比較一致的音色基準之後,對於幾種類型的Drive Pedal所呈現的比較一致表現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1HZCw3UzY 。
那麼,是什麼導致我們會想調整出『比較極限』的音色呢?
A. 因為你在摹仿你的吉他英雄的音色!我並不是反對這個重要的音色摸索與學習的過程,但你一定要意識到一件事:所有你聽到的吉他英雄音色,特別是來自專輯作品或良好製作的訊源,我必須說:那都不是他最真實、赤裸的音色。最常見的是當你在處理比較重的節奏音色,你覺得你的吉他英雄都把中頻挖空了、留下了很明顯的低頻與高頻,所以我的音色方向也要這樣調!好吧~就假設你真的可以調出百分之百還原專輯的音色、在現場做演出,但…你其他的樂手也有百分之百地調出這位英雄的其他樂手的音色與頻率嗎?如果沒有,這整個的音色組合是不是哪裡會不太對勁?你真的覺得可以還原得一樣好聽嗎?
那些你以為不存在的頻率位置,不是它們真的『沒有』,而是在混音(Mix down)階段時,針對音樂性的需求而『捨棄』的---這裡的重點是:如果沒有那些頻率,Mix down的時候要怎麼做出捨棄的動作?
我們的確可以分析各個吉他英雄在音色上的『特性』,但那些特性,在實際操作上,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極限。
B. 剛好與上面的A點相反: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調出了太多不必要的頻率!這個現象常常因為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練習,所以將整個吉他的頻率調得過於飽滿,所以往下與Bass的頻率重疊、往上與鼓組的金屬類樂器重疊;一旦到了現場是一個你不熟悉的音箱器材,你幾乎不知道要從哪裡來著手調整音色。
C. 最最最常見的問題:你的Drive量太多了!你為了要表現出電吉他的狂野粗暴,Pedal上的drive鈕下手是沒有猶豫的!但你可能不知道,各類型音箱的『Gain Stage』對於前端Drive Pedal傳來的音色頻率,是有截然不同的複雜反應的,那些你所期待的『力度』,其實常常是相反的音色調整---你應該縮減你的drive量,而用pedal volume去『Push』你的音箱,以及你應該加強左手壓弦與右手Picking的『勁道』---請注意!是『勁道』而不是傻傻的『力道』。而關於什麼種類的drive會如何產生對於音箱的『推力』,以及究竟應該用『幾顆drive pedal』來疊加到適當的Drive音色,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我希望在幾週之後聊到這些『破音』效果器的相關議題時,可以有進一步的討論。
D. 如果你在家裡是沒有適當的條件來讓你的音箱有正確工作音量,或你選用的音箱本身有硬體限制(過小的speaker尺寸或頻率不盡完整的相關設計),為了補償這些先天限制,你很可能會調出一個後來放在比較中性平台上就顯得『扭曲』的音色;如果是這個方向的問題,我希望在之後的文章中,以不是業配文的角度,來建議一些在現今起居環境中可以參考選購的器材,來讓你的吉他音色編輯能夠比較中性些。
5. 吉他音箱與麥克風收音~
當上面所有的陳述都已經盡力取得中性的呈現之後,麥克風收音的位置,絕對有著你預期以外的效果。除了水平移動來增減高音的比例之外,Z軸的遠近移動也會造成整體音色的『激進』與『柔和』的區別。這應該是所有音色調整中最不費事的手段,我真的建議吉他手都應該自己動手試試看這些移動所造成的音色變化。
以上。
如果冷靜地想一想,上述的這些標準動作,事實上都會需要花費時間的!這是為什麼我非常強調一定要在演出前提早更多時間去做Sound Check的原因---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的對手是長成什麼樣子,唯一的辦法,就是早點兒去認識它!
一個多小時之後,這位年輕吉他手的音色修整成中頻明顯增加了若干,而主要的Drive量減少許多的樣貌,但因此,他在節奏音色與Solo音色上,多出了許多彈性的選擇。他也許會喜歡、也許日後又會調整出別的樣貌,但不論如何,他的吉他音色,一定會比之前更能『容得下別人』了。
訊號線 種類 在 弱電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沒錯!今天就讓小羅來告訴你
如何輕鬆學!看完一定懂3C2V電視接頭製作就是這麼簡單
只要學會了,就可以省不少荷包。
----------------------------------------------------------------
若您覺得我們的影片很讚或很實用
請幫我們按個讚,多多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
您的每一個觀看、按讚、訂閱都是我們的動力
訂閱弱電通➡https://reurl.cc/ZnQQWl
----------------------------------------------------------------
#同軸電纜#3C2V接頭#DIY教學 #電視接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ecVArz4ql4/hqdefault.jpg)
訊號線 種類 在 同軸線到底分了哪些種類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標準的RCA數位同軸線特徵阻抗是75歐姆,類比用的RCA訊號線則無標準阻抗其實兩者可以通用 2.75歐姆跟110歐姆又是什麼 110歐姆的數位線是AES/EBU平衡 ... ... <看更多>
訊號線 種類 在 初步認識線材接頭(Audio Cable) | DigiLog 聲響實驗室 的推薦與評價
Oct 12, 2019 - 線材接頭種類這麼多,應該怎麼選?都是什麼用途?平衡和非平衡的差別是什麼呢?類比訊號線、數位訊號線都用在哪?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介紹多種線材與常見 ... ... <看更多>
訊號線 種類 在 10分鐘學會同軸電纜接頭|如何選購正確電纜線材|弱電小白也 ... 的推薦與評價
P.S 這次的電纜線我們沒有賣啦!!工具也沒有!!! ... Belden 8281美國原裝線身,標準75Ω數位同軸 訊號線 數位同軸線怎麼搞? 山姆音響samaudioTW.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