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雄駁二
駁二會變成現在這樣,其實來歷有一點意外。
駁二,顧名思義就是接駁二號碼頭,以前是散裝碼頭,早期主要是上卸青果、砂糖、穀物等農產品。但是因為海運愈來愈傾向貨櫃化,散裝業務式微,而且更多跑去對面條件比較好的中島商港區,所以駁二這邊就逐漸荒廢了下來。
我還記得我唸高中的時候(當時謝長廷剛剛選上市長),有一次段考完去雄女送飲料,送完飲料,騎著腳踏車往鹽埕一直騎下去,下到高雄港牌樓。那時候的一個感覺就是,這邊好荒涼,都是破敗的、大門緊閉的倉庫,氣氛很可怕。
駁二這個地方被「發現」,是源自2000年的時候,那年阿扁剛當選總統,決定國慶煙火移師高雄。那時候在高雄港附近場勘的時候,有些別具慧眼的南部藝文界人士,發現這塊倉庫寶地。在一股熱情推動之下,隔年就成立一個非營利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著手籌備港邊倉庫的改造事宜。
那時候謝長廷還在第一任,對駁二一帶還沒有很具體的規劃。市府還在百廢待舉當中,沒什麼心思去做這種看不到方向的事。
你說要把空間重劃標出去換錢嘛,那時候房地產景氣正差,根本沒人想開發。更不用說把空間像華山、松菸那樣BOT出去做「文創」,因為高雄根本沒那個藝文市場。
所以駁二其實是在這種爹不疼、娘不愛的情況下一點一點成形的。公部門不想管,重劃開發或BOT又沒門。於是駁二走了第三條路線-交給NPO去搞,市府僅簡單地把廢棄空間整理一下、酌予資源、引進一些文建會的補助,剩下的具體營運自己去想辦法。當時營運的主力,是南部藝文界人士發起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還有一直想要在文創設計這一塊打下江山的樹德科大(也就是現在戰力很強的文化局長尹立在教書的地方)。
但是很意外地是,正因為是民間自己低成本搞,也就沒什麼獲利或公部門會面對到的壓力。結果駁二就這樣「野生」地長起來,以一種不太寬裕但很強韌的方式存活下來,成為南台灣藝文圈必來朝聖的實驗創作空間。
首先意識到這個現象的是2005年的代理市長陳其邁,所以他在公部門的立場上幫了駁二一把,把愛河口兩邊的水岸空間都解放出來。這其實是一件相當艱鉅的工作,因為對口的中央單位太多,且都在台北;碼頭的部份是交通部(港務局,當時還沒有所謂港務公司);倉庫的部份是台糖(駁二和大義主要都是台糖在用)、省屬三商銀(有一部份的倉庫是他們的)。再來還要牽涉到台鐵(臨港線)、軍方(光榮碼頭)與中油(光榮碼頭旁邊的那些油槽)。
要跟這些中央單位打交道,光跑公文就跑死你。所以陳其邁的協調力與執行力是真的很夠,當然,謝長廷以行政院長的立場也幫了很大的忙。
把這些空間解放出來,高雄港一(鹽埕)到二十號(苓雅寮)碼頭才談得上整體規劃。現在的「大駁二」的觀念,是取決於把港邊空間還諸市民這件事情的遠見。
駁二迎來的另一個大轉型期是2006年。這時駁二的基礎已經建立,光靠非營利組織的力量已經不足以面對一些問題:是否要繼續整合附近的閒置空間?是否要更改附近的都計來配合駁二的擴大發展?策展能力也已經到頂,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來更上一層樓。
這時候的關鍵人物是第二個代理市長葉菊蘭,還有陳其邁留給她的文化局長,大名鼎鼎的幫阿扁寫歌的路寒袖(王志誠)。他們投入市府文化局的資源,讓駁二模式能夠順利地延續下去,而不是在NPO模式到頂之後無以為繼。
陳菊2006年底上任,路寒袖留任,稍後則是史哲接手。在陳菊的第一任任內,最大的貢獻就是強化駁二的策展與活動能力,推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展演,例如好漢玩字節、高雄設計節、貨櫃藝術節、「高雄人」大公仔等等。有了這些實績,逐漸地,駁二的商業模式也才有了眉目。一連把大義倉庫群也納入版圖當中。
駁二的發展史一路看過來,有兩件重要的事。第一,相對於政府主導,或是交由資本主義去操作,「藝術家自治」才是奠定了駁二的起始文創型態的關鍵因素。第二,當藝術家突破了第一步,政府部門適時接手,才能給予文創園區繼續成長的資源。而政府部門是否有這份進取心與遠見,非常重要。
相較於台北華山、松菸,駁二有一個比較獨特的優勢,就是它保留了比較多的公共性。對於高雄市民而言,駁二像是三不五時都可以去走走「搧海風」的地方。而對於台北市民而言,與華山的公共性好一點,松菸則基本上就是個變相的百貨公司而已。
設計中島貨櫃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駁二會變成現在這樣,其實來歷有一點意外。
駁二,顧名思義就是接駁二號碼頭,以前是散裝碼頭,早期主要是上卸青果、砂糖、穀物等農產品。但是因為海運愈來愈傾向貨櫃化,散裝業務式微,而且更多跑去對面條件比較好的中島商港區,所以駁二這邊就逐漸荒廢了下來。
我還記得我唸高中的時候(當時謝長廷剛剛選上市長),有一次段考完去雄女送飲料,送完飲料,騎著腳踏車往鹽埕一直騎下去,下到高雄港牌樓。那時候的一個感覺就是,這邊好荒涼,都是破敗的、大門緊閉的倉庫,氣氛很可怕。
駁二這個地方被「發現」,是源自2000年的時候,那年阿扁剛當選總統,決定國慶煙火移師高雄。那時候在高雄港附近場勘的時候,有些別具慧眼的南部藝文界人士,發現這塊倉庫寶地。在一股熱情推動之下,隔年就成立一個非營利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著手籌備港邊倉庫的改造事宜。
那時候謝長廷還在第一任,對駁二一帶還沒有很具體的規劃。市府還在百廢待舉當中,沒什麼心思去做這種看不到方向的事。
你說要把空間重劃標出去換錢嘛,那時候房地產景氣正差,根本沒人想開發。更不用說把空間像華山、松菸那樣BOT出去做「文創」,因為高雄根本沒那個藝文市場。
所以駁二其實是在這種爹不疼、娘不愛的情況下一點一點成形的。公部門不想管,重劃開發或BOT又沒門。於是駁二走了第三條路線-交給NPO去搞,市府僅簡單地把廢棄空間整理一下、酌予資源、引進一些文建會的補助,剩下的具體營運自己去想辦法。當時營運的主力,是南部藝文界人士發起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還有一直想要在文創設計這一塊打下江山的樹德科大(也就是現在戰力很強的文化局長尹立在教書的地方)。
但是很意外地是,正因為是民間自己低成本搞,也就沒什麼獲利或公部門會面對到的壓力。結果駁二就這樣「野生」地長起來,以一種不太寬裕但很強韌的方式存活下來,成為南台灣藝文圈必來朝聖的實驗創作空間。
首先意識到這個現象的是2005年的代理市長陳其邁,所以他在公部門的立場上幫了駁二一把,把愛河口兩邊的水岸空間都解放出來。這其實是一件相當艱鉅的工作,因為對口的中央單位太多,且都在台北;碼頭的部份是交通部(港務局,當時還沒有所謂港務公司);倉庫的部份是台糖(駁二和大義主要都是台糖在用)、省屬三商銀(有一部份的倉庫是他們的)。再來還要牽涉到台鐵(臨港線)、軍方(光榮碼頭)與中油(光榮碼頭旁邊的那些油槽)。
要跟這些中央單位打交道,光跑公文就跑死你。所以陳其邁的協調力與執行力是真的很夠,當然,謝長廷以行政院長的立場也幫了很大的忙。
把這些空間解放出來,高雄港一(鹽埕)到二十號(苓雅寮)碼頭才談得上整體規劃。現在的「大駁二」的觀念,是取決於把港邊空間還諸市民這件事情的遠見。
駁二迎來的另一個大轉型期是2006年。這時駁二的基礎已經建立,光靠非營利組織的力量已經不足以面對一些問題:是否要繼續整合附近的閒置空間?是否要更改附近的都計來配合駁二的擴大發展?策展能力也已經到頂,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來更上一層樓。
這時候的關鍵人物是第二個代理市長葉菊蘭,還有陳其邁留給她的文化局長,大名鼎鼎的幫阿扁寫歌的路寒袖(王志誠)。他們投入市府文化局的資源,讓駁二模式能夠順利地延續下去,而不是在NPO模式到頂之後無以為繼。
陳菊2006年底上任,路寒袖留任,稍後則是史哲接手。在陳菊的第一任任內,最大的貢獻就是強化駁二的策展與活動能力,推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展演,例如好漢玩字節、高雄設計節、貨櫃藝術節、「高雄人」大公仔等等。有了這些實績,逐漸地,駁二的商業模式也才有了眉目。一連把大義倉庫群也納入版圖當中。
駁二的發展史一路看過來,有兩件重要的事。第一,相對於政府主導,或是交由資本主義去操作,「藝術家自治」才是奠定了駁二的起始文創型態的關鍵因素。第二,當藝術家突破了第一步,政府部門適時接手,才能給予文創園區繼續成長的資源。而政府部門是否有這份進取心與遠見,非常重要。
相較於台北華山、松菸,駁二有一個比較獨特的優勢,就是它保留了比較多的公共性。對於高雄市民而言,駁二像是三不五時都可以去走走「搧海風」的地方。而對於台北市民而言,與華山的公共性好一點,松菸則基本上就是個變相的百貨公司而已。
設計中島貨櫃 在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星期三的臺灣創業基地報報 ########
#NO8 Life Area 共同工作空間:遊戲美術外包、文創活動與遊戲美術課程、遊戲開發
.
台灣目前有滿多不同主題領域的共同工作空間,這次L編找到以遊戲領域為主的空間,名為「Life Area」,並電訪創辦人駱宏志先生。以下是訪談內容:
.
1️⃣聊聊空間規劃與目標吧
我們成立大約三年,空間大小約15坪,我們有VR 體驗區、會議室、投影電視螢幕、中島式廚房、10個有電腦設備座位區、整面黑板、網路設備、印表機等。我們觀察到每個共同空間都有各自的特色,「LifeArea空間」是針對想要進入或是正在此業界中的遊戲或多媒體工作者,所打造的共同工作環境,目標是希望在這裡的朋友能夠認識更多專業的夥伴,過去一般SOHO族單打獨鬥很難兼顧全面層面的事務,剛畢業的學生想接觸到遊戲產業也不是那麼容易,因此,我們希望在LifeArea這裡,可以透過相互學習來補強這些需求。
.
2️⃣跳坑後,經營空間的感想
創業之後,要顧理想目標外,也有一票夥伴們柴米油鹽的重要,這是創業前後最大的心態上的不同,在生活上最明顯的影響是陪伴家人的時間減少。
.
3️⃣️目前進駐團隊情況、商品服務?
目前有一隻常駐的美術團隊「米各馬文創設計」及不定期的獨立工作者在此工作。米各馬是專職於電腦遊戲與多媒體互動領域的設計製作團隊,除了本身經常服務各大遊戲公司的美術業務之外,也參與多部不同領域的多媒體互動或是VR應用,近期也參加中國大型展覽文博會的藝術互動投影案,將知名畫作『嶺南喜春風』轉變成動態藝術的作品,現場使用大型螢幕播放、很是震撼,另外近期在忙充滿科幻感的VR互動項目,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持續有亮眼的作品呈現.
.
4️⃣在這裡創業、工作、生活是什麼樣的?
推薦海爺四號乾麵店、永和北方牛肉麵、老兵牛羊一家麵店、御鼎潮州砂鍋粥、沸騰Boiling Shabu Shabu,都是這附近知名的平民美食,我們樓下對門就有一間美味好吃的飯飯之家便當店,每當大廚在做菜時候,四周都是他們家的炒菜香味,生活機能相當便利。
.
5️⃣最近想要曝光的活動或資訊?
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空間漸漸不夠使用,近期打算尋找更大的活動空間,如果有合適的地方,再請引介幫忙。
.
6️⃣️單位聯繫窗⼝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lifearea/
駱宏志Barron Lo
0930-075781
migemadesign@gmail.com
-------------------------------------------------------
一如往常,文末總要大力感謝已經啃完文章的朋友,也希望啃完的人可以給文章一個愛心❤️,讓L編有更多動力找台灣創業基地給你。若有創業朋友想找基地、或自認空間不錯的,也都歡迎私訊說找L編,我們一起聊聊。
.
更多創業基地文章
#NO1 臺北木柵/岸汐職人 https://bit.ly/2KyhXWv
#NO2 高雄三民/作伙共同生活空間 https://bit.ly/2L2tDB9
#NO3 臺北民生/Kafnu https://bit.ly/2JR5HLL
#NO4 臺南南區/星球 https://bit.ly/2O2ERmr
#NO5 台南永康/好想工作室 https://bit.ly/2vLtkjF
#NO6 高雄鹽埕/駁二共創基地https://bit.ly/2MfidKR
#NO7 高雄鼓山/中山大學貨櫃基地https://bit.ly/2MDco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