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各位大家好我是菜狗
打牌的時候常常有一些爭議性的議題出現。有鑑於此,為了避免不熟的牌咖之間的交流出現衝突,所以我自己有訂立一個標準讓牌咖們遵守。當然,場主決定會依據這個表作為標準來延伸。
在這邊提供給各位觀眾們參考,豎立的宗旨是牌咖們開心不要起爭議,以及公平。
如果觀眾們認同這個宗旨,希望在打牌的時候發生爭議時可以拿這個做為參考~
➖➖➖➖➖➖➖➖➖➖➖➖➖➖➖➖➖➖➖➖➖
🔴🔴爭議一覽表🔴🔴
有鑒於最近時常爭議嚴重,所以訂定一些規則。希望避免大家為了小事情而不開心。我立這些的規則是以大家不詐賭不打信號不打情張的前提而訂定。我真的很不喜歡別人包,所以要倒之前若覺得有爭議請先詢問。
🔼最高宗旨:開心。只要開心,四家同意,下列可以無視。
🔼第二宗旨:場主決(菜狗,碰碰),沒出現過情況的時候場主看VOD決策。若場主都不在,則以目前場上在戰績表上打過將數最高者當作主。
❌下述情形不允許倒牌,要倒請先詢問,硬倒者請包大人。
實例如下:
🀄自摸系列🀄
1⃣不離手,不靠牌
2⃣摸牌不弄掉牌牆的牌
3⃣掉到地上或是掉到海底視為離手
4⃣摸錯不影響,隨便你倒牌。
5⃣摸牌不要弄倒自己的手牌任一張
🀄亮牌系列🀄
1⃣亮牌可以胡亮牌張,對手需自行判斷對方是否聽這張。
2⃣告知別人搭子依然可以胡,對手需自行判斷言論真假。
3⃣主動告知暗槓者+-2數字不可以胡,僅可自摸。(防暗槓7吊8,9)
🀄惡碰系列🀄
1⃣吃牌者,若先打再亮搭。打完牌後一直到下家摸牌之前,或者被打出的牌再被吃碰前的時間之內可以都可以惡碰。
2⃣吃牌者,若先亮搭再打,打完後不可惡碰。
1⃣+2⃣=捨出捨棄的牌以及要吃的掛亮出以後,就不可以惡碰。在這之前都可以。
3⃣下家摸牌自摸後,皆不可碰上一張牌讓自摸者把自摸牌放回去。自摸牌放桌上並且開著,但還沒倒牌前,視為已自摸。不可要求放回。演戲也算,除非自摸者承認沒自摸願意放回。
🀄斷橋定義🀄
1⃣手牌噴出後不撞到海內任何一張牌即不算斷橋。
2⃣放前面的吃牌碰牌也算手牌
3⃣有牌牆擋算你賺,牌牆不倒就可以
🀄摸花相公系列🀄
1⃣摸到的花打出去,相公
2⃣摸到的花插入手牌中間,相公
3⃣摸到的花放手牌最左邊或最右邊,可補槓
4⃣摸花沒補直接打,相公
5⃣最後一家起手補花忘記捕,在任一家摸到花之前可以補牌。
➖➖➖➖➖➖➖➖➖➖➖➖➖➖➖➖➖➖➖➖➖
頻道連結:https://reurl.cc/o9DVQg
#嗽嘎麻將
#嗽嘎碰碰麻將
#Youtube直播
#東方不敗電動麻將桌
詐胡定義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國人Tristan來邂逅:法國人原來這樣怎麼看待金錢!?】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對於「錢」的話題總是避而不談 « un sujet tabou »,相信許多朋友們,一定不解,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你可能認為,談錢傷感情?也或許,這個話題太過隱私?當然,這幾個原因或許是理由,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天特別邀請我的巴黎朋友 Tristan 來和大家分享,法國人對於「金錢」的價值觀!
(以下以Tristan 為第一人稱)
幾年前,我的母親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賓士車。不僅裝備齊全,還額外升級了部份配備,包括特殊的皮革內飾以及高級導航系統,此外,她還特別要求「拔掉車子的品牌徽章」。在歐洲,對於高檔汽車來說,尤其是在法國,這是非常普遍的選擇,它包括去除所有徽章,以至於沒有人能真的從車子的外裝知道品牌確切的型號。
相比之下,我聽身邊的朋友說,他們經常透過各種管道,購買假徽章並貼上自己的汽車,而且經常看到豐田汽車貼上BMW的徽章。因此,大家應該很難想像,有人竟然會刻意地刪除著名德國品牌的徽章。那麼,為什麼我的媽媽選擇將品牌標誌去除呢?或許你可能會猜想,她不是應該要為自己的新車感到驕傲嗎?當我問她時,她說擁有賓士車讓她有點不舒服,即使那是她的夢想,她也不希望因為自己購買一台新車,而受到身邊朋友們的注意。這樣的態度在法國並不奇怪,因為對法國人來說,人們總是對於透露自己財富感到擔心。
「你賺多少錢?」
朋友們也許可以對許多國家的親密朋友問這個問題,但是如果那個密友碰巧是法國人,他有可能會感到「被冒犯」,甚至是感到不舒服。
在去年的「黃背心事件」中,數萬民法國抗議者襲擊銀行、奢侈品商店、焚燒停街上的保時捷,在國內外媒體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大家不解:為什麼他們會攻擊別人的財產?是單純嫉妒嗎?我認為答案其實更複雜。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有78%的人認為「致富並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同一項研究表明,只有37%的法國人將致富定義為人生目標之一。那麼,法國人對「錢」的看法,到底有什麼問題呢?我們可以參考法國的歷史來討論這個問題。
法國是一個傳統天主教的國家。在天主教的觀念中,「尋求個人致富」的想法是被排斥的,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罪過,然而,在基督新教中,富裕被視為上帝的祝福,這是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別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法國人和美國人的金錢觀有著根本不同的拆別。
我記得小時候在教堂,祖母教我如何祈禱。我祈禱能掙更多的錢來買一些玩具,當我祖母聽到這個消息時,她很驚訝地斥責我。她說我可以為健康,或在學校取得成功而祈禱,但永遠都不能為「賺錢」祈禱。這就是為什麼,每當過年時,聽到台灣人說「恭喜發財」、「年年有餘」的時候,會覺得非常驚訝,甚至在聽到朋友們說,要去財神廟拜拜,祈求富裕,覺得非常特別。
這種觀念在法國媒體和輿論中仍然無處不在。富裕的跨國公司被視為腐敗、利己主義,有些人認為,他們的錢肯定是透過不道德的方式獲得,甚至被視為「法國的現代之父」— 前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更說過:「我一直只有一個敵人:金錢。」
通常,媒體在報導醜聞時,「金錢」和「愛情」是最常被拿出來閒話家常的話題。法國人在看待「愛情」醜聞時,卻沒有什麼人在乎,比方說,當法國前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在2014年,與知名女演員有染時的畫面:騎著小小的歐兜邁,為愛溜出愛麗舍宮,並沒有什麼人笑這則新聞,甚至他的地位完全不受影響。然而,另一方面,法國人對與「金錢」的醜聞反而不太能理解。 2012年,當人們發現預算大臣耶羅姆·卡胡扎克(Jérôme Cahuzac)犯了稅務欺詐罪時,他立即成為全國的罪人,不僅被政府開除,他的政治生涯更是立即結束。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經常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採取「經濟寬鬆」的政策,而受到許多國外媒體的稱讚,不過,在法國人卻批評他為「富人總統」。人民希望他針對「跨國公司」及「富人」提高課稅,但這樣做可能會使更多公司移到低稅收的國家,那裡的稅收制度對他們來說更有利,比方說法國的富人,可能會選擇搬去瑞士,因為那邊針對「富人」採取較低稅收制度。正如「黃背心運動」所呈現的,這是馬克宏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以上所有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法國人總是不願意談論金錢,尤其是他們「賺多少錢」。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是否正過著好日子,或者是否負債累累,甚至我更不知道我父母的財產狀況。如果你在法文版的Google上輸入 « l'argent »(金錢),第一個搜尋結果可能是 « l'argent ne fait pas le bonheur »(金錢不會使人幸福),這或許也顯示了法國人對金錢的矛盾態度,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媽如此急於「拔掉車子的品牌徽章」。
朋友們,台灣人對於「金錢」的看法是什麼呢?也想聽你們的分享!
在Tristan未來舉辦的(線上)講座中,除了語言,也會分享更多法國的深度解析,迫不及待與更多朋友們激盪!
#杰宇的法文邂逅
#Tristan的文化邂逅
#每週一杰課
👉更多的法語講座/課程
https://bonjouratous.com/trialclass/
詐胡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1.2020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已經正式開跑,因為由民主黨主政的北卡羅來納州,已經正式向申請通訊投票的該州選民寄出選票,申請人數61萬8千人是2016年的16倍之多。由於新冠疫情使然,全美共有八成選民由州政府允許使用通訊投票。有些州,只要在11月3日投票日當天寄出選票,都算合格選票,因此當晚的贏家,不一定就是2020美國總統當選人,分析指出,11月3號的選舉之夜可能非常混亂。消息指出,川普團隊已籌組律師團,準備打選舉訴訟戰
2.民主黨選民偏好通訊投票,共和黨選民則偏好親自投票。川普多次毫無根據宣稱,郵寄投票容易導致大選舞弊。就在北卡開始向選民寄發選票後,川普公開呼籲北卡人投票兩次,一次郵寄投票和一次親自投票。然而兩次投票屬犯法行為,川普此舉明顯鼓勵選民犯下選舉詐欺行為,引發激烈反彈;白宮和川普競選陣營後來澄清,表示總統並非鼓動民眾違法,只是要選民到投票所進行核實
3.美國兩黨全代會後,川普與拜登的民調差距沒有太大改變,福斯民調更顯示川普在三個關鍵搖擺州中,亞利桑那、威斯康辛州、北卡,仍然以不小的差距落後民主黨對手拜登,分別是亞利桑那9%、威斯康辛8%、北卡4%。另外兩個關鍵的搖擺州賓州及佛州,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顯示,川普也是分別落後8%跟3%。
4.在民調上壓力不小的川普,延續共和黨全代會上的選舉主軸,繼續大打法治牌,強調拜登與美國左派為伍,一旦上任將刪減警察部門預算,會令美國法紀蕩然無存,選擇他這樣一位法治總統,美國人才能保有生計與安全。就在他大打法治牌的同時,美國西北大城波特蘭,發生川普支持者,遭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人士,開槍打死的不幸事件,川普因此緊抓這點猛打拜登,但事實上,命案的起因,也是川普的極右派支持者集結波特蘭大鬧城市,率先挑釁使然。
{內文}
(波特蘭警方)
後退 後退,你叫什麼名字,給我後退,把你的雙手放在背後
自上個周末起陷入混亂的美國西北大城波特蘭,確定進入2020美國總統大選賽局,因為正當選戰進入最後倒數之際,美國疫情開始趨緩,好不容易平息的種族衝突又隨威州白警槍擊非裔事件重新燃起火苗,民調似有上升之趨的川普,正式在共和黨全代會上,把他與拜登間的白宮之爭定調為法治與目無法紀二擇一後,波特蘭緊接傳出的這聲槍響彷彿是替川普背書。黑人的命也是命支持者開槍逃逸,挺川普右派人士中彈死亡,川普就地拾起槍擊案背景強化競選主軸:「有拜登和民主黨的美國不會安全」。
(美國總統/川普)
我想許多人都張大眼睛看這些由民主黨主政的城市是如何地令人作噁,所有人都看到槍擊案的發生,完全料想不到這種事會發生在這片土地上,連我也無法置信
川普的策略是什麼,曾獲普立茲獎的巴爾的摩太陽報說,他是試圖兜售一種論調,近期全美多座城市不斷上演的街頭衝突,無關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而是已與拜登政治結盟的激進左派挑起紛爭所致,但事實上波特蘭發生致命槍擊這一天,是力挺川普的極右派組織先來者不善。
活躍於奧勒岡州的美國極右派組織<愛國祈禱者>,在槍擊案當天上午集結車身插滿支持川普旗幟的六百台車輛,浩浩蕩蕩駛入波特蘭市區,宣稱要力挺警察執法,進行一場防止美國遭左派控制淪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非暴力示威,川普更在第一時間轉發活動影片盛讚這群人是「偉大的愛國者」,但就在天色漸晚車隊駛入市區後,組織成員開始朝大街上的BLM支持者射擊胡椒噴霧和漆彈率先挑釁。
最致命的一起衝突,發生在車隊駛離市區不久後,上街參予愛國祈禱者示威的39歲波特蘭居民丹尼爾森,在目擊者手機中留下最後身影,他拿起胡椒噴霧朝一名持槍者噴灑後換來兩聲槍響胸部中彈身亡,疑似開槍致人於死正遭警方調查的是與死者同為波特蘭居民 反警察暴力執法的48歲居民雷諾何槍擊案人事時地物恰巧圍繞著當前美國大選論戰,川普像揀到槍般與主政波特蘭的民主黨隔空交火。
(聲音來源/記者引述川普推文)
波特蘭發生的巨大反彈怎麼可能無法預期呢?畢竟整整95天,看著無能的市長毫承認自己難有作為後,波特蘭民眾再也無法忍受沒有安全,波特蘭市長是蠢蛋,馬上召喚國民警衛隊進入,波特蘭根本一團混亂,亂成一團好幾年了,假使這位笑話市長無法收拾殘局,我們就會派軍隊進入 幫他們擦屁股
(民主黨籍波特蘭市長/惠勒)
總統先生,您真的高度懷疑,為何這種程度的暴力行徑,幾十年來會第一次在美國出現嗎?禍首就是你,你製造了仇恨跟分裂,過去整整48小時,他不斷發推文來攻擊民主黨籍市長,來攻擊向社區提供解決暴力方法的人,總統其實大可把握機會鼓舞大眾 團結大眾,協助大眾度過歷史上的這道難關向前走,但取而代之的,是他玩弄政治把戲 試圖分裂社會
(主播vs.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沃爾夫)
總統在過去48小時,發了12篇關於波特蘭的推文,包括轉發支持者的影片,裡頭的人揮舞著他的旗幟,驅車進入波特蘭,總統稱呼這群人為"偉大的愛國者",難道這不是加劇緊張局勢,但你卻說政府有試圖降溫,絕對不是你說得如此,容我重複一次,發生在波特蘭及其他城市的這些暴動,難道你也贊成嗎?顯然總統是如此,是當地官員沒有克盡職責,來保護社區人民,而我們在波特蘭所看到的是,三個月來允許民眾在夜晚上街頭,縱火焚燒聯邦建築物,但沒有得到懲罰,你是在責怪波特蘭官員未能阻止川普支持者進入市區嗎?因為總統顯然是替他們背書啊,我指的是,官員未能好好保護波特蘭社區
(波特蘭示威群眾)
嘿嘿 喔喔,種族歧視的警方離開吧,嘿嘿 喔喔,種族歧視的警方離開吧
事實上,波特蘭為響應佛洛伊德之死,發起逾三個月的反種族歧視示威,多數時都持續著和平基調,上一回擦搶走火也是遭挑釁使然。
(美國總統/川普/2020.07)
在波特蘭,執法人員表現傑出,這些群眾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不是抗議者,大家說是抗議者,這些人是叛亂者,這些人仇恨我們的國家,我們不能讓他們為所欲為
七月中旬,川普以"保護聯邦政府的歷史建築"為由,動員聯邦執法人員進駐波特蘭,並在事前並未告知地方政府下隨即進入市區,且採取對民眾舉槍投擲催淚瓦斯追打抗議者等激烈手段,結果引發當地抗爭情勢加劇升級。
一個半月後,縱使是美國極右派大鬧波特蘭在前,但造成了死亡還是自己的支持者,對川普來說,無非是想複製歷史盼能贏得白宮之戰。
(聲音來源/1968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森)
我們認同每個美國人的第一個公民權利,就是免於國內的暴力,所以我向你們發誓,美國必須要穩定治安
1968年尼克森大打說服了厭倦政治暗殺,及擔心犯罪增加的美國人投他一票連任勝出,50年後的川普顯然複製尼克森的"亂世攻略",冀望波特蘭事件在今年大選中發揮相同作用。
(美國總統/川普)
我是你們捍衛法律與治安的總統,也是所有和平抗議者的盟友
便有美國政治評論員說,川普之所以不斷嘗試把波特蘭抗爭"定義"為暴動,是因為如此一來才能更吹響他法治總統的競選口號,但美國民調機構皮尤中心數據顯示,經濟才是美國選民最關心的頭等大事,暴力犯罪接在新冠疫情之後排名第五,製造恐懼會是協助川普贏得大選連任成功最廉價有效的工具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9OQr3GF14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6《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ZlMsywm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