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剛全台剛落幕的「#資優鑑定」;尤其上週我才又在小*聯盟看到有媽媽詢問「想讓小孩考資優班,要如何安排和準備?」的題目。(唯一需要準備的只有一件事~文末有分享)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讓大家釐清『鑑定』和『考試』的差異。多年前,吳淡如有個很夯的【珠寶鑑定團】節目,素人紛紛把自己家裡寶物搬去鑑定,我也超愛看的😝,我媽也一直想把她買的那些寶貝帶去鑑定個真假。現行,每年三四月舉辦,針對國小二升三或四升五的資優鑑定就類似這樣的概念,是鑑定不是考試!是鑑定不是考試!是鑑定不是考試!(很重要所以說3次)。
受過訓練的專業老師透過專業方式,從眾多孩子中找出資質在某個標準之上的孩子,因此這個所謂的考試僅是一個「尋找」的過程。
就如同真的珠寶拿去鑑定,需要準備嗎?當然不用。
而不鑑定它就不是珍寶了嗎?更不是!
.
因此,「#資優鑑定考試」與「#績優班資格考試」的本質其實很不一樣。
前者,是以孩子為核心,希望透過專業老師的協助,發掘孩子是否有某種優於同年齡其他孩子的天賦。如果是的話,再看能否安排更因才施教的方式來讓這樣的天賦得到更好的發展。
但台灣早期的資優教育,說穿了其實是國民教育強制性常態分班之後,另外一種變相的「績優教育」。這時候,資優鑑定考試,就變質變成了「績優班資格考試了」,連帶的也使得「補習考資優班」直到今日還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
這類的家長們認為資優班的教育資源比較多,同學程度整齊。所以,為了幫孩子爭取更好的未來,便費心幫孩子尋找資優鑑定的考古題,甚至找補習班來做反覆的模擬練習,希望能在資優鑑定時取得好成績,以便進入資優班去就讀。
.
這樣的心態與邏輯,對孩子已經在國中階段的家長而言,其實是可以諒解的。畢竟國中階段的成績,與後續的升學還是有相當的關係。但近年來,隨著台灣的資優教育全面進入小學階段,「補資優」的歪風也跟著進入小學,就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
畢竟小學階段的成績與未來的升學完全無關,而就如同這篇研究(🌱 #資優生安置集中好?或分散好?↘︎ https://reurl.cc/209Q8X )所提的,提早讓小學階段的孩子進入高強度的競爭環境中,對孩子(尤其是亞洲的孩子)也未必是種好事。
.
我們一直以來希望Maya 可以沒有壓力的在小學階段建立起她的「語文與數學」基礎,把時間花在探索各種有趣的事物,把精力花在自己有興趣的地方,而不是把短暫的童年花在追求「成績」。所以,我們家力行不寫評量券,除了課本的作業外,不做任何額外的反覆練習。希望孩子把學習的核心放在課本,課外讀物,以及思考。
.
在另一方面,我們不重視成績,但很重視每學期的兩張考試券所呈現的「現象」。二個學年下來,有時候她很輕易的取得了好成績,但很多時候也會有些難以理解的分數😆 (像上週鰻魚突然跟我說,她數學考97分,問我會生氣嗎?我說:你考89分我都沒生氣了,97為什麼需要生氣!89真的是一個很離奇的分數啊😂)。每一個科目,二個學年,八張考券,就成為一種真正誠實檢驗與觀察孩子學習軌跡、個性、特質的最佳方式。
.
換句話說,不要特意去準備的考試,才是小學階段的家長們最佳的幫手。
我們對孩子真實的心智能力的了解越多越深,我們能給孩子的協助就越大,而這也正是資優鑑定的真正精神。
#鰻魚在原校安置繼續在小池塘中當一隻快樂的大魚
#鰻魚學校三到六年級共16名小豆芽可組混齡主題教學
#唯一要準備是教會孩子初選適應電腦閱卷作答方式(我們當天早上臨出門才十萬火急地教鰻魚超驚險)
#大池小魚效應 #負向大池小魚效應
#BigFishLittlePondEffect #資優鑑定
🎯 一路堅持的教育觀點┃#鰻爸寫於Maya上小一前對分數的看法 ↘︎
https://reurl.cc/z8aLk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沒有功課、沒有考試,這樣的童年生活,相信香港不少小朋友都曾經幻想過,但每天一覺醒來,面對的幾乎不是課堂,就是各式各樣的興趣班。 有感香港教育太過側重於讀書考試的Kinal,兩年前開辦了一間無校舍、無課程,標榜採用芬蘭式教育的「愛童行學園」,每天帶領學生到處學習,認識世界。 雖然沒有固定課程,但上...
語文資優特質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室裡的誤解】資優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鑑別
當資優生與ADHD狹路相逢,該如何分辨見真章?
#拋問題進行鑑別
面對孩子課堂上,看似分心的現象。這時,講台上的你,可以試著將問題拋出。通常ADHD的孩子會不好意思地請你「能不能再把問題說一遍」,因為剛才實在是沒有仔細在聽。當然,直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不喜歡思考、不願意思考、很難思考,往往是ADHD的特質之一。
但是,面對資優生,當你把他叫起來的時候,你問他,這時資優的孩子大都可以回答你!而且往往講的頭頭是道、組織清晰、條理分明。有時,他的精明與敏捷反應,往往讓你氣得牙癢癢的——明明他就是沒在聽,為什麼就是考不倒?
甚至於考試可以考高分,文字組織能力好,作文還可以拿高分。這一點ADHD孩子就相對弱勢許多。
【附註說明:每個資優生所擅長的領域不同,或許語文能力資優的孩子,可能無法順利回應你,他相對弱勢的數學問題。】
#被打臉的關鍵感受
關於愛講話、愛發問、愛衝動,資優生和ADHD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別。ADHD的發問常常天馬行空、跳來跳去、非常跳躍。有時,甚至於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問題。但是,你會發現資優生的提問,往往都非常有深度、有內涵。甚至於,你會有一種被打臉、被問倒的感覺。沒錯,讓老師的臉總是感到熱呼呼的。
ADHD對老師所帶來的壓力,在於他不斷地打斷你,問你一些跟課堂上沒關的事。然而,資優生給老師的壓力卻是你可能對他所問的問題,一直沒有辦法理出頭緒。
ADHD的組織能力不好,這是人盡皆知的事。但對於資優生的說話內容,書寫的文章,對於事物所表達的看法。你會發現他的組織能力非常嚴謹、完美無瑕。這跟ADHD很不一樣。
#檢視家庭作業與評量
ADHD的常見現象之一,往往是回家作業要寫、很、久。而且,還不見得可以順利完成。但你會發現資優生可能三兩下就輕易解決眼前的作業或評量。解題作答乾淨俐落,不像ADHD孩子般拖泥帶水。
資優生的作業完成度,老師的滿意度往往相當高。但ADHD的回家作業還不一定隔天會帶來教室。你可以看見資優生的作業很快地交給你,面對考試輕而易舉的就拿到高分。這一點ADHD孩子很明顯地很容易被甩到遠遠的後頭。
#調高難度指標見真章
資優生並非不愛上課,而是他期待能夠上符合他需求的課。
你可以嘗試把上課內容的難度調至符合他的能力。你會發現資優生可樂此不疲,眼睛可會閃亮發光,專心致志於其中。這一點,對於注意力持續性差的ADHD孩子來說,是很難做得到的。
面對簡單的事,ADHD孩子分心。面對困難、複雜的事,ADHD孩子很容易不知身在何處而更分心。
#化解雙重身分的模糊地帶
在演講場合裡,我常常會拋出一個問題:「當孩子同時具備資優與ADHD的雙重身分,誰是主責老師?是負責『資優』身分的資源班老師?或是負責『情緒行為障礙』身分的資源班老師?」
會這麼問,主要在於負責資優的老師,對於身心障礙類型特殊學生的了解程度。例如面對ADHD的特質、因應與處理是否同時具備解決的能力。
當然,最完美的組合是相關老師,例如導師、負責資賦優異學生的資源班老師、負責身心障礙學生的資源班老師、科任老師等對於孩子都有相當的概念。但畢竟這是理想上,最完美的情況,實務上可遇不可求。
但是,如果可以攜手合作,具備雙重身分的孩子將能獲得最佳的學習資源與狀態。我必須說:孩子是無法用二分法,把他區隔成誰只管資賦優異、誰只認ADHD。畢竟孩子是完整的個體,這一點不容否認。
#彈性切換以因應不同特質
常常有家長及老師問到「如果一個孩子同時是ADHD和亞斯伯格症該怎麼辦?」我的回應通常是「現階段孩子的核心問題如果是過動—衝動,那麼就先依ADHD來處裡。如果當下他的核心問題是固執,這時就轉為亞斯伯格症來對待。」
同理,當孩子同時具備資優生及ADHD兩種特質與身分。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因應上,也是比照辦理。看當下所呈現的核心議題是什麼?屬於資優的?或是歸ADHD?再適時切換跑道,在資優與ADHD之間進行轉換。
當面對眼前孩子在教室裡的脫序行為、違規表現、分心問題等,請記得這些並不全然都只是單方面孩子的問題。但受限於權力不對等的關係,無論是老師/學生、父母/孩子,常常是我們大人說了就算。我們總是容易把自己看到的現象,例如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動來動去、容易生氣和小朋友起衝突,直接拼湊起來,冠上一個「過動兒」的稱號。這樣的以偏概全、標籤式的反應,讓我們少了一份細膩、敏銳、體貼、謹慎的自我察覺。請別只歸咎於孩子的表現,而忘了審視自己的教學與班級經營是否有可以調整與修正的地方。
教室裡,老師當然有對孩子問題的質疑與猜測的權利。但在向家長反映孩子「他是過動兒」時,請先具體想想,在面對孩子的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動來動去。除了平時只是用語言隔空提醒他、叮嚀他、糾正他之外。我們在班級經營上,是否曾經努力過什麼?例如上課趨近他、看著孩子眼睛再說話、讓孩子回答問題、安排相對穩定的同儕坐在一旁等。同時,思考孩子在不同的課程、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情境是否表現一致?畢竟,ADHD的困擾是一種跨情境的表現。
或許,老師努力了,但結局是孩子的脫序行為依然如故。但至少,你曾經努力做了一些事來澄清問題。這時,再來和父母討論,是否需「轉介」至相關醫療院所進行評估與診斷,我想在親師溝通上,會多一些體貼與友善。—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語文資優特質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室裡的誤解】資優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鑑別
當資優生與ADHD狹路相逢,該如何分辨見真章?
#拋問題進行鑑別
面對孩子課堂上,看似分心的現象。這時,講台上的你,可以試著將問題拋出。通常ADHD的孩子會不好意思地請你「能不能再把問題說一遍」,因為剛才實在是沒有仔細在聽。當然,直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不喜歡思考、不願意思考、很難思考,往往是ADHD的特質之一。
但是,面對資優生,當你把他叫起來的時候,你問他,這時資優的孩子大都可以回答你!而且往往講的頭頭是道、組織清晰、條理分明。有時,他的精明與敏捷反應,往往讓你氣得牙癢癢的——明明他就是沒在聽,為什麼就是考不倒?
甚至於考試可以考高分,文字組織能力好,作文還可以拿高分。這一點ADHD孩子就相對弱勢許多。
【附註說明:每個資優生所擅長的領域不同,或許語文能力資優的孩子,可能無法順利回應你,他相對弱勢的數學問題。】
#被打臉的關鍵感受
關於愛講話、愛發問、愛衝動,資優生和ADHD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別。ADHD的發問常常天馬行空、跳來跳去、非常跳躍。有時,甚至於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問題。但是,你會發現資優生的提問,往往都非常有深度、有內涵。甚至於,你會有一種被打臉、被問倒的感覺。沒錯,讓老師的臉總是感到熱呼呼的。
ADHD對老師所帶來的壓力,在於他不斷地打斷你,問你一些跟課堂上沒關的事。然而,資優生給老師的壓力卻是你可能對他所問的問題,一直沒有辦法理出頭緒。
ADHD的組織能力不好,這是人盡皆知的事。但對於資優生的說話內容,書寫的文章,對於事物所表達的看法。你會發現他的組織能力非常嚴謹、完美無瑕。這跟ADHD很不一樣。
#檢視家庭作業與評量
ADHD的常見現象之一,往往是回家作業要寫、很、久。而且,還不見得可以順利完成。但你會發現資優生可能三兩下就輕易解決眼前的作業或評量。解題作答乾淨俐落,不像ADHD孩子般拖泥帶水。
資優生的作業完成度,老師的滿意度往往相當高。但ADHD的回家作業還不一定隔天會帶來教室。你可以看見資優生的作業很快地交給你,面對考試輕而易舉的就拿到高分。這一點ADHD孩子很明顯地很容易被甩到遠遠的後頭。
#調高難度指標見真章
資優生並非不愛上課,而是他期待能夠上符合他需求的課。
你可以嘗試把上課內容的難度調至符合他的能力。你會發現資優生可樂此不疲,眼睛可會閃亮發光,專心致志於其中。這一點,對於注意力持續性差的ADHD孩子來說,是很難做得到的。
面對簡單的事,ADHD孩子分心。面對困難、複雜的事,ADHD孩子很容易不知身在何處而更分心。
#化解雙重身分的模糊地帶
在演講場合裡,我常常會拋出一個問題:「當孩子同時具備資優與ADHD的雙重身分,誰是主責老師?是負責『資優』身分的資源班老師?或是負責『情緒行為障礙』身分的資源班老師?」
會這麼問,主要在於負責資優的老師,對於身心障礙類型特殊學生的了解程度。例如面對ADHD的特質、因應與處理是否同時具備解決的能力。
當然,最完美的組合是相關老師,例如導師、負責資賦優異學生的資源班老師、負責身心障礙學生的資源班老師、科任老師等對於孩子都有相當的概念。但畢竟這是理想上,最完美的情況,實務上可遇不可求。
但是,如果可以攜手合作,具備雙重身分的孩子將能獲得最佳的學習資源與狀態。我必須說:孩子是無法用二分法,把他區隔成誰只管資賦優異、誰只認ADHD。畢竟孩子是完整的個體,這一點不容否認。
#彈性切換以因應不同特質
常常有家長及老師問到「如果一個孩子同時是ADHD和亞斯伯格症該怎麼辦?」我的回應通常是「現階段孩子的核心問題如果是過動—衝動,那麼就先依ADHD來處裡。如果當下他的核心問題是固執,這時就轉為亞斯伯格症來對待。」
同理,當孩子同時具備資優生及ADHD兩種特質與身分。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因應上,也是比照辦理。看當下所呈現的核心議題是什麼?屬於資優的?或是歸ADHD?再適時切換跑道,在資優與ADHD之間進行轉換。
當面對眼前孩子在教室裡的脫序行為、違規表現、分心問題等,請記得這些並不全然都只是單方面孩子的問題。但受限於權力不對等的關係,無論是老師/學生、父母/孩子,常常是我們大人說了就算。我們總是容易把自己看到的現象,例如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動來動去、容易生氣和小朋友起衝突,直接拼湊起來,冠上一個「過動兒」的稱號。這樣的以偏概全、標籤式的反應,讓我們少了一份細膩、敏銳、體貼、謹慎的自我察覺。請別只歸咎於孩子的表現,而忘了審視自己的教學與班級經營是否有可以調整與修正的地方。
教室裡,老師當然有對孩子問題的質疑與猜測的權利。但在向家長反映孩子「他是過動兒」時,請先具體想想,在面對孩子的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動來動去。除了平時只是用語言隔空提醒他、叮嚀他、糾正他之外。我們在班級經營上,是否曾經努力過什麼?例如上課趨近他、看著孩子眼睛再說話、讓孩子回答問題、安排相對穩定的同儕坐在一旁等。同時,思考孩子在不同的課程、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情境是否表現一致?畢竟,ADHD的困擾是一種跨情境的表現。
或許,老師努力了,但結局是孩子的脫序行為依然如故。但至少,你曾經努力做了一些事來澄清問題。這時,再來和父母討論,是否需「轉介」至相關醫療院所進行評估與診斷,我想在親師溝通上,會多一些體貼與友善。
#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7484
語文資優特質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沒有功課、沒有考試,這樣的童年生活,相信香港不少小朋友都曾經幻想過,但每天一覺醒來,面對的幾乎不是課堂,就是各式各樣的興趣班。
有感香港教育太過側重於讀書考試的Kinal,兩年前開辦了一間無校舍、無課程,標榜採用芬蘭式教育的「愛童行學園」,每天帶領學生到處學習,認識世界。
雖然沒有固定課程,但上堂也有一定的規律,例如逢星期五他們的學生都要行山。而採訪當日Kinal就帶領全校學生,攀上高700米的馬鞍山,當中一段吊手岩最為險峻,沿路有不少浮沙滑石,行山者需手足並用攀爬,如此高難度的行山路線,年僅五至十二歲的小朋友能完成嗎?
懷著這個疑問的不只是記者,沿途的行山人士見到小朋友來挑戰這個山頭都大感驚訝。但就記者的觀察,這班小朋友身手敏捷,一路上需攀爬的位置都難不到他們,縱使他們間中也有說辛苦,不過腳步卻追得上成人。
Kinal表示,行山是要訓練小朋友勇於接受挑戰,讓他們明白很多事情雖是困難,但我們都必須面對。最終他們比預期快完成整個行程,開開心心放學去。
回家後,學生沒有功課,不過Kinal會培養他們有每天閱讀的習慣。被問到他學生之一的女兒Phoebe的語文能力是如何教出來,Kinal答不用教,也不需要語文課,一切都是靠她自己接觸,以及從外出與人交談之中自學的。
他認為這一代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資優,加上資訊發達,沒有東西是需要教導,但就要有很高很強的學習能力,故此他希望培養學生變得主動,以及訓練他們有良好的解難能力等等,去裝備自己迎接將來未知的世界。
Kinal之所以會創辦這所「無牆」的學校,大概是和他的求學過程有關。
別以為Kinal成績欠佳,事實是Kinal小時候成績不俗,畢業於香港大學,繼而有了自己的事業。學業上是人生勝利組的他,卻一直反思香港教育的問題:「到你做咗父母嘅時候,你就會反思,究竟我哋下一代嘅人生,係唔係咁樣嘅模式呢?或者想自己出嚟做嘢時,都係好迷失,究竟興趣係咩呢?呢個世界發生咗咩事?」
他批評香港教育制度太著重成績和名次,而忽略了培育學生品德,亦扼殺了學生的個人特質,每個人都被訓練成不敢動、不作聲、沒自主的人,違反了學校本來就是想培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目的。
為了幫下一代另闢教育出路,Kinal今年初到芬蘭參觀當地學校,並認為香港的教育相比之下顯得落後,世界各地很多年青人的學習模式已經在轉變中,不再是局限於在一個課室裡讀書、考試、上大學。
而對於「愛童行學園」的每個小朋友,Kinal都期望他們在一個不需要按所謂社會觀念而上學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得到更多比成績重要的東西,發展出自己人生。
現時香港並未就非學校教育、在家教育立法。根據香港法例第279章《教育條例》第74條,「如常任秘書長覺得有任何兒童不在小學或中學就學而無合理辯解,可在進行他認為需要的探究後,採用指明格式向該名兒童的一名家長發出入學令,規定其安排該兒童定時就學於該命令所指名的小學或中學。」
但香港有個案是家長與教育局官員會面及解釋後,局方沒有發出入學令,並進行家訪確保學童有接受教育,而局方曾表明,不贊同亦不鼓勵家長,安排子女在家學習以取代學校教育。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語文資優特質 在 心理學家拆解資優學生特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語文資優特質 在 【育兒心得】 12歲科學資優生修畢中五物理課程不跳級讀大學 ... 的推薦與評價
Science at Home頻道版主12歲的吳家翹,是科學資優生,今年準備修讀科大 ... 她解釋,大仔幼稚園階段,已呈現語文資優,例如未夠一歲半便記得很多英文 ... ... <看更多>
語文資優特質 在 采詩集國文寫作學苑- 【語文資優生的特質】 最近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語文資優生的特質】 最近,有幾位家長走進教室, 想要詢問語文資優課程, 因為現在開始進入各類資優班的考季, 看得出很多家長對資優教育的期待與需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