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當司法淪為政治壓迫的儀式,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2021/9/5
【明報專訊】在今日香港,每日讀着匪夷所思的法庭新聞,畫幼童畫冊要還押,一句有無限詮釋的口號就係分裂國家情節嚴重,大概除了有權拘捕和有權審判的人以外,已無人相信政治案件還有公平審訊的可能。
然而莊嚴肅穆的法律程序,每日仍一絲不苟地進行着,用優雅文句專業術語寫判決,將一個個公民未審先送入監獄、重判異見者;但,偶爾,如果認罪認得早、求情信夠可信,如果警員證供真係矛盾到超過人類可接受範圍,還是會有好消息。
也還有法律界權威說,香港法治95至99%運作正常。
誠然,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司法淪陷並不是現在這樣,要到法官對政權言聽計從,警、檢、官全部都係佢嘅人,一條龍將異見者直送監獄個個判足10年才算——香港還遠遠沒到那一步,辯方仍可據理力爭、與控方互有攻防,有些法官還會講斥責控方/警方證人的人話;而「小勝」仍有,暴動、非法集結不是輕判、甚至無罪,國安案都有得保,政權眼中釘鄒幸彤昂首走出法院。公平審訊不可得,但「較佳」結果仍可能,官始終有「好壞」、「釘放」,律師辯才經驗都有高低長短,辯護策略、技術性疑點,求情內容……從輕發落,仍然可期。
但what if 這套仍有「希望」的司法制度,才對威權政體最有利?一啖砂糖一啖屎來回反覆,不斷將針對全社會的恐懼擴大,同時向被告發放「未絕望,仲有變數」的信息。
手足的一線生機,令司法也彷彿仍未徹底崩塌;而當重點只在被告的最大利益(最短刑期),審訊就只剩下認罪與否、如何避過定罪元素,行為和說話的意義可以有幾模糊,求情,見感化官幾有悔意,保釋條件講到幾盡……
當掌握被告生殺大權的法院,成為政權壓迫系統的一部分,已無人可以在司法制度中看得見達至公義的路徑,但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卻相當清晰:它正在誘使被控告者將個人利益置於首要、唯一的考慮,與運動、甚至過去的自己割裂開來。在此過程中,透過被告自我否定,消解受審事件的政治意義,將符合政權敘事的新現實強加社會。政治案件被告選擇走上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就要參與政權劃定的「法律」框架,無可避免被融入政治壓迫正當化的程序。
由此,政治犯身上,似乎出現一個兩難:自己的best interest,與自己對行動/所信之事的理解,在法律程序中必然衝突。身處此結構當中,面對結果已定的政治審訊,我想知道,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一、法院作為威權體制的一部分:The legitimacy paradox
(或者這篇文將來要拿去呈堂呢……所以我更需要認真地、引經據典地討論這個問題:)一個仍享有「獨立」地位的司法體系,為何會「自主」地傾向威權,成為政權壓制意見與反抗最關鍵的工具?
在香港的公共論述中,「法治」往往與「公義」直接掛鈎,但不同時空、地域的前例已顯示,法治、司法獨立、程序公正、政治審判與威權統治,可以並行不悖,甚至相互依存。如果法院不能為政權所用,早就落得如公民社會其他範疇一樣的下場;威權之下,法院本就無遺世獨立、做「公義最後防線」的條件。
學者M. Shapiro如此描述威權下法院面對的Legitimacy paradox(正當性悖論):
「法院若挑戰政權的不公義,會引發政權加強箝制,無法保持獨立而失卻正當性;但法院若迎合政權,則會在公共眼中不再獨立,同樣失卻正當性。即使法院取得平衡,維持到自身的正當性,這份正當性卻只會令威權整體更具正當性。」[1]
① 面對政治檢控 無知即力量
目前政權瘋狂清洗公民社會不同範疇,祭出的說辭是「法律」(「我哋只有一把尺就係『依法辦事』,總之你犯法我哋就會執法」,蕭澤頤),手法是拉晒啲人上法庭直接還押,或以此為威脅。
不同威權政體的例子告訴我們,政權的合法性來源(革命功績/經濟成果/意識形態)愈疲弱,就愈須倚仗「法律」、「法院」、「法治」,利用程序與「法」的正當性,解決自身無足夠能量處理的政治問題,迴避政治後果。與不確定性較大的選舉或隨時反噬的暴力鎮壓相比,具有「超然政治之上」光環的法院,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於是政權不斷將政治問題推向法院,法院則一邊強調「只處理法律問題」,一邊被迫作出各種政治判斷:徐子見或危害國安而鄒家成不會,難道是沒有政治判斷的司法認知?「水炮車係權威嘅象徵」,又如何不是一個政治判斷?「只僵化地引用法律條文,不看條文及裁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決定」(戴,2018)[2]
但既偏離法律範疇,法院又有何權威去做這些判斷?即是不計其政治立場有否偏頗,香港法官對政治的「司法認知」,分分鐘連一個中學生都不如(否則點會問李立峯「集會唔係有組織者嘅咩」或稱「不相信防暴警會眾目睽睽下說出『阿sir做嘢唔×使你教』」)。結果,法庭往往全盤接受控方版本,還自詡專業公正、不受民粹左右;政權則用法院判決為政治打壓正名,以「尊重司法獨立」為名,神化法官及裁決,壓制質疑。
② 為免被人推翻,先要自我推翻
威權政體往往牢控立法、修憲權力,一旦法院判決偏離其掌控,即可透過修改法律,推翻法院判決。要確保法院「醒醒定定」,唔使用劍亦唔使提法官有老婆仔女,只需讓法院知道自己的判決隨時可以被政權無效化就夠。若判決無人尊重,法院的存在亦無意義;為了維持自己剩餘的獨立、自主與權威,法院有誘因順從政權(但無乜誘因諗人權)。
於是我們不時見到「我輕判你,一陣DOJ又覆核㗎啦」,以及「一陣人大釋法咪仲大鑊,香港發展嘅空間又會再細咗」,裁判官選擇直接重判,高院上訴庭和終院選擇在人大出手前先自我調節。於是,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盛讚香港法院「對國安法形成了正確認識,特別在保釋、陪審團,指定法官制度……較好地落實了立法原意」。
直頭摸頭讚你乖。「如何判決不至引來政權干預」,與「如何判決才能讓政權滿意」,其實是同一回事。在威權法治下,法官究竟有否「捍衛法治」的意圖,都改變不了他們正在將政權對異見者的壓迫正當化的事實;而香港法官連僅餘的人權保障空間亦不善用,更令人質疑其正在利用社會對釋法的疑慮,積極地迎合政權。當你為了保存自己而無制限地妥協時,你想保存的早就被你親手斷送了。
③ 選擇性裁決 鞏固無力感
「正當性」不過一重外衣。法院對抗爭共同體真正造成的傷害,遠不至於此。
政治壓迫的司法化(Judicialization of oppression)將打壓針對少數、個別人的特例,轉化為可穩定地恆常操作的系統;最穩定的不是僵化地有殺錯無放過,而是充滿彈性、可鬆可緊,令人愈觸摸愈觸不到,但又無法脫離其威脅,已足以透過恐懼牽制整個社會(簡單來講,即係國安法啲保釋咁)。
一個「自主」的法院,全權掌握對任何人任意趕盡殺絕的權力,但又始終保留「放過」個別人的可能性,令焦點從檢控和羈押本身的正當性,轉向研究怎樣的官司策略,才能成為個別被放過的人:只是一個「可能」,足以耗盡抗爭陣營絕大部分資源、關注、心神、情感能量,甚至意志。
最折磨人心的從來不是恐懼,而是「希望」:無力感會在反覆的徒勞嘗試與無常的滅頂之災中生根,直至行動的可能被徹底蠶食。
二、不要被政權奪走詮釋敘事的權力
「一場政治審訊,是在一個可見的場域,由對立的各方就法律秩序規範正當性爭辯,而不僅僅關乎當前司法框架下官司的勝敗。」[3]
一場審訊所影響的,遠不只是一個抗爭者個體的命運,關鍵政治案件尤其——營造恐懼與不確定,消耗民間社會,建構政權要的敘事,改寫集體記憶,徹底改造一個社會的政治空間,才是威權下政治審訊的作用。
法院之所以對政權重要,還因其「展示」的功能:政權要你消失、要你沉默,還要你自我推翻、背棄同儕,即使毋須像蘇聯show trial一樣對黨國感激涕零,也要你以順從來認可這套儀式。它從不需要你心悅誠服,違心的配合,正好助其維繫以恐懼牽制所有人的壓迫系統。「留得青山在」實是一場無限滑坡,達至個人最低刑期之法,也包括成為控方證人。如果看一場官司不僅僅關心刑期長短,認罪和配合與否的決定就包括你是否要對政權編造的「事實」,在法律程序中給予無條件的認可,讓法院亦因而免卻自身監察及制衡政權的責任,繼續扮超然。
唔知唐英傑判九年,多少人反應是「早知就應該認啦,扣三分一好過」?唐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決定不認罪時,他想必衡量過敗訴要承受的後果。因是經審訊定罪,法院就必須在判辭中清晰交代理據,於是條文本身的缺陷,法官對政治問題的獨斷,對基本人權的無視,對政權敘事的投誠,對合理質疑的左閃右避,都在判辭中一清二楚。
這是一份根本無法自圓其說的判辭,「賣飛佛」是「因為兜多咗幾個街口所以情節嚴重」!
即使被困囿於這個系統,也不等於我們與政權的分歧,只能體現在程序與細節之中。我對「法治」並無任何執念,所謂法治精神,只是一個社會如何理解何謂「公義」的載體;而在司法是否合乎公義的問題上,政權抑或法官,都沒有凌駕任何公民之上的權威——普羅百姓(ordinary men)對法院的檢驗和監督,是普通法制的基礎。
今日香港法院所維護的而非公義,而是政權的利益;法院對法律與「事實」近乎絕對的詮釋權力,也非來自對法律/法治的權威理解,而僅僅來自一言不合就可以全無合理解釋將異見者收監的制度暴力。當法院的權威,要靠拿攝錄機對準公眾席,隨時將旁聽公眾收監的威脅來維持,這座法院還有何正當性可言?
政權正努力地以司法改造,消滅抗爭敘事,但在它放棄司法作為合法性外衣——轉為閉門審訊——之前,它都必須給予被審判者說話的空間。就在此空間中,我們要與政權爭奪的正當性的話語權,不容政權壟斷對公義的詮釋,不容審訊歪曲記憶與事實,不容法官迴避自身真正的責任。
政權利用司法與其他工具散播恐懼與無力的目的,是改變「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一切意涵,徹底否定「香港」的存在。而我們每一個行動與選擇,都在抵抗與反擊政權對香港的強行扭曲,重新定義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本質。
這本就是一個永不會完成的使命。
Best interest是什麼?
當然,被拋入「政治犯」身位, 不等於就有在政治審訊中頑抗的責任;法庭不是唯一的戰場,也無人有義務犧牲自己的best interest去嘗試開拓。
但這個討論的缺口在:究竟所謂一個人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在律師、官司與法庭的語境,它必然等同獲批保釋或最低刑期,因而必然和運動對立。
「唔好諗其他嘢啦,你都要諗吓自己」都聽唔少。於是我好認真咁「諗自己」:究竟我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
是自由地說話,是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公共空間,與其他自由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是始終可以用批判的精神思考任何現象,挑戰一切定見,即使自詡為歷史必然,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巨大結構;是體認自己一切行動的意義,不因任何強制或壓迫而扭曲。
所以我必須直面這一個戰場。
法院要如何面對它的paradox,是法院的責任和決定(吓,唔使幫你諗埋啩?);但於我,那個政治犯面對、諗自己定諗個運動的paradox其實係假的。政權及為其所用的司法機器正試圖將我從共同體中割裂出來,再透過抹殺我作為個體的存在,否定共同體的存在;若我始終拒絕被抹殺、拒絕自我否定,拒絕成為政權營造恐怖的一部分,透過固守自身,就同時固守了共同體的一部分,令其不至消亡。
自我正是已突破壓迫的姿態所定義,而「香港」的存在,就是有一個個仍未被威權同化的個體的自我所組成。即使因隔阻而無法感應到共同體是否仍然存在,即使眼見她已破碎成無數相互拉扯的平行現實,要重新找到她,其實只需反照自身便可。
身處各異的困境中,每個人的best interest都不同,只有自己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角色是什麼。不論在怎樣的紛擾與壓迫下,依然忠於自己,就是一個人可為自己、同時為自己所認同的共同體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而兩者,本就無從分割。
[1] Shapiro, M. (2008).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T. Ginsburg & T. Moustafa (Eds.), Rule by Law: The Politics of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戴耀廷(2018)《法治的挑戰: 威權下的思考》
[3] Schervish, Paul G. (1984). Political Trial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viance. Qualitative Sociology. Vol.7
文˙何桂藍
編輯•王翠麗 //
調節變數解釋 在 朱思翰 Szuhan Ch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6/29 大盤表現》
投資人都在期待的,就是台股能否再創新高!特別是美股的標普與那指先過高,費半也大漲超過2.5%,台積電ADR的漲勢更猛烈,都是台股攻高的優勢。確實,早上開盤不到30秒,加權指數就閃現17713點,但兩個大問題浮現,首先資金仍嚴重偏移傳產,電子股資金比重盤中幾乎都不到三成,而資金大熱門航運股,高檔也出現沉重賣壓,盤中多次急殺,散裝輪倒一片,貨櫃三雄本來還有撐,但萬海尾盤重挫,呈現高檔爆大量下跌,航運的行情難道要扭轉?
反而是沉潛已久的鋼鐵股,空方多次的急殺並未讓鋼鐵指數翻黑,例如像不鏽鋼的指標股大成鋼,不斷逆勢把被敲開的漲停鎖回,多頭氣勢仍在。但分析師也提醒,中鋼身為鋼鐵股中的台積電,目前仍未明顯轉強,而且昨天大增的融資餘額有很多都在鋼鐵股身上,波動若加劇,也是大盤想穩定向上的隱憂。震盪之下,指數今天開高後拉回僅上漲7點,收在17598點,成交量擴大到5927億。
不過今天在高檔突然放了大量,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早上十點半時蜀芳分析師就說囉,如果尾盤下跌,加上台指期也弱勢,恐怕明天走勢就有壓力。但反過來說,今天內資看來沒收手,所以建議投資人,往下打時可以買,但衝高時就要注意調節性賣壓了,今天收在平盤,明天恐怕還是有震盪。
《6/29 電子族群》
先來引用一下,今天有朋友跟我提出疑問:「我看那指創新高,費半又大漲,以為電子股要回神了,怎麼還是那麼讓人失望?」這個問題其實今天一開盤,從資金流向就能發現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主播在早上報盤時,都會先幫投資人巡一下,今天資金比重是如何配置。像是今早不只是航運,就連鋼鐵也出來搶錢,電子的資金占比剩不到三成,所以導致只能看題材個股表現,無法全面上漲,畢竟就是沒人氣!
但必須要說,台積電今天穩盤算是很穩定,怎麼震都沒有摔到平盤下,多位分析師都建議,畢竟接下來時序邁入七月,就是電子股的旺季了,加上包括台積電,不少人六月份營收應該都很亮眼,資金回流可以期待,必須持續觀察。畢竟利多還有蘋概股的升溫,半導體包括輝達最近也強勢,都代表慢慢加溫有跡可循,但還沒全面升溫之際,蜀方姐提醒,「戰線就要濃縮」!
舉例來說第三代半導體個股,今天都算是表現優於預期,中小型電子股早盤也都還有漲,特別是一些位階較低的蘋概股,最近都有表現,濃縮著戰線就是要挑這些個股。像是從一張要三百多萬的大立光,到GIS業成近期都有動起來,不過要注意蘋概股的模式與循環,都是漲上去就有壓力,不會像先前無限噴出的航運股。至於同樣有蘋果光環的台積電,也不是不好,要怪就怪他是權值股,除非外資或期貨市場有動靜,才可能升溫。
被動元件族群今天則是受惠於馬來西亞封城的轉單利多消息,畢竟馬來西亞是被動元件生產重鎮,反之,在那裡沒設廠或比重小的公司,就有機會迎來轉單。但分析師也提醒,這屬於消息面的短多,想稍微做長可以考量到涉足車用,或是跟中國手機較無關的業者,這也是為何實施完庫藏股後,股性變得比較活潑的國巨,型態跟華新科比更為強勢的原因。
《6/29 傳產族群》
盤面上兩大重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錢就是都被航運與鋼鐵吸走啦!但兩樣情的走勢,分析師黃漢成今天開盤就解釋,就是因為「鋼鐵那麼強,當然會搶到航運的資金」。畢竟一個還在上升趨勢,另一個則是高檔承壓。
先來談鋼鐵。謝文恩分析師今天給的鋼鐵指數空方防守195.67,收盤輕鬆突破,代表向上趨勢不變。雖然傳產短線真的有過熱疑慮,還是建議別追高,但鋼鐵航海兩個族群相比,鋼鐵資金比重真的有明顯往好的方向來突破。而且如果把鋼鐵跟散裝輪比,鋼鐵獲利更高,本益比更低,如果是考慮未來大基建利多,不鏽鋼個股像大成鋼,進場不是問題,但若還是擔心今天的高檔爆量,那就等量縮整理守五日均線,再來考慮。
那麼個股挑選的建議?蜀芳認為,低價鋼鐵股中,像是威致、彰源、聚亨等有籌碼面優勢,個股的股性也活潑,但現在離五日均線乖離太大,等拉回再買。至於中鋼問題就是權值股,需要考慮到外資,因此選擇中鴻,股價比較會動,另外新光鋼獲利穩定,也是法人喜愛標的,這幾天先讓他震一下,拉回就能進場。謝明哲分析師則看好認為,還沒過前高的鋼鐵個股,都有持續往上的機會,但畢竟鋼鐵不是長期資金比重高的個股,所以得要挑至少有先過六月初波段前高,並且成交量有放大的個股來操作。
補充一點,昨天融資餘額2802億創近十多年來高點,其中鋼鐵股融資大幅上升,資增法人同買熱度無庸置疑,但波動也將會更加劇,畢竟還有當沖客在亂,操作得更加靈活。
至於今天上沖下洗的航運股,從貨櫃說起,最大的利空就是漲多!雖然本益比最低,但位階也最高,像是萬海,說實在已經攻上三百元,而非先前一百多元的位階。若真的要說優勢,大概就是有新船,股本又小,散戶跟主力想要軋空有利基點,但真的貴!所以多位分析師才建議,追高萬海不如低接長榮,至於陽明則是有持股轉讓的問題變數較多。
也有分析師盤中提醒,空手的人暫時就不要再追航運股了,因為他舉例,全球貨櫃龍頭馬士基股價已經沒再創高了,甚至還有國際的航運指數大跌,台灣的航運股若還在逆勢衝,主要是資金在裡頭橫衝直撞,所以雖然人氣維持,但仍認為是跌得越深越買越安全,破五日線才是進場時機。
#台股 #大盤 #加權指數 #電子 #台積電 #半導體 #傳產 #航運 #鋼鐵 #非凡最前線 #非凡新聞台 #最前線筆記
調節變數解釋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17461-Q174800)
Q17461:
成哥,一般人靠打工,似乎純投資好難財務自由,是否一定要做生意才能達到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
我在《財務自由行》中,有詳細講5種財務自由的方法。
生意、投資物業、投資股票、專家、銷售團隊,部分可以一邊打工一邊進行,每種都可以做到財務自由。
以投資股票為例,我過往人工$10000時,都可以靠股票滾存到數百萬,但我付出的都不少,我睇左過千本投資書,每星期要自己研究一間企業,每次花6小時,一年研究52間,尋找潛力股。
如果你認為唔做功課可以賺到錢就好危險,投資絕對可以財務自由,但你一定要做大量的付出。
------------------------------------------------
Q17462:
老師,我係股票班學生,想問農夫山泉,我試分析其質素及計算其股價。
基本數字面上,經營效率,盈利能力都是合格的。然而2019年的流動比率(0.59)是比較令人在意的。
翻查原因,[因為19年提取了資金以向本公司股東支付人民幣9,598百萬元的股息],以致結構性存款大減,從而影響了流動資產總額 。這個股息好像沒有解釋其發放的原因。另外,股份過份集中亦是扣分位。
[鍾睒睒先生持有我們全部股本中約87.4472%的權益]。不過,將以上兩點一同研究時,才是令我感到最不安的事。(好像沒原因下)無故發放大筆股息,以致公司現金減少至有風險的水平。
同時股息受益人幾乎只是一個人。我不清楚這樣解讀有沒有問題,希望可以指教。無論如何,基本數據面上都稱不上太完美。
品牌以及大環境上,農夫山泉的確有一定品牌護城河。[中國軟飲料市場前四名,亦遠拋離第5位]。
以強項(包裝飲用水)來說,更是中國國內一支獨秀,以現時其質素下,中短期都難以被取代。
而且以商品來說,經濟環境並不會對其造成嚴重影響。雖然上市文件中收益部分沒有記載,但相信大部分的銷售對象為中國內地。
因此國際形勢不會對其有明顯影響。危機上,招股書都表示了不少潛在風險(塑膠價錢、水源污染等),如果不太嚴重的話,農夫山泉是有能力解決的。
招股書中亦沒有表示會大力發展全新市場。未來PE不會太明顯改善,參考旺旺及維他奶,預定為18-30。
每股盈利推算方面,單以17-19年的平均數0.41港幣計算。合理區為9.2-15.4,減去20%包括以新股上市的水份後,大約為7.41-12.36。
結論:股權集中及派發令公司蒙上風險的股息。如果這個結論是對的,後果可以十分嚴重。而公司為平穩發展類型,難有爆發性增張,因此上市價格明顯偏貴(PE50明顯不值)。
PS:我在HKEX找到的招股書中,有很多資料被[編纂],到底是有何意思呢?
而且,這是第一次分析新股而翻閱招股書,它比年報更多資料,可能有遺漏的地方(因為難以整份細閱)。以年報的方法分析未知有沒有問題?抑或有其他重點需要留意呢?
謝謝解答。
龔成老師:
新上市的資料及數據,往往會經過修飾,這就是我唔抽新股的原因。因此當你分析時,要明白這點。
你上述的資料基本上都正確,分析方向可以,而你將新股因素打拆扣,是正確的做法,因此你的分析都有參考價值,但就要留意,始終都只是一個參考數,不能盡信。
至於你所講的派息問題,這並不是第一次見到有上市公司這樣做,公司先派股息,然後再利用上市取回現金,其實是間接令原有股東收到上市得來的資金,這當然要扣分。
招股書的資料十分多,「行業資料」「公司資料」「前景」是你要重點睇的部分。
整體來說,這股質素是有的,但就似住自己有質素,以高價集資,因此,這股雖然前景正面,但最好等回先入。
------------------------------------------------
Q17463:
老師你好, 我剛剛月供地鐵和領展各2000元, 但感覺前景不太樂觀, 應該暫停月供, 轉供盈富4000元, 這樣做法好不好呢? 請老師給小妹意見
龔成老師:
月供是一個長期的策略,因此,唔應該轉來轉去,當你決定左,就應該供5年,這樣先會有效果。
這兩股都是有質素,雖然不是高增長股,但仍是正面。
你可以想清楚,睇下自己想長供那些股,佢地3年、5年後的經營情況如何,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轉來轉去並不是好事。
------------------------------------------------
Q17464:
Hello 老師 我現時月供緊3000蚊銀娛 其實睇返平均買入價都唔算平 同埋疫情反覆
所以想問吓繼續用月供嘅方法黎供銀娛仲好唔好? (雖然仲係睇好銀娛 但總係有啲擔心賭牌個方面)
龔成老師:
銀娛(0027)是有質素的股票,你可以長期去供,月供股票要長線,先產生到作用。疫情反覆,會對佢中短期不利,但反過來睇,這是收貨的時機,只要你耐心持有就得。
至於賭牌,佢基本上好穩陣,唔擔心。
------------------------------------------------
Q17465:
中國鐵塔
我有朋友買左 我都想買
但未來可能都有機會升 長遠黎講
究竟我買唔買好呢
同盈富 中煤 領展比 好似冇咁吸引
如果月供呢
龔成老師:
我地最重要分析企業的長遠質素、發展。中國鐵塔(0788)有質素的,長遠有發展力,這股都有投資價值的,但就不是爆升類型。
月供可以的,但你在組合中,應該以盈富(2800)作核心,而這股只是其中一部分。
------------------------------------------------
Q17466:
龔sir個陣聽你講開始月供股票,之後月供加左比亞迪。真係非常感謝你,令我由以往只識拎住現金,到依家都叫有啲醒覺。
我近年轉左工作, 收入大概$48000,比以前多了一萬多
我現在月供組合
1211 1300股 $48.61 (月供1500)
0003 5600股 $13.78 (月供 1500)
0066 1100股 $43.79 (月供 1000)
0823 1000股 $74.74 (月供1000)
另持有 0778 4000股 $9.23 及 50萬現金 股票與現金比例 ~4:6
1.想問下1211是否需要停月供? 如果停1211月供,想問有沒有推薦可代替放入月供組合?
2.現在疫情及中美博奕,是否先拿著50現金比較好?
希望制造更多財富 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
1)如果比亞迪(1211)去到$8X,你可以停一停。這股是潛力股,可長線,不過股價就好波動,當去到貴的水平,都可以停一停。而原有的貨就可以持有。
你現時所供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你可以加入盈富(2800),會令組合更加平衡,如想增加組合潛力,加入中生製(1177)、騰訊(0700)都可以,只要長期供,同時注碼不過多,仍可供的。
2)持有一定的現金是一定要的,問題是比例多少。
如果你現時的現金比例較多,其實可以找機會買翻少少唔貴的股票。但如果現金比例唔算多,就持有現金等機會。
------------------------------------------------
Q17467:
龔成老師你好
看到基金很多10%年息
每月派息基金很吸引
但說所有回報乃累積回報,以 2020年之基金價格及資產淨值計算,並把股息在派息日再投資
然後眼見累積回報3年才7%
是不是代表輸了23%?
派了3年應該30%以上才對?
然後就是期望龔成老師出基金的書本 為大家提供更多知識
龔成老師:
近年有不少所謂的高息基金,特別是債券基金,出現了賺息蝕價的情況!
佢地用「高息」,保證有多少利息去吸引投資者,但原來有些基金,當中的派息,是利用原有本金派出,因此,這只是「製造」出來的高息,實際的回報是負數。
我有機會都會出書講多D,你都可以睇《大富翁致富藍圖》,當中有部分講述基金的。
基金有好多,有好有壞,你要小心分析,如唔明就問職員,要清楚。
------------------------------------------------
Q17468:
你好,老師,我女兒現在3歲,我幫佢儲左d錢大慨4萬,但又想可以有增長/收下息唔想就咁放係度
我想了解下日清1475,煤氣,定老師您講既788,邊隻長揸較好?
我見依家好多都唔平,定等個市跌,有其他股建議?
友邦又好嗎?
龔成老師:
你可以投資一些穩例健類的股票。
日清(1475)雖然有質素,但現價唔平。
煤氣(0003)現價合理,雖然增長力比過往略有減慢,但仍是穩陣之選,你可以分注投資,長線持有。
至於中國鐵塔(0788),有質素,但股價上落會比煤氣略高,你可以小注投資。
友邦(1299)都有質素,同樣可考慮。
其實,你可以投次盈富(2800),再加上其他有質素的股,這已經是一個組合。
------------------------------------------------
Q17469:
您好,龔老師,我之前買左你本書,5年買到細價樓,所以拎左黎做目標!
現時有15萬,無家庭負擔,想平均投資係5-6隻股票當中,想知道有什麼建議或者tips比我?
暫時目標股票有長和 香港電訊 中銀 置富 中移動 盈富共6個,每隻股票應買幾多手為合適?打算買一筆收息 一筆投資,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投資一些有質素,有增長力的股票,你上述的股票,盈富(2800)無問題,但其他的增長力不算強。
另外:銀娛(0027)、港鐵(0066)、平安(2318)、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
當然,如果你想以收息為主,你上述提出的股票,都是可以投資。
你可以視乎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目標,而決定點配置。
------------------------------------------------
Q17470:
龔sir你好,小弟買了你的50博值倍升股,獲益良多,十分感謝!
小弟想問下,新天綠色能源股價節節上升,市盈率7倍,現在它2.7,從公司估值方面算便宜嗎?現時價位值得買入作長遠投資嗎?感謝
龔成老師:
新天綠色能源(0956)本質不差,有一定的增長力,但由於都有一定的負債,考慮到風險因素,現價只是合理區,未算平。
你投資都可以,分注無問題,但由於這企業規模比較細,加上有行業風險,因此唔建議太大注。
------------------------------------------------
Q17471:
龔大師你好,想請教你投資心得,平時冇做其他投資增值,
50歲
現想月供股票,請問供那比較穩健和收息好, (本人不懂月供股票程序, 是否不要選股價高的股票来供?
例如388現價升了很多 如選388會太貴?)
多多指教
龔成老師:
簡單來說,月供股票就是你每月將現金,買入某一隻或多隻股票,慢慢咁樣儲貨。坊間不少銀行都有提供月供股票服務,你先開證券戶口,然後登記做月供股票。
形式就是每月投入相同的金額,買入同一隻或多隻股票,並持續進行。
例如,每月以相同金額$10,000 買入盈富基金(2800),假設第一個月股價為$25,就能買入400股;第二個月升至$35,就能買入286 股;第三個月跌回$30,就能買入333股。
總結這三個月,投入了的資金為$30,000,累積股票為1019股,平均買入價為$29.4。
由於月供股票每月投入的金額相同,因此當股價上升時,買入的股數自然減少,而當股價下跌時,就自然會買入較多股數,如同自行調節一樣。
要注意的是,由於每月持續投入資金,因此一定要選優質股,長線投資,同時要以儲股票的概念進行,最少持續供3 年以上,之後持有5年以上。
以你的年齡情況,建議你供盈富(2800),以及加少少港交所(0388),長期進行就得。港交所的確升了不少,但只要注碼較少,同時長期供,都無問題的。
------------------------------------------------
Q17472:
你好龔成老師 我雖然沒有上過你的投資班 但一直都有看你的書 係你的書裏學到好投資既嘢 財富有點增值 近期睇你的(財務自由行)
我認同財務自由之路係有好多方法 而創業係我認為係比較快增值財富嘅方法 認同後生時先增值財富後現金流
但是由於我身邊沒有朋友熟人做生意所以這方面的知識不多
近期知道一點資訊可以在創業群組認識同道中人 但是完全唔識嘅陌生人合作我又怕比人騙 究竟創業時要注意啲乜嘢?
投資股票可以睇財務報表 去衡量公司值唔值得投資 但是初創公司沒有財務報表那我怎樣知道做實業嘅公司 ?
龔成老師:
《財務自由行》講左5個財務自由的方法,投資股票、創業等,你選自己喜歡,以及並行發展都可以。
至於同人合作搞生意,要非常小心。
就算同朋友搞生意(過往我都試過),都會有好多煩野,有問題,有唔清楚,如果同陌生人搞,就更難。
就算是細公司,都有財務數據,都有一些銷售數據,營運模式。總之,如果你無律信心,有疑問,就唔好搞。
我反而建議你試下自行創業,最初可能會失敗,但這是一條財務自由的路,你試多幾次就會成功,加上,你現時無經驗,同人合作更不搞分析生意的好壞與問題,當你試過,有經驗後,你的實力會提升,情況就不同。
------------------------------------------------
Q17473:
龔sir你好,我係你股票班學生呀,一路有留意開濠賭股,地產股同保險股
但未上到估值嗰堂未識計合理區~ 想問下面呢幾隻股咩價錢可以入手呀?1928, 27, 14, 66, 823, 1972, 1299, 2378
另外依家疫情似乎愈黎愈嚴重,雖然我地應該著重企業本質,但短期消息不利地產股同保險股,係咪可以等多一陣先入手?Thank you
龔成老師:
上述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都是處於合理區,如果處於較近合理區底部的有:金沙(1928)、希慎(0014)、領展(0823)、太古地產(1972),不過,佢地都受疫情影響,中短期會較弱,投資要分注,唔好太急入,同時要耐心持有,長線投資。
另外,唔好太著重中短期因素,要以長線角度作為核心。好難估事件之後的發展情況,所以分注投資,以策略去平衡風險,同時留有一定的現金,這是最好的策略。
------------------------------------------------
Q17474:
我見某些投資大師都會這個會趨勢分析、 週期等,如索羅斯、羅傑斯等都有用此方法,有無用?謝謝
龔成老師:
佢地是考慮經濟與市場,並不是股價的趨勢,而要分析經濟的變動趨勢,對一般散戶來說太困難,索羅斯的《金融練金術》,提出的「對射理論」,更講翻短期市場由情緒組成,要分析趨勢根本好難。
至於羅傑斯,市場供求在商品應用較好,而股票的價值會變,單睇供求趨勢會好危險,就算係佢10年前所寫的《給女兒10封信》,其實都是「價值」為核心。
------------------------------------------------
Q17475:
龔成老師,你好,睇左你幾本書,令我獲益良多。最近開始睇你推薦既「萬能金鑰」,提到(任由思緒漫遊至靜止)同我一向練習既冥想,正念療法只諗住自己既呼吸,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任由思緒漫遊不停想唔同既野好難靜止,定係我理解錯?老師,請問你係用咩方法可以做到?謝謝
龔成老師:
其實佢整本書的其中一個功用,就是教你「控制潛意識」,令你有能力掌握思想、情緒、心態、心理質素等,這些一般人無法完全控制的事。
書這一課,意思就是要做到「控制」,就算在「思緒漫遊」的狀態下,試下用潛意識去控制。過往你用「呼吸」去掌握身體節奏,這是較簡單的,書的意思是再高一個層次,在放棄以呼吸掌握身體節奏的狀態下,第一步先學習思緒漫遊而能夠靜止,啟動潛意識的部分。
------------------------------------------------
Q17476:
老師,最近都睇一直留意你facebook啲留言同post, 雖然最近有想置業既打算 但都想運用少少資金開始無股票市場做一啲長線投資 因為唔想又錯過一啲令財富增長既機會
但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一問 因為我驚我經驗不足 會做錯決定同時又未必對想購入既股票有充分既理解 所以想老師俾啲意見
1. 最近好多股都俾人炒番上去 所以想搵啲暫時未被炒熱又現價合理既優質股做投資。宜家有幾隻心水想買,想睇下老師點睇
- 1928 金沙 想購入一手
- 1972 太古地產 vs 14 希慎興業
(想2選其1 ,初步會選1972 購入2手。因入場門檻較低 所需資金較少。根據老師留言,兩股應該都進入便宜區/合理區底)
- 52 大快活集團 打算等跌落$15 購入一手
2. 1830必瘦站最近又升上高位 現價$3 之前$2.2的時候話跌2成先叫便宜 但根據現在情況 係咪都係以$2.2既價錢跌2成先叫便宜?
3. 有打算長線投資1177 1211 388可惜水股都升左唔少 打算回落看時機購入
1177 係咪~$10都可以入貨 定高少少都開始叫合理/平?
同樣 1211 係咪都可以等到$40-50區間可以小注?定$60都已經可以購入?
388宜家幾錢先算平同合理區底?
4. 如果我真係投資以上組合,會否太散?以我28歲既年紀 是否都適合投資盈富基金2800?定可以比較進取一些投資值博股票如小米/阿里巴巴/其他股票?如果買盈富可以佔幾多比例?
5. 之前都有同老師講過有想買樓收租既打算 打算先將物業放租幾年再自住/換樓 都有物色到東涌大約550-570萬既樓盤打算買入
但有親戚講話1)樓市可能會繼續下行 經濟會繼續轉差 宜家未係一個合適既時機,加上2)供樓初期都係俾緊利息同現時租金回落導致回報不吸引...但以上種種因素係咪投資物業要考慮的?
但亦考慮老師提到1)長遠樓價都會向上 因供應不足以滿足需求,2)樓價哩1年價錢相對有啲回落(因受到武漢肺炎及近日社會事件及國安法影響) 3)只要供得起樓就唔洗怕樓價升跌 我計過 我入息23000 每月供樓大約$17000 (未計差餉同管理費)
我怕如果宜家唔買就會上唔到車 始終人工追唔上樓市升勢
買左老師新書5年買樓4步曲準備睇
個篇幅有啲長 多謝老師解答 謝謝
龔成老師:
1)建立平衡組合是重要的,你這刻可投資這類股,因為值博率較高,但不能只集中在某些股。
這幾隻股,都有質素,但都同樣樣正受經濟因素而影響,中短期較弱,長遠無問題。投資可以,但要分注,同時唔能夠只集中在這類。你可考慮金沙(1928)、太古地產(1972)、大快活(0052)。
2)必瘦站(1830)現價合理,你預$1.8先開始平。
3)這些都是優質股,都可以長線,但現價都唔平。大約回翻10%先開始合理。
4)唔會散。你可以以投資盈富(2800)為核心,同時加上其他股,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
5)香港樓,仍會因供應不足,而長遠向上。
至於中短期,就較難分析,經濟有波動,加上疫情與政治因素,都令中短期樓市變數較多。只可以話有可能跌,但唔好預期跌得多,因為需求大,你自己睇下點樣把握機會。
------------------------------------------------
Q17477:
龔老師你好,感謝老師無私分享! 本人28歲, 疫情爆發前在高位買了物業, 扣除供款、家用和各種洗費後, 每月只約可儲 $8000, 現時現金約15萬, 股票約38萬 (由於很多於高位購入, 現時只值26萬左右), 包括:
4000股匯豐@$60
500港鐡@$41
400領展@$66
1600永利@$29
400金沙@$29.5
500中國平安@$88
我知道自己年紀應該投資比較進取, 匯豐並不適合, 但一直糾結是不是應該蝕著沽出。
現時股市已開始重新熾熱, 但我現時現金只剩這麼少, 我應該留起等待機會還是可以照入市? 由於銀行手續費較貴, 不考慮月供
但因為2年後想儲到大約40萬為物業進行裝修, 在45歲達致財務自由, 想請教老師我應如何規劃, 感謝。
龔成老師:
其實樓市無大跌,你不用擔心,香港樓始終需求大,預期下跌有限,長遠更會向上。
至於股票除了匯豐(0005)外,其他都無問題。匯豐不是劣質,但賺錢能力的確比過往減少左,同時你比例較多,這股會影響你的組合增長力。
你可以等經濟好翻少少,等佢上多D時,賣出部分,將資金投資其他更有增長的股,這樣會更好。
現時的股市,只是部分版塊少少熱。
其實你只要合理地進行投資就得,只要投資一些較熱的版塊,就要小心。
至於投資其他優質,合理的類別,其實無問題,只要你這刻「同時持有現金」就得,如果你現金較少,就唔好用住這刻儲多D現金先。
另外,如果你2年後要有一定的現金,就要開始留現金,唔好心急入市。至於財務自由,你要再加大力度儲蓄,
你要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
Q17478:
龔sir,原本我一直月供領展、港鐵、中國生物製藥、比亞廸(1211)同盈富。但近排見到比亞迪嗰價升左,我諗住停供,等佢正常返至再供。我想問咁做有冇問題?
其實我三月時見比亞迪跌到三十幾,我即刻買一手,但見佢升到五十幾就忍唔住放咗,宜家諗返都唔知佢嗰價仲會唔會跌返。
啱啱我見股市升得好勁,雖然知危險,但都忍唔住試吓短炒,頭一次真係眨下眼賺咗一成,但第二次就即撞板,一買即跌!第二日見佢冇乜升返就即放。兩次加埋雖然都賺咗,但真係驚,感覺同賭錢一樣。其實係咪我心理質素太差?
最後,我儲咗廿萬想買騰信同阿里巴巴。但佢哋實在太貴!想問你覺得遲啲有冇可能跌返到正常啲嘅價位?謝謝抽空回覆!
龔成老師:
我20年前,都有你這種心理,短炒,而為可以賺多D,以為賣左之後好快跌翻可以再買,但好多時股價都唔似預期。之後我發現,我同其他無知散戶一樣,都出理了「贏粒糖,輸間廠」的情況,所衝之後我就改變策略,長線投資,回報就變得可觀。
上述的股票,你保持月供,長線,比亞迪(1211)去到$8X略貴,可以停供。
至於騰訊(0700)同阿里巴巴(9988),都是有質素的,但都唔平,你可以月供,或小小注,等跌先正式入。
另外,大市好波動,要留有一定的現金,唔好心急用盡。
------------------------------------------------
Q17479:
龔老師,我有下列問題,希望你為我解答:
(1)有關(50優質潛力股)書中第23頁,買入價$50,每年複息股價回報32.0%是怎樣計算?
(2)我現時有10幾萬,想長線持有中電,金沙中國,恒基,不想月供,是否要等2萬4仟點以下才買?
(3)我現時有4手(領展),3手(地鐵),若再買(恒基)是否太多地產股?
龔成老師:
1)其實這是一條代數題目:
$50X(1+?)5次方=$200
(1+?)5次方=4
(1+?)=1.32
?=32%
2)如果你現時現金比例多過4成,可以先價買入金沙(1928),然後視乎資金,投資恆基(0012)、中電(0002)。如現金不多,就唔好急入。
3)少少,恆基與港鐵(0066)都有部分是地產股,你要計算,領展、地鐵、恆基,合共比例會否多過3成。
------------------------------------------------
Q17480:
老師,想請教一下,如果有約500k的資金作投資,可以怎分配和選擇嗎?謝謝
龔成老師:
要睇你的年齡、負擔、風險承受程度。因為我地理財,就是「建立組合」,在可承受風險的狀態下,盡力爭取回報。
我假設你的風險承受程度為中等,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分注投資,或月供,都可以,總之要留有一定的現金。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其他股: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所以注碼會較少,或等回先開始入。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