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你們之間還有愛情嗎?】
這陣子,看了許多友人,大家對抗到心力交瘁的,的不只是這麻煩的肺炎病毒,還有逐年累積下小問題的夫妻關係。
這段期間,不少人覺得在家時間多了不見得是幸福,而是對另一半相看兩相厭!以前可能還可以藉故著上班、社交、陪孩子唸書上課,來過著「彷彿各過各的人生」;但現在幾乎毫無地方可以躲避,尤其是必須待在家的人,面對的是身心壓力恐懼,還有藏匿已久的夫妻問題,這下因為面對彼此的時間太長,全都像地雷一樣爆出來了。
這個年代,要在社交圈、社群上維持家庭美滿樣貌實在非常容易,一張照片、一段影片,就會讓人誤以為公主王子持續過著幸福的日子;事實上,真正的日子只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長時間相處」有如殺手鐧,看著、相處著、摩擦就多了起來;摩擦多了,舊帳就翻了出來;舊帳重掀,卻不曾有過面對問題的解決之道,於是新仇舊恨,家裡面的戰情比起外面防疫抗戰,耗費心力程度不遑多讓。
--------------------------------------------------------
回想一下,幾年前我和老公也是這樣的......旁人總是認為我們恩愛鴛鴦,實際上,夫妻倆早因為疏於溝通(或者說每次溝通時,情緒都很多,所以越講越糟,甚至上演全武行)而兩顆心漸行漸遠。
我們經歷過,各自在外尋找春天的時期;因為家裡太悶了、內心壓力太大了、再也找不到當初內心會悸動的原因......看到對方都很希望他趕緊出門,要不誰在客廳另一個就往房間躲了進去。
有一幕我記憶的很清楚:我們夫妻開著電視、滑著個自的手機;我試著用“想溫柔但是溫柔不起來”的聲音對老公說:「誒~你要不要跟以前一樣幫我按摩頭?」,其實我也沒那麼想要跟他撒嬌,但總覺得夫妻共處一室卻像是陌生人一樣很瞥扭....這時候,他露出嫌棄到不行的眼神與語氣說:「我很累好嗎?你自己不會去找工具按?」
!!!!!!!
原本只是想說嘗試讓氣氛不要這麼尷尬,畢竟當時結婚連七年都沒滿(目前結婚快九年囉~邁向新甜蜜)....被這麼嫌棄,頓時充滿了羞辱感,於是我們兩個開始大吵,沒有任何的吵架點,就是針對不爽他的態度、他覺得我莫名其妙,然後開始大翻舊帳,翻到連婚都還沒結時候的狗屁倒灶小事.....最後我不爽動手推了他(我以前小時候被打到高中,盛怒之於,會有動手發洩的壞習慣),筋肉爸爸反推我,我一個大狼嗆跌倒在地撞到瘀青,於是,這個無聊的小事件,開啟了我們夫妻之間,吵架就發生全武行的開端。
自此以後很多時刻,
只要一有溝通不良,很快就會演變到全武行。
每一次,都是我先推他,他擋;
他擋我跌倒,我開始打他;
他火大了回推我、用力推我、最後有一天,他的推變成跟打一樣。
我們吵架都是在兒子沈睡了以後,ˇ即使沒有傷到孩子,但他都知道,知道爸爸媽媽之間 #沒有愛情 了,因為,這些黑歷史已經透徹破壞了我們的婚姻。
每次手腳全上以後,彼此內心傷痕都多了更多;
從結婚累積以來的問題,從來沒有被解決過;
一開始是把壓力藏在內心;
接著開始有話不說;
家庭內的壓力感有如千金鼎越來越沈重;
直到有一天,夫妻兩人都無法再負荷那種討厭卻又無能為力的感受;
於是每一次都想要把怨氣發洩出來,變成了型上的傷害。
現在回去看這段黑歷史,其實,有好多簡單解決的方法:
(以下適用於夫妻有心修補,而不是遇到渣男渣女另一半還一廂情願。)
#雙方有情緒所以溝通不良時_轉身走開做自己的事就好
(但偏偏總有一方想要溝通到底,期望談出個所以然)
#夫妻都會犯錯_事情過了就別再翻起舊帳重提往事
(但是因為問題不曾被解決,我們老是在慎怒之虞提起)
#不甘心與不公平感覺導致了暴走_別忘了那都是自己的選擇導致的結果
夫妻爭吵很多都不是出於什麼事件,而是一種「不甘心」「不對等」感受:
「為什麼我要養家還要顧孩子?」
「為什麼我要顧你爸媽卻不能平等回我家?」
「為什麼你可以喝酒鬼混,我卻得像個黃臉婆居家養跟你姓的小孩?」
..............
彷彿社會從來沒有公平,夫妻之間也是:
養孩子與工作,兩件全然性質不同的事情,之間從來就不存在著等號與平等;
(譬如:你難道不知道一整天面對孩子有多辛苦嗎?我都沒有自己了......但是工作的一方,工作時也很難有自己啊,對外的辛苦感,可能他還羨慕著你至少面對的是心愛的寶貝,而不是很想掐死他的客戶)
夫妻之間個性不同而逐漸延伸的行為模式,從來就不能用同樣的條件與人設去比較(譬如:有個很愛應酬的另一半,但你婚前就一定知道了,所以當婚姻卡關時,他自然而然一定更愛往外跑,這是必然!但是當聽到朋友老公都待在家時,比較之下,當然會氣死....但可能對方老公青澀時就很宅居家);
夫妻之間,一定都有犧牲;
既然犧牲就要心甘情願,
如果不爽,就努力去抗爭改變。
#不要奢望對方改變_也不需要犧牲自己_而是找第三條路
(我絕對討厭對方要我做出違逆本性的改變;所以也不要硬要對方變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東邊與西邊,360度全方位都是可以走的新出路)
很多時候夫妻之間,許多討論都不可能有結論;
因為,
我們是不同家庭背景出身、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人。
但是有一個方法可能讓彼此之間,愛情感長存,那就是:「#永遠不要把對方的存在與付出當成理所當然」;於是,保持著感謝的心,也持續的不放棄自己所好,就成就了,歷久彌新的婚姻。
--------------------------------------------------------
週末時,兒子翻到我們的婚紗照,有一張照片,是我們手牽手的特寫,兒子問說:「這是誰的手呢?」
「是爸爸與媽媽的啊!」我說。
「你們那時候充滿著愛情!」奶諾天真的說。
「那現在呢,現在爸爸媽媽沒有愛情了嗎?」老公問他。
奶諾歪頭一下,然後笑得很幸福的說:
「你們現在有愛情啊!」
然後我們三個抱在一起。
#當你因為必須在家又看另一半很煩的時候
#請保持著感恩的心想想他的犧牲與付出
#請想著今天的幸福不見得是明日的光景
#那麼日子就會一直幸福下去了
請保持著感恩的心想想他的犧牲與付出 在 陳麗雯-上海/臺北慈濟志工【愛人與被愛的功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想想 這些年來因著慈濟,帶著愛與關懷去過大陸好多的省市2020年十月因父親病危, ... 請保持 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 <看更多>
請保持著感恩的心想想他的犧牲與付出 在 [心得] 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書名: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
網誌好讀版:https://pse.ee/5UVBD
本文閱讀時間:約15分鐘
(這本書的作者目前在做海外房地產投資,有興趣的朋友也逛逛他的日文官網)
--全文如下--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去年曾讀過作者-午堂登紀雄的另一本書《丟掉40個「虛假」的好習慣》,我對這位曾身
為會計師、擔任過經營顧問,並且目前獨立創業出來教人怎麼投資不動產的暢銷作家很感
興趣,這本書看完前言後,發現他的人生觀可以用「自由」兩字來表達,其中又分為:
一、物理的自由
指的是可以從多重選項中挑選,例如想住那裡?有能力買什麼東西、挑自己想做的職業、
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和合的來的人相處,選擇怎麼安排自己想要的一天。
二、精神的自由
讓自己的情緒不被他人影響及制約,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能保持心情愉快。讓自己遇到任事
都能夠用正面的方式去面對,最終能把多數人都認為痛苦的事,詮譯成「沒什麼」。
因此他先前寫了不少教你如何致富的書,就是想讓大家了解如何取得「物理的自由」,而
這本書《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則想教你怎麼獲得「精神的自由」。
最近幾年我開始對「自由人」、「財務自由」、「工作遊牧族」這類議題很感興趣,目標
是希望和我的另一半可以有一朝一日搬到宜蘭或其他鄉下生活,並能夠保持著精神和物質
上一定程度的富足,因此在精神上,如何調整自己相信人生可以自己做選擇,而非迎合他
人的想法,是我一直想改變的態度,讀完這本書也給了我一些勇氣。
本書的關鍵字:
人際關係、斷捨離、小惡精神、被討厭的勇氣、道德綁架、情緒勒索
本書核心觀點:
1.拒當爛好人,學會說NO
2.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3.用「小惡精神」來看穿事物本質
這本書我認為有上述三個主要觀點,作者將這些觀點應用在下面六個主要議題和情境上:
父母、金錢、情感、人際關係、常理、回話,而針對每一章,也提供了遇到這些人事物時
該怎麼用更好的方式來應對,下面我整理幾段重要的內容和心得:
#打破人際關係至上主義
作者巧妙了用「24色的色鉛筆」來比喻每個人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價值,就像沒有任何一色
的鉛筆是沒有意義的,每一色都是獨立存在,你都可以在適當的構圖或想呈現的畫作上盡
情發揮。
在職場上與其討好同事,不如把精神花在把工作做的更好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唯有在能拿出工作成果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維持良好,在團隊裡你
若老成為那位「壞了整鍋湯的老鼠屎」,再怎麼討好別人也是沒用的。如果你因為太努力
、太認真被某些同事討厭也沒關係,相信也會有人因為你的表現出色而喜歡你,不要需討
好所有人,一樣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上有一片天地。
我們從小被教育成「只要被人討厭就是讓人失望,」這其實是個迷思,「與人為善」一樣
可以有底線,有立場、有態度,反而才會被人尊重,才能堂堂正正活出自我。同時不要害
怕寂寞,如果一昧討好別人,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最終只會心力交瘁,反而交不到會說
真心話的夥伴而更加寂寞
#苦盡不會甘來,除非你自走出來
如果不離開對你不好的人事物與環境時,你只會虛度人生,並不會等到幸福快樂的那天出
現。
要記得人生很長,就算離開原來的環境,短暫地造成收入減少或朋友數量下滑,但只要待
在更能讓你提起幹勁的環境下,你不只能夠賺回更多錢,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能
夠過的更快樂、更自在。
#你只是「自我意識過剩 self-consciousness」
好人都喜歡自己嚇自己,害怕自己落單一個人吃飯,覺得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想刻意去避
免。
但一個人並不代表「可憐」,也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奇怪」的人,作者的想法跟我個人經
驗相符,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要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人唯有在獨處時才能確立自
己,認真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未來規劃。有時候渴望有人陪伴並不是因為寂寞,只是因
為「缺乏自信」,每一種生活方式都只是一種選擇,無關對錯,千萬要記得這點。
#回話的藝術
避免衝突摩擦,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一個精神無法獨立的人只會讓自己陷入不利處境,面對衝突時,我們不要害怕,要正面地
將它詮譯成「不勉強自己,要更真實地活出自我」,努力去爭取自己應得的,這裡不是要
你為反對而反對,故唱反調去衝撞別人,而是當與他人發生衝突時,要去想辦法解決,借
此鍛鍊出自己的處事原則,讓精神漸趨獨立。
#太完美的人也會被人討厭
這個矛盾很多人無法理解,但現實生活卻很常見,一個人想當好人又想當好官是做不到的
,人生不沾鍋,只會讓你淪為nobody,就如前面提到「色鉛筆」的比喻,有時被人討厭正
好代表你活出了自我(色彩)。
#畫一張自己的人際關係表
就像日劇的官網常會提供的 「角色關係圖」那樣 (如下範例),作者建議我們可以透過畫
圖來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人際關係,具體流程網誌內有圖片。
1.拿一張A4白紙並橫放,先中間寫上先自己的名字。
2.接著把和自己有關的人名全都寫上去。
3.最後在和自己相處不來的人名旁邊,寫上和對方往來的優點和缺點。
4.完成後看看這些合不來的人的優點,能否由其他人來取代。
5.找出可取代的人,通常不太可能靠一個人就可以拯救一切,所以可以在不同人身上找到
可以截長補短的地方。
這樣做之後你會發現,你可以從不同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充足的支援,就算跟合不來的人斷
了關係,對自己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什麼是「情緒勞動 Emotional labor」?
作者特別引用這個名詞,指的是一種「人們違背了內在情緒,對外表現出相反」的行為,
它會讓我們背負比想像中更多的精神壓力,要怎麼避免自己陷入Emotion labor,作者給
了我們一個「不用陪笑也能笑臉迎人」的方法:
#對他人是抱持感恩的心
感受與對方分享時光的幸福
不過若你還是遇到「自己還是無法用這兩種方式轉換情緒」的人,那表示對方不是你應該
來往的對象,請盡早遠離對方吧。
#拒絕別人的方式,你才是人生的主角
在職場上總有一些飯局酒會你很難推掉,像我過去曾在日商上班,也常會被主管或客戶拉
去吃飯或陪喝酒,在日本職場裡,更是將下班後與同事相處的活動,當作一種「例行工作
」,很多人對此感到痛苦而無奈,這裡作者建議我們平時可以準備一套「踢鐵板說詞」來
應對。
例如:想婉拒主管的邀約時,可以用下面這些理由
1.晚上要去上英文課,準備進修考證照。
2.有家庭的人,可以說要回家準備晩餐,有小孩的人可以說要接小孩、照顧小孩
3.遇到很難推掉的酒局或飯局,可以用健康因素來推掉,像是:「醫生說我血糖太高,要避
免外食、不能喝酒」
另外職場上總會遇到一些不熟朋友,希望你幫忙介紹生意或工作機會 ,但你可能跟這個
人並不熟,或對這個人印象不佳,認為他的能力不足。一方面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請求時
,但二來又覺得當介紹人萬一介紹了不好的人事物後,反而另一邊的人情會出問題,這時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用:「對方可能很忙、不一定約得到,我幫你問問。」像這樣以「不要
讓對方太過期待」的說法來回應。
最後,對於那些不忍心拒絕「推銷電話」的朋友,作者給的建議是的不要只為了對方,而
是替自己思考要或不要,或是想想自己「也不過他要推銷的上百個客戶之一而已」,你不
買他也不會怎樣。
#面對無理取鬧的人,認真你就輸了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大絕,當我們遇到無理取鬧的人,可以針對對方無理的發話連射發出「
所以呢?」的攻擊,不管他說什麼瘋話,你都回覆所以呢?(那又怎樣的意思),這個方
式可以讓自己打破沉默,不用擔心被人誤以為「默認」了,因此被不可理喻的人攻擊時,
絕對不能逆來順受,這只會對方只會更加猖狂,要主動反擊。
#不要常說「可是、反正、畢竟」
在先前解讀《科學驗證的改運法》這本書中也有提到,一個人說話的習慣會影響他的行為
,若你習慣對自己說「我真是一個幸運的人」,你就容易獲得好運,這方法聽起來很雞湯
、很芭樂,但其實對大腦暗示是就像「祈禱」一樣,常常這樣做(不斷對大腦刺激),你
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反之常常負面思考,自我可憐的人,不只得到不他人的幫助,還
會使得自己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
#正確的金錢觀
作者在他的其他著作裡也曾提過「當你一旦避談錢,錢就不會來。」,而且「錢並不髒,
是你看錢的心髒了。」
人類一生有超一半的時間都為了金錢在努力打拚工作,為何大家不好好談錢? 作者認為我
們更要大談特談、透過努力討論、思考和研究要怎麼賺錢才對,它不只對個人、對社會國
家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具體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個觀點就很重要:「記得讓別人
知道自己付出是有對價關係。」,這是必要且讓對方尊重自己的行為,若你讓別人認為你
的付出是沒有成本而隨便的,別人反而不會尊重你,也不會珍惜你,默默付出很美好,但
讓人知道你在默默付出很重要,若還可以因此收到回報會更好。
#世上不存在討所有人喜歡的領袖
作者引用美劇-《陰屍路》來比喻,他認為主角-瑞克在劇中是一位很好的領導者,他並不
是透過而不是大聲宣佈,而是透過所作所為讓大家自然追隨他,作者認為所有的領導者應
該都要做到的三件事:
1.指出正確道路
2.領導前進
3.路若走錯了,由我負責
補充:關於領導力,我推薦這本由Simon Sinek所著的《最後吃,才是真領導:創造跨世
代溝通合作的零內鬨團隊》,這本書我覺得把怎麼帶人、如何領導團隊說的很的透徹。
#比好人再惡一點的「小惡之人」更容易成功
「小惡之人」是作者全書中不斷強調的觀點,它並不是要我們為非作歹,「小惡」在此不
能用字面上的解讀,作者指的其實是:能夠看穿事物本質,並堂堂正正追求自己的利益,
就像「羅輯思維』的創辦人-羅胖曾說過「正當地掙錢不丟人,反而是很有尊嚴的行為」
這段讓我想起我曾在前日去世的知名作家-李敖的書中,曾看過他一個觀點叫:「善霸」
,他說惡人之所以當道,是因為好人不做為,好人選擇沉默才會讓惡人橫行,我們不要當
好人,而要選擇當e 一位「善霸」,要得理不饒人,要出來打擊惡勢力,反過來說為人精
明並堂堂正正追求自身利益並不可恥,他不是《給予》這本書中所說的索取者或互利者,
而是積極的給予者,他們不需要做出什麼偉大犧牲,只須替自己和他人創造了價值,懂得
如何利人又利己。
#情感如何獨立?
作者認為一個人要能夠保有獨立的方式,就是保有多個選項,及有選擇的能力。
而在情感的世界裡,「肯定自己」的方法千萬不要變成從他人認同來取得,那只會讓你愈
來愈痛苦,不要只是單方面犧牲奉獻,而是用「與對方相同的熱情」對待他人,這樣彼此
才不會愛的太沉重,或感到不安。這點我特別有感觸,過去曾經很喜歡過一個女生,覺得
自己為了對方什麼事都可以付出,但為何總是得不到對方的愛,後來才明白你認為自己付
出各種努力,但對方卻認為這些都只是無足輕重,你的價值高低的判斷掌握在他人手中時
,痛苦的只會是你,最後我選擇漸漸放淡和離去,反而與對方保持距離後,才看得更清找
回自己。
#父母可以為子女做些什麼?
首先要讓孩子跳脫「觀念世襲」的循環,不要讓他們成為「爸媽寶」,培養他們成長為一
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可以先從教導他們:不要當爛好人、要擺脫「依戀障礙」,或想討
周遭人歡心…等等,這些其實可以透過父母自身的改變開始,透過身教來影響,不要讓孩
子繼承不好的觀點。
#用寫下「情緒日記」來傾聽自己的心聲
那些過去曾束縛你人生的情緒,都是你自己用「負面角度」看待自己所造成的,作者認為
唯有承認內心聲音的恐懼,主動思考並且「不怕麻煩自己」來戰鬥才能改變。
要記得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非要怎麼做」這種前提存在,而且大多數的煩惱來自你
的「擅自解讀」及覺得「應該如何」的想法,你要把自己的心思「只放在正面、能讓自己
更成長」的事物上,而不是關注在讓你困擾的事物上。作者相信只要改變觀點,就能扭轉
一個人的感受。
這點讓我想先前看過有關「斯多葛主義」的觀點,它是來自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時期的思想
流派,由哲學家芝諾於西元前3世紀早期創立,其中一個觀點是認為平常你要悲觀冷靜地
看待自己所遭遇的困難,不要為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人事物 (例如人災意外、或壞運氣) 而
煩惱不安,而且在挫折中你永遠都有選擇如何面對的權力,或者說它到底是挫折還是成長
,端看你是怎麼看待,如果你能明白這樣的觀點,再遇到任何打擊時你都能夠用理性冷靜
的態度來面對。
#本書金句:
1.真正成熟的大人,不會輕易交出主導權,也不會迎合周遭。
2.問題往往只會在該被解決的時候,降臨在得解決它的人身上。
3.爭執是必要的修正行為,目的是守護與重要的人之間的關係。
4.了解將自己的正義強加於人是一種傲慢,並擁有實現自己正義之力量。
5.逆境是用來克服的,戰場是用來度過的,挫折是用來品嚐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39.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4729115.A.6C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