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有名,曾經很重要的寶雞
#另類遊記 part III 來了
-
當高鐵駛離西安往絲路前行的路上,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那從小就夢想著好好領略一番什麼是黃沙滾滾的絲路風情,現在終於在前往的路上了。離開西安的第一站是寶雞,我望著月台上大大的寶雞兩字,不免覺得好笑,這麼大的一個城市為什麼地名要叫寶”雞”呢? 我在心裡想著古時地名的由來常常跟當地人文風俗有關,莫非這裡養了很多雞?而且是很厲害很寶貝很不尋常的雞?所以才叫寶雞,我對一旁的米蟲說著我心中的臆測,但很科學派的她卻不以為然,她說:媽咪,妳真的很會腦補耶,一個地名妳就能編出一個”很厲害的雞”的故事來。她邊說邊搖著頭,好像我正在誤人子弟般的替她自己惋惜些什麼。
-
高鐵的行進速度真是沒有其他陸上交通工具可比擬,一下子寶雞市區就消失在眼前,隨即而來的景緻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只見高鐵在崇山峻嶺中狹窄的山谷裡蜿蜒而行,最狹窄處彷若僅容軌道通過而已,我急急忙想拿手機拍下,畫面卻早已消失在眼前,這個動作做了千百次,每次事後都笑自己傻,我的老手速度是能超越時速幾百公里的高鐵嗎?到底能捕捉些什麼?
-
高鐵在層巒疊嶂的山脈間行駛了很久,我在心裡想著”不知這是什麼厲害的山脈?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嗎?秦嶺到底有多長?從西安到寶雞嗎?”,雖說我喜歡地理但卻不精通,我必須很誠實地說要我背出秦嶺的全長與起始點,當下我是沒辦法的,把我打暈還比較快吧。(事後百科丸來了: 秦嶺全長1600公里,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
-
但現在沒有人會因為我背不出地理而打我了,我都離開地理課本多少年了,何況坐在我旁邊那個米蟲小妞的地理程度更是令人乍舌,如果沒有媽媽正跟著她一起坐火車,搞不好車行方向是往蒙古她都不會發現坐錯車了。(好啦是我誇張了,其實是想說她跟著媽媽一起搭火車時,她都非常相信媽媽,像小時候一樣,跟好媽媽就好。)
/
說了這麼多廢話前言,故事都還沒開始認真講呢,後來有一次我看到寶雞地名的傳說,這才知道我沒有想錯喔,寶雞地名的由來還真的跟雞有關。事情是這樣的,據說這事是發生在唐玄宗年間安史之亂長安失守之後,當唐玄宗被逼失去了心愛的楊貴妃後,忍著淚水沿著渭水一路往西逃,準備前往蜀地避難,這時來到此地一座大山前,眼看後面的追兵就要追上了,此刻的唐玄宗雖然失去愛人心很痛,但筱關自個兒生死交關之際,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尊貴的皇帝命呢,還是逃命要緊,於是唐玄宗帶領幾個親兵慌亂的往山裡奔逃,但很快的就面臨無路可逃的境地,唐玄宗看著四面陡峭的岩石無路可走,叛軍的戰馬就在不遠處嘶鳴,他哀痛的哭喊:命休此矣。說時遲這時快,突然眼前飛來兩隻山雞領路,於是一行人跟著山雞前行來到一處廟宇休憩,而叛軍在山下卻不得其路前進,只能用搖旗吶喊嚇人這招,這時突然雷聲大作,山下雷雨交加還下起了冰雹,山上卻晴空萬里,冰雹把叛軍打的潰散而去,終於唐玄宗逃過一劫。
-
出了廟門眾人想尋找解救他們的神雞時卻遍尋不著,但卻發現了兩隻昂首屹立的石雞,唐玄宗摸著兩隻石雞頓時感概萬千,想起此地的地理位置竟如此重要,這裡是西出陽關與南入四川貴州的咽喉,天然屏障的地形更勝過百萬雄軍,於是乎他說了句:陳倉,寶地也,山鳥,神雞也。寶地神雞因此而得名,天下是皇帝的,既然皇帝老子都說話了,於是乎這裡就改名叫寶雞。
-
但在被改名寶雞前,其實寶雞的古地名更有名,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這裡就是暗渡陳倉裡的陳倉,實際上這個成語的起源就是當時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陳倉是地名。
-
棧道是漢中翻越秦嶺到陳倉的一條路,從漢中到巴中也就是蜀地都是漢王劉邦的天下,當時天下局勢是秦朝滅亡正由項羽主宰天下的時候,項羽將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劉邦封為漢王,給了他偏僻的領地漢中蜀地,而當時的劉邦翅膀還沒能長硬,還不敢跟項羽正面衝突,只好乖乖聽話領命前往偏遠的蜀地當起漢王,而且在前往漢中的路上,他聽取了張良的建議,沿途把棧道燒毀以此鳴志表示自己再無意離開漢中回到關中,減輕項羽對他的戒心。
-
後來劉邦在漢中養精蓄銳翅膀長硬後,可以出擊的時機到了,他先派出士兵假裝重修棧道,讓三秦諸王以為他會經由棧道出兵攻擊,未料劉邦這隻老狐狸卻派大軍走小路偷襲陳倉,三秦王因陳倉不設防迅速被攻破,劉邦因此佔領整個關中,於是乎這個典故便是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來源。
-
當你來到一個地方,這裡的地名跟典故竟是與成語相關,這種感覺挺奇妙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想想若我曾在國中的時候可以來到寶雞這裡,不僅學了楚漢相爭的歷史,安祿山之亂的歷史,還有成語暗渡陳倉的典故大概不用背就會了。
-
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人對寶雞/陳倉起印象,那麼我再提一個人,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響噹噹人物,只要有看過電視應該都知道的一號人物,登登登,那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先生了。
-
什麼?連諸葛亮跟寶雞也有關係嗎?
請聽我娓娓道來,諸葛亮跟寶雞的關係可深了,如果說劉邦在陳倉(寶雞)寫下的故事是勝利與喝采的話,那寶雞對諸葛亮來說就是一生的痛,他活著的時候無緣踏上,北伐五次都沒能成功,但最後還魂斷陳倉五丈原,這裡成了他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斷魂處,實在令人不勝唏噓,是否命運真的會捉弄人?
-
寶雞之所以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因為地形三面環山易守難攻的原因,南有秦嶺山脈,西有隴山北有千山,守住這裡長安就萬安,可以繼續歌舞昇平。當高鐵一路往西域的方向行駛時,原來當我在車廂裡震撼著在山脈峽谷深處建設高鐵的工程不知有多艱辛時,曾經這裡千百年來不知上演過多少戰事,多少身不由己替人打天下的士兵長眠於此?時間拉長來看,這些人連故事都沒能留下,但相信在當時,每一個生命的消逝,背後不知有多少傷心人流下傷心淚。
-
而這個當年兵家必爭,連神機妙算諸葛孔明都無法拿下之處,在時代更迭物換星移之後,現在的寶雞竟成了大陸房價倒數排行,數一數二不長進的地方,據說2房1廳、3、40年的老樓房大約2、3萬人民幣就可以買一間,對,你沒看錯,是一間不是一坪。
-
對照起如今的寶雞地皮如此的不值錢,而當年的諸葛亮卻為了想拿下陳倉而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在陳倉),他若有知會不會笑自己傻呢?或許有人會說”今非昔比”、”這麼說很好笑也很傻”、”誰能預知未來”,咦,這就對了,行走江湖真的要懂得保護自己,江湖術士的預言可別隨便亂聽阿,江湖上真的流傳一本據說是諸葛亮所作的預言書”馬前課”,聽說從蜀漢一路預言到民國。(曾經傳得沸沸揚揚的2012世界末日,就有人說諸葛亮在馬前課裡已經有說)
-
想想,有時懂得相信自己也是需要智慧的。
-
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故事,這個現在不有名,卻曾經很重要的寶雞。如果有天你經過這裡,希望可以想起這個故事,現在的寶雞曾經的陳倉,還有曾經那些英雄好漢...
-
喔,還有,若真要說起寶雞著名的觀光景點,那法門寺應該名列數一數二的朝聖點,據說這世界有四個地方供奉著釋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而法門寺就是其一。
.
如果喜歡大媽的另類遊記,希望大家能幫我點點讚,留言跟我一起說說五四三,精神鼓勵一下辛苦寫文章的我拉~(今天整整寫了10個小時..)
諸葛亮北伐原因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我寫的新書─《哥,就是個狠角色:不讀戰國,不知權力這樣玩!細數戰國風雲人物,誰能縱橫天下?》,已經可以在書店中購買到了喔!
這次的書籍我挑選出10位中國戰國時代的名將故事,話說,當初挑選10位名將時,有幾位強將也在我的考慮名單中,但因為各種理由,最終並沒有入選。那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有哪些遺珠之憾的戰國強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5 蒙恬
在戰國時代末期的首強─秦國,當時有兩大軍事家族。
一個是王家,代表人物是王翦、王賁父子,這對父子搭檔後來殲滅了五個諸侯國,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功臣。
另一個則是蒙家,蒙家的代表人物先是蒙驁,曾在秦莊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爸),還有秦王嬴政的早期,攻下韓趙魏三國大量的土地;之後是蒙驁的兒子─蒙武,他曾擔任過王翦的副將一起攻破楚國,而蒙恬則是蒙武的兒子,換言之,是蒙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
蒙恬曾參與秦國攻滅齊國的戰役,並立有大功;接下來為秦始皇北伐匈奴,並大獲全勝,之後則加固長城防線,使匈奴10多年不敢向南侵犯,而依照秦始皇將大兒子扶蘇派往蒙恬軍中擔任職務來看,蒙恬應該是秦始皇最信賴的將領,或許也能間接推測出:他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的頭號戰將。
內戰及外戰都表現優秀,為何蒙恬沒入選呢?原因在剛剛的描述中已經曝光,因為......蒙恬在戰國時期的戰歷太少,只有一場。
所以若論「戰國名將」,蒙恬的資歷只是菜逼八,無緣入選,但從他日後的成名,他有不輸前輩們的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4 項燕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遇到兩大阻礙,一個是趙國的不敗軍神─李牧(他的故事有收錄在新書中),另一個則是項燕。
項燕是楚國將領,當初秦王嬴政攻楚時,先是派李信領20萬大軍進攻,項燕雖然先吃了幾場敗仗,但都只是為了保存楚軍實力而實施的戰術性撤退,等到李信後撤時,項燕一路尾隨,並抓準戰機一舉大破秦軍,非但使秦國吃到為數不多的敗仗,甚至楚軍還一度要反推進攻秦國領土。
那為何項燕沒有入選呢?
首先,李信的敗仗有其原因(這收錄在新書中);再來,後來秦國派出頭號戰將王翦攻楚,項燕之後不敵被殺,雖然當時秦楚雙方的戰略資源有明顯差距,但項燕一來沒有其他戰績證明自己的實力,二來又輸給了戰國四名將的王翦,所以我覺得他的實力是無法與我書中的10位名將並列的。
也話說,項燕的記錄很少,有紀錄的戰績是一勝一敗,也不見得多出色。會將他列為遺珠是有兩大加分因素。
一個是我書中的10名將沒有一個是來自楚國,雖然這代表曾是戰國首強的楚國一向戰績難看,但沒個代表人物也實在說不過去,所以難得讓秦國吃虧的項燕算是楚國戰將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另一個則是項燕有個好後代,也就是後來在鉅鹿之戰以破釜沉舟之勢,殲滅秦朝主力軍的超級霸王─項少龍......說錯了,是項羽!
有這樣的後代,好啦,多少幫項燕加分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3 司馬錯
司馬錯是戰國中後期的秦國軍事家。
當時秦國正在崛起,謀臣張儀(就是那個超有名的縱橫家),曾主張秦國應該往東進攻,奪取中原之地好進一步發展。
但司馬錯卻主張,往中原發展,可能因鋒芒太露而引起各國的圍毆,還不如先往巴蜀擴張實力(巴蜀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一帶)。
秦惠文王最終採納司馬錯的意見,並由司馬錯領軍,多次對巴蜀用兵,最終打下了四川盆地,這也為秦國贏得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使秦國日後揮軍東進時,擁有足夠的糧草供給。
滅蜀的戰績,證明司馬錯宏大且穩健的戰略觀,而之後司馬錯亦在對魏國、楚國的戰役中獲得過勝利,可見他在戰術指揮上也有一手。
那為何司馬錯是遺珠呢?原因是在司馬錯的後期,他曾與一個人搭檔,而這個人純論攻打戰國七雄的戰績實在是高出他太多,而那個人名叫:白起。
有這樣的同僚,只能算司馬錯運氣不好了。(這相當於你擁有皮朋的實力,但你有一個隊友叫喬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2 樗里疾
樗里疾是戰國中期的秦國人物。
(是的,又是秦國,或許其他戰國七雄諸侯國也有頂級戰將,但整體武將人才的深度,確實在沒有哪一國能與秦國相比呀。)
樗里疾的身分尊爵不凡,因為他是秦惠文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就是位王族,軍事生涯先是大破韓趙魏三國聯軍,之後數次大破楚軍,為秦國攻取數百里的楚地,當時的秦國人以「智囊」來誇讚樗里疾的機智。
看樗里疾的戰績,也是非常的猛,為何我沒有把他編入書中的正選呢?
一方面是如果把樗里疾放在書中,那秦國的代表人物實在太多了。另一方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把樗里疾跟一位叫甘茂的文官並在同一個列傳中,說明樗里疾在司馬遷心中或許更像是位文官。而從「智囊」的評價,好像也讓樗里疾的形象比較有軍師的文人感。
當然,戰國時代其實文武沒有分得很開,李牧、廉頗,兩位趙國武將也曾擔任過相國(可以想像是宰相),所以如果要誇大一點的比擬,或許樗里疾像是軍事戰績更加優秀的戰國諸葛亮?
總之,樗里疾真的算是因為我的私心而未能入選,但他的戰績說不定可以跟後來的秦國王牌將領─白起,相提並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1 趙奢
趙奢是戰國時期的趙國武將。
論軍事概念,他與領導齊軍收復故土的火牛計達人─田單,曾有一段辯論,而最終,田單心服口服的承認趙奢更高出一籌。
論戰績,他先是擊敗過齊國,後來又擊敗過秦國,重點是,本來趙國王牌武將─廉頗認為當時趙軍是打不贏秦國的,但趙奢卻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看法在那一次勝過廉頗。
論識人之明,他最早預言自己的兒子不可重用,而事後證明,他的兒子趙括,還真在被重用闖下大禍。
有以上的經歷,其實我自己認為趙奢在某方面是蓋過廉頗的,但可惜的是,趙奢的經歷紀錄不多,我個人不太願意用少數的孤例去支持一個人的強度。(舉個例,有兩個投手,一個只投過兩場比賽,結果兩戰皆勝,勝率是100%、另一位投手投了十二場比賽,結果勝9場、輸3場,勝率是75%。那能說勝率100%那位就一定比較強嗎?)
不過,我其實用另一種方式,讓趙奢不斷出現在新書的不同片段,以此來肯定他在我心中的強度,這也是為何我把趙奢擺在遺珠第一名的原因,因為我私心是很讚賞趙奢,但卻沒有讓他單獨列傳。
(話說漫畫《王者天下》,可是把趙奢設定為趙國第一代的三大天之一,而與他同列的是廉頗,第二代三大天之一,則是不敗軍神─李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未能入選新書中的戰國強將們,不知道大家的意見如何呢?
又話說,這些遺珠之憾都已經如此之強,那入選書中的10位強將,又有有多麼強大?
想知道的朋友,趕緊去購買新書《哥,就是個狠角色:不讀戰國,不知權力這樣玩!細數戰國風雲人物,誰能縱橫天下?》吧!
好啦,雖然這是業配自己的文章,但不覺得我業配的很用心嗎?看在我那麼用心的程度上,真得趕緊去買來收藏,順便支持我一波啊!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266?loc=P_0004_181
然後再一次用圖片證明,新書已經在書店中上架,大家有心動的,趕緊用新台幣讓它下架,讓書店趕緊補貨、出版社趕快再刷、我趕緊賺錢呀!(呵,我現在講這些話已經臉不紅氣不喘了。)
諸葛亮北伐原因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電影《十二夜》金句:為何放假一定要去旅行?
文章日期:2021年4月23日
【明報專訊】這場COVID大流行已困擾全球超過一年,確診人數已近1.5億,死亡人數更已超過了300萬。因為COVID具高度傳染性,所以前所未有地,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了一系列疫情前無法想像,可形容為嚴重影響個人自由的所謂「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制聚會人數和時間,情况嚴峻的時候,甚至戒嚴和封城,國際旅遊更接近全面停頓!
過去一年多,我們恍如生活在一套反烏托邦科幻災難電影中,生活模式出現巨大變化,口罩已成為法律下的必需品,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簡稱WFH)已成為很多工作崗位的一部分,連學生都同樣在家上學。夜生活更早已變成遙遠矇矓的記憶,連上電影院這個百年人民習慣都已瀕臨「絕種」。近日在Netflix上,見到電影中所有人不戴口罩、自由聚會時,反而有種不現實,或者在看歷史紀錄片的感覺!
疫情持續逾年 生活模式變化大
全人類的寄望是科學,希望能盡快成功發展出有效疫苗,各國領袖告訴我們,到時就可回復到從前的「正常」生活。慶幸皇天不負有心人,全球各地科學家們全力以赴,破紀錄地不到一年已研發出多種不同技術的疫苗,並且開始為數以億計的人民接種。
漫長黑暗的隧道,終於出現一點曙光!但這是隧道盡頭的陽光,還是迎頭而來的火車頭燈光?美國人永遠最樂觀,雖然死亡人數已恐怖地逼近60萬,比二次世界大戰加越戰加韓戰還要多,但隨着加速接種疫苗,經濟重開的步伐也在加快,有些傳媒更自我安慰式宣布美國治疫反超前中國,已取得勝利。中國總確診才10萬不到,死亡人數不到5000,美國勝利?有點誇張無稽吧!
美國人特性就是什麼都不管,非常愛國,所以永遠偏頗、永遠雙標、永遠扮作樂觀、永遠虛偽,最擅長「Do bad, feel good, and say GREAT!」 短期內這種超樂觀態度,加上無限QE和數萬億財政刺激,對經濟反彈確有幫助,股市就更不用說,不斷創新高,直到今周才稍為歇息。
中國短命牛市 無助提升國際投資者信心
中國內部經濟早已重開,內地飛機乘客量已超越疫情前高位,第一季度GDP增長了破紀錄的18.3%,但仍稍遜部分人預期。中國更不接受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對全球央行的(越權)建議,不用擔心通脹,過早收水反而不美。中國反而決定對着幹,採取逆周期貨幣政策,提前收水,但又沒有財政上減稅作平衝;再加上嚴打幾乎所有所謂互聯網平台企業,中國股市又再次成功打造又一個短命的牛市,對提升國際投資者信心,發展健康資本市場,中國科技龍頭走出國際跟美國Big Tech的競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大業,則毫無幫助。
不過,大流行是否真的會很快就成為過去呢?我們當然都希望盡快從這場噩夢中醒過來,我已完成兩次疫苗注射,除保護個人和家人健康外,亦在期盼關口重開,可以再次出外旅遊。
但不幸這個美夢有3個相關的大問題,第一就是始終疫苗產量有限,不可能馬上替全球78億人同時接種,今年內如全球接種人數接近20億,已非常不錯。第二個問題是發達國家異常自私,違反人道,超越種族滅絕的缺德囤積疫苗行為。「Charity starts at home」,先照顧自己人,無可厚非,但有必要訂購自己國家人口比例4至5倍的疫苗,導致發展中國家無法訂購嗎?發達國家中,平均25%的成年人已接種了最少一次疫苗,美國更已超過一半,但在近100個貧窮國家,500人之中,不到1個人曾接種疫苗!
早前美國曾召開所謂「四方安全對話」(QUAD,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峰會,又是討論如何對抗中國崛起,唯一稍為正面的結論是計劃在兩年內,為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主要倚靠印度號稱全球最大的疫苗產能。但會後不到兩周,印度疫情轉趨嚴峻,宣布馬上停止所有疫苗出口,即刻打了美國嘴巴!
西方食相這麼難看,真的難為他們還好意思指控中國願意跟全球分享疫苗的偉大人道救援行動(至今超過7000萬劑,送到超過60個國家,遠比世衛領導的COVAX計劃為多),為別有居心的所謂「疫苗外交」。這個指控比誣告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更荒謬,更暴露西方自己的醜陋?
西方囤積疫苗 增「病毒變異」機率
西方的殘忍和自私,更間接導致第三個問題,就是病毒的變異。病毒不算是正式的生命,只是一堆雜亂的RNA,唯一目的是攻入宿主身體,倚靠宿主細胞替它不停複製病毒。過程經常「出錯」,這些錯誤成為所謂的「病毒變異」。愈多人受到感染,就愈多出現變異的機率。所以當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得不到足夠疫苗,一旦出現大爆發,肯定亦將出現多種變種病毒。不是每個變異都一定重要,但某些變異可令病毒變得更致命,有些則可提升病毒傳染度。
不幸COVID病毒正朝着最不好的方向變異,近月出現的主要變異病毒株,如英國、巴西和南非的,傳染度比原來(原種R0已高達5至6)的高出50%至70%,但致命率又完全沒有降低,甚至更上升了一點。大家可能有錯覺致命率上升比傳染度上升更嚴重,但其實相反,英國傳染病專家的研究顯示,假如致命率上升50%,總死亡人數亦將上升50%,是線性關係,但假如傳染度上升50%,總死亡人數將上升非常恐怖的10倍,是個exponential的關係!
我不是專家,亦不清楚此疫情預測模型的假設,但邏輯上似乎有點問題。假如某地方毫無社交隔離政策,採取所謂群體免疫的自由政策(瑞典之前接近,但已改變),同時假設沒有疫苗,那麼理論上,傳染度更高的變種病毒,將更快感染大量人,直至到達群體免疫臨界點,如R0是8,即約87.5%。但到最後,如IFR仍維持在約1.5%,那麼總死亡人數只應比原來R0是5,臨界點為80%的原種病毒略高,不可能是10倍吧!
所以此恐怖預測,肯定有很多有關社交隔離措施的假設,或者亦包含一些醫療系統因面臨太多疫症而崩潰,死亡率飈升的假設,亦可能是針對某個時間點的預測。
只看美英新聞 或有錯覺全球疫情好轉
很多人整天看美英新聞,可能有錯覺全球疫情正在好轉,幸而近日連香港疫情也在改善,但如果大家看清楚全球情况,不幸地其實疫情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尤其印度、巴西,正在加速惡化。今年1月後,美英等原來重災區開始接種疫苗,所以全球每日確診人數曾大幅跌至40萬不到,但最近的7天平均確診人數已超越1月高位,升至78萬,更無減速迹象。死亡稍為滯後,7天平均死亡人數已反彈至約1.2萬,仍未超越1月底的約1.4萬。未來數周非常關鍵,將證明專家的恐怖預測會否成真,確診宗數和死亡人數加速上升,打破之前所有紀錄。
此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不止影響疫情嚴重地區,亦關乎接種疫苗率相對高的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和現在活在非常清潔和安全「氣泡」內的中國。因為根據研究,現在可算第一代的疫苗,對變種病毒的防禦有效性,比對原種的低很多,即使輝瑞(Pfizer)及BioNTech,對原種有效率高近95%,但對南非變種的有效率大降90%,即只約完全不及格的10%。近日美國白宮首席防疫顧問福奇(Anthony Fauci)和輝瑞CEO,已呼籲所有人未來將需要每年接種新調製的「booster shot」。
明顯COVID已由本希望是一次過的「大流行」(pandemic),演變成長期的風土病(endemic),但又同時仍然是大流行!更差的是最初時,很多專家認為COVID的變異速度比感冒慢,所以較容易控制疫情,但現在證明不是,變異速度絕對算快,且比想像中更快「擊敗」疫苗,甚至能避過以為最準確的PCR測試,愈來愈長的隔離期,連21天都可能不足夠!COVID病毒有點季節性,但不算明顯,去年夏天,北半球的疫情仍非常嚴重。
不少人料已戒掉「旅遊毒癮」
最後,人類仍需繼續生活下去,無論多麼不想,但仍須接受現實。我承認大部分人已感受「疫情疲勞」,症狀類似創傷後壓力症(PTSD),有種豁出去,不管一切後果,想回復原來生活模式的衝動。我相信部分回歸正常生活,包括旅遊是有可能的,但回復100%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如果有50%已不錯。商務旅遊肯定減少最少一半,個人旅遊的頻率較具爭議性,有多少人將成為YOLO(you only live once)的信仰者,變得更崇尚及時行樂?但又有多少人明白到COVID的出現,或是地球反擊戰的一部分,提醒我們不應罔顧地球健康,高碳排放生活模式導致全球暖化,飛行旅遊的「罪孳」尤其深重,因此醒覺而減少旅遊?另外,不少人可能亦享受較休閒、更健康,較少飛來飛去的生活。
即使有了疫苗,亦不見得全部人積極搶先接種,部分原因是仍未通關。但我認為亦有不少人已成功戒掉「旅遊毒癮」,似乎回答了電影《十二夜》內的金句問題:「為何放假一定要去旅行,唔可以係屋企瞓覺?」
我們的祖先,可能不到三代前,絕大部分從未坐過飛機,可能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國家,甚至自己的城市或農村。他們的生活質素,對生活的滿意程度,真的比現代人低很多?莫講現在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互聯網,都有智能手機,不用是諸葛亮,都可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即使到處旅遊,大部分人不也只是在低頭望手機?
(中環資產持有Netflix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9118362905&issue=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