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警總軍服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消失的中華商場前身】
中華商場的前身,其實是為安置難民臨時搭建的棚屋?
被視為台北地標的「中華商場」,
地位遠勝現今台北101,
不論是避難所或全台最大商場,如今都只剩回憶了。
圖片來源:聯合報
圖片日期:1960/07/01
圖片說明:台北市政府拆除中華路鐵路東側的850間雜亂違建,隔年改建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販賣麵食、軍服、南北雜貨及各省小吃。
#你不知道的台北市
#中華商場 #懷舊街景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60-04-03/聯合報/03版/第三版】
中華路兩側違建 六一起全部拆除
鐵路東側改三層商場大樓 警總成立會報訂整建方案
【本報訊】本市中心地帶一大盲腸的中華路違章建築戶,有關當局巳決定自本年六月一日起開始割除,澈底改建。預定的改建計劃是:將中華路鐵道東西兩側千餘戶違建一律拆除,而在鐵路東側改建新穎美觀的三層立體式商場大樓,分配給原有的違章建築商戶,以改善環境衛生與交通安全,增添都市觀膽。
為改善台北市中心區中華路之市容、衛生及交通安全,有關當局已請興業建築師事務所的趙楓建築師擬具改建中華路商場大樓設計方案兩種,擬自延平北路口起至小南門止,將鐵路東西兩側之違建全部拆除,並留出打通路幅之地段,在鐵路東側改建三層立體式大樓,分配給各原有違建商戶。
按中華路即將拆除的房屋計有一千一百五十四間,商戶一千二百九十戶,居民有五千六百一十人。
警總軍服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豐原三民書局昨(9/30)晚十點在一群愛書鄉親簇擁下,依依不捨熄燈了。雖然我不是豐原人,但三民書局陪伴我度過人生幾個重要時刻,影響並改變了後來的我。
1992年我被徵調到台中和平谷關的「政戰特遣隊」當兵,那是一個很操的魔鬼部隊。我在山上足足受了一年訓練,除基本體能戰技外,還有爆破、密碼訓等幾乎很少下山。待到特訓都結束時,過的就是比一般阿兵哥還輕鬆的山居歲月。我們不用整理內務、不用穿軍服、不用刺槍出操、不用剪頭髮。這麼悠閒的日子又不能離開部隊,於是每天我一吃完早餐後,就假借洽公搭豐原客運下山到豐原去。因為放風時間不長也不能跑太遠,於是位於豐原客運對面三民路上的「三民書局」就成了阿兵哥的我最常去的地方。
三民書局一樓賣文具、參考書跟一些賣座的散文、言情小說。地下室擺的則是哲學、社會學、台灣文學、台灣史地還有齊全的黨外雜誌。我記得我是蹲在地下室分三次,把盧修一「台灣共產黨史」給讀完的。雖然我沒有穿軍服,留得又是長頭髮,但我也只有一套繡著骷髏頭的運動便服,就這樣我成了三民書局地下室怪怪的常客。印象中,曾有小姐趨前問我是否要買書?我顧左右而言他的走出去繞了一圈,後來還是又回來蹲在地上看書。並不是我不買書,而是在那個時代我喜歡的書軍中帶不進去啊!
記得在看「台灣共產黨史」時,我偷偷在書頁折記號,藏在書櫃角落。深怕下次來時書會被帶走,幾次下來它總是靜靜躺在地下室一角。而我跟三民書局的地下室,好像初戀小情人般,每到下午要收假時,總是依依不捨的再把書折好、藏好,等待下個禮拜的約會。
退伍前半年,我終於放膽在三民書局買了一本自立晚報出版的「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我小心翼翼將它捲在鞋子裡,藏好攜入軍中。每晚部隊熄燈後總會帶著它到後山路燈下,就著昏黃路燈把陳銘城這本書讀完。
和平的冬天有點冷,我披著綠色軍大衣彷彿看見彭明敏是如何離開故鄉的,黃文雄又是如何流落瑞士,史明在東京池袋賣水餃,一幕一幕台獨前輩們的歷史彷彿電影畫面般,在和平後山的路燈下歷歷在目。
部隊門口就是和平鄉公所圖書館,平日無法休假的我就窩到圖書館去。只是圖書館裡的書多是軍中教材或青溪文學,既八股又無趣。圖書館管理員尤幹是一名泰雅族原住民,年紀將近六十快退休了。一天我鼓起勇氣跟尤幹說,我幫你們買書好嗎?圖書館一年有五萬塊預算,以前都是委託我們部隊的政戰官幫忙開書單購書,他以為我是政戰官派來協助的,爽快答應讓我幫忙。
於是我抓緊時間到豐原三民書局地下室,整整抄了一下午的書單目錄。我猜那時書局的員工一定很緊張,他們大概以為我是警總派來要抄書局了!我抄了滿滿幾張紙的書目,印象中多是前衛、自立出版社的叢書,當然還有時報、聯經的作家文學作品。我抄了一套前衛版台灣作家全集,還有遠景的金庸小說全集,其中夾帶了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簡史」還有許多當時被視為禁忌的書單,一併交給尤幹。
我告訴尤幹說這些書在山下的豐原「三民書局」地下室都找得到,我都排在哪個位置,你開車下去一趟路,五萬塊很快就可以採買完回來。尤幹感激的直握著我的手道謝。
退伍前一個月,和平鄉立圖書館的「三民書局和平分局」被建立起來了,當然那只是我在心底自己命的名。我壓著內心的激動跟興奮,主動幫尤幹整理書櫃,上架手寫書單,一本一本的貼上借書條。每天每天都以出公差名義到圖書館幫忙,也跟尤幹建立起很好的情誼。(這段過程促使我後來拍攝電影「靈魂的旅程」的構想。)
退伍後兩年,我有個電視台拍攝機會到和平鄉去。尤幹已經退休回部落去了,管理員換上一位年輕人。我假裝要借書,輕輕走到「三民書局和平分局」專櫃,櫃上的書有點凌亂,有些書似乎被抽走沒有回來、有些書看來依然塵封不動的躺在架上。冬日陽光斜著倚窗邊灑了進來,我輕撫著架上的書,彷俯拜訪一位老朋友般不捨的離開。
再過一年部隊番號裁撤併入中興嶺營本部,和平營區慢慢荒廢。谷關、和平、東勢、豐原這條台八線,串起我青澀的軍中歲月。感謝有豐原三民書局,讓我在極端思想箝制的軍中,享有一絲自由呼吸的空氣。
一直到1999年九二一地震,我再次回到豐勢路上,再次與三民書局結下一段緣分。那則是另一段故事,改天再來說說。
#豐原三民書局
警總軍服 在 警備總部97梯次| Xinbei 的推薦與評價
警備總部 97梯次 updated their bio. Aug 19, 2020. . 警備總部海防部隊97梯次,澎湖海防大隊第二中隊。 · · . 警備總部97梯次 is with 謝榮輝. ... <看更多>
警總軍服 在 一群人批評警備總部多黑暗!可能你們要進來一下 的推薦與評價
我老父親是警總海防,穿藍色軍服時代,各單位不一樣的。 警總有自己,便衣調查員,軍官為主,專職政治偵防,破壞公共電話,電信設備,要關軍監,由警總關 ... ... <看更多>
警總軍服 在 [舊聞]海巡班哨十多名官兵血案附圖片膽小者請勿點入連結 的推薦與評價
內有血腥圖片 膽小者拜託請勿點進連結謝謝 https://0rz.net/091df
人間大悲劇--警總海防班哨槍殺十多名官兵血案
【記者田德財/報導】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警總海防班哨一名士兵,因為不滿
被老兵欺侮,憤而持步槍將所有班哨十多名官兵殺死,凶犯落網後,也被
軍事法庭判決死刑確定槍決伏法。
這件殺人案於民七十一年間發生,當時聯合報的記者,採訪拍了很多血腥
的現場照片,發了數千字文稿及十多張新聞照片,沒想到當晚報社編輯部
打來電話說,「國防部總政治部下令封鎖這則新聞,不得曝光」。
這則駭人聽聞的軍人屠殺軍人的秘聞,就這樣消聲沈寂下來,迄今封存廿
二年,現在環變遷,本報首次報導。
本報記者當時是第一線採訪的記者,對案發經過知之甚詳,保存了許多血
案照片。
戒嚴時代,台灣警備總部任務特殊,東部海岸海防治安都由警總的海防部
隊駐札在各海岸班哨,如同現在海巡署海防部隊,軍人身分兼具司法警察
權。
七十一年一月間,在花蓮縣和平村和仁部落附近一個駐守十多人的和仁班
哨,有一名西部縣市服役的士兵,值完凌晨四到六時的衛兵勤務,交接時
,先把接班的衛兵幹掉,再持步槍,將睡夢中的全班十多名官兵一一槍殺
。唯一倖存的是前一夜前往探望他的一名軍人同鄉,被嚇得逃離。
命案發生後,行凶的士兵,帶著大批槍彈,在蘇花公路和平村附近,攔路
槍劫了一輛計程車,自己開著搶來的計程車北上,計畫逃往北部。
花蓮地區的軍憲警據報後,在花蓮縣及宜蘭縣境所有公路設下攔截點,行
凶的士兵在宜蘭縣東澳附近,被宜蘭縣警察局蘇澳分局一名一線二星的警
察攔住,士兵沒有反抗就落網,起出大批槍彈。這名勇敢的警察,後來破
格擢升為巡佐。
依據法醫的相驗,中彈官兵,大部分在頭部,有的子彈從下巴貫穿至頭頂
,有的頭部中彈,顯示官兵睡著時被槍殺,有的還穿著軍服中彈,有人中
了十多彈,幾乎打爛身體各部位,慘狀令人不堪入目。
行凶的士兵,被送到東部軍事法院收押,當時在東警部服役的軍人、前更
生日報記者劉台山回憶說,「我問他為什麼要開槍殺麼多人,他說是受不
了被老兵長期欺侮,一時激動瘋狂殺得眼紅」。
劉台山說,「當時這名行凶的士兵,知道自已會被判死刑,在看守所內囚
情穩定,並且盼望早日行刑,願以命抵命。」
劉台山說,七十二年二月間,也就是廿二年前的這個月,國防部覆判死刑
確定,軍事檢察官要押赴執行槍決時,凶犯已驚嚇得兩腿都無法行走,小
便失禁,被拖著上車押赴刑場槍決。
這個班哨在被殺十多人後,有人認為冤氣極重,班哨雕堡軍方早廢棄不用
,警總結束,海巡署替代,仍未重用,如今已雜草漫漫,每當黃昏,炊煙
裊裊,有如冤魂環繞不去,增添了幾許神秘恐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70.123.166
※ 編輯: neonate 來自: 61.70.123.166 (03/29 14: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