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論文看得快,有些人卻很慢。#你是哪一種
⠀
有些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些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
有些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些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
因為,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
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 #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
這堂課,曾秉濤醫師將與你分享,如果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論文該是 #怎麼找、#怎麼瀏覽、#怎麼篩選,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又該 #如何精讀?
⠀
#用對方法,發表不卡。一起向曾醫師學,「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起步真的不難,PGY 課後發五篇統合分析論文的課程!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 學員回饋
⠀
「由於我只是 PGY,很擔心報名後,會聽不懂而浪費錢,結果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整堂課深入淺出,講師們都把重點講得清楚明白,連新手都可以輕鬆聽懂!包含了如何擬定主題、如何收集文章、如何把題目設定好,使得查詢到的文章量是合適的、如何用軟體分析數據、統合分析的重要觀念、表格要如何呈現才會美觀,一整天下來,資訊和知識的密度極高,完全值回票價!」
⠀
「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集合幾位對統合分析很熟悉的老師,藉由指定論文的實際例子,配合互動實作,讓我可以了解完成一篇 meta-analysis 所須經歷的過程。透過老師們的引導,也可以知道整篇論文從構思、搜尋文獻、文獻評讀、資料整理、統計運算、製作圖表到完成文章的脈絡。」
議題建構議題設定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學員提問】#統合分析工作坊
如何從無到有完成一篇統合分析文章並成功投稿,其步驟、流程、障礙為何,以及該如何克服?
⠀
👨🏫 從無到有,完成一篇 meta analysis 的論文,整個完整的步驟包含:
⠀
1. 找尋適合的題目
2. 適當文獻的搜尋與整理
3. 萃取結果變數
4. 製作圖表(quality assessment table、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
5. 按部就班開始撰寫
6. 尋找適當的投稿期刊
⠀
初學者也可寫出一篇很好的 meta analysis ,只要 #臨床意義足夠,論文被接受的機會就很高。
⠀
Meta analysis 過程並不複雜,常見困難包含:資料萃取,不知道哪些才是有用的資料;統計相關用語不熟悉,文獻搜尋時不知道關鍵字如何設定;進行研究的途中,已經有類似的論文發表時該如何轉彎,將自己的研究成功發表。因此,如何避免走冤枉路,建議可以多聽有經驗的作者分享。
⠀
至於如何克服,實際上仍需要自己多嘗試,熟能生巧,重複這樣的過程,才知道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不過就算準備充足,面對不同類型的研究,仍會面臨很多挑戰,即使看似走了冤枉路,也可能是將來下一篇成功的助力。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起步真的不難,PGY 課後發五篇統合分析論文的課程!
⠀
🗣️ 學員回饋
⠀
「正如課程所言,新思惟不浪費大家在假日特意前來進修的寶貴時間,從進行 meta-analysis 在真實世界可能面臨哪些困難與歧視談起,再擴及研究題目的發想與設定、搜尋文獻與取得原始資料的眉角、複習統計概念、破除常見迷思。更重要且難得的是動手實作,這樣的教學法對我而言,正可幫助我克服對於軟體操作的恐懼!」
⠀
「自學 meta-analysis 中過程頻頻受挫,自然而然就和操作困難劃上等號,而新思惟就像是衝刺班,透過老師們循循善誘佐以活潑生活化的舉例,過往的統計難題瞬間茅塞頓開。課程內容更是提綱挈領,完整闡述一篇文獻如何產出,從主題發想、搜索文獻、段落撰寫順序及撰寫細節,學習到很多技巧,超級受用!」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議題建構議題設定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免費活動 大家趕快報名起來
連結見留言
因著中元節的到來,全球大疫情的籠罩,面對「哀悼,鬼魂和往生」的議題,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多探究什麼?又可以觸及心靈中什麼樣的內涵?歡迎參加8/21-9/4合計三場的【傳統的回響系列講座】。
【#哀悼之必要—傳統的回響系列講座2】
主講:#宋文里 老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
日期:2021/8/28(六)14:00-15:30
地點:ZOOM線上活動(額滿為止,報名成功者會收到e-mail線上活動連結通知)
主辦單位:有知心理、心靈工坊
重要說明:
◎ 線上活動以ZOOM進行,並將全程直播與錄影。
◎ 因系統名額有限,活動前收到e-mail線上活動連結通知才算報名成功,再請留意收信。若有問題,可私訊心靈工坊文化FB。
◎ 活動當天13:45 開放登入,敬請及早上線,以免超過限額無法進入。
◎ 活動全程請關閉麥克風及攝影機,若需提問,可在聊天室輸入留言。
◎ 為確保報名者的參與權益,請勿將會議連結傳給未報名者。
講題簡介:
1. 「死」的本意起於哀悼
2. 總是他人的死亡
3. 喪失與哀悼──在自我的世界中,哀悼導致憂鬱(抑鬱)
4. 哀悼與公共的紀念儀式:人類學與心理學觀點
5. 不可言說:沒有悼詞(禱詞)的文化
6. 關聯虛無化,如何慎終追遠?
7. 找回我們的語言
講者簡介:
宋文里
生於1952年,1985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娥百娜-香檳(Urbana-Champaign)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澳門城市大學博導。
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文化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論述心理學,及其他跨學科專題,如藝術心理學、宗教心理學、美學向度等。這些課程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並轉化為心靈工坊成長學苑的數次講堂。
自從余德慧、余安邦於2009年創立「人文臨床論壇」以來,每一年舉辦時,宋文里無役不與。其中一次,和余德慧討論「療癒」一詞的用法,認為「療遇」(healing encounter)才是「人文臨床」的同義詞。自茲而後,也決意把自己的專業工作界定為「療遇」,並設定其中的兩種立場:施療者/求癒者。
宋文里勤於著述,他的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多篇曾刊載於各種學術期刊及雜誌,這些著作正著手編輯為《宋文里作品集》,目前已出版的是《重讀佛洛伊德》(2018,精選十餘篇佛洛伊德作品,翻譯、評註、加上導論)、《心理學與理心術》(2018,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2020,邁向療遇之途;心理學的下一頁)。
宋文里另也投注不少精力於翻譯學術經典著作,譯有《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 O. Wilson);《教育的文化:從文化心理學觀點談教育的本質》(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44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關係的存有》(Kenneth Gergen);《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Sheila McNamee & Kenneth J. Gergen)等專著。
主題閱讀:
《鬼神‧巫覡‧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宋文里
議題建構議題設定 在 又為何要悼念? 「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 是傳播學的理論 的推薦與評價
議題建構 的過程可分為四個步驟: 1.媒介強調某些事件、活動、團體、人物。不同的事件需要不同種 ... ... <看更多>